益阳市六中2022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政冶(文)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随着一些影视剧的热播,一些景区作为影视剧的外景基地,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前往参观。旅游业搭着影视作品快车,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材料表明()A.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具有决定作用2.2022年1月9日,202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2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颁奖,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对国家实力的作用。这表明()A.经济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重要载体B.文化的价值就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D.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3.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建设“书香社会”,已经刻不容缓。这表明()A.文化对社会发展能产生深刻影响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D.文化是一种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4.生活中,中国人出于礼貌,或者想跟人套近乎,总是愿意说些关心人的话。面对外国人,如果你说“You must be tired,havea good rest”(您应该很累吧,好好休息一下)可能会让人误解为你对他的身体状况表示担忧。他们很喜欢别人夸他们年轻、强壮,如果你质疑他们的身体健康,他们甚至会发怒。这说明( )A.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受不同文化的影响B.不同文化背景必然造成思维方式完全不同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D.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都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念5.尽管已在欧洲定居几十年,祖籍湖南的李先生还是喜欢吃辣椒,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A.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B.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C.总是无法抹去的D.总是积极健康的6.2022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年来,70年来“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走出书斋,投身沸腾的生活,走入人民大众之中,创作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这表明() -7-\nA.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B.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7.中央电视台大型生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作为弘扬中华美食文化的窗口,让海内外观众领略到了中华饮食之美,感知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进而领略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这表明(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人者智,白知者明“、“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等古代经典话语,至今人们耳熟能详。这表明了传统文化的()A.先进性B.鲜明的民族性C.相对稳定性D.多样性9.著名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通人追求梦想的故事。近期,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后,再度引发共鸣,为广大观众喜爱。这告诉我们()①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与源泉②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③优秀的文艺作品能转化成促进人的发展的物质力量④优秀的文艺作品能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半年多前,2022中国“南非年”暨南非文化季在北京等地隆重举行;今年3月15日,2022南非“中国年”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拉开帷幕,掀开了中南人文交流新的篇章。中南互办文化年表明()A.文化在相互渗透中融合B.文化在相互继承中发展C.文化在相互推崇中竞争D.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传播11.有人说,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尝试一下咖啡的味道,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碍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C.相互尊重、推陈出新 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12.生活就是一座富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作家要想创作出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就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这表明()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作家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D.接地气、跟潮流是文化创新的根基13.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曾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今天,世界贸易的频繁往来进一步加强了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这表明了()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政治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14.《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四大民间传说。四大民间传说属于()-7-\nA.传统建筑B.传统文艺C.传统习俗D.传统思想15.对绝大多数农民工来说,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回家过年仍然是不变的选择。即使路途再远,交通再难,但仍然是“年年恐归年年归”。这表明()A.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B.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永恒不变的16.古代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版“24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①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②践行孝道的方式要顺应时代的变迁 ③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孝道”的内涵具有相对稳定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7.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这说明中华文化()①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8.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百花园。由此可见()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融合而成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④中华文化不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9.针对生活和网络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汉字不能沦落为“失落的文明”。我们之所以要尊重汉字、重视汉字,是因为()①汉字比其他任何一种文字都更优秀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2022年初播出的纪录片《记住乡愁》讲述了100个村落故事。每集讲述一个传统村落的生活故事和文化传承,片中浓浓的乡愁、细腻的故乡情感、厚重的文化沉淀,引发海内外众多观众共鸣。这种共鸣()A.是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反映B.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包容性C.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D.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7-\n21.在历史上,中华不同民族的文化,如匈奴、鲜卑、契丹、辽、金、蒙、满等民族的文化,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同样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这表明,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22.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2022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举行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在于()A.为中华文化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B.缅怀英烈牢记中华民族苦难历史C.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引领文化发展方向创造文化发展新辉煌23.“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从历史中重塑民族精神就应该()A.发挥“主心骨”的引领作用B.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C.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D.吸收、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24.我们必须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五四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而当今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表明( )①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③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25.“互联网有点杂草难免,但不能有毒草。”对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A.网络文化都是我们所倡导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B.应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C.应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D.应倡导经典文化,抵制和拒绝流行文化26.近年来,微电影这种源自草根的网络电影受到热捧。然而,含有色情、迷信等低俗内容的微电影也时有出现,甚至成了个别网站的“营销利器”。这提醒我们()A.应加强监管,改造腐朽与落后文化B.大众传媒具有商业性,应自觉抵制C.应远离网络,洁身白好D.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2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①明是非,知荣辱②弘扬中华传统道德③尊重包容所有价值观④从我做起,注重行动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8.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7-\n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②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满自信③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自信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自信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29.“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数月前,《小苹果》突然在网上蹿红。此后从广场舞大妈的伴奏到征兵视频、消防员宣传片,《小苹果》以其通俗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深入到社会各角落,被戏称为“神曲”。这表明()A.网络传媒已取代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B.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有利于文化繁荣C.群众喜爱是区别优秀文化与落后文化的标志D.满足群众需要的文化就是最先进的大众文化30.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因为()A.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环节B.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C.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D.思想道德建设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政治保证二、问答题(共40分)31.某村依靠政府投入和村民自发捐款建成“乡村大舞台”。“文化下乡”的优秀节目在“乡村大舞台”上表演,农民比拼才艺、自娱自乐的活动在“乡村大舞台”上展示,各种文化培训、科技咨询活动也在这里举行。“乡村大舞台”的红火场面,还吸引了民间资金投向文化领域,当地一些企业纷纷冠名赞助各类文化活动。“乡村大舞台”为农民打造了娱乐、休闲和学习之所,让农民尽享文化大餐。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析该村建设“乡村大舞台”的意义。(10分)32.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对待文化交流。(12分)-7-\n33.材料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雅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全市各种文物古迹亦有大量遗存。高颐阙及石刻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姚桥镇,建于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为汉故益州太守高颐墓前依仗性建筑石刻,原为一对扶壁式双阙,东阙残,西阙是我国现存汉代地面石构建筑中保存最完好、雕刻最精美的。材料二:铿锵玫瑰,斗志男儿,逐鹿中原,力拔壮丽山河。万里长城,绵亘巍立,母亲黄河,千里淘淘,崛起民族的脊梁,夯实民族灵魂的基础。中华民族精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民族之林的坚强柱石,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在未来岁月中继往开来、永远开拓的强大精神动力。(1)材料一体现了中华文化哪些基本特征。(4分)(2)结合材料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当前,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4分)-7-\n益阳市六中2022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文)答题卡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0分)32.(12分)33.(18分)(1)(4分)(2)(14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