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六中2022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历史(文)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第一卷选择题(56分)1.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非常挤”这样的竹枝词也流行起来,这反应了()A.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并没有停止过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2.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3.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C.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4.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A.工业革命拓展到意大利B.新航路的开辟C.文艺复兴运动D.意大利的反宗教斗争5.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6.苏格拉底认为,“德性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追随德性也就是关心自己的心灵”,此思想反映了他:A.体现了对理性的追求B.批判了“人是万物的尺度”C.反映了功利主义泛滥D.意识到德性的重要性7.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B.法律是由人来定的C.建立一家之法D.建立君主立宪制度8.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C.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D.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9.汉代政策从“无为”转变到“有为”的原因是()A.“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B.“约法省禁”“废除烦苛”“减田租,十五税一”C.“诸侯惟得衣食住税,不与政事”“不行黜陟而藩国自祈”D.“汉兴七十余年间,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10.决定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5-\nA.共产国际的知识B.中国的特殊国情C.苏联革命的经验D.毛泽东思想1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不包括()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B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C.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D.对后来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12.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人的本性出发D.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1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学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14.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变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孔子的思想之一是A.克己复礼B.忠恕之道C.仁者爱人D.中庸之道15.毛泽东思想经历了诞生、成熟和发展几个阶段。下列属于毛泽东思想发展时期的著作是()①《l论十大关系》②《井冈山的斗争》③《新民主主义论》④《论人民民主专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16.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7.“圣经的核心信息是,天地之主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活动,要使人性摆脱一切危害人生的东西,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材料对圣经的认识体现了()A.人文主义B.因行称义C.信仰得救D.理性主义18.据记载,唐朝后期,有人拿着白居易的诗印本在街上叫卖。这表明当时()A.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出现B.诗歌成为世俗文学形式C.雕版印刷促进了文化传播D.诗歌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19.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项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成为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②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张侵略的“理论依据”③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④成为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因害怕被婆婆卖掉而跑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还是被婆婆卖给了贺老六。不料贺老六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鲁迅表达的思想主要是()A.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B.痛斥封建礼教的本质C.彻底否定传统道德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21.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A.阶级立场不同B.政治主张的分歧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D.社会性质的差异-5-\n22.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23.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B.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24.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牛顿经典力学B.达尔文进化论C.计算机D.蒸汽机25.《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C.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26.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乡村包围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一材料反映了A.中国革命必须以城市为中心B.中国共产党没有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C.党内对革命道路存在分歧D.中国革命仍然处于高潮阶段27.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C.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D.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8.尽管19世纪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但是1914年,欧洲大陆人口却仍然膨胀到它在1750年的3倍以上,这主要缘于A.医学方面的进步B.农业生产率的提高C.工业革命的影响D.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第II卷(非选择题)44分29.20世纪是中国人将民主政治从理想、理论逐步变成现实的世纪,它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个探索阶段,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阅读下列材料:(分)材料一19世纪后期以来,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形势下,统治阶级在体制内所主导的,旨在富国强兵的现代化运动一再挫败,因而体制外的被统治阶级才不得已进入政治舞台的中心,承担起原本不属于他们的职责……采取的手段也日益激烈和彻底,即从体制内的"自强"运动到对体制本身的改良,再到暴力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中国史学汇编》材料二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材料三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5-\n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哪些”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先后在“体制”内外进行尝试,请按顺序举例填入答题卡(8分)(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3分)(3)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6)(4)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试分别举例说明(9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古代中国科技在农学、医学、天文方面的成就辉煌,试各举一例说明。(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4分)(3)概括牛顿力学体系形成在思想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影响(4)-5-\n高二历史文科答题卡一选择(56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二非选择题29、(1)阶级派别尝试(历史事件)(2(3(4)3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