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1.右边这幅木刻画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 )。A.领先世界的艺术水平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先进的纺织技术2.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 B.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 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3.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提倡B.宗法制的解体C.社会人口的增加D.铁器牛耕开始使用4.康熙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5.《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6.《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7.儒家《春秋公羊传》对四民的解释是:“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曰工;通财货曰商。”材料对“士农工商”的划分依据是( )。A.社会地位B.职业分工C.道德品质D.知识水平8.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几件青铜器图片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 ( )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C.礼器和酒器D.兵器和农具9.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不虚传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这场“商业革命”最本质的现象是 ( )A.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B.出现了商帮源C.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D.海外贸易空前发达10.15世纪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绝唱。郑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形式 ( )-5-\nA.通过商品平等交换完成交易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体现C.以政治目的为主D.以经济目的为主11.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至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A.交通十分发达B.商业贸易繁荣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12.关于宋代市场,下列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②“市”开始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③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管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3.清朝初年曾命令“不许片板入海”;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其共同影响是( )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14.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15.宋人陈亮说:“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这种言论表明( )。A.商业与民生的关系密切B.商人地位有了很大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调整D.商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16.清代《履园丛话》中“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次之,典当铺又次之”的思潮,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国家重视农业B.商人地位低下C.海外贸易不发达D.重农抑商的思想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18.18世纪法国某地理学家如此评论新航路的开辟:“一个极大的错误导致了一次极其伟大的发现”。此处“伟大的发现”是指( )。A.迪亚士到达好望角B.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C.达·伽马船队开辟到达印度的航线D.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19.哥伦布在西航的过程中,不断用基督教精神砥砺自己和船员。刚一到达美洲,他即自称是上帝的使者,给处在黑暗之中和死亡笼罩下的人们带来救世主的消息。这表明哥伦布的远洋航行( )A.带有较强的宗教热情B.体现了顽强的意志品质C.怀着强烈的寻金欲望D.展现了博大的救人情怀20.17世纪的荷兰确立海上优势,成为“海上马车夫”,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自古荷兰人就外出从事商业活动B.取得国家独立并建立先进的政治制度C.工业资本发达,经济实力雄厚D.建立先进的商业经营方式和体制-5-\n21.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了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欧洲的殖民扩张B.土著居民的减少C.种族之间通婚D.战争难民涌入22.“英国人的优势一是海洋对它的保护作用,二是处于到美洲的便捷航路上,三是采取人弃我取的原则处理殖民和欧洲事务,四是煤矿和铁矿储藏条件好。”“英国人的优势”最有利于( )A.“日不落帝国”的建立B.海外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C.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D.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23.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24.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工长裤,女工的服装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根源是( )。A.思想解放深入B.民主运动推动C.审美观念改变D.工业革命扩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25题16分,26题18分,27题18分,共52分)2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死徒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孟子•藤文公上》材料二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圆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颜氏家训》请回答:(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哪种土地制度?这种土地制度出现于什么时期?(4分)(2)材料二中描写的是哪种经济模式?为什么说“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足”?(6分)(3)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两种经济形式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由材料一到材料二经济形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二宋代的市“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夜深方归也。材料三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6分)(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特点。(6分)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5-\n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材料四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条件。(6分)(2)结合材料四,指出A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名称、主要标志以及新工业部门的变化。(6分)(3)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6分)-5-\n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1-5:CBDAC 6-10: DBBAC 11-15:CADCA 16-20:DABAC21-24:ACCD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25题16分,26题18分,27题18分,共52分)25.(1)①“井田制”。②周朝。(4分)(2)经济模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分)原因:因为家庭生活所需要的粮食、衣服、果蔬、肉类,以及住房、工具、燃料、照明等物,都是自己劳动经营所得,无需向外所求或到市场交换。(4分)(3)区别:材料一是土地国有制,材料二是土地私有制。(4分)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导致大量私田出现;(2分)26.(1)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经营空间、交易时间有限制;重视对市场的管理。(任答三点,每点2分,共6分)(2)打破了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每点2分,共6分)(3)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兴起;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每点2分,共6分)27.(1)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来源。劳动力:行会的瓦解和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6分)(2)A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机器大工业的产生。(6分)(3)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同时,加剧了环境污染。(6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