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中2022—2022学年度高二(上)半期考理科历史试卷2022.11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50分钟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大题的答案写在相应的位置。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我国一些省份的简称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这源于A.西周分封制B.地理特征C.甲骨文记载D.风俗习惯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监察体制的建立,旨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贪污腐败。汉武帝时期,设立监督郡国长官的专职官员是A.丞相B.内阁大臣C.刺史D.军机大臣4.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ofMilitary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A.由来B.职能C.特点D.性质5.“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上述歌词反映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指A.北伐战争B.抗战胜利C.辛亥革命D.新中国成立6.“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这是董必武同志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诗句。诗句的“会”指的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七大7.“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8.“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9.1984年邓小平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体现了他在实现国家统一问题上的战略构想是A.改革开放B.“一国两制”C.八项主张D.“九二共识”10.2022年,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后,两岸经济文化实现了全面、双向、直接的交流,开启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崭新局面。“三通”指的是A.通邮、通航、通商B.通邮、通航、通电C.通邮、通路、通商D.通信、通电、通路1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出这一思想主张学派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5\n12.有学者将孔子视为平等主义者,这是因为孔子主张A.克己复礼B.为政以德C.民贵君轻D.有教无类1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属于儒家思想主张的是A.仁、礼B.兼爱、非攻C.法、术、势D.无为、逍遥14.学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A.朱熹B.王守仁C.陆九渊D.程颐15.明末清初,反对专制暴君,公然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16.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称赞武则天上杰出的政治家。这反映了他A.主张男尊女卑B.迷信孔子的思想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教D.主张“工商皆本”17.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国最早将火药应用到军事上是A.唐末B.宋末C.元末D.明代18.文学作品能够反映不同时代风情。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A.《诗经》B.《离骚》C.《窦娥冤》D.《红楼梦》19.明清时期,通过描写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示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败落命运的小说是A.《西游记》B.《三国演义》C.《红楼梦》D.《水浒传》20.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之一。某同学想学习草书,应选书法作品是21.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白话文模式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2.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主张从“制度”层面学习西方的人有①林则徐②魏源③康有为④梁启超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3.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运动。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A.《青年杂志》创刊B.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C.蔡元培任北大校长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24.陈独秀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这两位先生是A.民主与科学B.新道德与新文学C.科学与新文学D.民主与新道德25.陈独秀称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封建道德为“奴隶道德”,鲁迅则斥之为“吃人礼教”。这反映了前期新文化运动5\nA.抨击封建礼教B.宣传民主共和C.倡导文学革命D.主张君主立宪26.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下列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①《庶民的胜利》②《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③《文学革命论》④《我的马克思主义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7.民国国歌唱到:“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其中“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是A.民族主义B.民主主义C.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28.它的发表,解决了中国革命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它”是A.《井冈山的斗争》B.《新民主主义论》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9.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中共七大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30.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成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理论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31.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32.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①成功试爆原子弹②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③成功试爆氢弹④成功发射“神舟”五号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3.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中“百家争鸣”主要针对A.政治领域B.艺术领域C.学术领域D.经济领域34.普罗塔戈拉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束缚了人的思想B.树立了人的尊严C.限制了人的自由D.否定了人的地位35.文艺复兴初期的思想家彼特拉克说:“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核心思想是A.蒙昧主义B.禁欲主义C.人文主义D.理性主义36.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D.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控制下觉醒37.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正确的是A.牛顿——进化论B.爱因斯坦——相对论5\nC.爱迪生——改良蒸汽机D.普朗克——经典力学体系38.17世纪和20世纪两位伟大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在科学史上有着相似贡献,这就是A.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B.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科学理论C.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D.用数学方程式描述物质运动39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看作彼此毫无关联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他创立的理论是A.经典力学B.量子论C.相对论D.进化论40.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流派众多,群星璀璨。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正确的是A.拜伦——《唐璜》B.巴尔扎克——《战争与和平》C.毕加索——《向日葵》D.列夫•托尔斯泰——《人间喜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的中日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给东南各地带来极大的破坏……甲午一役,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举国深感耻痛。材料二进入20世纪,日本的侵略行为变本加厉。据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1937年12月13日晨,日军进入南京的时候,一切抵抗活动都已经停止……南京就像落入日军之手的猎物,不仅经受了战火,还经受了日军士兵取乐和收刮为目的的犯下的无数罪行……材料三2022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以立法形式将每年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中日关系出现怎样的逆转?(2分)(2)说出“甲午一役”的时间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2分)(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日本军国主义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滔天罪行。(4分)(4)对于材料二中“判决”及材料三中的“决定”,你有何认识?(2分)42.(10分)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5\n材料二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进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4分)(2)胡适等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学习“西洋近代文明”的主张有哪些?(4分)胡适对“西洋近代文明”和“东洋旧文明”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选择题1-5ADCBC6-10ACDBA11-15CDAAB16-20CAACD21-25ACAAA26-30BDBDB31-35DBCBC36-40BDDDA非选择题41.(1)倭寇骚扰沿海。(1分)甲午中日战争(1分)(2)1894年(1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1分)(3)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后,烧杀淫掠,无恶不作。(2分)在占领南京的六个星期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30多万人。(2分)(4)“判决”说明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事实,不可否认。(1分)“决定”告诫后人历史不能忘却。(1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打分)42.(1)探索: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文化:新文化运动。(4分)(2)主张: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等(4分)不同态度:肯定西方文明,否定东方文明。(2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