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语文试卷第Ι卷(选择题)一、选择题(38分)(一)基础知识(共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沽酒剜心薰陶天理昭然B.拮据泅水强横戎马生涯C.熟稔惆伥猖狂涸辙之鲋D.拔擢优渥伏惟趋之若骛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砥砺伤脑筋陪礼道歉煊赫一时B.徇私菩提树貌和神离拾人牙慧C.商榷辨证法振聋发聩要言不繁D.厮杀文绉绉功亏一篑投桃报李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②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③发生在喜马拉雅南麓的强烈地震,波及中国西藏。大自然的与一波接一波的余震,让尼泊尔饱受蹂躏。④李克强总理对与会者地说:“现代社会已经变为一个透明度很高的社会。在座的各位部长要主动回应媒体关切的问题!”A.通知以至变幻莫测苦口婆心B.通知以致千变万化语重心长C.通告以至千变万化苦口婆心D.通告以致变幻莫测语重心长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闲情,是,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A.②①③④B.④③①②C.④①③②D.②③④①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滕王阁序》以骈文写就,句式长短不一,灵活多变,多用典故,词彩华美,音韵和谐。11\nB.《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及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包括内篇、外篇与杂篇。其《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其中“晦”指农历月末最后一天,“朔”指农历每月初一。C.李密,一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曾仕蜀汉,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马时,他写了《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D.陶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赋,文中流露了其回归田园之初的激动与欣喜之情。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觉宇宙之无穷鹏之徙于南冥也B.去以六月息者也但以刘日薄西山C.极娱游于暇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D.泉涓涓而始流我决起而飞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或棹孤舟②窜梁鸿于海曲③雄州雾列④宾主尽东南之美⑤时则不至⑥而后乃今将图南⑦则刘病日笃⑧谨拜表以闻A.①③⑤/②⑧/④⑥/⑦B.①③⑦/②⑧/④⑥/⑤C.①⑦/②⑧/③⑤⑥/④D.①⑥/②⑧/③⑤⑦/④8.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B.众人匹之,不亦悲乎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悦亲戚之情话9.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曷不委心任去留B.云销雨霁C.辩乎荣辱之境D.常在床蓐10.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彼且恶乎待哉A.农人告予以春及B.都督阎公之雅望C.而莫之夭阏者D.今臣亡国贱俘(二)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11\n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11.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B.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C.《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D.“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1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但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内涵相差很大。11\nB.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C.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B.“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C.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D.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共9分,每小题3分)申甫传汪琬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己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注】①媐(xī):嬉戏。②瘗(yì):埋葬③窭(jǜ):贫穷。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1\nA.且言车战甚具具:详细B.遽薄京师薄:逼近C.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步兵D.夜引其众缒城出缒:系在绳子上放下去15.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B.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C.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D.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第Ⅱ卷二、文言文翻译(10分)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2分)(2)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2分)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分)(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分)(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2分)1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鹤汀凫渚,;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3)夫列子御风而行,,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4),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李密《陈情表》)(5)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一文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6)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11\n(7)《庄子•逍遥游》指出“,”,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8)李密《陈情表》中开头用“,”来概括自己坎坷命运。用“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表明家门衰弱、福分浅薄、人丁稀少。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感恩节的荆棘花束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紧接着,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情的花吧?”“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店员接过话来说。珊德拉大感惊讶。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没有。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嗯,”珊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那就是我们店里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的荆棘花束。”“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3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店员沉静地答道,“11\n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但是,这次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的荆棘花束——12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在结婚四十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但是现在,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花束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芭芭拉,还有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因此,不要恼恨荆棘。”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这样一束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免费赠送的。”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珊德拉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因此,她到花店买花,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B.不幸的遭遇使店员懂得了生命中“荆棘”的价值,于是她开始售卖荆棘花束。为招揽生意,她决定第一年向顾客免费赠送。C.尽管店员一直向珊德拉推荐这种感恩节特别奉献的荆棘花束,芭芭拉和菲利夫妇的经历也证明了花束的意义,但珊德拉始终将信将疑。D.“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店员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令人深思。文中类似的语言描写不止一处。E.卡片上的“玫瑰”与前文“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遥相呼应,而“荆棘”则象征着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挫折、不幸和苦难等等。(2)小说以“感恩节的荆棘花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3)小说在刻画店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4)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珊德拉,有人认为是店员。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11\n五、语言文字运用(共9分)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当前,一些人的价值观出现功利化倾向,心态变得浮躁,“读书有没有用”的问题往往被简化为“读书能不能帮我迅速成功”。很少有人可以通过阅读几本书就迅速成功,因此,①,仅仅依靠法律法规促进全民阅读,不可能收到明显效果。同样道理,设立读书节也未必就能带动读书热、促进全民阅读。读书节并不罕见,譬如1979年开始的美国纽约读书节“纽约是书乡”、创办于1989年的法国读书节等都有较大影响。但是,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本身是全民自发阅读的产物。全民阅读是“因”,读书节是“果”,是先有全民阅读的“土壤”,③。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不重视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读书节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形式、一个符号。22.古代抒情散文单元中的四篇文章,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但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请从《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和《陈情表》中任选一篇文章,写一则100-150字的推荐语,可以从文体风格、语言韵味、情感表达等方面介绍。(4分)六、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22年10月23日,江苏省扬州市旅游局、中国烹饪联合会等单位用4192公斤重的“最大份扬州炒饭”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以此来纪念扬州建城2500年。当日11时30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程东宣布:扬州诞生“最大份炒饭”吉尼斯世界新纪录。新纪录结果宣布后,据《北京晚报》报道,当日11时30分炒饭被大量装进垃圾车拉走。扬州市旅游局26日证实,该局针对“4吨扬州炒饭破纪录后装垃圾车”事件进行核查后确认,总重量约150公斤左右炒饭被送至养殖场处理,其余的炒饭在活动当天已经按原计划送到接收单位。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26日对记者表示,扬州市举行的“最大份炒饭”挑战活动由于存在浪费食物情况,其挑战纪录无效。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第Ι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10每题2分,11--16每题3分,共38分)(一)基础知识1.答案:选B。A项,薰—熏;C项,伥—怅;D项,骛—鹜。2.答案:选D。A项,陪—赔;B项,和—合;C项,辨—辩,繁—烦。11\n3.答案:选D。通知:通知事项的文书或口信;通告:普遍通知的文告。以至: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多指好的结果;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变幻莫测:指变化多端,难以揣测;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谊深切,语意侧重教诲引导;苦口婆心: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劝说不辞烦劳,用心像老太太那样慈爱。4.答案:选C。本段内容是写文人在困境中保持优雅、闲逸心态的做法。根据“瞻前顾后看语境”的原则,第一空与“做与想”对应的是“看与听”,排除A和D;第三空“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紧接“月儿挂上柳梢”,写出时间变化;第四空“只见”对应“不见”,点出意境。选定C。5.答案:选A。《滕王阁序》以骈文写就,句式讲究对偶。6.答案:选B。B项分别是介词,用、凭借;介词,因为。A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都是介词,在。D项都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7.答案:选D。分别是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8.答案:选A,“一介”古今义皆指“一个”。B项,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C项,古义:申诉。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D项,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9.答案:选A。B项,“销”通“消”。C项,“辩”通“辨”。D项,“蓐”通“褥”。10.答案:选C,例句和C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是状语后置。B项是定语后置。D项是判断句。(二)现代文阅读11.答案:选A解析张冠李戴,不是庄子把《逍遥游》放在第一篇,原文第一段可找到答案,是编者这样安排的。12.答案:选D解析A.范围扩大。B偷换概念,文章第二段说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其“逍遥哲学”的基础。C.因果倒置。13.答案:选B解析程度言重了,由文章最后一段可知,我们是无法达到真正的自由的。(三)文言文阅读14.答案:选C。卒,通“猝”,仓猝。15.答案:选B。16.答案:选C。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第Ⅱ卷二、文言文翻译(10分)17.(1)愍帝把申甫招到便殿上来,用温和恳切的诏谕来慰问申甫,申甫感激涕零,在殿上叩头匍匐谢恩。(2)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金声不懂鉴察人。18.(1)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2)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才向南飞呢?(3)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的一点私心是不愿停止奉养祖母而远离她。11\n三、名句名篇默写(12分)19.(1)引壶觞以自酌(2)穷岛屿之萦回(3)泠然善也(4)愿陛下矜悯愚诚(5)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6)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8)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20.(1)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A“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无中生有。B招揽生意并非店员的主要目的,她是想要帮助别人治好内心的伤口。C“一直向珊德拉推荐”错;“始终将信将疑”不准确,结尾处珊德拉已经不再怀疑)(2)①它是贯穿全篇的线索,串联起小说中四个人的生活经历,也见证了珊德拉由困惑、怨恨到落泪、感恩的心理变化过程;②突出了小说对生命中的荆棘感恩这一主题,昭示了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③制造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大意即可)(3)①乐于助人(真诚善良)。热情主动地帮助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不仅仅只是为了赚钱;②勇敢坚强。面对人生中的不幸,不抱怨,不逃避,乐观面对生活;③懂得感恩。不仅为生活中的美好感恩,更为生活中的不幸而感恩;④思想深刻。饱受苦难之后,拥有对生命深刻的领悟,富有哲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满分)(4)珊德拉。①珊德拉这一人物贯穿小说始终;②小说是从珊德拉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展开情节;③她的遭遇及心理变化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小说的主题;④小说对珊德拉的正面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特别突出。(每点2分,答出3点,言之成理即可)店员。①店员是联系小说其他三个人物的纽带;②她对自己人生遭遇的思考以及对别人的帮助,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③情节方面,正是店员的帮助,才使珊德拉等人走出了人生的困境;④她别出心裁地用带刺的玫瑰花枝来抚慰遭遇不幸的人,还有她富于哲理性的语言,是小说的亮点。(每点2分,答出3点,言之成理即可;如将二者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也可酌情给分)五、语言文字运用(共9分)21.【参考答案】①不改变人们的功利化价值观和浮躁心态,②这些读书节之所以能够产生很大影响,③才栽种出读书节的“果子”。(答出一处给1分,两处3分,三处5分。其他答案,内容和逻辑关系准确,可以酌情给分)22.参考答案:略六、作文(共60分)【参考译文】11\n申甫,云南人,能见义勇为并且善辩有口才,申甫还是孩子的时候,曾经在道路上把老鼠系起来嬉戏,有一位道人路过,就教给申甫嬉戏的方法,就让他拣拾一些道路旁边的碎瓦和乱石,堆在地上四面围合起来,把老鼠投放在当中,老鼠屡次向外窜也跳不出来,一会儿再引诱一只猫来,猫想捕捉老鼠,也最终不能进入,猫和老鼠对抗了好长时间。道人于是跟申甫耳语道:“这就是所谓的八阵图,你也想学一学吗?”申甫当时还小,不懂得道人说的什么,随即应声说道:“不愿学。”那位道人就离开了。 明朝天启初年,申甫刚入佛门,在山东和河南之间来往。一次去了嵩山,又碰到了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道士临走的时候,交给他一卷书,就离开了,再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打开那本书一看,全是古兵法。而且里面非常详细地记载的用车作战的方法。申甫于是留在嵩山中,静心学习了一年多,放弃了佛教的学问。 不久,申甫把书埋在嵩山之下,就到颍州一带出游了,住在同乡刘廷传的家里,姓刘的这位老者原是颍州的大侠,门下有食客数百人,都喜欢谈论兵法,但是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申甫的。老者就资助他到京城去谋职。到了京城,申甫多次凭借他所学的兵法来拜谒许多公卿大臣,却经常不被听从、信任。 愍帝即位以后,北兵从大安口入侵,逼近京城,京城的九个城门白天都关着,此时庶吉士刘之纶和金声知道国事紧急,就到朝廷上去推荐申甫,愍帝把申甫招到便殿上来,用温和恳切的诏谕来慰问申甫,申甫感激涕零,在殿上叩头匍匐谢恩,并大声说道:“我虽然不才,但愿意用死来效命。”于是皇上就授予刘之纶以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的职位,金声凭借御史的身份做参军,申甫做了京营副总兵,可是实际上没有一兵一卒给申甫驱使,听任他临时去招募兵卒。过了三天,招募的人渐渐的多了,可是大都是都市里的不知道怎么拿兵器的穷人的孩子,可是申甫所教授的战术,又都是以车战为主,最终也不能马上学会。 正想选择日期部署他的部众,没来得及出战。当时,朝中权贵都不懂用兵之道,与刘之纶、金声的意见屡次发生冲突,他们又忌恨申甫凭着普通百姓的身份被破格任用,就背后出主意要首先派申甫去迎敌,日夜不停地下命令,催促申甫出战,适逢武经略满桂战败死于安定门之外。满桂是以前大同总兵官,一位非常著名的老将,因为要赶赴京师来援救,愍帝正要重用他。满桂失败以后,京城的官僚非常震惊害怕。 申甫没有办法,痛哭一场,夜间率领他的部众,通过绳子逃到城外,还没到芦沟桥,士兵们就逃跑得差不多了。申甫亲自与敌人搏斗,身中几十箭,最终被杀害。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金声不懂鉴察人。等到北兵退走以后,竟然没有人再去过问申甫为国捐躯的事情,距离申甫死没几天,刘之纶又从八路出兵,赶往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遇到敌人的伏兵,率领将士们与敌人殊死搏斗,经过一个昼夜的拼杀,各路援兵没有到来,也为国捐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