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节解三角形及其应用举例【考纲解读】考点考纲内容5年统计分析预测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2022浙江文18;2022浙江文18;理10,18;2022浙江文16;理16;2022浙江文16;理16;2022浙江14.1.测量距离问题;2.测量高度问题;3.测量角度问题.4.备考重点:(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掌握几种常见题型的解法.(3)理解三角形中的有关术语.【知识清单】1.测量距离问题实际问题中的有关概念(1)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1).(2)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2).(3)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图3)①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②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③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 (4)坡度:①定义: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4,角θ为坡角).-17-\n②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4,i为坡比).对点练习:【浙江宁波模拟】如图,某商业中心有通往正东方向和北偏东方向的两条街道,某公园位于商业中心北偏东角,且与商业中心的距离为公里处,现要经过公园修一条直路分别与两条街道交汇于两处,当商业中心到两处的距离之和最小时,的距离为公里.【答案】.2.测量高度问题-17-\n余弦定理:,,.变形公式cosA=,cosB=,osC=对点练习:【2022高考湖北】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在西偏北的方向上,行驶600m后到达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的方向上,仰角为,则此山的高度m.【答案】【解析】依题意,,,在中,由,所以,因为,由正弦定理可得,即m,在中,因为,,所以,所以m.3.测量角度问题-17-\n应熟练掌握正、余弦定理及其变形.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就用哪一个定理.对点练习:【2022广东佛山二模】某沿海四个城市、、、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位于的北偏东方向.现在有一艘轮船从出发以的速度向直线航行,后,轮船由于天气原因收到指令改向城市直线航行,收到指令时城市对于轮船的方位角是南偏西度,则__________.-17-\n【答案】,故.【考点深度剖析】高考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考查较为灵活,题型多变,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往往独立考查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答题往往综合考查定理在确定三角形边角中的应用,多与三角形周长、面积有关;有时也会与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等结合考查,试题难度控制在中等以下.高考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应用的考查,主要是利用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问题,关键是弄懂有关术语,认真理解题意,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灵活运用公式求解计算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数学应用意识、数形结合思想等.从近几年浙江卷来看,三角形中的应用问题,主要是结合直角三角形,考查边角的计算,也有与导数结合考查的情况.【重点难点突破】考点1测量距离问题【1-1】【2022北京市延庆区一模】在相距2千米的两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处测量目标-17-\n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千米.【答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解析】如图,由A点向BC作垂线,垂足为D,设AC=x,∵∠CAB=75°,∠CBA=60°,∴∠ACB=180°-75°-60°=4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在Rt△ABD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千米),所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两点间的距离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千米.【1-2】如图,A,B两点在河的同侧,且A,B两点均不可到达,测出AB的距离,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测得CD=a,同时在C,D两点分别测得∠BCA=α,∠ACD=β,∠CDB=γ,∠BDA=δ.在△ADC和△BDC中,由正弦定理分别计算出AC和BC,再在△ABC中,应用余弦定理计算出AB.若测得CD=km,∠ADB=∠CDB=30°,∠ACD=60°,∠ACB=45°,求A,B两点间的距离.【答案】-17-\n∴AB=(km).∴A,B两点间的距离为km.【1-3】如图所示,要测量一水塘两侧A,B两点间的距离,其方法先选定适当的位置C,用经纬仪测出角α,再分别测出AC,BC的长b,a,则可求出A,B两点间的距离.即AB=.若测得CA=400m,CB=600m,∠ACB=60°,试计算AB的长.【答案】【解析】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ACB,∴AB2=4002+6002-2×400×600cos60°=280000.∴AB=200m.即A,B两点间的距离为200m.【领悟技法】研究测量距离问题,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选择合适的辅助测量点,构造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求某个三角形的边长问题,从而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归纳起来常见的命题角度有:(1)两点都不可到达;(2)两点不相通的距离;(3)两点间可视但有一点不可到达.【触类旁通】【变式一】如图所示,A,B两点在一条河的两岸,测量者在A的同侧,且B点不可到达,要测出AB的距离,其方法在A所在的岸边选定一点C,可以测出AC的距离m,再借助仪器,测出∠ACB=α,∠CAB=β,在△ABC中,运用正弦定理就可以求出AB.若测出AC=60m,∠BAC=75°,∠BCA=45°,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变式二】如图所示,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为50m,∠ACB=45°,∠CAB=105°后,就可以计算A、B两点的距离为-17-\n( )A.50m B.50mC.25mD.m【答案】 A【解析】由题意知∠ABC=30°,由正弦定理=,∴AB===50(m).考点2测量高度问题【2-1】某气象仪器研究所按以下方案测试一种“弹射型”气象观测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A,B,C三地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C处进行该仪器的垂直弹射,观测点A,B两地相距100米,∠BAC=60°,在A地听到弹射声音的时间比B地晚秒.在A地测得该仪器至最高点H时的仰角为30°,求该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C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答案】-17-\n【2-2】要测量电视塔AB的高度,在C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45°,在D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30°,并测得水平面上的∠BCD=120°,CD=40m,求电视塔的高度.【答案】B【解析】如图,设电视塔AB高为xm,则在Rt△ABC中,由∠ACB=45°得BC=x.在Rt△ADB中,∠ADB=30°,则BD=x.在△BDC中,由余弦定理得,BD2=BC2+CD2-2BC·CD·cos120°,即(x)2=x2+402-2·x·40·cos120°,解得x=40,所以电视塔高为40米.【2-3】如图,在坡度一定的山坡A处测得山顶上一建筑物CD(CD所在的直线与地平面垂直)对于山坡的斜度为α,从A处向山顶前进l米到达B后,又测得CD对于山坡的斜度为β,山坡对于地平面的坡角为θ.(1)求BC的长;(2)若l=24,α=15°,β=45°,θ=30°,求建筑物CD的高度.【答案】(1);(2).【领悟技法】-17-\n已知三边,由余弦定理求,再由求角,在有解时只有一解.已知两边和夹角,余弦定理求出对对边.【触类旁通】【变式一】如图所示,在山顶铁塔上B处测得地面上一点A的俯角为α,在塔底C处测得A处的俯角为β.已知铁塔BC部分的高为h,求出山高CD.【答案】在中,.【变式二】如图所示,测量河对岸的塔高时,可以选与塔底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与,现测得,并在点测得塔顶的仰角为,求塔高.【答案】【解析】在中,,由正弦定理得,所以.-17-\n在中,.考点3测量角度问题【3-1】在一次海上联合作战演习中,红方一艘侦察艇发现在北偏东45°方向,相距12nmile的水面上,有蓝方一艘小艇正以每小时10nmile的速度沿南偏东75°方向前进,若侦察艇以每小时14nmile的速度,沿北偏东45°+α方向拦截蓝方的小艇.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拦截住,求红方侦察艇所需的时间和角α的正弦值.【答案】【解析】如图,设红方侦察艇经过x小时后在C处追上蓝方的小艇,【3-2】如图,扇形AOB是一个观光区的平面示意图,其中圆心角∠AOB为,半径OA为-17-\n1km.为了便于游客观光休闲,拟在观光区内铺设一条从入口A到出口B的观光道路,道路由弧AC、线段CD及线段DB组成,其中D在线段OB上,且CD∥AO.设∠AOC=θ.(1)用θ表示CD的长度,并写出θ的取值范围;(2)当θ为何值时,观光道路最长?【答案】(1),;(2)当时,观光道路最长.解:(1)在△OCD中,由正弦定理,得===,所以CD=sin=cosθ+sinθ,OD=sinθ,因为OD<OB,即sinθ<1,所以sinθ<,所以0<θ<,所以CD=cosθ+sinθ,θ的取值范围为.又θ∈,所以θ=,列表:θ-17-\nL′(θ)+0-L(θ)增函数极大值减函数所以当θ=时,L(θ)达到最大值,即当θ=时,观光道路最长.【3-3】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离A处(-1)海里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75°方向,距离A处2海里的C处的缉私船奉命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同时,走私船正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最少要花多少时间?【答案】缉私船沿北偏东60°的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最少要花小时.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sin∠BCD===,得∠BCD=30°,∴∠BDC=30°.又=,=,得t=.所以缉私船沿北偏东60°的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最少要花小时.【领悟技法】依据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1)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通过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A+B+C=π这个结论.-17-\n[注意] 在上述两种方法的等式变形中,一般两边不要约去公因式,应移项提取公因式,以免漏解.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的统一.即将条件化为只含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然后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得出内角之间的关系式;或将条件化为只含有边的关系式,然后利用常见的化简变形得出三边的关系.结论一般为特殊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另外,在变形过程中要注意A,B,C的范围对三角函数值的影响.提醒:1.在△ABC中有如下结论sinA>sinB⇔a>b.2.当b2+c2-a2>0时,角A为锐角,若可判定其他两角也为锐角,则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当b2+c2-a2=0时,角A为直角,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当b2+c2-a2<0时,角A为钝角,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触类旁通】【变式一】如图,两座相距60m的建筑物AB,CD的高度分别为20m、50m,BD为水平面,则从建筑物AB的顶端A看建筑物CD的张角为( )A.30° B.45°C.60°D.75°【答案】B【解析】依题意可得AD=20(m),AC=30(m),又CD=50(m),所以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得cos∠CAD====,又0°<∠CAD<180°,所以∠CAD=45°,所以从顶端A看建筑物CD的张角为45°.【变式二】如图,当甲船位于A处时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20海里的B处有一艘渔船遇险等待营救,甲船立即前往营救,同时把消息告知在甲船的南偏西30°,相距10海里C处的乙船,乙船立即朝北偏东θ角的方向沿直线前往B处救援,则sinθ的值为( )A. B. C. D.-17-\n【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余弦定理的应用及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在三角形ABC中,由AC=10,AB=20,∠CAB=120°.由余弦定理可得BC=10.又由正弦定理可得=⇒=⇒sin∠ACB=.故sinθ=sin=×+×=.【易错试题常警惕】易错典例:如图,甲船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航行,乙船按固定方向匀速直线航行.当甲船位于A1处时,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105°方向的B1处,此时两船相距20海里,当甲船航行20分钟到达A2处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120°方向的B2处,此时两船相距10海里.问: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易错分析:不能分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从而不能将问题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再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解决此类问题时,要能理解题目给定的含义,转化到三角形中,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求解.正确解析:-17-\n温馨提醒:利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根据条件画出示意图,结合示意图构造三角形,然后转化为解三角形的问题进行求解.【学科素养提升之思想方法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思想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与"形"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我们认为,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向量的几何表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法则,使向量具备形的特征,而向量的坐标表示和坐标运算又具备数的特征,因此,向量融数与形于一身,具备了几何形式与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因此,在应用向量解决问题或解答向量问题时,要注意恰当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典例】【2022福建4月质检】如图,有一码头和三个岛屿,,,.(1)求两个岛屿间的距离;(2)某游船拟载游客从码头前往这三个岛屿游玩,然后返回码头.问该游船应按何路线航行,才能使得总航程最短?求出最短航程.-17-\n【答案】(1)(2)又因为在中,,所以,所以,从而,即两个岛屿间的距离为;其航程为.-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