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中学2022年~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6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题3分,共21分)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笞刑(chī)粗糙(cāo)炫耀(xuàn)铁镐(hāo)按捺不住(nài)B.蜷缩(quán)缄默(jiān)隽永(juàn)雾霭(ǎi)悄无声息(qiǎo)C.濒临(pīn)搭讪(shàn)流岚(lán)窸窣(cuì)亘古不变(gèn)D.推搡(sǎng)引擎(qíng)犄角(jī)炽热(chè)相形见绌(chù)2.在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 ▲ 。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②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求是问道,社会实践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追求的东西。③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 ▲ 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部作品和每一个思想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A.事态 处心积虑 触类旁通B.事态 孜孜不倦 举一反三C.势态 孜孜不倦 触类旁通D.势态 处心积虑 举一反三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掌握和熟悉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B.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等等,大多数都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C.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和互相碰撞着的狼在嬉戏。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4.下面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B.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C.马老师端起酒杯说:“黄老先生,今天是您的寿诞之日,我祝您健康长寿!”D.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5.把下列各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只是说不出而已。①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②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③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9\n④都积凑到一块⑤多少风景名胜⑥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A、⑥④⑤①②③B、⑤④①②③⑥C、⑥④①②③⑤D、⑥⑤①④②③6.与所给例句使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3分)()例句: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A、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B、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天性的深浅。C、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D、漫长漫长的冬天缠在我们周围,像蝙蝠绕进我们的头发,逼得我们发疯。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传,解释经书的著作。B.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世称韩昌黎,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C.朦胧诗,指以舒婷、顾城、戴望舒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创作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D.川端康成,日本著名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代表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等。二、文言文阅读。(36分)(一)课内文言基础(15分)8.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4分)⑴吾尝跂而望矣()⑵孔子师郯子()⑶攒蹙累积()⑷白露横江()9.指出下列文言语句的句式特点。(4分)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⑶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⑷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二)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语段,完成10-11题。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10.解释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⑴居是州,恒惴栗▲⑵日与其徒上高山▲⑶其隙也▲⑷醉则更相枕以卧▲11.选出下列对文章的解读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文章以“自余为僇人”开篇,实含受辱与被害的悲愤。居于永州而一直感到忧惧,一“恒”字深刻地表现了被贬后的心态。B.文中“施施”状其行动之缓慢,“漫漫”写其随意而行,这是一个作为戴罪之人具有“惴栗”之心情的重要补充。9\nC.段中“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三个整齐的三字排比短句,富有节奏感;而“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两个四字短语在文辞变幻的妙趣中又具有很强的韵律感。D.末句“而未始知”从正面入题,表明前面的“游”只是陪衬,从而突出西山,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具体地指出了西山的与众不同的特征“怪特”。(三)课外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盛彦师者,宋州虞城人。大业中,为澄城长。义师至汾阴,率宾客千余人济河上谒,拜银青光禄大夫、行军总管,从平京城。俄与史万宝镇宜阳以拒东寇。及李密之叛,将出山南,史万宝惧密威名,不敢拒,谓彦师曰:“李密,骁贼也,又辅以王伯当,决策而叛,其下兵士思欲东归,若非计出万全,则不为也。兵在死地,殆不可当。”彦师笑曰:“请以数千之众邀之,必枭其首。”万宝曰:“计将安出?”对曰:“军法尚诈,不可为公说之。”便领众逾熊耳山南,傍道而止,令弓弩者夹路乘高,刀楯者伏于溪谷。令曰:“待贼半渡,一时齐发,弓弩据高纵射,刀楯即乱出薄之。”或问之曰:“闻李密欲向洛州,而公入山,何也?”彦师曰:“密声言往洛,实走襄城就张善相耳,必当出人不意。若贼入谷口,我自后追之,山路险隘,无所展力,一夫殿后,必不能制。今吾先得入谷,擒之必矣。”李密既度陕州,以为余不足虑,遂拥众徐行,果逾山南渡。彦师击之,密众首尾断绝,不得相救,遂斩李密,追擒伯当。以功封葛国公,拜武卫将军,仍镇熊州。太宗讨王世充,遣彦师与万宝军于伊阙,绝其山南之路。贼平,除宋州总管。初,彦师之入关也,王世充以其将陈宝遇为宋州刺史,处其家不以礼,及此,彦师因事杀之。平生所恶数十家亦皆杀之。州中震骇,重足而立。会徐圆朗反,彦师为安抚大使,因战,遂没于贼。圆朗礼厚之,令彦师作书报其弟,令举城降己。彦师为书曰:“被贼所擒,为臣不忠,誓之以死。汝宜善侍老母,勿以吾为念。”圆朗初色动,而彦师自若,圆朗乃笑曰:“盛将军乃有壮节,不可杀也。”待之如旧。贼平,彦师竟以罪赐死。(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九》,有改动)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率宾客千余人济河上谒济:▲⑵兵在死地,殆不可当当:▲⑶令弓弩者夹路乘高乘:▲⑷实走襄城就张善相耳就:▲1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不可为公说之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刀楯者伏于溪谷不拘于时C.大业中,为澄城长何为其然也D.重足而立箕踞而遨14.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盛彦师这个人物的主要特点。(3分)▲▲▲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贼平,除宋州总管。(2分)译文:▲(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分)译文:▲(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译文:▲(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分)译文:▲9\n三、古诗词鉴赏(5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题目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16.“寥廓江天”的意境,在《沁园春·长沙》中也有具体表现,请写出这些词句。(2分)▲17.这首词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来表达诗人与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3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木直中绳,▲,其曲中规。(荀子《劝学》)(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荀子《劝学》)(3)生乎吾后,▲。(韩愈《师说》)(4)▲?绿林豪客夜知闻。(李涉《井栏砂石宿遇夜客》)(5)▲,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6)纵一苇之所知,▲。(苏轼《赤壁赋》)(7)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论语·子罕》)(8)目遇之而成色,▲,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五、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母亲莫言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④9\n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9.文章第①段,作者是怎样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场景的?为什么说这场景是他文学道路的起点?(5分)▲20.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4分)▲21.本文题目为“母亲”,作者塑造的母亲这一形象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5分)▲22.请探究本文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六、作文(7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简单不是糊涂,而是智慧;简单不是平庸,而是深邃。简单就是一本泛着墨香的书,一杯冒着热气的绿茶,一把缓缓摇摆的躺椅,一个温馨的家,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满足!请以“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要有细节描写;④字迹工整,标点规范。9\n高一语文试卷答案1.答:B(A.“镐”应读gǎoC.“濒”应读bīn,窣应读sūD.“炽”应读chì。)2.答:B(事态:局势,情况(多指坏的),侧重于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状况;势态:情势,态势,侧重于指事物的发展状态或势头,强调一种动态。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的盘算(多含贬义);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举一反三: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是一种好的思考和学习的习惯,强调行为;触类旁通: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的其他事物,强调效果。)3.答:D(A语序不当,熟悉掌握;B项大多数都,重复赘余,前后矛盾;C句式杂糅,去掉“在嬉戏”。)4.答:C项(A.“垂询”,敬辞,不能用于自身;B.“不耻下问”不能用于自己;D.应用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5.答案:D项6.答案:A项,通感,(B比喻、C拟人、D比喻)7.答:C(戴望舒不是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8.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4分)⑴(踮起脚跟)⑵以……为师)⑶(聚集收缩)⑷(白茫茫的水汽)9.答:(1)判断句(2)状语后置(3)定语后置(4)宾语前置10.答案见课本11.D(“正面”应为“反面”,“具体”应为“概况”。)12.答:(1)渡、过河(2)抵挡(3)登、登上(4)靠近,引申为投降13.答:D(D.均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可不译;A.代词,这个;助词,取独。B.介词,在;介词,被。C.动词,是,担任;介词,因为。)14.答:勇敢无畏善于谋划报复心强节操壮烈(每点1分,答对3点即可)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贼平,除宋州总管。(2分)答:叛贼被平定后,(盛彦师)被授予宋州总管。(2分。得分点:“平”,被平定;“除”,授予官职,这里可译为“被授予”)(2)(3)(4)翻译略见课本16.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17.通过描写“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意象来表达诗人与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8.答案:(1)輮以为伦;(2)而致千里;(3)其闻道也亦先乎吾;(4)暮雨潇潇江上村;(5)挟飞仙以遨游;(6)凌万顷之茫然;(7)逝者如斯夫;(8)取之无禁19.【参考答案】运用细节描写,(1分)从视觉、嗅觉、听觉、内心感受等方面描写了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2分)。这种场景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者小说的面貌和特质,也是文学的灵魂。(2分)20.【参考答案】内容上:写出了“我”对村里女人自杀的恐惧;(1分)结构上: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1分)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1分)反衬母亲的坚强。(1分)21.【参考答案】母亲:(1)平常为人——勤劳、朴实;(2)面对困难——坚强、乐观;(3)照顾家庭——有责任感。(一点1分)22.【参考答案】(1)对母亲在艰难时期表现出的坚强善良乐观等美德和精神的回忆和赞美。(2)对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行为的否定;(3)对爷爷、父亲对我的行为教育批评的理解和庆幸。(4)对那个时代人们悲惨遭遇的同情;(5)对那个时代使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的嘉许,并高度评价。(3点即可)五、作文(70分)9\n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简单不是糊涂,而是智慧;简单不是平庸,而是深邃。简单就是一本泛着墨香的书,一杯冒着热气的绿茶,一把缓缓摇摆的躺椅,一个温馨的家,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满足!请以“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要有细节描写;④字迹工整,标点规范。作文“简单”写作指导与示例【思路点拨】◆“简单”可以分为多种:生活的简单,头脑的简单,表面的简单,内在的简单等。◆追求简单的生活,不必奢华。生活中人们往往追求复杂,如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衣食住行豪华奢侈,形成互相攀比的社会风气,所以我们呼唤简单。◆简单是一种美,是人生中的一种境界。古代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生活可谓简单,“人不堪其忧”,颜回却以之为乐,孔子赞之曰“贤”。当代学术界泰斗季羡林先生衣食简单,也是以之为乐。他们都是洞察人生的智者。◆简单实质上是一种面对纷杂喧嚣的清醒,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静谧,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简单需要“梧桐更兼细雨”的细腻,需要“虚怀若谷”、“物我两忘”的博大,需要“山高月小”、“风清云淡”的超脱。简单是一种对事物经过分析判断后的彻悟,认真咀嚼生活的每一片叶子,那朴素的叶脉自然会伸展到心灵深处,简单就是一本泛着墨香的书。于是,一杯白开水也能品成醇香的咖啡,平淡的生活也能化为隽永的图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忽视简单的事物,认为简单就是单纯而不屑一顾。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简单是一种境界,有很多时候恰恰是简单让我们悟出了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迸发出许多睿智的见解,使我们的心灵受到深刻的洗礼,让我们领略人生的无限精彩。19世纪时,人们制造玻璃的工艺不过关,玻璃里面常常有气泡。而当时只有德国的一家小厂制出的玻璃没有气泡。别的大工厂耗巨资,搞科研,研究来,研究去,也没有研究出个名堂来。后来,那家小工厂公开了秘密,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多了一道工序:用木棍搅拌几下。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压根儿就不能称做技艺。也正是因为如此,科学工作者们往往不会注意到这种方法,而总是从高深的科技方面去下工夫,结果绞尽脑汁也没有解决问题。◆当然,我们还可以反向联想。如揭露官僚作风,互相推诿、扯皮,把原本简单不过的事情无端复杂化了。【作文范文】记叙类文章简单刘老汉家本有四亩地,可自从村里来了筑路队,便有一部分土地被无条件地划了出去。刘老汉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去讨个说法。他来到村支部。微微发胖的村支部书记听过刘老汉的倾诉后立刻答复:“这事儿简单,不出一个星期,我一定把土地还给你。”刘老汉一听这话,心里乐了,便满怀欣喜地回了家。等呀等,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个星期过去了,可还是看不见什么动静。刘老汉心里纳闷,便再次来到村支部,但是得到的答复却是:“书记不在,有事去乡里找张乡长。”9\n刘老汉只得来到乡镇府。可门卫告诉老汉,乡长刚下乡去督促秋收工作。刘老汉没法子,只能坐在传达室里等待。大半天后,满脸通红、一身酒气的乡长回来了。刘老汉连忙迎了上去。张乡长洗了把脸,然后眯着眼睛倾听刘老汉的遭遇。听完叙述后,张乡长马上一脸严肃,肯定地说:“你放心,这事儿简单。我一定尽快帮你解决。”刘老汉得到如此肯定的承诺,满心欢喜地回去了。等呀等,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个星期过去了,转眼第三个星期也将过去了,可依然还是杳无音信。刘老汉急了,又匆忙赶到了乡镇府,可门卫告诉他乡长因公出差,要一个月后才能回来。百般无奈之下,刘老汉只得搭上了去县城的班车。在县委大院前,他犹豫了片刻,可还是进去了。门卫将他带到了接待室。不一会儿,一个腆着大肚子,笑眯眯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这就是县委李副书记,他亲切地和刘老汉握手,并询问刘老汉的详细情况。这使得刘老汉有点受宠若惊。他急巴巴地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书记。李副书记顿时收起了笑容,一拍桌子:“岂有此理,这些人当官不为民做主,我一定要严肃批评。老乡您放心,你这事简单,用不了多久,我就帮你解决问题。”刘老汉听了,心里想:这下可遇到好官了。于是便再一次满怀希望地回家等待。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但筑路队依然占着那片土地。老汉茫然了……简单?!【点评】文章所写的情节非常集中:事件,只写一件事——为承包地被占而找领导交涉;人物——只一个主要人物刘老汉,三个次要人物,即村、乡、县领导,且三个次要人物都与主人公接触,且都为同一件事,此外绝无枝蔓。情节曲折有致,波澜起伏:为了一件很简单的事,刘老汉竟然从村支书一直找到乡长,直至县委副书记,历时数月,明明各级领导都给了肯定答复,最后都未能解决问题。这实在叫人唏嘘。文章对当今某些地方某些部门存在的互相扯皮的衙门作风的讽刺批评,可谓入木三分。简单又逢一个难得的星期天。枫早早地起来,趴在床上,准备给家里写封信。又要交学费了,而且数目不小。加上这个月的伙食费,费用总额达到了六百元。笔拿在手里,却颤得厉害。枫知道,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来说,每一封家书就像是一次次的告急与无奈啊!当初他们把枫送进这所县重点中学已是奢侈中的奢侈。他们苦苦地在地里干啊,为的就是凑儿子的学费,但现在又…… 枫不忍心再往下想,也没有了勇气,只觉得鼻子酸酸的,两眼湿湿的。他丢开信纸,跑出了宿舍。 天刚蒙蒙亮,秋风也有些刺骨,校园里静悄悄的。走在秋风瑟瑟的林阴道上,枫想起了暑假里接到通知书的情景:父亲当时猛抽了三天的烟,眉头紧锁;母亲独自掉了三天的泪。而枫自己呢?踌躇、矛盾,强烈的求知欲和一种“我要读下去”的信念,与家中的经济状况“背道而驰”……他困惑,他迷惘,他不知何去何从。 三天后,父亲的那个决定将他送进了这所学校,他背负着沉甸甸的亲情走进了校园。父亲没说什么,只是用期盼的眼神望着他,简单地说了句:“儿子,好好干!” 想到这些,枫攥了攥拳头,狠狠地击了一下自己跟前的那棵树。他深知此刻的自己已是“过河的卒子”,不可后退! 就这样,一封“告急书”寄回了老家,上头只有简单的两行字: 父亲: 本月需交杂费300元,加生活费300,共600元。 我会好好干! 儿子 一周后的一大早,枫终于盼来了回音——9\n一个鼓鼓的邮包。他有些诧异,便风一般地奔回宿舍,撕开封口。看到邮包中的东西,他呆了,一大堆零散的钞票,有50元的,有10元的,有5元的,有2元的,有1元的,有5角的……但没有一张是一百元的。这是一滴滴汗、一滴滴血凝成的呀! 在那一大堆零散的钞票中,枫找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只简单地写着: 儿子: 好好干吧! 父亲 枫仿佛看到了父亲的眉、母亲的眼,也仿佛听到了那句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儿子,好好干!” 亲情就是如此简单。 【点评】这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小小说。在作者笔下,亲情被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好好干”。但是,正如篇末所言:“亲情就是如此简单。”是的,只要彼此心中充满相怜相爱的深情,又何必把它完全吐露出来呢?文章心理、神态描写细腻、生动、议论也很精彩。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