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知识运用(18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总是不以为意、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更有甚者放纵自我,这样的行为 。(2)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熟悉和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3)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压世和绝望的毒液。A.人所不耻逐渐自暴自弃B.人所不齿逐渐妄自菲薄C.人所不齿逐步自暴自弃D.人所不耻逐步妄自菲薄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的一组是(3分)(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A.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B.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C.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③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D.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3、下列句子中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地上所有的小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暗喻)B.粪土当年万户侯(借代) C.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比喻) D.金色的声音刺激着我们(通感) 4、下列交际语言最为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B、张老师给原来同事打电话:王老师,昨天在书店里遇到了您的家父,几年不见他还是精神矍铄。C.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D.校庆前夕某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近日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到达贵校参加庆典,对此深表歉意!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7第页共7页\nB.顺流而东也C.西望夏口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3分)()A.词,起于隋唐,盛于宋。又叫诗余、曲子词。词牌只与曲调格式有关,规定了字数、押韵、平仄、结构等。按照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B.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代表作,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是我国第一部短篇白话小说。C.杨子,本名杨选堂,台湾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浸洒的花朵》《感情的花季》,入选课文的《十八岁和其他》以杂文漫谈的行文方式,以自己深刻而具体的人生感受,围绕十八岁所关涉的人生话题娓娓而谈,给了孩子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D.《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一篇山水游记,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首,在文中作者着力描写西山的“怪特”,这与作者高傲的志趣相互映照,象征了他特立不屈的人格。二、文言文阅读(32分)古诗文阅读一文段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文段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7、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假舆马者(利用)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而绝江河(横渡)D.今之众人(许多人)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9、文段二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请指出主要有哪几组对比。(4分)7第页共7页\n10、翻译下列句子。(6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3分)古诗文阅读二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如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及践阼,封安国亭侯。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还,复职,加光禄大夫。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深。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用百姓疲劳故也。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俭行,军遂不利。后迁为司空,徙司徒。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绝其粮道绝:断B.帝幸广陵,行中领军幸:皇帝到某地C.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假:借D.诚用百姓疲劳故也用:因为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应三公之辟句读之不知B.战于荥阳而卒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C.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D.而俭欲以偏军长驱举匏樽以相属13、文中哪几件事能体现卫臻的深谋远虑?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3分)(2)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5、阅读诗歌完成下面问题7第页共7页\n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听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①博山,在江西永丰境内(今江西省广丰县),庵:圆形草屋。②塞北:泛指中原地区。据《美芹十论》,词人自谓南归前曾受祖父派遣两次去燕京观察形势。归来:指淳熙八年(1181年)冬被劾落职归隐。(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5分)(2)结合全词内容,说说作者在词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5分)四.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1)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4)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5)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6)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苏轼《赤壁赋》)(8)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沁园春·长沙》)(9)苟利国家生死以,。(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10)男儿何不带吴钩,。(李贺《南园》)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20分)一个人的仪式夏立君返回山东的路上,我特意绕道上海,去拜谒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和陈子龙墓。多年了,明清易代之际的陈子龙和夏氏父子,尤其是少年夏完淳最令我难以释怀。知道这三个人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去拜谒他们墓地的计划,干脆不跟任何人提及,起码能免掉解释的麻烦。来到佘山镇广富林村,陈子龙墓就在湿地中间一块略高的台地上。一圈围墙围成一个墓园,园内生满翠竹绿树,坟丘很低,几与地平,几块石碑立在周围。这是隔着高高的栅栏门看到的景象。我进不去墓园,门上挂着锁。不能到墓前凭吊一下,不能读一读那些碑文,心有不甘。村干部安慰我说:隔着门看看就行了,进去看也就是那个样。独立栅栏门外。我望了望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陈子龙啊,你虽是大英雄,却不能为当代人带来经济效益,所以注定要寂寞了。我打量着这道门,然后手脚并用,翻过了栅栏。这一回把该看清的都看清了。绕坟一周,揣摩碑文,拍照,默哀,原路退出。离开佘山镇,来到了小昆山镇荡湾村。夏氏父子墓坐落在村北开阔的田野中,守墓人打开门后就走了。墓丘上遍覆翠竹,墓前有九株合抱粗的香樟树,枝繁叶茂,颇有蓊郁之像。父子俩葬于此已有三百六十年了。7第页共7页\n1645年(清顺治2年)9月17日,夏允彝抗清失败后在家乡投水殉国。1647年9月19日,夏完淳在南京遇难。行刑方式是斩首,夏完淳拒绝下跪,刽子手只好从颔下以刀抹其喉。父殉国时虚岁50,子就义时虚岁17,他们以近似宗教的虔诚先后献出自己的生命,生命成了他们向故国山河所能奉献的唯一祭品。有人拿后来的民族融合的事实来否定他们这类人的伟大,这是极麻木极浅薄极无聊的实用主义。我盘桓良久,不忍离去。这里和陈子龙墓园一样,一片寂静,在我到来和离去的全过程中再没见到一个人。在碑前站好,垂手,阖眼,默哀,举行这只有一个人的仪式。翠竹无声,香樟无语,它们似乎在和我这个远道之人一起默哀。默哀进行了多长时间,我不知。一阵风来,似从空中压到脚底,香樟树叶竹叶及墓园内所有植物的叶子飒然作声,仿佛三百年前的凄风苦雨骤然而至。我忽然悲从中来,禁不住张开喉咙,放声大哭,热泪长流。整个清代,对夏氏父子墓一直是保护的。乾隆时,还对这些抗清义士予以表彰。满清统治者没有让自己陷于麻木状态。后来,极麻木的事竟让新时代的汉人做了。1955年4月,荡湾村民盗掘夏墓,打开夏允彝棺椁,掘出墓志铭一方、印章二枚、松江布数匹,还有折扇、扇坠等物,大多被村民分抢。极为宝贵的手稿一卷、线装书十余册,当场损毁!又回到小昆山镇驻地。忽见一个路标,指明前方是“二陆读书台遗址”。二陆是谁?晋代才子陆机、陆云兄弟?经询问,果然是。二陆是小昆山人,当地与他们有关的景点有多处,都是热闹的地方。才子到底比英雄可爱。我是奔英雄而来的,就不到才子那里凑热闹了。忽然又想到夏氏墓园里的那些鸡鸭。守墓人在墓园里养了不少鸡鸭,它们在坟茔背面的丛林里组成一个鸡鸭帝国。我的突然而至的哭声,那些鸡鸭该听得最为真切,不知吓着了它们没有?我痛哭的时侯,忘了天地宇宙,也忘了这个鸡鸭帝国。对英雄来讲,它们倒的确是麻木的。17.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默哀时的场景,请简析其表现特色。(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指出其中的三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本文以“一个人的仪式”为题,请探究其中蕴含的深意。(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作文(70分)以“约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字。7第页共7页\n宿豫中学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调研测试答案一、语言知识运用(18分)二、文言文阅读(31分)7、D众人:一般人。8、B:表转折9、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百工之人与士大夫;自己与其儿子10(1)君子广博的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没有过错了。(2)那孩子们的老师,是把书教给孩子们来学习诵读书上的文句的,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那些道理,解决那些疑难问题的。11、C(假:给、授予)12、B(A结构助词,的/提宾标志;B表顺承;C介词,趁机/于是;D用/表目的)13、①识破吴国降将的谎言;②建议派兵断绝诸葛亮粮道;③反对收押兰台令史;④反对出兵攻辽。(答出一点得1分,四点4分)14、(1)曹操也觉得卫兹很奇特,好几次去他那里商议大事。(2)孙权虽然有长江作依靠,却也不敢和我军抗衡,这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三.名句默写四、古诗词鉴赏(10分)16、(1)拟人手法。(1分)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2分)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2分)(2)作者在词中流露出身居荒村陋室,凄凉孤寂之感;表达了词人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的鲜明的爱国热情;对自己的出生地北方沦陷感慨万千;表现了作者身居陋室心忧天下的英雄本色。五、现代文阅读17.(6分)交代我独自绕道上海拜谒两处墓地的原因(2分),暗示题旨(1分),设置悬念(1分),引出下文自己先后拜谒两处墓地的叙写(1分);并和下文写墓园的“寂静”、无人来访相照应(1分)。(意思对即可)7第页共7页\n18.(4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从听觉、内心感受等方面描写(1分),营造了凄清、肃穆的氛围(1分),表达了内心悲抑、孤寂的感受。(1分)。(意思对即可)19.(4分)①作者对夏氏父子、陈子龙的崇敬仰慕和人们对英雄的不了解不熟悉;②清代对夏氏父子墓的保护和当代荡湾村民盗掘墓穴、损毁文物;③英雄之墓的冷清和才子之墓的热闹。评分建议:答对一组,1分;三组,4分。20.(6分)①作者用“站好、垂手、阖眼、默哀”这样简单而肃穆的一个人的仪式,表达了对英雄行为的肯定、对英雄精神的赞扬;②寂静的墓园中只有作者进行着一个人的仪式,表达了作者为无人拜谒英雄而痛心、为人们漠视英雄而悲伤;③寂静的墓园中只有作者进行着一个人的仪式,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们追逐经济效益、追逐热闹的行为的否定和批判;④“一个人的仪式”引导读者去深入思考,如何准确公正地认识、评价特定时代的历史人物。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六、作文(70分)以“约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字。(略)7第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