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北京时间2022年10月8日下午5时14分开始上演月全食天文现象,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挂夜空的迷人景象。图1为“月全食示意图”,图1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所涉及到的天体系统有A.1级B.2级C.3级D.4级2.“月全食”现象开始时,纽约(西五区)当地区时为A.10月7日16时14分B.10月7日4时14分C.10月8日16时14分D.10月8日4时14分据报道,科学家预计2023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完成3~4题。3.太阳活动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A.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B.小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地面无线电长波通讯短暂中断D.大气中水汽减少,气候发生变化4.在太阳活动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时,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 A.多户外活动,利用太阳紫外线杀菌消毒 B.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 C.植树造林,净化空气使空气清新 D.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5.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的温度B.煤和石油等矿物燃料来源于地下,不是来源于太阳能C.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地表环境产生影响6.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8\n图2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据图回答7~8题。图27.与地球相邻的两颗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是A.金星、火星B.水星、金星C.木星、土星D.天王星、海王星8.地球处在一种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指的是①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适中②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③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④地球自转周期稳定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图3为“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读图回答9~10题。图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10.若黄赤交角变小为20°,则A.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大B.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小C.热带范围变小、寒带范围变大D.温带范围变小北京时间2022年9月3日10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全球的中华儿女一起目睹伟大中华民族7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据此完成11~12题。11.在胜利日(9月3日至5日)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处于图4中的23026′N23026′SACBDA图4A.A→BB.B→CC.C→DD.D→A12.胜利日(9月3日至5日)期间,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8\nC.江苏昼长夜短,并且昼变长夜变短D.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图5图5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为地球的外部圈层B.C、F、G为地球的内部圈层C.A、B、C、D各圈层之间能够相互影响D.D、F、G圈层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14.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地球圈层是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图6“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图615.关于图中地质作用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重熔再生B.乙——变质作用C.丙——沉积作用D.丁——冷却凝固16.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M作用形成的是A.长江三角洲B.东非大裂谷C.喜玛拉雅山D.泰山图72022年APEC峰会过后,北京再现雾霾天气,污染严重,11月14日PM2.5达到315。图7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图中序号分别表示各种辐射作用。图完成17~18题。17.关于①②③④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A.①是长波辐射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C.③削弱了太阳辐射D.④表示大气逆辐射18.出现雾霾天气,会使A.①减弱B.②不变C.③增强D.④增强图9图819.图8中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aB.bC.cD.d8\n20.图9为“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图7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21.下图为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图10读图10,据图回答22~23题。22.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A.AB.BC.C.D.D2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A.空气的上升或下沉B.地转偏向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D.摩擦力图11图11为“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24~25题24.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于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25.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则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图12A.台风 B.梅雨天气 C.伏旱天气 D.寒冷天气26.图12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中A、B表示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正确的是A.赤道低气压带、东南信风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带C.赤道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图13为“某月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读图完成27~28题。8\n27.图示时间A.亚欧大陆上形成冷低压B.高纬度海洋上形成热高压C.可能为1月等压线分布图D.可能为7月等压线分布图28.图中所示季节,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图14为“亚洲某月季风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9~30题。ba图1429.关于a、b季风风向、成因的判断,正确的是A.a为西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a为东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b为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b为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0.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季风影响下温和湿润B.b季风影响下高温干燥C.此季节我国东部高温多雨D.此时节我国多受寒潮影响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3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组成了总星系。32.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就不会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33.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34.从地表形态看,背斜向上拱起,一定形成山岭。35.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36.同一地点“高处不胜寒”的原因主要是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少。8\n37.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是形成四季的原因。38.全球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39.暖锋影响形成的降雨大多为锋前雨。40.每年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属于低压天气系统。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本部分共4小题,满分30分)41.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8分)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2022年10月19日---10月23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材料二:图15为“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示意图。图15⑴在图中用箭头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1分)⑵当地球运动至B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区域为 ▲。(2分)⑶地球由B公转到D处时,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1分)⑷习主席访英期间,地球位于材料二图中 ▲ (填字母)两点之间;此时段江苏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为 ▲ 。(2分)⑸材料二图15中,当地球从 ▲ (填字母)点运动到 ▲(填字母)点的过程中,北极附近开始出现极昼现象且极昼范围在逐渐扩大。(2分)42.图16为某日“地球光照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图16⑴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⑵图中,A、B、C三点位于▲(晨、昏)线上,B点的地方时为▲时,C地的夜长为▲小时。(3分)⑶在A、B、C、三地,身高相同的三位同学在图示节气中正午影子由长到短的顺序是▲;A、B、C、D三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 ▲ 。(2分)8\n43.图17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图17⑴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该处地貌的成因是_________▲。(2分)⑵丙处地貌为▲,形成丙处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2分)⑶甲、乙、丁三处中,__▲___处地下可能有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在____▲____处地下修隧道。(2分)⑷在乙处常发育成河流,有人提议在乙处修建水库,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2分)44.图18为“亚洲东部某日天气形势图”,图19中甲和乙为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7分)⑴从气流状况看,A地受▲控制;该日,合肥正处于▲气团(冷或暖)控制;与东京相比,北京地区的风力较▲(大或小)。(3分)⑵该日,影响郑州的天气系统与图19中的___▲___图一致,郑州的风向是▲_,该天气体统过境后,郑州的天气变化是▲。(3分)⑶甲、乙两种锋面附近天气的共同特点可能是▲。(1分)高一地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8\n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BDBAACD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BCCBABCC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CADCDBDC二、判断题:(10×1=10分)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ABBBABBBAA三、综合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总分30分)41.(8分)(1)图略(公转方向逆时针)(1分)(2)夏至(1分)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1分)(3)先变慢后变快(1分)(4)C→D(1分)昼变短夜变长(1分)(5)A(1分)B(1分)42.(7分)(1)23°26′N(或北纬23°26′)(1分)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1分)(2)晨(1分)6(1分)0(1分)(3)C>A>B(1分)B>D>A>C(1分)43.(8分)(1)向斜(1分)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1分)(2)冲积扇(1分)流水沉积作用(1分)(3)丁(1分)丁(1分)(4)不合理(1分)此处为断层,地质构造不稳定,水易渗漏;(1分)44.(7分)(1)反气旋(1分) 大(1分)暖(1分)(2)甲(1分) 西北风(1分)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1分)(3)云、雨、大风等天气(1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