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中学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的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并以格律诗的面貌流传至今。人们向来以唐诗、宋词并举,可见它已成为这个历史时期文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最初词的全称是“曲子词”。“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所以,“曲子”和“词”都是它的简称。后来“词”终于占据了优势,成为通用名称,与诗并列为韵文中的一体。曲子词包括民间曲子词和欧阳炯所称的诗客曲子词。前者可以晚清在敦煌发现的《云谣集杂曲子》及其他曲子的残卷为代表,后者可以《花间集》为代表。试将二者加以比较,便可明了词的产生及其初期发展情况。敦煌曲子词绝大部分是无主的作品;而《花间集》里的作者除少数外,皆有行实可考。就语言方面比较,花间词派诗人的作品重词藻典雅,而敦煌曲子词则用朴素语言。词的内容原很丰富,敦煌曲子词保存了原始词的风貌,而《花间集》存词则显示出所谓“诗客”们接受民间曲子词的形式而加以发展的情状。词在民间初创阶段,体式尚不怎样严格。到了诗人手里,便从章句、声韵上去考究,使得形式渐渐固定下来。经过这样一个阶段,词固然渐失其民间文学本色,但由于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奠定了后来其在两宋大发展的基础。词是乐章,因而在其发展进程中,视其与音乐关系如何,形成了不同的两条道路:创制新调,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恢张词体,革新歌辞抒写的内容。北宋柳永、周邦彦等通晓音律,既本古乐以翻新调,又善于创作谐合音谱的歌辞。但张炎评论周邦彦时,还嫌他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可见婉约派对于合乐要求之高。与此相反的一条道路就是黄庭坚所谓“寓以诗人之句法”,要求“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这样的豪放派把协律放在第二位。苏轼“以诗为词”更为明显,他简直在词的发展中划下了一条分界线,给词另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前人对苏词的评价大都很高,看法也大体相近。晁补之说:“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苏轼词的特点是音律渐疏,而内容更为丰富。作者的性情抱负更能表现于字里行间,因而词境扩大,词体始尊。因此,苏轼及其同派词人的贡献是扩大了词的歌咏范围,延长了词的生命,使其获得新的发展。他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这些爱国词人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上述两条道路虽各有所偏,但在创作实践中名家仍力求兼顾。如苏轼的词并非不能歌唱,不过要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晁以道尝见其酒酣自歌《阳关曲》,便说“-16-\n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至精于音律的词家如周邦彦、姜夔、张炎等,也是词章能手,写了很多传诵至今的词作。这两条道路一直贯串在词的发展史中并明显影响了词的风格。大体说来,重视音乐关系者词多婉约,不受束缚者词多豪放。(有删改)1.下列关于词的论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词,作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讲究格律,流传至今,人们向来把唐诗、宋词并举,可见它已成为唐宋时期文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B.词在民间初创时,体式尚不怎样严格,但具有民间文学本色,后来诗人从章句、声韵上去考究,才使得词的形式渐渐固定下来,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C.词是乐章,在其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创制新调,还是恢张词体,均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把协律放在第一位。D.词大致沿着两条道路发展,风格迥异,重视音乐关系者词多婉约,不受束缚者词多豪放,二者各有千秋,但后者传诵至今的佳作居多。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词之所以与诗并列为韵文中的一体,是因为词是“曲子”和“词”的统一体,“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B.词在初创阶段语言朴素,作者大多不可考,后经文人考究,其形式固定下来,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奠定了后来其在两宋大发展的基础。C.柳永、周邦彦属于主张并实践创制新调、追求合乐,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的婉约派词作者,而张炎、苏轼则不属于这一流派。D.周邦彦的词能歌唱,苏轼的词也能歌唱,不同的是苏词一定要关西大汉执铁板歌唱,而周词绝对不能这样歌唱。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对词的发展功不可没,其词内容丰富,词境扩大,大大提高了词的地位,影响深远,尽管其词多不谐音律,但自有特色。B.词在发展过程中,先是因“诗客”们接受民间曲子词的形式从事创作而得以发展,后来又沿着两条道路革新发展,最后到宋代繁盛一时。C.“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这些话可印证苏词以诗为词、风格豪放的特点。D.南宋爱国词人深受苏轼影响,继承并光大了豪放词风,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词篇,只是其词的艺术价值稍逊于苏轼词。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6-\n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并州文水人。文德皇后崩。久之,太宗闻其美,召为才人,方十四。母杨,恸泣与诀,后独自如,曰:“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母韪其意,止泣。既见帝,赐号武媚。及帝崩,与嫔御皆为比丘尼。高宗为太子时,入侍,悦之。它日,帝过佛庐,才人见且泣,帝感动。后廉知状,引内后宫,以挠妃宠。才人有权数,诡变不穷。始,下辞降体事后,后喜,数誉于帝,故进为昭仪。一旦顾幸在萧右,浸与后不协。中书舍人李义府、卫尉卿许敬宗即表请昭仪为后,帝意决,下诏废后。诏李勣、于志宁奉玺绶进昭仪为皇后。上元元年,进号天后,建言十二事,帝皆下诏略施行之。帝崩,中宗即位,天后称皇太后。遣诏军国大务听参决。始,武承嗣请太后立七庙,中书令裴炎沮止,及敬业之兴,下炎狱,杀之,并杀大将军程务挺。太后方怫恚,一日,召群臣廷让曰:“朕于天下无负,若等知之乎?”群臣唯唯。太后曰:“朕辅先帝逾三十年,忧劳天下。爵位富贵,朕所与也;天下安佚,朕所养也。先帝弃群臣,以社稷为托,朕不敢爱身,而知爱人。裴炎、徐敬业、程务挺,彼皆人豪,不利于朕,朕能戮之。公等才有过彼,蚤为之。不然,谨以事朕,无诒天下笑。”群臣顿首,不敢仰视。太后不惜爵位,以笼四方豪桀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又畏天下有谋反逆者,诏许上变,在所给轻传,供五品食,送京师,即日召见,厚饵爵赏歆动之。凡言变吏不得何诘虽耘夫荛子必亲延见禀之客馆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故上变者遍天下,无敢议。神龙元年,后崩,年八十一。遣制称则天大圣皇太后。(选自《新唐书》,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母韪其意韪:违背B.后廉知状廉:查访C.中书令裴炎沮止沮:阻拦D.蚤为之蚤:通“早”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言变/吏不得何/诘虽耘夫荛子必/亲延见/禀之客馆/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B.凡言变/吏不得何/诘虽耘夫荛子必亲延见/禀之客馆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C.凡言变/吏不得何诘/虽耘夫荛子必亲延见/禀之客馆/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16-\nD.凡言变/吏不得何诘/虽耘夫荛子必/亲延见/禀之/客馆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则天聪明美丽,善于应对变化。被封为才人时,母亲杨氏因与女儿分离而痛哭,她却认为此去说不定是一件好事,劝母亲不必担心。B.武则天机智,不择手段。太宗过世后成为比丘尼,她逢迎皇后,骗得信任,进入后宫;得势后,她又无情踩踏皇后,最终让自己登上皇后宝座。C.武则天软硬兼施,恩威并用。为了巩固地位,她一方面用爵位富贵笼络贤才,使之依附于她。另一方面又用杀三个大臣的事威胁官员听命于她。D.武则天善于识人,也善于用人。对于“妄男子”,若有才干就破格任用;如果上任后有不称职的,也会废黜诛杀加以处罚,从不姑息迁就。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始,下辞降体事后,后喜,数誉于帝,故进为昭仪。译文:(2)先帝弃群臣,以社稷为托,联不敢爱身,而知爱人。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水调歌头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沼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司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8.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请简要赏析。(5分)答:9.整首词抒发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答:(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6-\n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人生空幻,并借凭吊明月寄托内心深沉情感的名句是“、”(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北伐的非凡气势。(3)欧阳修《踏莎行》词中“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句运用了递衬,以好衬更好或以坏衬更坏,也叫正衬手法,柳永《雨霖铃》词中运用了相同手法的诗句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荆轲之死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了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怎么改?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16-\n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易水送别……图穷匕见……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16-\n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B.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C.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E.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2)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3)小说中金科答应赵团长出演新版《荆轲刺秦》,在舞台上却按照老剧本演,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是什么?请给合小说加以分析。(6分)答:(4)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8分)答:第Ⅱ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每逢“十一黄金周”,天安门广场便呈现一派彩旗飘飘、鲜花盛开的景象,游客大军如过江之鲫,蜂拥而至。B.《爱情公寓4》播出后,虽然该剧导演一再表示还没有开拍下一季的计划,但网上关于《爱情公寓5》的猜测一直风生水起。-16-\nC.像奥斯里克这一类靠着一些繁文缛节撑场面的家伙,正是愚妄的世人所醉心的。D.烟草企业利用“技术进步”增加烟草制品吸引力,扩大烟草制品的销量,显然是在“危害”和“损害”人体健康,这与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南辕北辙。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当今的日本,具有一种令人可怕的“现代野蛮”性格和精神:它表面上对谁都毕恭毕敬,能屈能伸,骨子里却是一个有仇必报、对谁都不服的极具仇恨情结的民族。B.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度,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C.目前,欧州的人均阅读量不仅超过了中国,而且韩国、日本的人均阅读量也远远超过了中国,这一境况令人担忧。D.2022年备受期待和瞩目的情感剧《何以笙箫默》改编自顾漫画的同名小说,并由顾漫亲自创作剧本,该剧在播出后获得一致好评。1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首先,儒家所宣扬的“礼”究竟是不是“人与人在人格上的平等”?。①这一点,从西汉大儒扬雄指斥“庶人田侯田,处侯宅,食侯食,服侯服”的社会为“法无限”的混乱世界,更能得到说明②因为人格的平等不仅立基于道德的平等,而且立基于权利的平等,特别是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平等③其实,儒家虽然承认所有的人在追求道德上是平等的,但却否认人格的平等④秋风先生引述的《礼记·曲礼》中“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一语,实际上并不能证明“儒家坚持人与人在人格上的平等”⑤恰恰相反,“虽……而况……”云云,正表明儒家坚持“负贩”的平民百姓虽然也有一定的尊严,但并没有“富贵”者拥有的全部尊严⑥而儒家恰恰坚持人的社会等级性,坚决反对不同等级的人可以有平等的权利A.③②⑥④⑤①B.③⑥②①④⑤C.④⑤③②⑥①D.④⑤①③②⑥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格。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① ,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莱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② -16-\n,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来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③ ,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16.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周朴园(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周 萍(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周朴园 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甲句)周 萍(失色)爸!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5分)答: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你不喜欢的每一天不是你的[葡萄牙]费尔南多·佩索阿你不喜欢的每一天不是你的:你仅仅度过了它。无论你过着什么样的没有喜悦的生活,你都没有生活。你无须去爱,或者去饮酒或者微笑。阳光倒映在水坑里就足够了,如果它令你愉悦。幸福的人,把他们的欢乐放在微小的事物里,-16-\n永远也不会剥夺属于每一天的、天然的财富。这首诗所主张的生活态度引发了你怎样的回忆、感受和思考?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6-\n仙桃中学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题思路】A.不合文意。原文中“它已成为这个历史时期文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中的“这个历史时期”当指宋朝时期。C.原文中说的是“豪放派把协律放在第二位”。D.无中生有。“后者传诵至今的佳作居多”在文中找不到依据。2.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思路】A.强加因果,前后无因果关系。C.不合文意,张炎属于该流派。D.“苏词一定要关西大汉执铁板歌唱,而周词绝对不能这样歌唱”的表述过于绝对。3.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思路】“其词的艺术价值稍逊于苏轼词”无中生有4.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题思路】“韪”在此处应解释为“是,对”。5.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题思路】解答此题,要在理解画波浪线部分前后文内容的基础上,试着理解其大致含意,重点理解“吏不得何诘”“禀之客馆”“敢稽若不送者”等处的断句。6.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思路】武则天再次进入后宫的原因:一是与高宗重逢,高宗被她打动;二是皇后想利用她。骗得皇后信任是在入宫后。7.(1)起初,她言行谦卑,屈尊侍奉皇后,皇后很高兴,多次在皇上面前夸赞她,因此她被晋封为昭仪。(“下辞”“降体”各1分,状语后置1分,大意2分)(2)先帝抛下群臣去世,把国家托付给我,我不敢爱惜自身,但知道爱护百姓。(“以……为……”“爱”“人”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高宗的则天顺圣皇后武氏,是并州文水人。文德皇后去世,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唐太宗听说她长得很漂亮,就将她召入宫中做才人,当时武则天才十四岁。她的母亲杨氏痛哭流涕和她告别,而武则天却像平时一样,对母亲说:“面见天子怎么就知道不是福呢?何必像一般妇人那样悲泣呢?”她的母亲认为女儿说得对,不再哭泣。见了大宗之后,被赐号“武媚”-16-\n。太宗去世后,她和其他侍妾、宫女都做了尼姑。唐高宗做太子的时候,武则天入宫侍奉,受到高宗的喜爱。有一天,高宗经过佛舍,武才人见到他并且对他哭泣,高宗被打动。皇后探听到这个情况后,将她带回收进后宫,来削弱其他妃子的恩宠。武才人很有权术,诡计多端。起初,她言行谦卑,屈尊侍奉皇后,皇后很高兴,多次在皇上面前夸赞她,因此她被晋封为昭仪。但武则天所受到的宠幸高过萧淑妃之后,就渐渐与皇后的关系不好了。中书舍人李义府、卫尉卿许敬宗上书请求封武昭仪为皇后,高宗心意已决,下诏令废除皇后。高宗又下诏让李勣、于志宁捧着印玺封武昭仪为皇后。上元元年,武则天又被封为“天后”,她向皇帝进言十二条,高宗都下诏令施行。高宗去世,中宗继位,天后成了皇太后,按照遗诏国家大事都可以参与决策。起初,武承嗣请求太后设立武氏七庙,中书令裴炎阻止反对。等到徐敬业兴兵讨伐武则天,(太后)就把裴炎关进监狱,杀了裴炎,并且杀了大将军程务挺。太后正十分生气愤怒,一天,召来群臣在朝廷上责备他们说:“我没有对不起天下人,你们这些人知道吗?”群臣恭敬地应答。太后说:“我辅佐先帝超过三十年,为天下操劳。你们的爵位、富贵,都是我给你们的;天下的安定快乐,都是我带来的。先帝抛下群臣去世,把国家托付给我,我不敢爱惜自身,但知道爱护百姓。裴炎、徐敬业、程务挺,他们都是人中豪杰,对我不利,我把他们都杀了。你们这些人中才能有超过他们的,要早早地打算好。不然,就小心地侍奉我,不要给天下留下笑柄。”群臣叩首在地,不敢抬头看她。太后不吝惜爵位,用爵位笼络四面八方的豪杰来帮助自己,即使是狂妄的人,言论有和她相契合的,就破格任用,至于不称职的,不久也会废黜诛杀而不会任由其胡来,一定要选取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太后又害怕天下有蓄谋造反的人,就下诏准许人们上报(任何)变乱(的蛛丝马迹),(上报的人)所在之地必须提供快捷的车马,提供五品级别的餐食,将之护送到京城。武则天当天就会召见,用丰厚的财物爵位来赏赐招待他。凡是报告变乱的,官吏不许呵斥责问,即使是锄地打柴的农夫,武则天也亲自请进来见面,让他住在旅店。地方有胆敢留下不送上来的,就按照所告的罪来处置他。所以告发变乱的人遍布天下,没有人敢议论。神龙元年,武则天去世,年龄八十一岁。按规定称则天大圣皇太后。8.【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参考答案】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暮江千顷”,千顷大江,又值黄昏,营造出空旷远的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或:“无处”-16-\n一句,写离愁满江,竟连飞鸿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或:上片最后两句写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解还可见一线天光,营造了灰暗沉重的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惆怅心情。而词人倚着阑干,借酒烧愁,愁怀难遣)或:以乐景衬哀情。上片前四句写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突然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②使用比喻(夸张)来写愁。上片以“万斛”之江水喻愁,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每一点写作手法得1分,具体分析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9.【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参考答案】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②岁月蹉跎、青春不驻的悲慨。③离别故土的愁绪以及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④欲归隐田园之心情。(任意答出三点得6分)【诗歌鉴赏】词的上片,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愁思,悲壮而沉郁。起首两句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然发奇问。“斜日”,除了实写景物,点明时间外,同时还有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感慨。“胭脂”两句,是发问的内容。以此暗写愁怀。“放眼”句,补出上文见芙蓉时已在江边。“无处”句,再次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下片,词人着重刻画报国与归田的心理矛盾。“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承接上片意脉,由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萍踪浪迹,漂泊不定;接着,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表达退隐心情。这几句真实反映了词人遭受了人生的种种挫折,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从而憔悴失意,无可奈何的苦衷。10.(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1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思路】B.文中的赵团长属于有文化,但素养不高的艺术工作者,此项属于片面认识。C.“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有误,小说的语言生动,充满生活气息。D.金科与荆轲有形象性格上的对照,而覃望与秦王并无对照。(2)【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题思路】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需要注意分析文章中关于人物的描写等。如赵团长改了剧本,金科看了两页后,将剧本扔出窗处,可见其性格的耿直和刚烈;金科坚持按老剧本演,但无人配合,他悲愤“自尽”,由此可知他坚持原则,敢于为原则献出“生命”;赵团长演出是为了获奖、得奖金,而金科把这些全不放在心上,可见他对名利的淡泊。【参考答案】①耿直刚烈。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②坚持原则。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③淡泊名利。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每点2分)-16-\n(3)【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健是要理解情节安排的作用。一般考虑前后有没有照应或伏笔,这样安排是否符合常情及有没有使情节更富有波澜等。之所以答应演出,是因为越团长的软磨硬泡,之后金科还是按照老剧本演戏,这样前后形成照应;金科是一个性格刚烈、坚持原则的人,赵团长软磨硬泡,他只能勉强答应,这也符合人之常情,之后金科又按老剧本演戏,这样的安排符合常理;金科按老剧本演出,才使小说更有曲折性,制造了波澜。【参考答案】①这样安排情节使小说前后形成照应。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勉强默认为后文埋下伏笔,之后金科按照老剧本演戏,与之形成照应。②这样安排符合常理。金科的勉强答应符合人之常情,而这也使得后文的按老剧本演戏更能凸显金刚烈、坚持原则的性格特点。③这样安排在情节上制造波澜,在高潮处起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每点2分)(4)【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解题思路】作者这样安排的作用可以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现及小说的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荆轲已死”是双关句,既指舞台上荆轲这一形象死了,又指金科从此结束了自己的演艺生涯。这样的安排更能突出金科这一形象,有助于主题的表达,使小说的结构上更完整。【参考答案】①从小说的情节上看,舞台上的荆轲已死,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也就此结束。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③从小说的主题上看,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④从小说的结构上看,篇末点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主题深化。(每点2分)12.C繁文缛节: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符合语境。A过江之鲫:形容多且纷乱。多用来形容跟风、赶时髦的人很多。此处不合语境。B.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此处不合语境。D.“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这里应用“背道而驰”。13.DA.赘余“可怕”是使人害怕。应删去“令人” B.“减弱”与“系数”不搭配,应改为“降低”C.前后主语不一致,主语应放在关联词后,将“不仅”提到“欧州”之前。14.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题思路】③中的“其实”,直接承接语段首句提出的问题,应排在最前面;②⑥用“因为”交代③中结论的原因;④⑤引用名言,举例说明前文观点;由①中的“这一点”和-16-\n“更能得到说明”可知,其应紧接⑤后。15.【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题思路】根据①前面的“烹调方法多种多样”及后面“这是因为‘蒸’不仅能……更符合……”对“蒸”的优点的描述,可知①应该填推崇“蒸”这种方法的语句。根据②后面的“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②应该是说所有的菜都可以蒸。根据③后面的“以便能更快蒸熟”及进一步解说可知,③应该是说蒸的菜体积不能太大。【参考答案】①“蒸”这种烹调方式更值得推崇②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③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6.答案示例一:甲句更好。①句中两次出现“一件事”,表明周朴园很重视这“一件事”。②使用长句,语气缓和,与前面的“严厉”形成对照,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态。答案示例二:乙句更好。①突显了动词“做”和“当”,表明周朴园希望周萍做事要敢于担当,符合剧情的发展。②使用短句,中间增加了语音停顿,合乎口语习惯,语气较周朴园前面的话更严厉。(4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生动的能力。【解题思路】回答本题,考生可选择自己认为更好的句子进行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分析时考生应该注意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抓住句子的关健词语进行分析,二是对语句所用句式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进行分析。比如认为更好,可这样分析:甲句中“一件事”出现了两次,可谓关健词,表明周朴园极为重视这:“一件事”:另外,这一句为长句,长句的语气较为缓和,这样就与前面“严厉”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了周朴园此时较为复杂的心态。17.作文【立意探索】这首诗主要表述的内容是要喜悦地地面对生活,因为你不喜欢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我们知道生活总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怨恨和痛苦都于事无补,会让我们陷于更深的困境。所以说,我们要乐观地面对每一天的生活,不管遇到是顺境还是逆境、是光明还是黑暗,我们都应保持生活的热情,愉悦地发现平淡、细小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注入活力,寻找人生的意义。以下立意可供参与:①注重寻找幸福,②把握当下,③乐观热情地生活④人生是为了自己而活,⑤每一个幸福都值得品味,⑥不要辜负生命中每一天,⑦每一天都值得赞美等。【佳作展台】乐观面对,愉快生活-16-\n有卖伞、染布两家生意的老太每天都愁眉苦脸,因为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大雨倾盆,老太都担心自家的生意不好;有智者告诉老太,您每天都应该高兴才是,想一下:阳光明媚,你家染的布能够晒干;大雨倾盆,你家的雨伞该卖得多好!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会有不同的结果:每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二十四小时不会减少一分,倒不如每天欢歌笑语、喜气洋洋。那个当年“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诗仙李白,有着满腹的才华、满腔的热忱,在落得个“赐金放还”的结果时,他没有怨天尤人、肝肠寸断,而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用乐观、旷达的态度,展现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那个当年被欧阳修赞为“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的苏轼,在文坛确实是如鱼得水,但在官场却举步维艰,不过生性乐观、旷达的他没被一贬再贬的生活吓倒,而是抱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乐观心态面对不能凭借一已之力将之改变的命运。赵朴初在《宽心谣》中说:“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事实也是如此,无论忧愁还是欢喜,一天的时间不会因为你对生活的态度而改变。人生的智慧就千万别抱怨,要乐观对待生活的每一天。秋风萧瑟,残荷枯槁,应该是满目凄凉,但李商隐说:“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听雨声”体现的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乐观面对,你就有了阳光的心态,哪怕狂风大作、阴雨连绵,至少你的心还拥有一抹阳光;乐观面对,你就有了快乐的心情,哪怕寒风凛冽、大雪飘飞,至少你的心还拥有的一片温暖。乐观,就是你面对半瓶水时“幸好还有半瓶水“的心情;乐观,就是你面对困境时“势到穷时妙转移”的思想。人生,是一场旅行,旅途中,除了阳光、宽阔的大路外,还有阴雨、崎岖的山路。面对阳光、大路,我们会心情愉悦;面对阴雨、山路,我们更要愉快前行。因为,冲破阴雨,前面一定是阳光普照;越过山路,前方一定是一马平川。乐观面对,我们就有了积极的心态;愉快生活,我们就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名师点评】文章以有卖伞、染布两家生意的老太的事例切入,亮出文章的观点,即要学会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然后分析乐观积极心态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赐金放还”后的李白的积极心态、被多次贬谪的苏轼的乐观心态,引用赵朴初、李商隐的名句进行论证。文章结尾部分,分析了乐观、愉快与人生的关系。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