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1.歌曲《国家》中唱道:“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它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观念中的:()A.王位世袭B.君主专制C.家国一体D.中央集权2.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的本质是:()A.周天子无力控制中央B.王室衰微、分封破坏C.周天子让权于诸侯王D.开疆拓土、巩固统治3.“封建制”本意即为“分封制”,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土。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此处所指“封建制”的是:()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B.康熙封四子胤稹为雍亲王C.汉高祖封子刘长为淮南王D.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京4.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与宗法制关系最密切的节日是:()A.元宵节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5.右图是甲骨文中的“降雨”两字。人们可以在甲骨文卜辞中看到很多商王求降雨或丰年的内容,但奇怪的是商王并不是直接向他们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A.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深受宗法制的影响C.通过占卜决定国事D.打破君权神授观念6.《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谓西周分封“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下列哪一项能够说明材料所述现象:()A.“天子受命于天”B.“封建亲戚以蕃屏周”C.“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D.“周公摄政……四年建侯卫(指分封)……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群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是指秦:()A.推行郡县制B.实行分封制C.废除郡县制D.建立中央集权制8.秦始皇陵是秦朝倾国之力,以70余万人历经几十年才建造起来的一座雄伟陵墓。当时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倾尽国家之力,是因为:()A.封建小农经济发达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严刑峻法思想统一9.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主要反映了秦修长城:()A.妨碍了农业生产B.暴政使社会不满-5-\nC.忽视了国家力量D.阻碍了中外交流10.与三代政治制度相比秦朝中央机构分工的突出特点是:()A.继续保证贵族对特权的垄断地位B.把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并重C.出现了皇权与相权的分工与斗争D.体现了儒家学说对秦的深刻影响11.一次考古中发掘出古代石刻一方,上有记文曰:“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兵不复起”的原因是:()A.西周实行分封制B.秦代推行郡县制C.西汉采用郡国并行D.元代创立行省制12.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表述正确的是:()A.皇位世袭、不可僭越B.九卿只隶属于三公C.郡守定期向皇帝述职D.皇帝间接任命县令13.秦不仅开创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还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这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积极的长远意义是:()A.确定了祖国疆域B.防止了外敌侵略C.形成了中华民族D.维护了国家统一14.读下面两幅地图,你认为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A.国家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B.郡国并行到行省制的演变 C.封建中央集权的日益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演进过程15.“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 B.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C.魏晋九品中正制度 D.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16.“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对北宋出现这种局面最为准确完整的理解是:()A.社会贫困,积贫严重 B.机构重叠,冗官泛滥C.重文轻武,积弱严重D.分割相权,弊端多多 17.我国封建科举制中逐渐形成“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其中,“殿试”采取三甲录取方式,即“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它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B.君主专制C.科举完备D.重视选官18.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5-\n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理藩院19.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既稳定了周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郡县制标志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相互制约与监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民主政治D.行省制成为满洲族重要的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0.明太祖曾在诗中感叹:“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废行省设三司B.废除丞相制度C.明初政治腐败D.百官反对改革21.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部)之职掌,终以取祸。”材料说明明代阁臣:()A.是相当于位高权重的丞相B.已完全剥夺了六部的权力C.只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D.是造成明政治动乱的根源22.清末御史张瑞荫在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3.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设立军机处体现了:()A.中央集权日趋加强C.内阁成为国家权力中心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封建政治基础开始瓦解24.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A.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根本B.完善制度是改革目的C.缓解君臣矛盾是改革基础D.加强皇权是改革核心25.下列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起不到重要作用的是:()A.工商业经济的高度发达 B.山区封闭式的农耕经济C.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 D.小国寡民式的城邦制度26.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是直接民主,形成这一特色的雅典主要因素是:( )A.人文主义起源 B.小国寡民特征C.海洋经济发达 D.地理位置独特27.在古代雅典城邦人口统计时,官方文件的表述是:“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这种表述的目的是:()A.体现“雅典人”是家庭的权力中心 B.采用古代中国“三纲五常”伦理观-5-\nC.严格区别雅典城邦的公民与非公民D.说明妻子与孩子都不属于雅典城邦28.“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的着眼点在于:()A.尽力满足平民政治需求 B.完全保证贵族阶层利益 C.彻底打破贵族世袭特权D.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29.公元前399年,雅典陪审法庭以腐蚀雅典青年,否定传统的神,宣传自己的新神等荒唐罪名处死了哲学家苏格拉底。这说明当时雅典民主政治:()A.充分展示了直接民主的政治特色B.实际扩大了陪审法庭的司法权力C.事实上的局限导致滥用误用权力D.真正体现了法律至上的民主原则30.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最高民主阶段”能够到来是因为:()A.陪审法庭代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B.梭伦改革规定所有公民皆可参加四百人议事会C.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区域部落,完全否定了血缘特权D.伯利克里改革鼓励公民参政,并提供一定的物质保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31小题22分,第32小题18分,计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等大臣说:“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材料二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材料三“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清·乾隆(1736~1796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皇帝”是通过何种方式产生的?皇帝制度具有哪些特点?(10分)(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最后负责实施的是哪个职能部门?这种制度有哪些积极作用?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时的中书省在职能上有何区别?(8分)-5-\n(3)据材料三指出乾隆的言论反映了我国古代君臣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中的“民主”、“民”及“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 (6分) (2)根据材料二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6分)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中“民主”的区别,形成这种区别的根源何在?(6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