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满分:120考试时长:120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II卷为第4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你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2.本卷共11题,共27分。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3小题,6~8小题,每题2分;4~5小题,9~11小题,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无误的一项是()A.应(yìng)和黄晕(yūn)花苞(bāo)化妆(zhuāng)B酝酿(yùnniàng)着(zháo)落烘(hōng)托澄(chéng)清C.淅沥(xīlì)抖擞(shǔ)发髻(jì)嘹(liáo)亮D.吝(lìn)啬棱(léng)镜静谧(mì)窠(kē)巢【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黄晕(yūn)——yùn;B.着(zháo)落——zhuó;C.抖擞(shǔ)——sǒu;故选D。2.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一项,使句意准确、完整:()雨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春天的雨①;夏天的雨②;秋天的雨③;冬天的雨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①清新而又娇媚②热烈而又粗犷③自然而又平静④端庄而又沉静B.①热烈而又粗犷②端庄而又沉静③自然而又平静④清新而又娇媚C.①清新而又娇媚②热烈而又粗犷③端庄而又沉静④自然而又平静D.①热烈而又粗犷②自然而又平静③清新而又娇媚④端庄而又沉静【答案】C【解析】【详解】“清新而又娇媚”符合春天雨的特点,“热烈而又粗犷”符合夏天雨的特点,“端庄而又沉静”符合秋天雨的特点,“自然而又平静”符合冬天雨的特点。故选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及霸权行径,以俄罗斯、中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明确说“不”。B.开学第一天,全班同学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C.惊蛰一声惊雷,让蛰伏了一冬的虫儿们从休眠中苏醒,争先恐后地挤进春天。D.如果不想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就必须择善而从,在真理的引领下前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咄咄逼人:气势汹汹,使人惊惧。这里形容美国的霸权行为,使用正确;B.花枝招展: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不能形容全班同学,对象用错;C.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这里形容虫儿们苏醒后活跃的状态,使用正确;D.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这里形容我们要选择好的,在真理的引领下不迷失自我,使用正确;故选B。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要善于运用材料、积累材料、整理材料,才能写好作文。B.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C.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D.中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的措施。【答案】D【解析】【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要先熟知病句类型。单句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语意重复等;复句病句类型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或滥用,或残缺,或位置错误,或搭配错误。A.语序不当,应该是“积累材料、整理材料、运用材料”;B.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校园”后添加“活动”;C.语序不当,“许多附近的”应为“附近的许多”。5.下列句子中顿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来自河北唐山、石家庄、湖北武汉、浙江绍兴、杭州的代表在一号厅开会。B.全班战士放下背包,就立即给老大娘挑水、扫院子。C.观众喜欢真实生动地反映我国现实生活的社会问题的影视片。如《人到中年》、《芙蓉镇》、《编辑部的故事》等。D.他写一本书,常常要一年、数年,甚至二、三十年才能完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河北唐山、石家庄”与“湖北武汉”“浙江绍兴、杭州”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三者之间应用逗号;C.书名号之间不加顿号;D.“二、三十年”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故选B。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比喻)B.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C.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排比)D.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比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盼望着,盼望着”,运用了反复修辞;“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天以人的动作(脚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本句并未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A。7.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朱自清——《朱自清全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济南的冬天》——老舍——《老舍全集》C.《观沧海》——曹操——《曹操集》D.《次北固山下》——李白——《全唐诗》【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D.《次北固山下》——王湾——《全唐诗》。故选D。8.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本句运用想象的手法,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写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B.海日生残夜,江春如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一联写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杨花”“落尽”,点明了初春时令,奠定了伤感的基调。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作者以简约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杨花”“落尽”,点明了暮春时令,不是早春。故选C。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一文,完成下面小题。《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学而时习之时:按时B.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C.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D.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美好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B.传不习乎C.一箪食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章强调,读书学习要按时温习,还要和志同道合的人不断交流,共同获得进步的喜悦。B.第四章中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再次强调了复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C.第五章中颜回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这也是孔子喜爱颜回的重要原因之一。D.第六章谈到了对于学问和事业,有三种态度,即“知”“好”“乐”,孔子认为“知”是最有效的态度。【答案】9.D10.A11.D【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D.句意为: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好:爱好。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通假字辨析。A.句意为:不也是很快乐吗。说:通“悦”,快乐;B.句意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指老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C.句意为:一竹篮饭。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D.句意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者:……的人;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据此可知,孔子认为“乐”是最有效的态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夯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语文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13题,共93分。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12.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4)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5)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7)《观沧海》中与毛主席《浪淘沙·北戴河》中“萧瑟秋风今又是”一句意思相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山岛竦峙②.我寄愁心与明月③.思而不学则殆④.博学而笃志⑤.断肠人在天涯⑥.落花时节又逢君⑦.秋风萧瑟⑧.洪波涌起【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竦峙、殆、笃、萧瑟”等字词容易写错。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阮裕焚车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③何……为:干什么。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⑴意欲借而不敢言意欲:______________⑵阮后闻之闻:________________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15.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答案】13.①.想要②.听14.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15.助人为乐、直率的性格。从借者无不皆给和遂焚之可以看出。【解析】【分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心里想要借车却不敢(对阮裕)说。意欲:想要。(2)句意:阮裕后来听说了这件事。闻:听说。【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而:表转折,但是;何……为:固定句式,干什么。【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然后细读选文,结合故事情节,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即可。从“借者无不皆给”可以看出,只要有人想借用阮裕的车子,他都会借,可见阮裕为人大方,乐于助人;从“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可以看出阮裕严格要求自己且直率的性格,不能让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点睛】参考译文:阮裕在剡县的时候,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即使这样)只要有人想借用阮裕的车子,他都会借。有一个人要为母亲送葬(而需要用车),心里想要借车却不敢(对阮裕)说。阮裕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叹息说:“我有车却让人不敢来借,要车还有什么用呢?”于是,(阮裕)把那辆车烧毁了。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阅读《一树一树桃花开》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树一树桃花开杨铁光①春天的美,美在一树一树桃花开。②在我每天步行上班的途中,有一大片桃树林,春回大地之时,一树一树的桃花竞相绽放,成了一片片灿烂的花海,明媚、鲜活、缤纷。我徜徉在其中,一树繁花,一步美景,赏心悦目,惬意满怀。微风轻轻拂过,空气清朗而透明,流淌着美好的气息,全身上下感觉特别的温暖、舒服、熨帖,仿佛我居住的这座油城都被桃花的清香笼罩着,像极了纯净美妙的世外桃源。③在南方,阳春三月的桃花早已经开了,而在北方由于春寒的缘故,每年四月桃花才竞相绽放。在桃花盛开的春天,最美的景致是在早晨,天空澄澈,四野明净,早晨踏着灿烂的阳光到单位上班,我都要穿过这片吐着馨香的桃树林,每次经过之时,那铺天盖地而来的桃花,立刻就将你拥围起来。桃花洁美而不艳丽,花形优雅而又别致。盛开的,芳香弥漫,半绽的,低眉含羞,含苞的,翘首枝头。一朵朵桃花争着向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挨着我,我挤着你,群芳簇拥,密密集集,一堆堆,一层层,满枝灿烂,溢彩流光,谁都不输谁的风采,争相展示着自己美丽的容颜。我仔细端详每一朵桃花,仿佛每一朵花都在微笑着,仿佛每一朵花都安安静静独守自己的美丽,仿佛每一朵花都是一首五彩缤纷的抒情诗,仿佛每一朵花都是诗意绵绵的写意画,仿佛每一朵花都是我最心仪的那一朵,感觉春色娇媚,岁月静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④我与桃花静静地对望着,桃花那白中透红,丰满红润的风韵入眼入心,流溢萦绕。我把鼻子贴在花蕊上,猛吸几口,一团浓香,一股清凉,从鼻翼直坠肺腑,立刻感觉到五脏六腑清爽透亮,如醉如仙。望着那白如雪,粉如霞的花海,令我顿生“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唯此花”之感。那一刻,清风柔柔,花香缕缕,我的心里像撑开了一张空阔斑斓的帆,鼓满了芳香。绿草迷眼,花团锦簇,晴天阔日,美妙至极。还有在枝叶间跳来跳去娇小可爱的鸟儿,圆圆的眼睛,黑黑的小嘴,对着天空“叽叽喳喳”地唱着清亮悦耳的歌,快乐得不行。还有那飞来飞去嘤嘤吟唱的蜜蜂,三三两两在桃花上忙碌着,盘旋着,欢恋着,似乎在交流晨光的收获和快感,又似乎在商量,是在这里多玩一会儿,还是赶快去呼唤它们的伙伴。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又为桃树林增添了别样的美丽与风韵。此情此景,有一种纯洁的欢欣和原始的激动在心底里奔涌,一切的杂念,荡然无存,一切的美好,纷至沓来,我心里尽是桃花的纯净,桃花的美丽,桃花的悠然,桃花的神韵。这样的早晨,让我诗情画意,恬静畅然,这样的一天,让我无限清爽,无限生机。我想,在这样一个狂热喧嚣的世界里,含情脉脉,姿态娴雅,通身散发着一种静美的桃花,莫不就是抚慰人类灵魂的花?⑤一路走,一路看,一树一树桃花开。漫步桃花丛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云如锦,如堆如积,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我的身躯、生命和心灵,都成了这花香的“俘虏”,就像洗了一次“桃花浴”似的通体皆畅的“爽”,顿有无限的出尘感。我真的不愿走过这条小路,我真的想停下来坐一会儿,甚至想变作一只鸟儿,将家安放在树枝上,天天生活在桃林里,天天被融融的春色春韵拥抱着,天天看着那桃花朵朵开的满目春光,那该多好啊!这也不正是我们一直向往的生活吗?⑥一抹朝阳暖了思绪,一树桃花香了心房。春色正浓,花开正好。一朵花,一朵情;一树花,一树情;一片花,一片情,那一朵朵、一树树、一片片五彩缤纷的桃花,就是生活向我们露出的笑脸,那么,我们的人生不也应该像桃花那样,给世间留下含蓄、深情、美丽的芳香吗?⑦正沉思着,忽然间,身后传来了说笑声,不一会儿两个青春女孩闪现出来,一看这身“石油红”,我就知道她们是附近采油小站的员工。她们脚步轻盈,说笑声在花间荡漾,面若桃花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暖色,额头的长发不时地被春风吹起,周身充满着春的气息,我笑着与她们打招呼,她们也礼貌地回敬着,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了桃花深处。望着她们的背影,不知道是她们的美丽,还是桃花的美丽,不知道是她们映衬了桃花,还是桃花点缀了她们,内心涌起一种难以形容的特别的美好,眼前一片灿烂。我相信,她们一定是爱美的人。⑧人生的意义,在于珍惜有花相伴的日子。有花相伴的日子,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每一个生命也都是赏花者。16.文章以“一树一树桃花开”为题有何好处?17.作者在开头说:“春天的美,美在一树一树桃花开。”联系全文,你认为桃花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8.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妙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A.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其主题是借描写“一树一树桃花开”的美景,热情地歌颂春天大自然的美;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浓烈,富有艺术感染力。B.第二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里的“流淌”一词,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表现了桃花的清香带给“我”的美好感受。C.文中对鸟儿、蜜蜂的细腻描写不仅“为桃树林增添了别样的美丽与风韵”,更从侧面烘托了桃花盛开的景色之美。D.最后一段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欣赏,人与人要和谐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E.结尾部分描写两个青春女孩,细腻而形象,目的是再次映衬桃花的美丽。【答案】1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了行文的线索;透露出作者对桃花的喜爱与珍视;形象生动,富有诗意。17.①色彩缤纷;②繁密茂盛;③芳香怡人;④努力释放生命的美丽。18.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桃花开得繁密、茂盛情景,表现了桃花竞相绽放、具有生命活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桃花的喜爱之情。19.AE【解析】【分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赏析。联系第③段“桃花洁美而不艳丽,花形优雅而又别致。盛开的,芳香弥漫,半绽的,低眉含羞,含苞的,翘首枝头……谁都不输谁的风采,争相展示着自己美丽的容颜”,第④段“我与桃花静静地对望着,桃花那白中透红,丰满红润的风韵入眼入心,流溢萦绕”等语句可知,题目“一树一树桃花开”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全文围绕桃花盛开的美景展开描写抒情,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开头写“春天的美,美在一树一树桃花开”,第②段中“在我每天步行上班的途中,有一大片桃树林,春回大地之时,一树一树的桃花竞相绽放”,第⑤段中“一路走,一路看,一树一树桃花开”,第⑥段中“一抹朝阳暖了思绪,一树桃花香了心房”,“一树一树桃花开”在文中多次出现,为行文线索;文题“一树一树桃花开”中“桃花”表明了写景抒情的对象;联系第⑥段“我们的人生不也应该像桃花那样,给世间留下含蓄、深情、美丽的芳香吗”等句子可知,文题表现了作者对桃花的珍视、赞美;“一树一树桃花开”像诗一样,节奏分明,音韵和谐,语言形象生动,充满美感,富有诗意。【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第②段中“一树一树的桃花竞相绽放,成了一片片灿烂的花海,明媚、鲜活、缤纷”可知桃花的美在:色彩缤纷;根据第③段中“一朵朵桃花争着向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挨着我,我挤着你,群芳簇拥,密密集集”可知桃花的美在:繁密茂盛;根据第④段中“我把鼻子贴在花蕊上,猛吸几口,一团浓香,一股清凉,从鼻翼直坠肺腑,立刻感觉到五脏六腑清爽透亮,如醉如仙”可知桃花的美在:芳香怡人;根据第⑥段中“那一朵朵、一树树、一片片五彩缤纷的桃花,就是生活向我们露出的笑脸”可知桃花的美在:努力释放生命的美丽。18题详解】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语句。“一朵朵桃花争着向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挨着我,我挤着你”“谁都不输谁的风采,争相展示着自己美丽的容颜”,写桃花互不相让,争相展示美丽,具有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挨着我,我挤着你,群芳簇拥,密密集集”可见桃花的繁密、茂盛;“谁都不输谁的风采,争相展示着自己美丽的容颜”,写出了桃花竞相展现旺盛的生命活力的样子。本句通过对桃花竞相绽放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桃花和喜爱与赞美之情。【1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与赏析。A.第⑧段“人生的意义,在于珍惜有花相伴的日子。有花相伴的日子,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每一个生命也都是赏花者”,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借描写“一树一树桃花开”的美景,热情地歌颂生命的美;本项中“热情地歌颂春天大自然的美”说法太片面;E.根据第⑦段中“不知道是她们的美丽,还是桃花的美丽,不知道是她们映衬了桃花,还是桃花点缀了她们,内心涌起一种难以形容的特别的美好,眼前一片灿烂”可知,人与花是相互映衬的,共同展示了生命的美好;“目的是再次映衬桃花的美丽”表述有误;故选AE。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一)综合性学习(5分)20.甲、乙两幅漫画都叫“朋友”,仔细欣赏,然后任选其中一幅,说说画家想告诉我们什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我选择的是漫画________。这幅漫画形象地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我选择的是漫画甲。②.这幅漫画形象地告诉我们:朋友应当将心比心,以诚相待。我选择的是漫画乙。这幅漫画形象地告诉我们:朋友应当以礼相待,互相支持,亲密无间。【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学生要先进行选择,然后紧扣漫画的标题“朋友”来挖掘漫画的表达目的即可。漫画甲描绘的是一个人拿出自己的心交给对方,另一人却一只手背在身后,另一只手只是接受,并没有相应拿出自己的真心与之交换,说明这两人并未做到将心比心,从反面说明真正的朋友应该做到以诚相待;漫画乙由三幅图组成,第一幅图描绘的是两个双手互握的人面对面站着,第二幅图描绘的是两个彼此相拥的人,第三幅图描绘的是两个相拥的人的背影,且只能看到一个人的背影,三幅图体现两人关系递进的过程,由礼让到相拥最后亲密无间。示例一:我选择的是漫画甲。这幅漫画形象地告诉我们:朋友之间交往,要真心、诚心,友谊方能长久。示例二:我选择的是漫画乙。这幅漫画形象地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患难与共,方能亲密无间。21.结合语境补写一组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朋友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珍视的人。朋友就像春天的暖风,吹化我们冰冻的心灵;朋友就像夏天的花朵,点缀我们枯燥的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语意连贯,符合句子结构即可。【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作答时,按照例句格式仿写,根据“朋友就像春天……朋友就像夏天……”可知,格式为“朋友就像……”,最好结合四季进行比喻,使语意更连贯完整。示例:朋友就像秋天的果实,填满我们荒芜的心房。(二)名著阅读(8分)22.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朝花夕拾》是__________(作者)的一部回忆性________(体裁)集。文字富有生活情趣,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上半学期,我们学习了其中一篇,名叫_______________(书名)。在这篇散文中我们了解到幼年时期的鲁迅同我们一样,有自由自在的童年,也有上学的烦恼。在私塾,鲁迅遇到了一位严厉又和蔼,刻板却爱读书的____________(人名)先生。【答案】①.鲁迅②.散文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④.寿镜吾(寿怀鉴)【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及内容识记。《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末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鲁迅十一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对寿镜吾先生在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尊敬的心情。认为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是很慈祥的老师。有些人把寿镜吾先生描写成迂腐的秀才,那是不真实的。寿镜吾先生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一个比较好的老师。23.下面是《二十四孝图》中的片段,阅读后回答问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要以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孝子》这一本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的。“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十分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1)鲁迅认为《孝子》中的哪个故事照着做了,会使人有性命之虞?(2)文中说,《孝子》中的孝比原先知道的“难到几十几百倍”,你认可《孝子》中的孝道吗?再结合选文,谈一谈你的理由?【答案】(1)卧冰求鲤(2)能写出自己的观点即可【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与分析。由文段“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即可得知答案,由“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可知,鲁迅先生认为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把肉麻当有趣。其中卧冰求鲤这个故事就是典型的不顾儿童性命。【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观点态度。结合选文内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真正的孝就是子女对父母慈爱的一种善行和回报,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由选文中“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的。‘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可知,《孝子》中的孝道并非完全不可取,例如“黄香扇枕”就可以仿效,而对于“卧冰求鲤”之类的,就不能去模仿,因为这样的孝行,会有性命之忧,因此,我们要尽孝,但不能愚孝。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4.作文。时光穿梭而过,转眼间,你已经踏入初中校门两月之久。在这个你渐渐熟悉的地方,你一定看过美丽的景色,也一定遇到过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请你仔细回忆,用你细腻的笔触,写出你新学期独特的见闻感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请以“遇见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抄写在答卷上后,开始写作文;(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吧!【答案】例文遇见校园趣事学校是我们快乐的天堂,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海洋。我们的校园也正是因为有了我们,有了我们勤奋的学习,朗朗的读书声,有了我们留下的汗水,走过的足迹,我们的校园才更加的美丽。在学校里,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他们就像一种种色彩,把我的校园生活点缀的五彩缤纷。作文课开始了,“这是小杜小时候的照片。”这节课老师让我们把小时候的照片拿到学校。老师把小杜的照片拿起。看,那是他小时玩耍时的照片,照片上她是在学走路时的动作,可爱极了。老师走到小张一旁,把她的照片拿起来,呀,小张一那时正在换牙呢!一笑,门牙的地方是两个空洞,同学们都笑了起来。这时,老师说:“这节课可不是让你们笑一笑就过去了,下午我们要写往事的作文呢呢!”看,我们老师机智吧,能够让我们在玩中为习作铺垫。快乐也在悄悄降临。那是教师节的早上,我按时到校。走到楼下时,迎面跑来一个同学,让我快一点。我还以为是迟到了,飞奔向教室。来到我的座位上,只见上面放着两张n次贴,班长在讲台上说让同学们把放在自己的桌子上的n次贴上写上自己对老师祝福的话语。我写完后把n次贴交给了班长。接着,我又把昨天晚上的自己制作的贺卡放在了讲台上。老师来了,讲桌上早已变成了“花的天堂”,老师又看见了班长买的贺卡,一翻开,里面的n次贴一张挨着一张。老师看了之后,激动地说:“孩子们,你们真的长大了。”听了老师的表扬,我们心中都美滋滋的,心中充满了快乐。我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多的事情,它们让我的校园生活快乐、充实、五彩缤纷。【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一、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在横线处补充内容,然后进行作文。题目中的“遇见”并不是指一般的接触,而是指令人心灵受到感染、震动等的接触。要确定好遇见的对象,才能够写出精彩的文章。由材料提示语可知,遇见的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和事,可以是快乐的相遇,也可以是忧伤的相遇……通过碰到的那些人和事给予了你难以忘怀的东西。从“遇见”的对象来说,如果写人,可以是熟悉的同学,也可以是老师,甚至是不熟悉的其他人等;如果写物或景,则特别要强调一种缘分或是一种结果,如在食堂遇见同学们有序就餐,珍惜粮食,如在校园里,遇见花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二、构思选材。此题宜写成叙述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围绕“遇见”这一主题展开叙述,通过记叙或深情回忆踏入初中校门之后发生过的难忘的“遇见”,写清楚“遇见什么”和“遇见带来的感受”。遇见的可以是你的老师、同学或陌生人。要选取遇见后心与心发生了碰撞,产生了美好情感的事,这样的材料才符合“遇见”的内涵。比如你只身在外,身处困境,遇上了一位好心同学,他热心地帮助了你,你感激万分。这样的遇见确实值得回味。比如你写自己与某种物的相遇。例如你在忧伤时独自来到操场,发现了一种很不起眼的小草,它虽小得可怜,却乐观地随风摆动。它给了你启发,让你从忧伤中振作起来,这种遇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总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