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1八年级语文学科过程性评价练习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佃户(diàn)绯红(fěi)匿名(nì)深恶痛疾(wù)B.慰勉(miǎn)诘责(jié)锃亮(zhèng)颔首低眉(hán)C.畸形(jī)不辍(zhuì)盎然(àng)杳无消息(yǎo)D.酒肆(sì)炽热(chì)摹画(mó)雷霆万钧(jūn)【答案】D【解析】【详解】A.绯红(fěi)——fēi;B.锃亮(zhèng)——zèng,颔首低眉(hán)——hàn;C.不辍(zhuì)——chuò;故选D。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古琴热”不断_________,越来越多的人学起了古琴。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不仅是在学一件乐器,更是在抒怀育情、_________经典。深邃苍远、空灵飘逸的古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哲学意境和丰富_________的文史底蕴,被历代文人尊崇为修身养性的“雅器”。曲为心声,琴曲熔铸着演奏者的人生阅历、审美观念、人格追求,由此撞击人心,让听者产生_________的共鸣。A.升温继承厚重浓烈B.升级继承凝练强烈C.升级传承凝练浓烈D.升温传承厚重强烈【答案】D【解析】【详解】第一空的主语是“古琴热”,适宜用“升温”;继承,收纳某一个家族或个人的东西,与财产相关。传承,精神、文化等思想方面的传递、接续、承接之意。第二空要传的是“经典”,属于无形的文化传递,故用“传承”;凝练,紧凑简练,言简意赅。厚重,丰富而贵重。第三空是作定语,修饰“文史底蕴”,以“厚重”为宜;浓烈,厚重强烈,通常指味道。强烈,极强的,力量很大的。第四空作定语,修饰“共鸣”,表现由别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引起相同的思想感情,宜用“强烈”。故选D。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一项是( )A.成都草堂是四川人民心中的文化圣殿,这是无可置疑的。B.枣儿的父母三年前走出大山,前往广东,除了节假日偶尔和枣儿打通电话,至今杳无音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我们的语文老师读起书来声音清脆,声调抑扬顿挫,我们都为之着迷。D.假冒伪劣产品一度肆虐,老百姓对只追求利益的商家深恶痛疾。【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B.“杳无音信”与“偶尔打电话”相矛盾。杳无音信:没有一点消息。A.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C.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D.深恶痛疾: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点睛:成语运用题既要注重平时积累成语的意思,同时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考虑语法及适用对象。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让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好。B.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C.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D.为了4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答案】C【解析】【详解】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B.语序混乱,应是“大量的优秀作品”;D.搭配不当,应删去“和规模”。故选C。5.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谪称为“左迁”。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尊的人则居于最尊者的右边。②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帝叫作“南面”,而为臣则叫作“北面”。③古时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④在筵席上,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A.②③④①B.③④②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答案】B【解析】【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③句总说法古代礼仪——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④句承接有句“尊卑之分”,说明座位的位置,②举例说明在具体的场合“座位的尊卑之分”,①“另外”,最后补充说明。故选B。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A.首联“望”字点题,“徙倚”即徘徊,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B.中间两联写景,描绘了薄暮时分的田园风光。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态、近景,侧重宏观描绘;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态、远景。二者搭配得恰到好处。C.尾联抒发情感,由外物回归自身,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向前贤寻找慰藉,放声高歌。D.全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于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答案】B【解析】【详解】B.有误。颔联总写秋色,是远景;颈联转写牧人和猎马,是近景。7.下列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C.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答案】D【解析】【详解】D.错误,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故选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下面对《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关塞迢迢,烘托孤寂的心境。B.颔联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心情。C.颈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D.尾联写诗人在萧关遇到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将军正在前线呢,表现出诗人的惆怅、激愤和抑郁。【答案】D【解析】【详解】D.错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意思是: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表达诗人对边关将士的赞美之情,对他们杀敌报国,守卫边疆精神的歌颂,并未表现出诗人的惆怅、激愤和抑郁;故选D。9.对《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B.首联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从大处落笔勾勒西湖早春轮廓。C.颈联诗人描写了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景象,绿草如茵刚刚能把马蹄淹没。D.尾联点明行踪,与首联呼应,诗人完全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答案】C【解析】【详解】C.“乱花渐欲迷人眼”描写早春见到的东一团、西一簇着的花,还没到“百花盛开”的季节。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所以“描写了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景象”理解有误;故选C。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水经注》的作者是宋代的郦道元,书中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等。B.《答谢中书书》的作者为南朝陶弘景,该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C.《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月夜小景,表达了复杂的感情,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语言朴素而含有深远的意味。D.《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好友的信的一部分,作者用生花妙笔,为友人描绘出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答案】A【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文学常识以及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A项《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1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单薄)晓雾将歇(消散)B.清荣峻茂(茂盛)盖竹柏影也(覆盖)C.夕日欲颓(坠落)念无与为乐者(思念)D.泉水激石(冲击,撞击)晴川历历汉阳树(平野、平川)【答案】D【解析】【详解】A.前一句错误,句意:傍晚时分在东皋遥望。薄:接近;B.后一句错误,句意: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盖:大概是;C.后一句错误,句意: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人。念:考虑,想到;故选D。1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蝉则千转不穷D.窥谷忘反【答案】B【解析】【详解】A.阙,同“缺”,空隙、缺口;C.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D.反,同“返”,返回;故选B。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三峡》一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B.《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C.《与朱元思书》一文写景极有层次。例如课文第二段承“异水”二字,先后抓住“清”和“急”的特点,多角度展示了富春江之美。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三峡》与《答谢中书书》在写景时都写到了猿鸣,然而不同的是《三峡》借猿鸣渲染三峡秋天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答谢中书书》则借猿鸣渲染清晨萧瑟凄凉的气氛。【答案】D【解析】【详解】D.错误,《三峡》借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答谢中书书》则借猿鸣渲染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故选D。第Ⅱ卷二、(本大题共小题,共8分)14.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3)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6)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壮美的大漠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答案】①.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