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东校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周高考模拟历史精选预测卷(A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两次崛起,其相同因素有①都进行了社会改革②都注意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③都重视发展教育④都有外国扶植帮助⑤都利用了经济非军事化有利条件A.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发展,其“一国两制”的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A.国家学说B.实事求是原则C.实践论原理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其含义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A.主张民主共和B.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C.挽救民族危亡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4.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扭转战争态势的关键举措是A.建立第二条战线B.挺进中原C.进行三大战役D.发动渡江战役5.“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应了①人民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②科技进步是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③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④我国的科技已处于世界前列10\n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6.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A.上海浦东的开放开发B.加入WTOC.内地各省会城市的开放D.参加APEC7.下列关于孔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其思想核心是“仁”B.主张维护旧的统治秩序C.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D.其思想成为当时的正统思想8.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战争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9.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史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十六国北朝时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得到了开发B.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发明了灌钢法C.北方的洛阳、长安,南方的扬州、建业是著名的造纸中心D.南方创制出的白瓷,为我国制瓷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0.下列体现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权力或思想,其中是雅典民主政治创造的有①克里在家乡波士顿投票选举总统②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国会又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美国国会有权弹劾总统;美国法官终身制,但国会有权弹劾法官③2002年3月上旬,英国国会即将就有关伊拉克问题进行辩论④举手表决成为我国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主要方式之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0\n11.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史记》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C.商朝卜辞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12.下图是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顶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长征的起点和终点都不在四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却建在四川,你认为下列理由不正确的是A.红军长征在四川经过的时间长、活动范围广B.四川是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C.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D.四川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地区13.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A.苏东坡B.李清照C.辛弃疾D.陆游14.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材料中清政府搁置修路倡议的主要原因是: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②资金和技术的缺乏③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④担心列强借修路控制中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10\nD.②③④15.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素发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6.蒋介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国自清季以来,到了去年正是百周年。我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十年的革命流血,五年半的抗战牺牲,乃使不平等条约百周年的沉痛历史改变为不平等条约撤废的光荣记录。”讲话中说的“光荣记录”指的是A.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B.废除英美等国在华治外法权C.《开罗宣言》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D.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17.唐朝时期中国和阿拉伯世界贸易频繁,下列有关这方面的实例中最具说服力的是A.三十多次派使节到中国B.有的大食人在唐朝中进士任官职C.当时的长安广州等城市有伊斯兰教清真寺D.在阿拉伯半岛考古发现包括唐三彩在内的大批中国陶瓷18.唐朝时代农业生产发达,下列现象符合史实的有①出现了曲辕犁②创制出新的灌溉工具筒车③水利工程遍及黄河、长江流域④马钧发明了翻车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9.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10\n20.之所以称天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因为它A.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C.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规模大、时间长、斗争英勇21.中国军事的大规模近代化开始于A.禁烟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民国建立2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是A.由乡村转移到城市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3.从国民大革命兴起到八七会议召开,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的是①中共扩大了在群众中的影响②中共吸取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③中共开始创建人民军队④中共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4.宗教改革后,新教和旧教相比较主要的变化有①神职人员用民族语言代替拉丁语主持教堂礼拜②否认教皇的权威③简化了宗教礼仪④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5.下图是某同学在网上查阅资料时发现的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依据图片中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处于10\nA.新中国成立初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成祖祢(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教化于海外诸藩国,导以礼仪,变其夷刁。”……中国封建社会历来重政治而轻经济,明成祖本人也不主张发展海外贸易。这些物品交换活动只是附带进行的,通过交易换取一些宫廷需要之物,且可以补充一些船队浩繁的开支,属于情理中事。--摘自《中日古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贾。……据记载,仅前六次下西洋就耗费六百万两银子。 [材料三](梁启超说)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维哥达喜马(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新纪元,而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殁以俱逝?--摘自《祖国伟的大航海家郑和》 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航海不同的原因。(6分)(2)你如何解答梁启超的困惑?(9分)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10\n 材料二 他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专利,经营得法,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纱厂外,他还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材料三 1935~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年增长8.86%。其中工商业产值增加21.3%,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请回答:(1)图中A、D两点各标志着什么?决定D点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影响C点的最为有利的客观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他”是哪一历史人物?根据材料二,分析他创办的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他有很多首创之举,请举一例加以说明。(3)1935~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简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重大影响。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10\n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东校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周高考模拟精选预测卷(A卷)——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标准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④⑤不符合明治维新史实。2.【标准答案】:A;3.【标准答案】:D;4.【标准答案】:B;5.【标准答案】:B;6.【标准答案】:B;10\n7.【标准答案】:D;8.【标准答案】:C;9.【标准答案】:D;10.【标准答案】:C;11.【标准答案】:C;12.【标准答案】:B;13.【标准答案】:C;14.【标准答案】:A;15.【标准答案】:C;16.【标准答案】:B;17.【标准答案】:D;18.【标准答案】:C;19.【标准答案】:D;20.【标准答案】:C;21.【标准答案】:B;【详解】:本题容易,重点考查考生对我国军事近代化的理解。军事近代化主要指引进西方近代军事技术和练兵的方法,它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军工企业,建立的近代军事学堂,举办了近代海军,是我国军事近代化的起步。A项不涉及到军事问题,林则徐的进步主张没有付诸实践;C、D项都在B项之后。22.【标准答案】:D;【详解】:本题容易,重点考查考生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的理解。A项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项指一五计划,C项指文家市会师,都不正确。只有A项才与此时的党的重心工作相符,正确。23.【标准答案】:C;【详解】:本题较易,重点考查考生对影响中国革命继续发展的因素的理解。要注意题目中的时间,即1924年1月~1927年8月7日,①②是大革命的影响,③在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实现,但④在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遇挫后才转向农村,探寻出井冈山道路。24.【标准答案】:A;25.【标准答案】: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标准答案】:【详解】:1.原因:西方航海是由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黄金、货币追求及商业危机影响而起,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郑和航海主要是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扩大明朝影响,宣扬国成,受政治因素的影响。(6分)10\n2.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官方贸易主要为官延享用服务,对民间经济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小;郑和下西洋耗资臣大,使国库空虚,出于政治目的的航海缺乏持久的经济支撑;后来封建政府逐渐实行海禁与闭关政策,中国航海活动难以继续。(6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西方的殖民活动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至航海不断。(3分)27.【标准答案】:【详解】: (1)A点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D点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消失。(2分)三大改造(或“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分) (2)张謇。(1分)善于利用状元身份;注重专利;经营得法;垦牧公司保证了原料;轮船公司保证了运输;等等。(2分,答出任意2点即得2分)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他是第一个状元实业家;冲破世俗观念,弃官还乡从事实业,具有开创精神,等等。(1分,答出任意1点即可得1分) (3)国民政府实行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措施,官僚资本投资于工业。(1分,答出任意1点即可得2分) (4)经济: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政治: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思想: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总之,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6分)28.【标准答案】:【详解】: (1)从领先转为落后。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技。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 (3)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专制政策(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