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东校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高考模拟历史精选预测卷(C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七千人大会”期间,代表们“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这里说的“出气”是指:A.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B.对“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人进行平反C.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批评D.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2.我国古代中央政权对西部地区的管理和开发,首先考虑的问题大多是A.推行和亲政策B.推行垦荒屯田C.设置管辖机构D.发展民族经济3.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们住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有①限制企业最低工资水平②提高农产品价格③采取社会保障措施④兴办公共工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我国古代的农学家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这主要是强调: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的观点B.主张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C.应当抓紧农时进行耕作的观点D.介绍如何选种、浸种、施肥的经验5.西柏坡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与井冈山、延安一起并称为中国革命的三大圣地。中共党史上与“西柏坡”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重大问题是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选择B.“两个务必”要求的提出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9\nD.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6.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A.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B.说明中国在政治领域相对停滞的特征C.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D.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48年的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的最主要原因是:A.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进行拼死抵抗B.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分歧消弱革命力量C.工场手工业时期英国资本主义力量较弱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软弱性和妥协性8.“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A.洋务派B.封建顽固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9.近代两次工业革命时,美国都占有领先地位的是:A.蒸汽能源的广泛运用B.交通运输工具的创造发明C.电力能源的广泛运用D.石油产品的广泛运用10.比较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者的共同点是A.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B.彻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C.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1.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没有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9\n12.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军功授爵制椇捍炀僦茥椢航媳背牌分姓茥椝逄瓶凭僦?/P>A.功绩椏际猿杉品行才学椕诺谏?/P>B.考试成绩椆品行才学椕诺谏?/P>C.考试成绩椘沸胁叛门第声望椆?/P>D.功绩椘沸胁叛门第声望椏际猿杉?/P>13.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②台湾问题由于涉及到美、日等国,实际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③我国政府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一国两制”原则④目前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是通过那一条约获得这些特权的A.《南京条约》的附件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5.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化最主要反映了A.耕作方式的不断改进B.土地制度的日渐变化C.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演进D.小农经济制度的成熟16.八路军总部的一道战役预备令中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国内困难增长……投降危险亦随之严重,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创立显著的战绩,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兴奋抗战的军民,争取时局好转,……”预备令发出之后,我军开展的军事行动是:A.平型关战役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反扫荡”斗争17.义和团运动后,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些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些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帮瓜分实为下策”这句话体现了义和团运动哪一作用9\nA.打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B.一定程度上推动清政府的改革C.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的精神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器张气焰18.中国近代航空事业起步于A.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军阀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19.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20.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A.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B.皇帝权利被严格限制C.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D.宰相权利被分散削弱21.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下列对于我国新时期农村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B.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现阶段农民真正实现了种地不交粮D.全面推进农村改革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22.《汉书·食货志》记载:“征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这旨在反映A.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剥削的贪婪凶残B.秦朝统治阶级向老百姓征收重税和徭役C.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未真正实施D.秦朝和两汉时期是法家思想盛行的时代23.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重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9\n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C.和平统一台湾D.停止对金门等的炮击24.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的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的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指A.全体国民B.全体成年国民C.所有成年男子D.祖籍本邦,合法的成年男性25.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以下对这一时期的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①深化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意识②宣传了“共和”“革命”的思想③冲击了封建伦理道德的统治地位④造成了工人阶级的觉醒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工厂法上的第一个条例,他规定,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应该每年用石灰刷白两次;每个学徒都应该得到两套整齐的衣服;工厂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排分别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铺;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十二小时;在学徒的头四年中,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视察员发现工厂有传染病的话,他们有向保安审判官所属郡法院提出报告的任务……。 这项法令创立了一个在英国19世纪期间起了很大作用的制度,而且各文明国家都采用了这个制度,即对工厂的监督。必须承认,这项法令的实施效果几乎等于零,即使认真实行,也只不过提供一些微乎其微的补救而已。——摘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界产业革命》 材料二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巴士底狱”。 ——摘自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马克思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资本的积累、城市的扩展和‘美化’,灾祸越来越严重,以致在1847年到1864年间,仅仅由于害怕那些对‘上流人士’9\n也决不留情的传染病,议会就制定了不下十项卫生警察法令,在某些城市,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地,吓破了胆的资产阶级还通过他们的市政当局来进行干涉。不过,西蒙医生在他的1865年报告中仍然大声疾呼:‘一般说来,这些灾祸在英国还没控制住’。”——摘自王珏《世界经济通史》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人工作和生活状况的哪些信息?(不得摘抄原文)(2)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制定1802年工厂法条例和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的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27. 阅读:熊月之《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节省奇妙洋场 开埠以后三四十年中,也就是19世纪70、80年代,上海给人的突出印象,一是洋,洋货充斥,洋房栉比,洋人满街,洋气氤氲;二是奇,水能自来,灯赛月亮,钟能自鸣,铁管冒电;三是妙,煤气灯、德律风、跑马、跑人(赛跑),种种西物西事,构思精巧,出人意表。我们看报纸杂志,看文人笔记,对70年代前后的上海,用墨最多是洋、奇、妙。 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居人不信金吾禁,路上徘徊听五更。谁知铁树竟开花,谬语当年信不差。凿地金莲生万朵,烛天银彩照万家。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19世纪80、90年代,描述上海形象使用最频繁的字眼是“繁华”。这个繁华,体现在市政设施先进,洋房高耸,街道宽敞,车水马龙,摩肩接踵,更体现在消费、娱乐方面。商店林立,货物山积,餐馆、茶馆、争奇斗艳。租界所开公园不让华人入内,华人便自辟蹊径,私园公用,徐园、西园等相继开放,并将其建设成集园林、商场、餐馆、茶馆、戏馆、书馆、照相馆、展览馆、游乐场为一体的公共活动场所。种种与繁华有关的名字,极乐世界、海上乐园、不夜城、繁华地、安乐窝、销金窟、醉梦乡,都与上海划上了等号。西学窗口乡下人看上海,看到的是繁华。道德家看上海,看到的是罪恶。文化人看上海,却每每看到的是文明。 康有为的例子是人所共知的。他在1882年途经已被世人视为罪恶渊薮的上海。他由上海繁盛的背后,看出“西人治术之有本”,看出通过租界反映出来的西方文明,于是,大购西书而回。这一次上海之行,成了他学术、思想的一大转折点。类似于康有为情况的,前有郭嵩焘,后有刘光第、梁启超,他们都在日记或诗文中留下了感想。这些都是十九世纪的事。到二十世纪初年,上海已成中国新型知识分子汇聚的地方。从章太炎、蔡元培、刘师培、张元济等江浙文人,到严复、于右任、陈独秀、章士钊、马君武等其他沿海地区或内地文人,之所以云集上海,除了租界的因素以外,上海的文化基础与环境是重要原因,包括文化事业众多、人才集中、出版条件优越、传播媒介发达等。 这些文化人住在上海,活动在上海,视上海为文明的渊薮,文明的导线,文明的出张所,为未来中国的希望。 天堂地狱二十世纪初年,上海的形象开始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联系在一起。 较早提出这一问题的,是蔡元培等革命党人。1904年,《警钟日报》发表一篇题为《新上海》的社说,提出上海形象是美丑合一的命题:美,得中国天然形胜,文明程度很高;丑,白人统治,主权丧失。文中提出,“上海者,固上海人之上海,而非白皙人公有之上海也”9\n。这一命题,有极强的战斗性和广泛的号召力。这种思潮弥漫扩散,日涌日激,到辛亥前夜,已成为进步人士的共识。在《民立报》、《神州日报》等报刊上,常有饱含民族意识的时论短评。他们从租界言行不一甚至言行相反的事实,揭露租界口称文明、实为野蛮、压制华人的实质。民国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与五卅运动以后,随着一波又一波反帝浪潮的涌起,上海租界作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基地的形象越发凸显出来: 上海是地狱,同时是天堂。天堂是属于外国人的,地狱是属于中国的,所以上海是外国人的天堂,是中国人的地狱。 …… 请回答:(1)在文章第一部分“奇妙洋场”当中,19世纪后半期的上海是“洋、奇、妙、繁华”的代表。上海之所以呈现出“洋、奇、妙、繁华”的原因是?(2)读第一、二部分,19世纪下半叶上海在西学窗口上的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这里诞生的第一家洋务民用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别是(3)在文章第三部分“天堂地狱”当中,蔡元培指出,“上海者,固上海人之上海,而非白皙人公有之上海也”,提出该话的意图是什么?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上海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证明?(4)读罢《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从近代史中走出来,说说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在中国对外交往上所做的贡献?上海在塑造形象上的哪些努力?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材料二 他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专利,经营得法,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纱厂外,他还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材料三 1935~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年增长8.86%。其中工商业产值增加21.3%,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请回答:(1)图中A、D两点各标志着什么?决定D点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影响C点的最为有利的客观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他”是哪一历史人物?根据材料二,分析他创办的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他有很多首创之举,请举一例加以说明。(3)1935~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简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重大影响。(C卷)——答案9\n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标准答案】:A;2.【标准答案】:C;【详解】:我国古代各政权为了维护统一,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首先采取的措施大多是设置机构管理。3.【标准答案】:B;4.【标准答案】:C;5.【标准答案】:B;6.【标准答案】:B;7.【标准答案】:C;8.【标准答案】:A;9.【标准答案】:B;10.【标准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比较分析能力。土改时期土地归农民所有,而改革开放时,土地属国有,但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11.【标准答案】:C;12.【标准答案】:D;13.【标准答案】:B;14.【标准答案】:A;15.【标准答案】:A;16.【标准答案】:C;17.【标准答案】:D;18.【标准答案】:C;19.【标准答案】:D;20.【标准答案】:D;21.【标准答案】:B;22.【标准答案】:B;23.【标准答案】:A;24.【标准答案】:D;25.【标准答案】:B;【详解】:本题难度中等。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主要宣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后期宣传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共的诞生提供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宣传“共和革命”。故选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标准答案】:【详解】: (1)卫生状况差;传染病流行;居住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学徒和童工受教育机会少;失业情况严重。9\n (2)工业革命在促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劳资矛盾加剧,事业情况严重等;工人阶级不断斗争;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采取相应措施。 (3)英国政府出台各项法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工人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并未得到实际保障,其他社会问题也未得到有效解决。27.【标准答案】:【详解】:1. A:上海是中国较为发达的城市,封建经济繁荣; B: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外国的文化、观念、不断涌入,并与中国传统文明相互碰撞; C:上海是近代史里外国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自然经济斗争最为激烈的地方;(3分)2.享受现代生活和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窗口;上海轮船招商局和上海发昌机器厂(4分)3. A:上海是中国各种力量的汇聚中心,号召大家抛弃会团之见、阶层之见,联合起来共同打击侵略者,让上海成为中国的光荣。(2分) B:1919年6月,五四运动开始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开始走上工农武装斗争阶段,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2分)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无产阶级革命成为民族解放的中流砥柱。(2分)4. 20世纪70年代,《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见证中美关系的转折;世纪之交,上海创办APEC组织;(2分) 上海承办网球大师赛、F1,姚明、刘翔(2分)28.【标准答案】:【详解】: (1)A点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D点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消失。(2分)三大改造(或“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分) (2)张謇。(1分)善于利用状元身份;注重专利;经营得法;垦牧公司保证了原料;轮船公司保证了运输;等等。(2分,答出任意2点即得2分)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他是第一个状元实业家;冲破世俗观念,弃官还乡从事实业,具有开创精神,等等。(1分,答出任意1点即可得1分) (3)国民政府实行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措施,官僚资本投资于工业。(1分,答出任意1点即可得2分) (4)经济: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政治: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思想: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总之,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6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