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东校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三次高考模拟历史精选预测卷(C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发展,其“一国两制”的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A.国家学说B.实事求是原则C.实践论原理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一期、二期课改共同部分)顾颉刚回忆小时候祖父带他外出,看到一块扁额,一个牌楼,一座桥梁,必把它们的历史讲给他听,再要求他按照历史的时序进行排列,这使他有了基本的历史意识。按照顾颉刚所说,判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⑨④①D.④②①③9\n4.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B.长征胜利完成C.遵义会议的召开D.开辟了井冈山的革命道路5.史学家白寿彝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兴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这句话中的“新形势”主要是指A.江南经济得到开发B.农民起义不断C.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D.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6.宋辽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这次议和的背景是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7.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A.确定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8.梭伦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两方指的是A.地主、农民B.贵族、平民C.平民、奴隶D.奴隶主、奴隶9.解放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这主要表现在A.全国物价得到稳定B.土地改革胜利完成C.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D.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9\n10.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11.先秦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的转变,推动这个转变的因素有①铁器农耕的作用②城市商业的发展③各国的变法运动④水利设施的兴修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2.《汉书·严安传》记载“(秦朝)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由此可见秦朝A.赋税沉重B.刑罚很严酷C.徭役、兵役繁重D.人民很辛苦13.我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税是我国财政的重要来源。中国的农业税大致始于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14.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末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15.“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这幅对联出现于五四运动期间,以下信息与之不相符的是A.是爱国民众讽刺个别商店没有参与反帝斗争9\nB.说明五四运动中民众爱国意识逐渐觉醒C.是店主为扩大生意而作的宣传广告D.反映了工人罢工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16.“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7.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性18.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列强新增的权益是A.协定关税B.领事裁判权C.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19.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B.富有地域特色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0.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代表,第一次与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国代表出席国际会议,这次国际会议是A.雅尔塔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次不结盟会议D.日内瓦会议9\n21.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什么问题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22.在美国,“当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制度不满时,我们可以搬到别的州去”,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用脚投票的权利”。所以在这样一个意义上,它也是一种“自由的保障”。上述材料提到的制度是A.联邦制B.共和制C.分权制D.邦联制23.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24.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25.宋庆龄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话中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是指A.日本侵略加深和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兴起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的爆发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蒋介石集团被判革命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赦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罗马《民法大全》9\n 担任高级官职的人必须选自出身自由的人,特别规定自治市中已获得公民权者对释奴隶的各种权利。——罗马帝国西班牙行省自治市市政法 材料二:主权最终来自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是绝对的,但国王们所掌握的权力并非神授。——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 材料三: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有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政治权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材料反映的思想内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思想在美法两国资产阶段革命时代颁布的法律文件中有何残余?(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指出霍布斯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3)据材料三,归纳材料反映的思想主张有哪些?(4)结合三则材料,谈一谈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主流趋向是什么?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中国应设)造船厂……火器局,……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长技……(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相等),……。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糜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1867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三:(1894年)秋七月乙亥朔,日本侵朝鲜,下诏宣战。……谕李鸿章扩充海军,慎选将才,精求训练,通筹熟计以闻。……海军副将邓世昌及日人战于大东沟,死之。……(1895年)乙亥,日兵寇威海。我海军与战于南岸,败绩。……威海陷,……刘公岛陷,水师燹,丁汝昌及总兵刘步蟾死之。……授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使日本。——赵尔翼《清史稿》 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魏源主张是什么?提出哪些具体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主要含义是什么?李鸿章对“边防”问题的看法有哪些变化?(3)近代前期中国的有识之士为加强海防提出了什么主张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海军参加了哪些重要战役?中国海军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谈谈你对中国海防问题的认识。9\n2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回答:(1)《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从主观方面分析这一纲领没有真正实行过的原因。(2)材料一、二反映了近代中国两种政治力量的什么思想理论。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民生主义。(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有哪些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5)从上述材料有关民生问题的措施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东校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三次高考模拟历史精选预测卷(C卷)——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标准答案】:A;2.【标准答案】:D;3.【标准答案】:D;4.【标准答案】:D;5.【标准答案】:A;6.【标准答案】:B;7.【标准答案】:D;8.【标准答案】:B;9.【标准答案】:C;10.【标准答案】:C;11.【标准答案】:D;9\n12.【标准答案】:C;13.【标准答案】:B;14.【标准答案】:C;15.【标准答案】:C;16.【标准答案】:A;17.【标准答案】:C;18.【标准答案】:D;【详解】:本题难度中等。A项“协定关税”是《南京条约》的内容;B项“领事裁判权”是《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C项“允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D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天津条约》的内容。属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只有D,故答案为D。19.【标准答案】:D;20.【标准答案】:D;21.【标准答案】:C;22.【标准答案】:A;23.【标准答案】:D;24.【标准答案】:D;25.【标准答案】: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标准答案】:【详解】:1.宣扬君权神授;保护奴隶制度;马法保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权利;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的选举权有财产限制;美国独立后没有废除奴隶制度。2.进步性:否定君权神授,肯定主权在民;局限性: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是绝对的。3.主张:宣传自由、理性;反对君主专制。4.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趋向事民主化范围扩大、完善,法制走向成熟。27.【标准答案】:【详解】:1.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建造战船,开办兵工厂。(2分)2.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东南海疆。(1分)把边防的重点从西北转移到东南海疆,防范列强入侵。(2分)3.林则徐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积极仿制西方战船(2分);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初步建立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2分)(如答1885年在台湾建立行省也可给1分,但此问总分不能超过4分)4.黄海(或大东沟)战役、威海卫(或刘公岛)战役。(1分,答其中一点即可)腐朽的封建制度。(1分)认识: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建立先进的社会制度(或民族独立主权国家);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增强海权意识,加强国防建设。(2分,答其中两点即可)9\n28.【标准答案】:【详解】: (1)核心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从主观方面说,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4分) (2)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4分) 评价: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生主义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也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4分) (3)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3分) (4)发展变化:①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③社会福利制度发生变化。(3分) 原因:①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③随着经济的发展,战后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加强。(3分) (5)结论:①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必须关注民生;②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③满足国民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有其它表述,能言之成理同样给分,答2点给2分)(2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