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考场号_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装——————————订——————————线————————————平罗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数学(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命题,则()A.B.C.D.2.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B.C.D.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p:∃x∈R,x2-x+1=0,则¬p:∀x∈R,x2-x+1≠0B.命题“若a=0,则ab=0”的否命题是“若a≠0,则ab≠0”C.“sinθ=”是“θ=3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D.已知p:∃x∈R,cosx=1,q:∀x∈R,x2-x+1>0,则“p∧(¬q)”为假命4.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大值是()A.B.C.D.5.当点P在圆x2+y2=1上变动时,它与定点Q(3,0)的连结线段PQ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A.(x+3)2+y2=4B.(x-3)2+y2=1C.(2x-3)2+4y2=1D.(2x+3)2+4y2=16.已知点,若直线与线段相交,则的取值范围是()A.B.C.D.7.已知,“函数有零点”是“函数在上为减函数”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n8.过椭圆()的左焦点作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为右焦点,若,则椭圆的离心率为()A.B.C.D.9.过抛物线的焦点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则△AOB的面积为()A.B.C.D.10.已知椭圆的右焦点为,过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AB的中点坐标为,则E的方程为()A.B.C.D.11.若实数x、y满足不等式组,则的取值范围是()A.[-1,]B.[-,]C.[-,+∞)D.[-,1)12.已知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P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任意一点,若的最小值为8,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已知不等式组,则的最大值为.14.以椭圆的焦点为顶点,顶点为焦点的双曲线方程为.4\n15.若点的坐标为,为抛物线的焦点,点在该抛物线上移动,为使得取得最小值,则点坐标为.16.若r(x):,s(x):x+mx+1>0,如果对∀x∈R,r(x)为假命题,s(x)为真命题,则m的取值范围。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设椭圆的中心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且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又点P(4,1)在椭圆上,求该椭圆的方程.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命题:方程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命题:点在圆内.若为真命题,为假命题,试求实数的取值范围.19.(本小题满分12分)设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平面区域D(2)若直线分平面区域D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k得值。20.(本小题满分12分)设命题p:{x|x2-4ax+3a2<0}(a>0),4\n(1)如果a=1,且p∧q为真时,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2)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1.(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设P是圆上的动点,点D是P在x轴上的射影,M为PD上一点,且(1)当P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C的方程;(2)求过点(3,0)且斜率为的直线被C所截线段的长度22.(本小题满分12分)设椭圆的左、右顶点分别为、,离心率.过该椭圆上任一点P作PQ⊥x轴,垂足为Q,点C在QP的延长线上,且.(1)求椭圆的方程;(2)求动点C的轨迹E的方程;(3)设直线MN过椭圆的右焦点与椭圆相交于M、N两点,且,求直线MN的方程.4\n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命题为全称命题,则命题的否定为:,故选:B.考点:命题的否定.2.D【解析】试题分析:双曲线方程变形为考点:双曲线方程及性质3.C【解析】试题分析:特称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所以A选项内容正确;时或,所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B选项内容错误;由否命题的概念可知C选项内容正确;时,所以命题为真命题;因为恒成立,所以为真命题,所以为假命题,所以为假命题.所以D选项内容正确.综上可知选B.考点:1命题;2充分必要条件..4.B【解析】试题分析:将圆整理得:,圆心,半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因此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为.考点: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点到直线距离公式.5.C【解析】试题分析:设,设PQ的中点为M的坐标为,则有\n,又点P在圆x2+y2=1上,所以,故选择C考点:求轨迹方程6.A【解析】试题分析:直线方程可化为,则直线过定点,又,令直线绕着定点转可知的取值范围是.考点:斜率公式及两直线位置关系.7.B【解析】试题分析:函数有零点时,,不满足,所以“函数在上为减函数”不成立;反之,如果“函数在上为减函数”,则有,所以,“函数有零点”成立,故选.考点:1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2充分必要条件.8.B【解析】由题意知点P的坐标为(-c,),或(-c,-),因为,那么,这样根据a,b,c的关系式化简得到结论为,选B9.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直线的方程为,联立直线与抛物线的方程可得:,解之得:,,所以,而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所以,故应选.考点:1、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直线与抛物线的相交问题;\n10.D【解析】试题分析:由焦点可知,设,代入椭圆方程后两式相减得,所以方程为考点:1.椭圆方程;2.直线与椭圆相交的中点弦问题11.D【解析】试题分析:先画可行域,然后求可行域内的点到连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即夹在直线与直线之间,所以,,所以,所以的取值范围是[-,1).考点:1.线性规划;2.直线的斜率12.A【解析】试题分析:当且仅当时取得最小值,此时.已知解得,.又因为双曲线离心率.故选A.考点:双曲线离心率.13.6【解析】\n试题分析: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以A(2,2),B(2,-2)由图得当z=2x+y过点A(2,2)时,z=2x+y取最大值6.考点:线性规划的应用.14.【解析】试题分析:椭圆的顶点为,焦点为.∴双曲线的焦点坐标是,顶点为,故双曲线的∴双曲线方程为考点: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15.【解析】试题分析:由抛物线定义可知P到准线的距离等于到焦点的距离,因此的最小值为点到准线的距离,此时考点:抛物线的定义16.解:解法一:若r(x)为真命题,即对∀x∈R,sinx+cosx>m为真命题,则m<(sinx+cosx)min,又∵sinx+cosx=sin(x+),且-≤sin(x+)≤,∴m<-,∵r(x)为假,则m≥-.若s(x)为真命题,即对∀x∈R,x2+mx+1>0,∴Δ=m2-4<0,∴-2<m<2,\n又∵r(x)为假命题,s(x)为真命题.∴,∴-≤m<2.17.=1或=1【解析】设该椭圆的方程为=1或=1(a>b>0),依题意,2a=2(2b)a=2b.由于点P(4,1)在椭圆上,所以=1或=1.解得b2=5或,这样a2=20或65,故该椭圆的方程为=1或=1.18.或.【解析】先求出p、q为真的条件,然后根据为真命题,为假命题可知p、q一真一假,再分两种情况求m的取值范围,再求并集即可.命题:;命题:由题意,命题和命题一真一假,若真假,则;若假真,则;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或.19.(1)略(2)7/3【解析】(1)根据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的原则画出可行域,不注意边界是虚线还是实线。(2)先把总面积求出来,然后可据一侧的面积等于总面积的一半求解即可。20.(1)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x|2<x≤3}.(2)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1<a≤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命题p,q分别表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利用且命题为真,得到实数x的取值范围。(2)根据¬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表明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利用集合的思想来求解得到。(1)当a>0时,{x|x2-4ax+3a2<0}={x|(x-3a)(x-a)<0}={x|a<x<3a},如果a=1时,则x的取值范围是{x|1<x<3},而{x|x2-x-6≤0,且x2+2x-8>0}={x|2<x≤3},因为p∧q为真,所以有{x|1<x<3}∩{x|2<x≤3}={x|2<x<3}.故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x|2<x≤3}.(2)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表明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由(1)知,{x|2<x≤3}是{x|a<x<3a}(a>0)的真子集,易知a≤2且3<3a,解得{a|1<a≤2}.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1<a≤2}.考点:本试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的真值的判定,以及充分条件的判定的运用。点评:解决该试题的关键是对于命题p,q的正确表示,尤其是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不等式的求解,注意根的大小的确定解集,并利用数轴法来得到集合的包含关系进而求解。\n21.(Ⅰ);(Ⅱ)【解析】试题分析:(Ⅰ)首先设出所求点坐标M(x,y),利用求得P点坐标,代入圆的方程整理化简即可得到点M的轨迹C的方程;(Ⅱ)首先求得直线方程,直线与曲线C方程联立,化简为x的二次方程,求得相交弦的端点坐标,代入两点间距离公式即可求得线段长度试题解析:(Ⅰ)设M的坐标为(x,y)P的坐标为(xp,yp)由已知得∵P在圆上,∴,即C的方程为(Ⅱ)过点(3,0)且斜率为的直线方程为,设直线与C的交点为将直线方程代入C的方程,得即∴考点:1.动点轨迹方程;2.直线与椭圆相交的弦长问题22.(1);(2);(3)或.【解析】试题分析:(1)要求椭圆的方程,就要知道a,b,由点A知道a=,由离心率可求得c,由a2=b2+c2进而求出b=1;(2)求动点的轨迹方程,首先设,,利用用C点表示P点坐标,,代入椭圆方程,从而得到动点C\n的轨迹;(3)直线MN被椭圆截得的弦长,直线MN斜率分两种情况,斜率存在和斜率不[Z-x-x-k.Com]存在,斜率不存在是,直线MN方程为x=1,,舍掉,斜率存在式,设直线MN的方程为,联立直线和椭圆方程,利用根与系数关系和可以求出k.试题解析:(1)由题意可得,,,∴,∴,∴椭圆的方程为.(2)设,,由题意得,即,又,代入得,即,即动点的轨迹的方程为.(3)若直线MN的斜率不存在,则方程为,所以,∴直线MN的斜率存在,设为k,直线MN的方程为,由,得,∵,∴,设M,则∴,即,解得.故直线MN的方程为或.\n考点:1.椭圆;2.动点轨迹;3.求直线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