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中学2022届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总分150分,时间150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规定范围内答题。答在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他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选自林建超《围棋与国家》,有删改)1.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8\n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2.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B.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D.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B.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期就凭借着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C.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1.B(A项,原文是说“极有可能源自”。C项,西汉时期围棋还“处于受挤压的位置”;另外,“东汉”应为“东汉中期后”。D项,“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于文无据,文中是说“人们”“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2.C(原文中“人们……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与“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是并列关系,选项把它们变成了顺承关系。)16A(B项“盛极一时”的是曾经的“博累棋”“围棋”是“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C项“……有直接关系”于文无据。D项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是正确认识围棋“国艺”地位的必要条件,应将“只要……就”改为“只有……才”。)】二、课内知识检测(22分)8\n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朝济而夕设版焉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B.乃令张良六谢良乃入,具告沛公C.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因左手把秦王之袖D.吾其还也必先苦其心志【B,均为副词,于是,就。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C.介词,通过;副词,于是。D.语气助词,还是;代词,他的。】5.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刑人如恐不胜A.籍吏民,封府库B.群臣怪之C.夜缒而出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A。例句,刑:处罚,名作动。A.籍:登记,名作动。B.怪:意动用法。C.夜:在晚上,名坐状。D.从:使动用法。】6.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是寡人之过也此亡秦之续耳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夫晋,何厌之有?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大王来何操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燕国见陵之耻除矣【A.均为判断句。B.定语后置;宾语前置。C.定语后置;宾语前置。D.一般陈述句;被动句。】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荆轲刺秦王》出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10篇,表8篇。C.巴金是中国现 当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B.书8篇,表10篇】8.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她静默的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4)但我不能放歌, ;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5)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6)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7)大行不顾细谨,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8\n(8)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9)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10)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1)粪土当年万户侯(2)怅寥廓(3)到了颓圮的篱墙(4)悄悄是离别的笙箫(5)风萧萧兮易水寒(6)为变徵之声(7)大礼不辞小让(8)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9)尤使我耳不忍闻(10)就在沉默中灭亡】三、课外诗文阅读(2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9.下列加点字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B.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乃:才C.下车引之 引:拉 D.元方入门不顾 顾:顾虑【D.顾:回头看】10.翻译下列句子。(10分)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5分) 译: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5分)译: 【①不是人啊!跟人家约定好一同走的,却丢下我独自离开了。 (期:约定。相:动作偏指一方,代“我”。去:离开) ②(你)到了正午却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不讲礼貌。】【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1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1分)8\n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1)请赏析“六朝如梦鸟空啼”中“空”字的妙处。(5分)答: 【空:白白地、徒劳地(1分)。台城经历史变迁,六朝像梦一样消失,只剩下鸟儿空自寂寞地鸣叫。(2分)“空”字传达出诗人历史兴衰的感慨,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2分)】(2)此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答: 【①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1分)。诗歌写到了江雨、江草、鸟、台城柳等意象营造了朦胧凄清的氛围(结合诗句赏析,1分),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朝廷走向没落的伤痛。(1分)②对比(1分)。用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旺,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的台城柳与繁华如梦转瞬即逝的六朝形成对比(1分),突出历史变迁,表达了对朝廷走向没落的伤痛。(1分)③反衬(或以乐写哀)(1分)。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乐景反衬六朝的萧条(1分)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朝廷走向没落的伤痛。(1分)给分原则:①三点任答2点即可。②只要有一个点答到情感,即给2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8分)黄侃先生二三事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③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④8\n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⑤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是包车。唯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常读之书。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后晴天,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校长再三道歉,后来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⑧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文趣事》改写)1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6分)答:文章是从志士之狂、名士之狷、治学之严谨三个方面叙写黄侃的。举例:①志士之狂:写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文章抨击清廷腐败,拥护革命浪潮。②名士之狷:在中央大学任教期间,从不佩戴校徽、携带名片,穿着土气,多次与门卫发生冲突。③治学之严谨:所治诸书皆反复数十遍,几乎没有误差,不肯轻易为文,教育学生学无止境。(解答此题,应先依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筛选出信息在原文中合理相关句子,再加以提炼。概括1分,举例每点1分)13.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6分)答:①中国学问的特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学无止境。②治学态度:严谨认真求实、不欺世盗名、有敬畏之心。③贡献:治学要实事求是,要对后世负责。14.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答:①从多个侧面刻画人物丰富的个性,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传主。②体现了传记文学真实性的特点。③为了表达文章主旨的需要,文章的主旨是刻画黄侃的狂、狷、严谨的个性,自然会选择一些妙文趣事来写。(作者的选材和表达特点都是为了表现黄侃的狂、狷、严谨的个性,更好地丰富人物形象。每点2分。意思对均可酌情给分)8\n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1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夜缒而出(zhuì)屠戮(lù)遏制(è)潜(qián)能B.创伤(chuàng)骸骨(hái)慰藉(jiè)漫溯(sù)C.厚遗(wèi)淬火(cù)翌年(yì)目眩(xuàn)D.解剖(pō)拜谒(yè)偏袒(tǎn)菲薄(fěi)【A(B“创伤”中的“创”应读“chuāng”;C“淬火”中“淬”应该读作cuì;D项“解剖”中“剖”应该读作“pōu”。)】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在饮水机行业过快发展过程中,监管乏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的局面,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②世界杯期间,大量外国游客涌入巴西,各色人等,导致当地犯罪率急剧提高。③对于风生水起的互联网金融,刘明康表示,不是每一家都是赢家,目前这个领域,谁走的更好,还需拭目以待。A.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鱼目混珠 B.泥沙俱下鱼目混珠鱼龙混杂C.鱼龙混杂鱼目混珠泥沙俱下 D.鱼目混珠鱼龙混杂泥沙俱下【D(鱼目混珠:鱼目:鱼眼睛;混:混同,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鱼龙混杂:用来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泥沙俱下也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泥沙俱下和“鱼龙混杂”都可用于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泥沙俱下,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鱼龙混杂”;一般只用于人;范围较小。)】1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B.通过家长与学校的学习,都认识到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C.风风雨雨,他每天都在山里敲呀,凿呀,他用手锤敲醒了太阳,他又用手锤敲落了月亮,敲得石头都有了感情。D.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作出表率。【C(A句式杂糅,去掉“诱发的”B、缺主语,“不适当”有歧义。D不合逻辑,去“不”)】1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8\n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A.①④⑤B.②③⑥C.②③⑤D.①④⑥【B】19.将下列三个句子改写成一个语意连贯的单句。(3分)①海湾四国提出联合国报告。②该报告提出严禁以色列在占领区建立新的居民点。③联合国安理会昨天作出通过了关于这一报告的决议。【联合国安理会昨天通过了关于海湾四国联合提出的严禁以色列在占领区建立新的居民点的报告的决议。】20.仿照下面划线的内容,另造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与上文衔接。要求另举正面事例。(2分)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 【假若当初李世民不礼贤下士,从谏如流,怎能赢得贞观之治,大唐盛世的基业呢?假若当初齐桓公不胸怀宽广,捐弃前嫌,怎能获得号令诸侯,雄视天下的霸业呢?】2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很多人成了物质和金钱的奴隶:一些医生,缺少了对生命的尊重,丧失了医德;一些官员,滥用职权,贪赃枉法;一些商人,利欲熏心,生产有毒蔬菜、有毒鸭蛋、有毒奶粉……这都因为责任的缺失,责任,是人性中至尊至贵的东西。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