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题文】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来看,当时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已形成,并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与世界许多古文明建筑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筑是中国建筑一大特色,《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颇具规模,并具有审美功能。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特点,不以单一的独立建筑物为目标,而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接连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从发掘的极为片段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情况看,雄伟壮观;从陶俑的状貌直到建筑材料的坚实也无不显示难以想象的宏大气魄。“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汉、唐、宋、明、清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建筑艺术风格,这个风格就是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中国建筑主要是宫殿建筑,即供君主居住的场所,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开始,祭拜神灵即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世间居住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了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庙宇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木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与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占着明显的优势,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正是这种迷狂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基本特征。-10-\n中国建筑的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的严格对称结构上,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特点。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来,它确实相对低矮、平淡,甚至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来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格。随着晚期封建社会中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通过“借景”、“虚实”等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现了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但仍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居右】(摘编自李泽厚《建筑艺术》)【小题1】下列对于中国建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建筑的土木体制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并且成为后世的主要建筑形式;从秦到清一直保持、延续着一致的建筑艺术风格。B.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特点,建筑材料暖和、坚实,建筑物之间相互接连和配合,平面铺开,雄伟壮观。C.中国建筑的代表主要是君主居住的宫殿建筑,它威严庄重而高耸入云,给人以神秘、超越世俗的巨大空间感受。D.中国建筑以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为特征,表现了中国人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生活意绪。【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不仅说明当时木建筑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表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B.中国建筑讲究对称,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有机安排,因此,虽然它的风格严肃方正、缺少变化,但整体布局和谐统一。C.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能使人在游历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与环境的和谐,这是中国建筑理性精神的很好体现。D.新石器时代,人们祭拜神灵就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场所;儒学替代宗教后,神人同在的倾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建筑以逶迤交错、气势雄浑的建筑群取胜,基督教、伊斯兰教建筑则以孤立高耸、出世脱俗的单个建筑见长,二者各具特色。B.封建社会晚期,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出现了,打破了以前建筑的严格对称性,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生活、意识形态的变化。C.“借景”“虚实”等方式把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明了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逐渐取代充满理性精神的美学思想。D.以阴冷的石头、空旷的空间等体现出的反理性迷狂意识是西方宗教建筑的审美特征,这与中国建筑的审美观念有很大不同。【答案】【小题1】C【小题2】B【小题3】C【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高耸人云,给人以神秘、超越世俗的巨大空间感受”理解错误,原文第二段有“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混淆是非。【小题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缺少变化”分析有误,由文章最后一段中“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可知,曲解文意。-10-\n【小题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表明了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逐渐取代充满理性精神的美学思想”分析错误,由文章最后一段中“但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可知,混淆时态。【题型】现代文阅读【备注】【结束】(一)【题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居中】陈情表【居中】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夙:旧有的)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C.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逋:逃脱)D.庶刘侥幸(庶:或许)【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含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B.臣欲奉召奔驰翱翔蓬蒿之间C.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是以区区不能废远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小题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面画线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③或棹孤舟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⑤良庖岁更刀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⑦襟三江而带五湖⑧屈贾谊于长沙⑨时矫首而遐观A.①⑤/②⑥⑨/③⑦/④⑧B.①③⑥/②⑤⑨/④⑧/⑦ C.①⑤⑨/②③⑥/④⑦/⑧ D.①/②⑤⑨/③⑥/④⑦⑧【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但以刘日薄西山臣具以表闻B.急于星火师不必贤于弟子-10-\n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门虽设而常关D.报刘之日短也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小题5】下列与“而刘夙婴疾病”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若属皆且为所虏C.既自以心为形役D.谁得而族灭【小题6】下列对《陈情表》一文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其中,“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下对君王指陈时事、直言规劝抑或使之改正错误的文体。B.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语言简洁,辞意恳切,有很强的感染力。C.“慈父见背”一句中“见背”的意思是背离我,弃我而死去,这是死的委婉说法。D.文章最后一段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忠后尽孝,以期感动武帝达到陈情之目的。【小题7】翻译。(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答案】【小题1】A【小题2】A【小题3】C【小题4】A【小题5】D【小题6】D【小题7】(1)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愿望呢?(2)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和二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夙:早时,这里指年幼的时候。【小题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的能力。A.成立:古义,成人自立,长大成人;今义,组织、机构创立,开始存在。亲戚:古义,父母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人;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小题3】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活用的能力。①⑤⑨名词作状语。②③⑥名次作动词。④⑦意动⑧使动。【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以:介词因为,介词用。B.于:表比较。C.而:转折。D.也:判断的语气。【小题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的能力。D.不是被动句。【小题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应是先尽孝后尽忠。【小题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直译就是要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和文意对应,文言句式也要有所体现。意译要有一定灵活性,重点词语的解释要符合语境,做到语意贯通,句子的语序也可以加以调整,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关键词:(1)拔擢:提拔。优渥:优厚的待遇。盘桓:犹豫不决。-10-\n(2)辛苦:心酸。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判断句。明知:明白。【题型】古诗文阅读【备注】【结束】(三)【题文】诗歌鉴赏。【居中】杳杳寒山道【居中】(唐)寒山【居中】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居中】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居中】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居中】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注释】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以演绎佛理禅机为主,某些侧重景物描写的山水诗也别具意境。【小题1】本诗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前两联作简要分析。【小题2】有人认为,尾联抒发了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而有人则认为是表现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旷达。你的看法如何,并阐明理由。【答案】【小题1】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叠字。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颔联写山中幽静,“啾啾”言鸟声,“寂寂”言无声,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运用叠字使得幽冷寂寥的意境更加突出,同时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小题2】①孤独苦闷。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令更替,甚至感受不到冬去春来的变化,表达了他久居山林、孤独苦闷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清寒的环境描写融为一体。②超然物外。不易见到阳光,是因为山幽林茂;不觉得冬去春来,是因为诗人用身心体悟自然。“朝朝”“岁岁”写出时间的无限延长,也写出诗人的无欲无求,超然物外的旷达之情。【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本题的题干已经说的很明确了“语言上的特点”,诗歌语言的特点一般就两种,语言风格和叠音词.这首诗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大量叠音词的使用。叠音词的作用一般有:物或景的特征;加强情感;增强韵律美。“杳杳”突出了山路深暗幽远的特点“落落”突出的则是涧边寂寥冷落特点。“啾啾”鸟声的声音,“寂寂”说的是环境冷寂,以声衬静,更显环境之幽静。再加上叠音词增加诗歌的韵律美,即是答案。【小题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诗可以多向解读,所以答案是开放性质的,作答时任选一种,关键是自圆其说。如果选孤独苦闷,要扣住环境的冷寂即淅淅的风声、啾啾的鸟声、落落的山涧声,借景抒情,以冷寂的景物抒发孤独苦闷的心情;如果选择超然物外,要扣住最后一联: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说明诗人不关心时间和季节的更替,不受外物影响而超然物外。【题型】古诗文阅读【备注】【结束】(四)【题文】默写填空。(1)《蜀相》一诗中,杜甫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成千古名句:,。(2)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10-\n(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表明不愿委曲求全这一心志的句子:,。(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5)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用对比手法极言秦王朝掠夺财物极尽分毫,挥霍财物却视若泥沙,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雁字回时,月满西楼。(7)《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认为“至人无己, , ”才能“无待”,从而达到逍遥的境界。(8)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答案】(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泉涓涓而始流感吾生之行休(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水天一色(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6)云中谁寄锦书来(7)神人无功圣人无名(8)乾坤日夜浮【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如容易写错的字“长”“鹜”“锱铢”“夜”等。【题型】名篇名句默写【备注】【结束】三、【题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居中】血的故事【居中】林海音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10-\n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CC,共需300CC一千五,秀鸾母女实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血交流,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居右】(有删改)【注】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小题1】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小题2】“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小题3】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目,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答案】-10-\n【小题1】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小题2】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小题3】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 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首先要看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再考虑这部分内容和人物、情节、环境、主旨的关系,一般小说开头的作用有:交代人物特点,交代环境,渲染氛围,为下文做铺垫,呼应,揭示主旨等。本文开头是交代人物特征、为下文做铺垫、揭示主旨。在本文中,南腔北调意思就是南北的方言,呼应下文“你金家伙,迭格老泰山凶得来”这些方言,同时也点出了主人公的台湾人的身份。【小题2】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来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来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在本文,从彭先生给丈人大方的、毫不犹豫的输血可以看出其有担当,明大义。她能把自己的爱情故事及与丈人的关系作为故事讲给大家听,并且边讲边笑,可以看出心态好,幽默风趣。不管老丈人怎么固执的讨厌自己,他都能忍受,体现其执着坚忍。【小题3】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此题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答题①交代小说的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喧染了环境氛围。②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③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呼应文章内容。⑤标题是否一语双关,象征,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⑥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在此题中,不管用哪个标题,都要合理的答出标题的作用,必须答出标题的主旨作用,如,以“血的故事”为题,更能很好的揭示主题,彭先生的血荣进了丈人的体内,是大陆的血脉与台湾人民的血脉的融合,体现了主题: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题型】现代文阅读【备注】【结束】四、语言文字运用25.【题文】下列画线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A.迤逦(yǐ)洗漱(sù)酒馔(zhuàn)央浼(měi)B.胆怯(qiè)憎恨(zēng)滑稽(jì)闷热(mèn)-10-\nC.祈祷(qí)倒涎(xián)剥啄(bō)岑寂(cén)D.寒砧(zhēn)潜在(qiǎn)窸窣(sū)门栓(shuān)【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洗漱(shù)B滑稽(jī)闷热(mēn)D.潜在(qián)【题型】语言知识基础【备注】【结束】26.【题文】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近年,葡萄酒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今年这些酒庄或者关门或者大打特价牌,这标志着酒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惨淡经营。B.至于在反腐败中落马的“裸官”,在贪腐时亦肆无忌惮,将贪污得来的钱转移到海外,以供家属挥霍。可见,治理“裸官”是反腐课题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C.在第12届意大利伊斯其亚国际电影节上,唯一一部入围的华语电影《从哪来,到哪去》不孚众望,斩获最佳摄影奖。D.《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苦心孤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民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C.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改为不负众望。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肆无忌惮: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题型】语言知识基础【备注】【结束】27.【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针对当前医疗卫生市场混乱,药价偏高,国家相关部门下发文件,要求清理整顿药品市场,降低药品价格。B.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接到天津爆炸事件中车辆进口商报案,并组织专业人员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前往现场评估损失,统计排查。C.来自中俄两军以及我国地方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紧紧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战场”这一主题展开研讨,推出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缺“针对”的宾语,在偏高后加“现象”。B.评估损失,统计排查,语序错误。D.偷换主语。“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的主语应是《食品安全法》。【题型】语言知识基础【备注】【结束】28.【题文】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10-\n社会的发展总是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走向。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的乡村文学在现实农村变革面前,是被动的、软弱的。它把握不住农村的深层脉动和走向,看不清中国农村的未来生路和光明。①城市的膨胀式扩张与乡村的急剧衰落②—个以城市为核心的现代工业科技文明强势崛起③源远流长的乡村文明正在解体④直接导致了城市文学的兴盛和乡村文学的式微⑤面对这样一场现实变革⑥乡村文学既努力跟踪和反映,又深感迷茫和乏力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④③②⑤⑥C.③②⑤⑥①④D.③④①②⑤⑥【答案】B【解析】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可联系上下句具体语境分析,这段文字说的是社会发展与文学走向的关系。社会的发展指的是城市兴起,乡村衰落,对应的文学走向则是城市文学的兴盛,乡村文学式微。④紧承①。⑤说“面对这样一场现实变革”,这个“现实变革”指的是乡村文明解体,工业文明崛起。②紧承③。在这场变革勉强,乡愁文学是怎么做的?⑥紧承⑤。⑤⑥紧承③②。①④直接回答社会发展与文学走向的问题,应排在最前。故选B。【题型】语言知识基础【备注】【结束】六、写作29.【题文】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学者、古文字学家、东方学家及翻译家季羡林先生曾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的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本材料关键语句是“不完满才是人生”。“完满”指完整圆满,无欠缺。于人生来说,没有完满的。人有旦夕祸福,有生老病死,有苦难挫折,有遗憾残缺,……。但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怎样认识不圆满的人生?所以不圆满的人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心怀抱怨,而应勇于面对,我们可以去追求、去奋斗,使我们的人生尽可能的接近圆满而不留遗憾,这也许就是圆满的人生。可有如下立意:(1)人生因奋斗(追求、拼搏……)而圆满直面困难(挫折、苦难……)追求圆满(2)不圆满(残缺、隐含)也是一种美【题型】作文【备注】【结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