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一中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量:150分钟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丝绸之路与丝路学研究(节选)①1868年,德国人李希霍芬对中国地貌和地理进行了规模宏大的综合考察。他从亲身的考察和得到的历史资料中发现,古代在中国的北方曾经有过一条称得上是丝绸之路的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大动脉,由此在沿途留下了许多足以令后世赞叹和瞻仰的遗迹和文物。②李希霍芬的偶然发现,在以后半个世纪中竟演变成一场对中国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的浩劫。数以万计的堪称国宝的珍贵文物,从此流失海外。与此同时,丝绸之路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也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展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1910年发表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丝路》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学术认证。后来经过他编著书籍加以宣扬,丝绸之路为世人熟知。③平心而论,丝绸之路原本只是对亚洲东部和中部的历史毫无所知的欧洲人,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从大量的历史遗存中了解到的,当时已经人烟稀少的中国西部地区在千百年前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并且在古代亚洲东部地区和地中海之间,由于频繁的使节往来、商品交换、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也有过足以令人刮目相看的繁荣历史。东方曾经有过的这种文明,本来足以使进入环球航行时代以来欧洲列强所标榜的“欧洲中心论”发生动摇。然而自从欧洲学术界提出丝绸之路之后,接下来就有“古巴比伦移民中国”、“腓尼基人航抵山东”、“中国人种西来”、“仰韶彩陶文化西来”、“中国青铜工艺西来”的学说接踵而来,似乎无论哪一样新发现、新材料都在显示中国文明的根在西方。足见丝绸之路的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欧洲人或者说欧洲的学术界想要指明东方文明源自西方。④丝绸之路在更深的层次上提出的是一个中国文明如何起源、从何而来的大问题。在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中,自丝绸之路提出以后,到现在为止的一个多世纪中,前50年走的正是在“欧洲中心论”-12-\n框架下对历史潮流的歪曲和误解。尔后50年,丝路学自身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中外学者对中国文明的起源,从它的发端、演进到成熟的全过程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田野考古,对现今尚在的遗址、遗存的文物给予了充分的保存、修复和研究,终于弄清了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文明是一个至少在一两万年前甚至一二百万年前,就已独立形成的生态环境。⑤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丝绸之路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东西方的经济交流,更重要的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这种关系才是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所在,也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文明传播的重大命题。(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的发展,曾引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的浩劫。B、1868年李希霍芬发现了丝绸之路,让丝绸之路从此被世人熟知,而直到1910年历史学家赫尔曼才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学术认证。C、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洲东部地区和地中海之间频繁的使节往来、商品交换、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D、欧洲学术界提出丝绸之路,目的是为了指明东方文明源自西方。2、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是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的结果,否则,实际的丝绸之路要短得多。B、随着考察和研究的深入,丝绸之路也慢慢加长,逐渐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C、如果不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丝绸之路就不会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D、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发现,丝绸之路比人们认识到的要长,它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3、下列不属于丝路学研究的意义的一项是:A、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交流。B、推翻了欧洲学术界对东方文明的歪曲认识。C、弄清了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文明是一个至少在一两万年前甚至一二百万年前,就已独立形成的生态环境。D、反映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文明传播的重大命题。-12-\n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深虑论[明]方孝孺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注:庶孽:兄弟子侄祚:帝位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区区:拳拳,形容诚挚的样子。B、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惩:警戒,借鉴C、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求:寻找D、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几:先兆、预兆5、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12-\nB、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C、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D、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通篇一气,层次清楚,中心明确。B、本文第一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出虑外。C、第二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D、第三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8、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1)试分析词中“晚来风定钓丝闲”的“闲”字,表达了怎样的意境?(5分)(2)从“景”和“情”的关系上,分析本词的特点。(6分)-12-\n(三)、古诗文默写(6分,每小题1分)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3)哀吾生之须臾,,,抱明月而长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童话公纸木礼堂里挤满喧闹的人群,大多是父母带着衣着鲜艳的孩子。他们笑容满面,尊敬地看着走上台的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作家。“诸位,”作家在台上的木制凳子上坐下来,凳子用鲜活的树木做成,上面甚至开满了还没来得及凋谢的紫色小花,“感谢你们今日的捧场。如你们所见,今日之后,我就会离开了。”他留着翘起的棕色小胡子,这让他看起来滑稽而可笑,但他的脸庞是年轻的,闪现出一种独特的,很有魅力的光芒。“今天,我将为你们讲述一个最动人的童话故事,这本是属于我一个人的秘密,不过现在,我将与你们分享它。”台下的孩子们眨着眼睛,安静地听着作家接下来的话。“如你们所见,现在的我是成功的。”作家摸了摸他的小胡子,然后撩开右裤管,从里面显出一小截金属的柱状物来,“不过二十年前,我刚十岁,我从高处摔下来,失去了右腿。我很早就没有了父亲。母亲为我买了轮椅,不过我不喜欢,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除了食物和水,拒绝见到任何东西,包括我的母亲。”他低低地讲述,声音像老留声机里转动出来的一般。“我的母亲想尽一切办法逗我开心,不过都失败了。她很难过,告诉我,上帝还是眷顾我的。当然我没有相信,现在想来,我应该很让母亲伤心。”-12-\n他的神色悲伤起来,好像陷入了那段并不愉快的回忆,“我不想看到亮光,我不开灯,拉上窗帘,拒绝看到外面的世界。”“我一直以为这样的生活将永远伴随我。直到有一天——”他的声音欢快起来,脸上的表情也变得愉悦了,“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的母亲大概是怕我做出不好的事情,就将整扇门拆掉,换成一种半透明的白布。”“直到有一天晚上,我从白布里看到一朵花的影子,月光洒在白布上,我看着她的影子一点一点变长,就像人类长高一样。她发现了我,向我点头问好。“这是一个秘密,我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母亲。那天以后,院子里来了很多客人。”他看起来十分快乐,“小鸟、松鼠、天鹅、野猫、猎犬、刺猬,还有一只独角兽。院子里很热闹,我就在白布后面看他们的影子。”“我听蛐蛐的演奏,青蛙的梦想,野马的恋爱,金鱼的牢骚……不只是动物,还有精灵。”他道,“他们在我的白布面前跳跃,虽然我没有走出去,看不到他们的颜色,但至少也不那么孤单了。”作家看了看礼台下的孩子们,微微笑起来:“不过这还不够奇妙,完美的童话里应该还有仙女。”“那时候我已经不再悲伤,不过仍然役有跨出屋子。那天晚上月光也非常美,我坐在书桌前,看到一个美丽的影子,她的裙摆很长,头发上缀满小花,看起来非常美丽。她对我说话,她说:韦伯,喜欢这个童话吗?”“唔,我当时不太明白她的意思。我问她能不能治好我的腿,她说不行。我很沮丧,认为童话都是骗人的。但她对我说,上帝还是眷顾我的,否则就不必为我创造现在的童话了。”“奇怪的是,同样的话,由仙女说出来,我很自然地相信了。仙女告诉我,上帝创造的童话到此为止,从今以后的童话,应该由我自己创造。”“那晚以后,门前的白布再也没有童话故事了,精灵和、那些客人都消失了。我难过了好几天,认为上帝停止为我创造童话了。我把白布拉下来,我开始自己写童话,当然,我也走出了院子。”“从白布蒙上到落下,一共用了十年的时间,上帝为我创造了十年的童话。”作家深深地看着台下的人,“我也用了十年的时间,将过去看过的童话,为你们写下来。”“这故事听起来是如此不真实,我认为当我说出来的时候,就可能被人当作疯子。”作家叹了口气,他的神情愉悦又哀伤,“但我将这个故事说出来了,这是我的秘密,我认为这是我听过的最美的童话。这也是我为你们讲述的最后一个童话。”礼堂下先是沉静片刻,然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作家站起来——-12-\n用一只假腿,他优雅地冲台下行了一礼,径自走下了台,离开了礼堂。然而一个突兀的、不合时宜的声音响了起来:“得了吧。”那是一个年迈的戴着听诊器的医生,他是作家的私人医生。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这算什么童话,我有另一个童话,诸位不如听一听。”众人疑惑地看向他。“二十年前,有一个美丽的妇人找到我,她的儿子摔断了腿,不愿意见任何人。这位母亲很焦虑,希望我能想想办法。”“原谅我吧,那时候我也没什么好法子。我告诉她,孩子们都是喜欢童话的,不妨用童话的力量帮助他。”他转过身,面向众人:“上帝不会眷顾任何人,那只是一个谎言。”这话真残忍,像是毁了所有孩子的梦想。但又含着一种莫名的心酸的爱意。作家走出了礼堂,太阳照在他尖尖的帽子上。他的母亲,满头银发的老妇人正微笑着看着他。他走过去,重重地拥抱了妇人。“谢谢你,妈妈,我把你的童话送给了所有人。”他笑起来,“我爱你。”他看着面前妇人脸上的皱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就不再年轻了。但她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搬弄花草,养起小动物?她的手因为常年缝制各种童话中的布偶生满茧子,她不再美丽了。如果不是那一晚,仙女的声音如此熟悉,他一辈子都不会发现这个秘密。谁说世上没有童话?他的母亲用了一生的时间,以青春美丽为代价,为他创造了一个最动人的童话。(选自《青年文摘》2022年第2期)10、结合文章,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两项是()(6分)A、在儿子遭遇人生的重大打击后,母亲对儿子说“上帝”还是很眷顾他的”,这是母亲在儿子自卑时为鼓励儿子说的,是真话;而医生面对众人说“上帝不会眷顾任何人,那只是一个谎言。”这是医生向观众提示真相、赞美母亲的伟大而说的,是善意的谎言。B、医生对作家的不幸和母亲的艰辛深表同情而“心酸”;对作家的成功与母亲的伟大的赞美与钦佩而充满“爱意”;C、为了鼓励遭遇人生重大挫折的儿子,母亲用了一生的时间,以青春美丽为代价,为儿子创造了一个最动人的童话。D、医生虽然明知会“心酸”地毁了所有孩子的梦想,但又不得不充满“爱意”说出事情的真相。E、文章结尾说母亲为他创造了一个最动人的童话说明,医生讲的有关母亲的故事是不真实的,只是为了安慰儿子而特意编排的一个善意的谎言。11、第二段对凳子作细致描写有何作用?(5分)-12-\n12、文中为何要写医生?(6分)13、纵观全文,作者为什么以“童话”为题?(8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今天小学同学相聚,我看到了张明,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是让人刮目相看。B.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C.他平时学习粗心,总是目无全牛,没有全局观念,以致一些很简单的题目也常常出错。D.两位阔别多年的中国朋友意外在伦敦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14、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客观地说,一个城市容纳人口的数量是有限的。人口的过量聚集,损害的是生活在这城市中的全体成员的利益,降低的是城市生活的整体“幸福指数”,显然这不是城镇化的用意和初衷。城镇化的目的,是让人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城市文明发展的成果,而不是让人们生活在一个人满为患、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不便的城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引导外来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适度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或许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但这是一个更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理智选择。B、适度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引导外来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或许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但这是一个更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理智选择。C、适度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引导外来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这或许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但这是一个更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理智选择,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D、适度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引导外来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这或许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但这是一个更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理智选择。15、为上联“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选择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一年春为首,勤下地种种 B.三农人是本,要给力顶顶C.万般书最贵,爱开卷读读 D.千秋民作本,多俯首听听-12-\n16、委婉而得体的语言,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下列语段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一位不知名的画师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A.我想,你在卖画上,用去了太多的时间。B.我总是用上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画一幅画。C.亲爱的,你在画的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D.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你就能心想事成。17.仿照下面的示例,就同一话题续写二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8分)谅解是一股和熙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谅解是。五、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月夜沈尹默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2-\n岳阳县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丝绸之路被世人熟知是在赫尔曼完成对其学术认证之后。2、【答案解析】答案:D解析:因为丝绸之路是现实存在的,考察和组织只是让人们对它的认识更准确,更全面而已,所以A、B、C三项的表述都不够准确。3、【答案解析】A是“反映”而非“促进”二、古代诗文阅读(一)二.4.A(区区:微不足道的样子)5.B6.C(第二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等乱出虑外的史实,说明“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7.(1)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但是(没想到)王莽最终夺取(或更换)了汉家的皇位。(“以为”1分,“卒”1分,“移”1分)(2)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状语后置2分,句意通顺1分)(3)难道他们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划天道啊!(岂1分,活1分,工1分,判断句1分)【参考译文】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素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足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12-\n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满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以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江山,不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没想到外戚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备,可他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武姓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节度使可以制服君王,便收回节度使的兵权,使其力量削弱,容易对付,哪料想子孙后代竟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或许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划天道啊!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法术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阴谋诡计,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尽管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天却不忍心迅速灭其家国,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赢得上天,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危亡,这从道理上是讲不过去的,难道天意会如此安排吗?(二)古代诗歌鉴赏:参考答案:(1)“晚来风定钓丝闲”中的“闲”字,表达了安静、清丽、美妙的意境。(2分)新月当空,钓丝不动,水平如镜,上下天光,表里澄澈,画面清雅。(2分)作者用洗炼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清雅的图画,表现了诗人自由自在、闲适自旷的情怀。(2分)参考答案(2)这首词上片以抒情起笔,描写渔夫的志趣和生活概貌;下片以写景结,用简笔勾勒出词人闲适生活的一个断面。词中写实与象征手法结合,意境完整高远而又空灵。(景与情的分析各占3分)(三)、古诗文默写(6分,每小题1分)答案略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0、AE11、营造童话般的氛围;(2分)与后文“从白布里看到一朵花的影子”和“仙女头发上缀满小花”相呼应(2分);象征着童话的真实美好(1分)。12(1)医生是童话故事的策划者,是“我”的秘密与母亲的秘密的见证者与揭示者(2分);(2)起启承转合的作用:医生的话使故事情节由台上看似虚构的童话转向母亲为儿子创造的真实的童话,是故事情节在“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转换点。(2分)(3)为后文揭示主旨作了铺垫(2分)。13、(1)符合文中“我”-12-\n的身份:童话作家;(2)体现文章的线索:明线和暗线都是童话故事(3)紧扣情节:台上讲的是一个童话故事;母亲为儿子创造了一个最动人的童话;医生和母亲用童话治好了“我”的心病;(4)提示了主题: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儿子对母亲的感激就象童话一样美好,上帝不会眷顾任何人,战胜困难要靠人类自己。四、语言文字运用:13A;14C;15D;16C17、评分标准:内容合理,给2分;比喻贴切,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解析:自选话题,自由度大,但答题要注意句式和修辞,以及前后两句的语义关系。五、作文(略)-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