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第一中学2022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48分)1.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2.2022年6月22日,台风“鲸鱼”在海南登陆。对于这次台风,科学家已经做出了准确的预报。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A.思维与存在没有任何关系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3.“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人将此称为三大哲学问题。这表明A.对人类起源的思考从根本上决定了哲学的产生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4.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温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6.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由此可见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②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③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7.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6\n8.现代社会水资源危机推动了人们对海水淡化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海水冻结法、电渗析发、蒸馏法、反渗透法等海水淡化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应用。这表明A.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B.认识是实践的基础C.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9.天真的孩子常常把童话当成真事,而智慧老人则喜欢把真实看成童话。从中领悟到的唯物论道理是A.真理的标准可以因人而异B.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特点C.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D.客观随着主观的变化而变化10.美国纽约有一种特别的迎接新年的方式,人们直接把信件、成绩单、银行账单,或者把不开心的事情写在卡片上,投入时代广场上的一台巨大粉碎机里粉碎,从而以崭新的心情迎接新年。该做法()①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虚幻的反映 ③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承认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在2022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由于京津冀地区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使北京的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水平。网友形容此时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下列对“APEC蓝”的认识正确的是()A.“APEC蓝”是自然现象,其出现是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B.“APEC蓝”是人为现象,人们可完全控制其发生C.能否尊重客观规律,是“APEC蓝”现象能否出现的关键D.能否实现“APEC蓝”,取决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12.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惬意的飞来飞去,可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周,究竟是庄周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为庄周?庄周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庄周之所以认为这个问题无法解决,是因为他不承认()①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②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确定性③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具有客观性④人的认识结论具有不确定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3.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国务院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从认识论角度看,我国个人所得税调整表明了①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②人们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③推动认识不断向前发展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④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4.鱼缸和鱼缸上的蔬菜种植管道,构成了鱼菜共生的平台,这项循环农业发展的新技术在北京农业嘉年华上得到展示。把水产养殖和生态种植,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了科学的协同共生,养鱼不用换水,种菜不用施肥,成为一种现实。这一技术成果说明( )①人能够根据事物的属性加以利用②意识能突破条件,创造新的联系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摆脱规律的制约④创新推动人类生产方式和思维的发展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6\n15.中国气象局日前印发的《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2022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这说明()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②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③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b不一定平行。从哲学上看,这说明()A.抽象思维是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来源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C.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D.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17.腾讯树立“大微信”观念,专注于连接能力的平台,并将平台开放给第三方接入,和第三方一起建造基于微信的人和服务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连接人、连接企业、连接物体的企业愿景。这体现了其()A.全盘否定,突破陈规与陋习B.立足理论,促使诸多问题的解决C.分清主流,决定事物的进程D.综合思维,实现系统结构的优化18.IBM公司对智慧城市基本特征的界定是: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和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由此可以看出( )①智慧城市的宏观系统功能大于各微观系统功能之和 ②在智慧城市体系中,各部分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智慧城市的建设取决于人的主动创造性活动 ④在智慧城市体系中,各部分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往一匹马身上放一根稻草,马毫无反应,倘若继续一根一根地添加稻草,当最后一根稻草放到马身上后,马竟不堪重负,瘫倒在地,这就是“稻草效应”。“稻草效应”体现的哲理是①发展的实质是量变引起质变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③质变是无形的量变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寒门何能出贵子”是近年来人们探讨的教育热点之一。“寒门难出贵子”其实也是走向公平和现代社会的一种“阵痛”,既隐藏有正常因素,又折射出正面意义。从寒门学子个人的角度看,要坚持()①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推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②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对待求学路上的一切困难③顽强拼搏,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④抓住人生的重点,埋头苦学,提高升学率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21.当你在网上看中一款衣服时,是否想过可以把它从电脑中拿出来试穿?SpaceTop3D桌面使这一想法成为可能。它使人们能够以操纵现实世界物体的方式去模拟操作网页、文档和视频。这项设计目前虽然还不成熟,但照亮了迈向“质的飞跃”的道路。这表明()①虚拟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和批判②科技的发展有赖于意识的创造性③事物发展是从新事物出现开始的④科技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发展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6\n22.近年来,微博、微信、微电影发展迅速,微文化成为新的社会热点。微文化对知识体系的构建、系统逻辑思维的形成存在弊端而遭到某些质疑。然而,微文化因为简单快捷易操作、有效激发人们主动参与文化的热情,得到了更多的肯定和赞扬。对此,我们应当( )A.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B.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C.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D.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3.2022年8月20日,全国首个农房地震保险试点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启动。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C.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辩证统一D.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统一24.新常态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基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新特征这一事实做出的科学决断。面对新常态,要坚决跳出固有的框框,这要求人们()①要打破客观实际的限制②否定现有的科学理论③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④敢于突破常规,开拓创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二.主观题(52分)25.2022年6月19日,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十三五”时期是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2年如期脱贫。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农村扶贫开发的关系。(1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大音量,红歌曲目,简单的动作,群体舞——这就是“中国大妈”的广场舞。从社区小巷到喧闹街头,从热闹的国内都市到繁华的国际广场,伴随着欢天喜地的音乐,“中国大妈”们带着十足的自信,向大家展示着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有点钱、有点闲,中国大妈是最幸福的一群人。”然而,在有些地方,围绕广场舞噪音扰民的冲突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因广场舞之争硝烟弥漫。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切公共行为,都要以不打扰到他人为基准。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观点,简要分析应如何对待广场舞活动。(12分)27.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从未停止: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80年代外语纳入总分引入标准化考试,9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21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回溯37年间高考制度演变,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2022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回溯这轮高考改革,从2022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2022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方案经过了数轮讨论,几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随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6\n的重要内容,坚持稳中求变,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阅读上述材料,参与探究下列问题:(1)结合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2分)(2)《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过程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12分)(3)如何确定高考改革方案,引发各方关注。请结合省情,为湖北高考改革方案的确定提出一个看法,并说明其辩证唯物论的依据。(6分)宜昌一中2022年秋季学期高一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10ADCABABDCD11—20CBAACCDACB21—24DDBC二.主观题25.(1)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分)(2)全面小康建设是整体,农村扶贫是部分。应按照全面小康的整体部署,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着力解决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努力补齐短板,促进全面小康的实现。(5分)26.(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承认和揭露矛盾,用正确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广场舞既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可能造成扰民的问题,各级有关部门要引起重视,促进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4分)(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正当有序的广场舞活动,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于给其他居民造成不良影响的广场舞活动,则需要整顿、规范、引导和管理。(4分)(3)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广场舞展现了“中国大妈”的“精气神”,是值得提倡的全民娱乐和健身活动,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同时也不能忽略广场舞活动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要兴利除弊,促进广场舞活动的健康发展。(4分)27.(1)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随着经济社会情况的不断变化,我国的高考制度也必须不断调整与完善。(4分)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高考总体上坚持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4分)③我国高考制度不断调整与完善,坚持稳中求变,说明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分)(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对高考制度的改革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②认识和真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几易其稿,最终“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③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新的高考制度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每点6分,答出任意两点可得12分)(3)示例一:看法:湖北高考改革,应考虑湖北人口多、教学水平较高的实际。(3分)6\n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3分)示例二:看法:湖北高考改革应遵循教育规律,不可盲目冒进。(3分)依据: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按规律办事。(3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