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周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022.10.21一.单项选择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1~2题。1.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D.温室效应2.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同一性读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以下3—4。3、表示的自然带可能是()A.温带草原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苔原带D.落叶阔叶混交林带4、列有关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赤道地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分布,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的分布类似B.同一山地的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C.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的种类越多D.同一自然带分布的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绝灭。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了剧变。据此回答5、6题。5.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下面最准确的说法是()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C.水的变化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6.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在起作用。()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回答7~8题。-12-\n7.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湿度减少B.沿X方向热量减少C.沿Y方向湿度增加D.沿Y方向热量增加8.景观照片中显示的植物常见于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的(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9~10题。甲乙9.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②由内陆向沿海的地域分异③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 ④由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异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0.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草原带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C.水热资源丰富,盛产水稻D.可能是我国重要的甘蔗种植基地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11~12题。-12-\n 甲 乙 丙 丁1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A.甲>丁>丙>乙B.丁>甲>丙>乙C.乙>丁>甲>丙D.丁>乙>丙>甲12.丙地可能是( )A.天山B.秦岭C.大兴安岭D.阴山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以下2题1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A.自北向南增高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14.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B.降水C.热量D.坡向-12-\n读图3和图4,回答以下2题。15.据各自然带在图3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16.据图4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读针阔叶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完成17、18题。地点经、纬度海拔高度①24°N,117°E1500~2000m②42°N,118°E600~1000m③41°N,90°E2200~2600m17.①②两地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坡向D.降水量18.②③两地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降水量C.光照D.坡向新疆西北部山地地势较低,有几个缺口。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搜集到的东西走向的天山某山峰(部分)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图作为探究学习天山南北坡垂直带谱差异及其原因的材料。据此及所学的知识回答19~20题。-12-\n19.以下选项可以作为判断天山北坡证据的有( )①山地荒漠带的分布面积更小 ②山地荒漠草原带分布的上限更高 ③山地草原带分布面积更大 ④森林带分布面积更大 ⑤高山草甸带分布的上限更高 ⑥雪线更高A.①②③B.③⑤⑥C.①③④D.②⑤⑥20.推测出影响该山峰南北坡垂直带谱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热量B.降水C.光照D.放牧二、综合题1.图甲、乙分别为沿经线、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和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12-\n(1)图甲中自然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4分)(2)图乙中A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沿C→B→A自然带分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________(南或北)坡,D表示________(南或北)坡。(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述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历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在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开拓性的进展。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无青藏高原时的环流状况。材料二高原季风环流纬向剖面示意图。-12-\n材料三(1)下列A、B、C、D四个选项表示材料三中序号的含义,请将选项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内(填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①,②,③,④。(8分)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的轮廓D.东亚、南亚成为最强盛的季风气候区(2)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性。(2分)(3)根据材料探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以下两题作为练习题-12-\n 1.(30分)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图9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8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10分)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12分)2、(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圣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12-\n,.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分)(2)读图6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分)(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按发展选纸业的理由。(6分)(4)就降水条件简述砚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4分)-12-\n-12-\n高三地理周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022.10.21一.单项选择(60分)1.C2、A3、D4、C5、D6、D 7.B 8.A 9.A 10.B 11.D 12.B13、D14、B15、D16、B17、A18、B19、C20、B二.综合题(40分)1.答案:(1)大致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分布 从赤道向两极(或从低纬向高纬) (2)温带草原带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 2.【答案】 (1)北 南 (2)纬度较低 相对高度较大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水热条件好 面向北冰洋、大西洋的迎风坡,降雪量大 同时又是阴坡(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 (4)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地 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3、答案:(1)①C②D③A④B(2)整体(3)形成了高原季风,高原季风的风向大致与东亚季风的风向一致,加强了东亚季风 1.(30分) (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人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2、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12-\n(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