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中学2022届高三文科综合训练(一)历史部分试题考试时间:2022年11月9日14:40-17:1024.《说文解字》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和者。斯作《仓颉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大篆字体在秦朝统一后出现B.隶书由秦朝时期囚徒发明C.用隶书取代篆书是政府决策D.字体简化在秦朝成为趋势25.伴随时代的变迁,一些历史词语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引文中横线部分的历史词语,与今天的含义仍然基本一致的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C.“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三国志》D.“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契丹)辽道宗26.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从中可推出的符合事实的结论是时期郡县数西汉三国两晋隋朝唐前期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1县4郡50县5郡70县7郡43县13州74县江西豫章郡18县4郡51县6郡58县7郡19县7州34县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1郡9县2郡14县1郡5县5州28县A.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管理不断加强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C.行政区划设置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D.地方权力不断加强削弱了中央集权27.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论国家思想”中解说了“国家”和“朝廷”两个概念的差异。梁启超说:“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原意为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A.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B.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C.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D.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28.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C.《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D.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29.1931年底,湖南《大公报》刊载了当时省长何健下的一道手令,禁止机关在旧历年送礼,理由是:“废历年节(农历春节),互相馈送,此种繁文悖节约之旨。”尽管如此,长沙大多数老百姓仍延续一如既往的年俗。对此现象解读最正确的是A.政府倡导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背景B.人民不满政府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C.中华传统节俗文化导致了官民矛盾D.反映出中西社会风俗的对峙与冲突30.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两次“组织方式”改变A.都是在农民完全自愿基础上B.都改变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C.都得益于农业生产合作社D.都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31.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A.国家统一样本B.经济发展标本C.社会制度示范D.文明交流枢纽32.亚里士多德说:“由于致富艺术表现在商业活动中,这种艺术永远不会有达到目的的极限,因为其目的是永无止境地攫取财富和占有货币。”按亚里士多德思想“合乎逻辑推向”,下述思想明显与其不同的是A.孔子提出,中国“乃士农工商四民之结合,而士农则总居工商之上”B.韩非子把从事“末业”的“工商之民”列为社会中的“五蠢”之一C.《管子》强调要利用国家垄断等手段挤压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空间D.《史记·货殖列传》载:“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33.所谓“要式买卖”是罗马法移转所有权最古老的方式。采用“要式买卖”时,当事人(主要是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A.保护私有财产B.注重形式规则C.最早的成文法D.保护贵族利益34.未来学家杰里米·里犬金在《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中说:“当美国精神日趋衰微的时候,新的欧洲梦诞生了,它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欧洲梦”的含义是A.欧洲英法等国强调独立自主B.欧洲大多数人主张走文化同化之路C.欧洲正在推进的一体化进程D.欧洲与美国霸权主义相悖的和平梦35.右图画作描绘海上有一块巨石漂浮于空中。这种表现的形式,最可能与哪一画派有关A.石头的纹理细致分明,反映出现实主义的绘画技巧B.画出海浪与光影的重要元素,反映出印象派的画风C.石头悬浮于半空中,反映出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D.画面整体完整和统一,反映出浪漫主义的特征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材料二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三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接受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1)根据材料一,概述“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的基本含义。(4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推动欧洲“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的主要因素。并概述中国元素为上述文明的转变所做的贡献。(15分)(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在中国移植西方制度所做的尝试加以说明。(6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揭示历史人物的所思所想,研究者要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比历史人物更了解他本人;同时,要慎之又慎,一不小心,就可能走偏。因此全面展现历史人物的心态及其变化,必须苦心孤诣、千方百计,以各种角色去感知、审视和见证。形象地说,研究历史人物,要做他的恋人、仇人和路人。所谓恋人,就是要与其处于同一境界,思其所思,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所谓仇人,就是要搜集一切不利于他的材料,揭示他最隐秘的心态。所谓路人,就是在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上, 摆脱自己的任何主观,作为一个路过这段历史的旁观者即见证人,把他的一切讲述出來。也可以说,研究者既要做演员,用心灵重新扮演历史人物,同时又要做导演,用舞台、幕景、灯光、服装及相关配角,使他在一定的时空中重新“复活”。 ——张太原《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概括材料的观点,并以汉武帝为例,从恋人、仇人、路人、演员和导演五种角色中任选三种去简要感知他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请从下面所给的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选定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一项《航海条例》,其矛头直指荷兰。该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各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又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钱乘旦著《英国通史》材料二1815年谷物法将英国国内小麦价格固定在80先令的水平上,超过80先令即可以自由进口。……1845年的气候条件(夏秋多雨)以及爱尔兰的土豆歉收使谷物法得以废除。——《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八卷(1)据材料一指出《航海条例》颁布的目的、主要内容,并简述其影响。(6分)(2)据材料一、二比较1815年谷物法和《航海条例》精神的相同点,结合所学分析谷物法废除的原因。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9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1939年2月,在国民参政会一届三次会议上,周览等50名参政员提出《请确立民主法治制度以奠定建国基础案》。该案提出确立民主法治制度的理由之一,便是中国近年来国家日趋统一,政府权力日益扩大,有许多以往并不属政府管理范围的事,如今也统归政府处理……。因此,该案提出三方面的建议:(一)政府行为应法律化;(二)政府设施应制度化;(三)政府体制应民主化。……该案表示:它并不谋求改变目前政府由国民党指导和组织这一现实,“然由党所组织.,且受党所指导之政府,仍应向国民负责。国民如依法对政府表示不满,政府仍不能设法满人意时,党应分别轻重,加以改正或改组。”——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9卷《抗日战争》(1)据材料概括参政员提案的核心内容,并指出其实质。(6分)(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参政员提出该提案的背景和作用。(9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漫画是艺术化的史料,对于探究历史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阅读下列两幅漫画,回答问题。材料一希特勒说明:漫画中的人物磨刀霍霍,而砧板上的“公鸡”却并不担心。材料二说明: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着座位上仅剩下的一个病人(英国)喊到:下一个!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挪威、丹麦、比利时、法国……(1)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讽刺“公鸡”所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并简述其理由。(6分)(2)据材料一、二分析英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9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在同治年间的中国沿海城市,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1867年,因父亲突然去世而陷入家庭困境的严复跨进福州船政学堂。后又被作为海军军官学生派遣出洋,曾入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负责人。因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始终无法施展抱负。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从1885年至1893年,已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四次返乡参加乡试,四次落第。1894年的战争,严复体验了海军倾覆和割地赔款的耻辱,写下了《论世变之亟》,并开始翻译《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而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被时人誉为“西学圣人”。——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6分)(2)据材料说明严复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历史参考答案242526272829303132333435DAABCDBCDBCC40.(25分)(1)含义:①该法则认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②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4分)(2)主要因素:①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代议制的确立;②新航路的开辟、海外殖民和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④近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任意三点得9分)贡献:①中国先进的科技成果为欧洲开辟新航路和海外扩张、科技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2分)②中国的儒学思想成为他们批判专制王权,提出开明政治等主张的重要依据。(2分)(3)观点:政治制度应该与本国国情(本国传统、“人事”)相适应。(2分)尝试: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照搬西方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进行维新变法,结果失败;②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结果以失败告终。(4分)41.(12分)观点:以各种角色去感知、审视和见证历史人物,才能全面展现历史人物的心态及其变化,走进他的心灵,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2分)论证:恋人:作为当时的皇后,我深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地方再也不能威胁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社会得以稳定。仇人:作为当时的大商人,我觉得: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等,抑制了我们的积极性,这是与民争利,不利于经济发展。路人:作为当时的邻国人,我认为:汉武帝采取设立中朝、完善察举、货币官铸、独尊儒术、创立太学等多项措施,使汉朝空前强大,版图得到拓展,社会危机基本解决,缔造了大一统盛世。但他也好大喜功,征战不断,造成国库空虚,晚年颁发“罪己诏”以检讨过失。演员:作为当时的皇帝,我明白:面临严峻形势,必须积极有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进而长治久安,使国家赢得应有的尊严,使族群拥有挺立千秋的自信,这样我也能名垂青史。导演:作为当时的时空老人,我看到:汉武帝上台时,一方面经济恢复、国力日盛;另一方面面临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三大问题,“无为而治”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以上仅为示例,只要言之有理,都可得分。每一角色3分,任答3点即可得9分)总之,多角色去感知、审视和见证,历史人物将更加丰满、立体,才能有“了解之同情”。(1分)(15分)目的:打击荷兰商业殖民优势。(2分)内容:在英国及其势力范围的贸易由英国人经营。(2分)影响:导致英荷战争,英国的海外商业利益得到拓展。(2分)相同点:保护英国的经济利益。(2分)原因:英国粮食歉收;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4分)变化:由贸易保护(或:重商主义)到提倡自由贸易(或:自由主义)。(3分,如果只答“自由贸易”2分。)(15分)内容:政府应该法律化、制度化、民主化。(3分)实质: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3分)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专制倾向增长;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民主力量壮大。(5分)作用:推动了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4分)(15分)政策:英法的绥靖政策。(2分)理由:英法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行为,欺骗了世界舆论与人民,并最终也使自己成为了受害者。(4分,任意两要点即可)变化:由绥靖政策到积极抵抗德国法西斯的侵略。(3分)原因:绥靖政策的破产;德国对西欧的一系列侵略;英国受到来自德国的严重威胁。(6分)(15分)(1)兴办洋务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洋务人才非常缺乏;在科举仍占统治地位的中国,洋务遭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鄙视和排斥。(6分)(2)转变:由追求科举功名到宣扬维新思想。(3分)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科举之途的无望(来得的个人经历及品质)。(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