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计60分)41.“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这一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42.根据西周分封制,诸侯必须( )①定期向周天子朝贡②随从周天子作战③服从周天子命令④按田亩向周天子纳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合。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世袭制D.分封制44.观察右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①B.②C.③D.④45.2022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46.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 )A.太尉B.御史大夫C.刺史D.锦衣卫47.李斯为秦始皇时期的丞相,而和坤则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军机大臣。下面有关二人权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A.李斯为当时的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可以与御史大夫、诸卿朝议军政大事,报皇帝裁决;和坤经常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由皇帝裁决的军国大事,并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B.李斯所任的丞相之下有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而和坤所在的军机处下辖内阁、六部C.李斯可以参与国家军机大事,但和坤根本不可能参与国家军机大事的讨论D.无论是李斯还是和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皇帝对军国大事的裁决48.《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6\n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D.推广行省制度49.“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B.中国古代相权的削弱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央机构逐渐完善50.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51.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从中可推出的符合事实的结论是( )时期郡县数西汉三国两晋隋朝唐前期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1县4郡50县5郡70县7郡43县13州74县江西豫章郡18县4郡51县6郡58县7郡19县7州34县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1郡9县2郡14县1郡5县5州28县A.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管理不断加强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C.行政区划设置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D.地方权力不断加强削弱了中央集权52.北宋为削弱地方经济实力设置的官职是( )A.通判B.知州C.枢密使D.转运使53.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已于2022年1月26日至31日在昆明召开。其中“云南省”这个名称最早起源于( )A.周朝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隋朝的科举制D.元朝的行省制度54.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编户制C.察举制D.科举制55.许多成语典故都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相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美梦等,该制度( )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B.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C.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D.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56.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C.元朝通过设置行省削弱相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57.眼下许多电视剧都在一定程度上了反映了历史的情景。下面有两组电视剧情节:情节甲:蜀郡洪水为患,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情节乙:徐州府爆发洪灾,幕僚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户部、工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B.汉、宋C.唐、明D.明、清58.列强在19世纪上半期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6\nA.列强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B.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C.当时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D.中国是当时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59.下面为19世纪英国人批评东印度公司对华不道德贸易的政治漫画,漫画里一个英国人正在给大清国的人喂食OPIUM(鸦片)。由此不道德贸易导火索引发的战争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鸦片战争60.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座右铭的林则徐被后人敬仰,因为他领导了( )A虎门销烟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D五四运动61.近代,西方侵略者可以开始把大量商品倾销到宁波是在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 )A.中英《南京条约》B.中日《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中俄《改订条约》6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你认为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赔款太少B.外国商品滞销C.清政府的抵制D.鸦片仍然不能输入63.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A.陈玉成退守庐州 B.1856年天京内乱C.天京被困 D.安庆失陷64.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是( )A《资政新篇》B《天朝田亩制度》C《海国图志》D《变法通议》65.观察图片,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这是根本原因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这是客观原因6\nC、农民阶级没有明确的革命纲领D、小农经济的本性决定了其不可能形成坚固、长久的领导集团66.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A、农民反帝反封建运动B、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C、农民反帝爱国运动D、反封建的农民运动67.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历程是( )A.镇压一招抚一镇压 B.招抚一镇压一利用C.利用一镇压一招抚 D.招抚一利用一镇压68.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 )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C.同意拆毁大沽炮台D.惩办反帝爱国官吏69.2022年,高二某班同学举行“弘扬辛亥革命精神”的主题班会,这是为纪念辛亥革命( )A.70周年B.80周年C.90周年D.100周年70.从清朝的黄龙旗到中华民国的五色旗(注:一般认为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封建制度的结束②共和观念的深入③民主平等的趋势④民族团结的重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24分,第32题16分,共计40分。)1.(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明史·职官志》6\n材料三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3分)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3分)(2)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9分)(3)军机处设置于清朝哪一皇帝时期?(3分)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6分)2.阅读下列材料:19世纪末,有人题楹联于京师(北京):“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请回答:(1)楹联中所讲的“三军败绩”是指哪场战争中中国战败(4分)?(2)“割地求和”割了哪些领土(6分)?(3)从楹联内容判断,这场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6分)?6\n2022届高一第一学段考试历史参考答案01——05:AABCD06——10:BAAAD11——15:ADDCA16——20:BCBDA21——25:ABBAC26——30:CAADB31.(1)秦朝(3分)。三省六部制(3分)。(2)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殿阁大学士。(每点3分,共9分)(3)雍正(3分)主要职能: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意旨拟写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或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每点3分,共6分)32(1)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4分)(2)割辽东半岛(3分)、台湾(3分)和澎湖列岛(3分)。⑶清朝统治腐败(3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