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中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安徽专用)第四模拟注意事项:1.注意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10分)(l)___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___________________,贏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新旧更替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惧挫折、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手法将个人前途同国家命运相连,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欲渡黄河冰塞川燕然未勒归无计天涯若比邻了却君王天下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塞、勒、畔、絮、萍、拂。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1分)环城公园,是在原围绕老城一周的旧城垣基础上修建成的带状敞开式公园,犹如一串珍珠翡翠镶嵌而成的项链,景点鳞次栉比,逶迤绵延。东环风景雄浑壮丽,“九狮衔环”、“鲲鹏展翅”等巨型雕塑,巍然屹立于园林广场之中。南环景点清秀典雅,以水景为特点,廊桥亭阁,错落相间,呈现一派江南园林特色。西环则于峰峦坡谷中,雕塑有神态万千的野生动物群,栩栩如生,野趣盎然。北环则古朴粗犷,苍松挺拔,古柏参天,绿草如荫,藤萝攀援,莺雀穿suō,俨然北国风光。(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10/10\n城垣(____________)粗犷(____________)穿suō(____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2分)(3)文中“鳞次栉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将文中画线句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答案】(1)yuánguǎng梭(2)绿草如荫绿草如茵(3)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4)难道没有呈现一派江南园林特色吗?【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注意“垣”读作:yuán,“犷”读作:guǎng;“梭”不能写错字。(2)本题考查字形。注意容易写错的“茵”字。(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鳞次栉比:鳞,鱼鳞。栉:梳子齿。次,比:排列,靠近。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4)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呈现一派江南园林特色”是一个陈述句,将它改成反问句,需要用到反问的标志词“难道”,无疑而问。改为:难道没有呈现一派江南园林特色吗?3.自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瑶海区以“加强精神文明教育凝聚抗击疫情力量”为主线,引导市民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为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汇聚强大精神力量。新宇同学在班级群里发起了几项活动,请你参与。(14分)(1)新宇同学向大家发出倡议,可倡议书中出现了三处错误,请帮助修改。(3分)倡议书同学们: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大家身体健康,我倡议:1.积极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知识。2.自觉按照科学指引做好防护工作,及时劝导亲属、朋友尊守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3.积极主动配合做好交通出入口体温检测和健康登记。同学们,能否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决于我们齐心协力,共克时艰。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期待“春天”的到来!倡议人:新宇2020年2月15日①倡议书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②倡议书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③划线句子有语病,可以修改为:10/10\n(2)新宇创作了一首抗疫诗歌,末句最后三个字琢磨不定!请你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并解释该句诗的意思。(5分)抗疫瘟神作祟起江城,夺命病毒肆意行。号令如山凝众志,爱心似火_______。最恰当的一项应该是________(填选项),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A.含真意B.化寒冰C.情谊深D.齐出力(3)新宇同学设计了一幅抗疫宣传海报,选用了中国结做为其中的一幅插图,请你说说他选用此插图的用意。(6分)【答案】尊守遵守正文部分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把“否”删去B;人们的爱心帮助和捐赠会帮助中国度过寒冬,迎来春天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祈福中国早日度过疫情难关【详解】(1)①“尊守”应写作“遵守”,意为:依照规定做,不违背。②称呼后正文部分应另起一行空两格写。③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即可。(2)“爱心似火”把爱心比作是火,火温度高,可以融化寒冷。所以空白处应填“化寒冰”。故选B。(3)中国结由很多根线穿成,寓意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共抗疫情。中国结有幸福美满之意,所以它寓意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一定能度过寒冬,迎来春天。中国结还有祈福之意,寓意着祈福中国能早日度过难关。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22分)匡超人见是衣冠人物,便同他拱手坐下,问起姓名。那老年的道:“贱姓牛,草字布衣。”匡超人听见景兰江说过的,便道:“久仰。”又问一位,牛布衣代答道:“此位冯先生,尊字琢庵,乃此科新贵,10/10\n往京师会试去的。”匡超人道:“牛先生也进京吗?”牛布衣道:“小弟不去,要到江上边芜湖县地方寻访几个朋友。先生仙乡贵姓?今往那里去的?”匡超人说了姓名。冯琢庵道:“先生是浙江选家。尊选有好几部弟都是见过的。”匡超人道:“我的文名也够了。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账,共是九十五本。弟选的文章,每一回出,书店定要卖掉一万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的客人,都争着买,只愁买不到手;还有个拙稿是前年刻的,而今已经翻刻过三副板。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牛布衣见他如此说,也不和他辩。冯琢庵又问道:“操选政的还有一位马纯上,选手如何?”匡超人道:“这也是弟的好友。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节选自《儒林外史》第20回,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五经讲书》的“五经”是指道家的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B.上文中的“仙乡”“贵”“尊”是对别人的尊称,“贱”“拙”“草”是对自己的谦称。C.古人在姓名之外常有字号,如匡迥,号超人;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D.画线句“家家隆重的是小弟”中“隆重”一词本是形容词,这里是动词,意为“推崇”。【答案】A【解析】A错误,“五经”是指儒家的经典。5.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4分)①匡超人见是衣冠人物()②丈夫之冠也()A.guānB.guàn【答案】①A②B【解析】“冠”是多音字,“衣冠”读作“guān”,“冠”读作“guàn”。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乃不知有汉B.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秦王怫然怒C.何得如此称呼?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D.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答案】C【解析】A于是/竟,竟然。B这样/……的样子。C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D如果/如。7.根据选文,概括匡超人的形象特点。(6分)10/10\n【答案】狂妄自大;浅薄无知;厚颜无耻;忘恩负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弟选的文章,每一回出,书店定要卖掉一万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的客人,都争着买,只愁买不到手。——狂妄自大;“这也是弟的好友。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浅薄无知、厚颜无耻。8.补填下面横线处空缺的内容。(6分)《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①____________的著作,它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示②____________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答案】①吴敬梓②科举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文学常识的积累。《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全书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展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从而对科举的弊端和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二】(17分)材料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自古以来,“家”对中华民族而言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一篇篇流传至今的诫子文章和家训家诰,大多是将个人的自强不息、立志勤学等优秀品质与奉献牺牲、爱国主义等中华文化的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依靠这种家国同构、家国天下的共同意识和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才能历经数千年磨难而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孟母三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流传千古的家风建设故事不一而足,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努力成为贤才干将,为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与发扬提供了最深厚最滋养的土壤。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风汇聚而成国风。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同样涌现出很多以家风家教为载体的感人事迹。钟南山院士出身医学世家,他的父亲对他说过:“一个人,要在世界上留下点东西,那他在世界上就不算白活了。”诚实、和蔼、执着,这些钟家优良传统深深地影响了这位老者,在此次疫情中,他依然赤诚敬业、心念人民,始终冲在最前线。不仅如此,还有母亲曾在17年前抗击非典,女儿如今加入了援鄂医疗队;作为重症医学专家的父亲请缨奔赴武汉前线,不忘叮嘱儿子努力学习继续从医救人……家与国交融互通,个人与时代紧密相连,他们都将良好家风凝化为民族精神。10/10\n今天,我们汇聚力量共抗疫情;明天,我们将继续毫不动摇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前进。(节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材料二陶侃曾在浙江海阳做县吏,监管渔业,常有下属送东西给他。有一次,一位下属送了一坛鱼鲊(腌鱼)给陶侃,孝顺的陶侃马上念及一生贫居乡间的慈母,便嘱托乡人带给母亲。谁知母亲却原封不动地将这一坛鱼鲊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鱼鲊和回信,大为震动,更愧疚万分。他下定决心,一生遵循母亲教导:清白做人,廉洁为官。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的母亲大义凛然,主动励子从戎,精忠报国。她为了让儿子永远铭记大丈夫当“精忠报国”的训诚,用绣花针把这四个字刺在岳飞的背上!岳飞投军后,奋勇杀敌、义无反顾,屡建战功。后来岳飞成为一代有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摘自“百度百科”)材料三英国网友@GarethPillips:中国的行动力鼓舞人心。我想象不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的意志和能力,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医院。美国网友@FrankieTaylor:我敬佩那些冲上疫情防控一线、全力遏制疫情的大无畏的中国人,还有迅速启动全国疫情防控体系并建设专门收治医院的中国速度。印度网友@NaveedDar:勤奋的中国人民团结互助,全社会上下一心、互相配合,强有力的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护民众和救治患者。南非网友@DeanOlley: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展现出的勇气令人敬佩!面对突发疫情,中国政府反应迅速、行动果断。阿曼网友@ShaumRein:长期来看,中国的恢复能力很强。中国人民总是非常团结,他们在疫情期间,仍旧能保持乐观,彼此互帮互助。中国人民的奉献精神和勇往直前感染着我。(节选自《人民日报》)材料四疫情期间,某课题组对部分90后、00后青年就有关问题展开调查。下面是部分调查统计结果。10/10\n图一:未参与到一线防控工作的青年,采用其他方式参与战疫的占比。图二:疫情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调查结果(社会责任感方面)(数据来源于新华网)9.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流传至令的诫子文章和家训家诰,都将个人的优秀品质与中华交化的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B.岳飞在母亲的鼓励下投身军旅,并屡建战功,成为有名的抗金英雄。C.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表现出的行动力鼓舞人心,感动了许多海外网友。D.近一半的受访者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了战疫。10.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仿照“孟母三迁”的形式,在材料一的横线上分别补上四字短语作为论据。(3分)11.材料一的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12.中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概括。(5分)【答案】9.A10.侃母教子、岳母刺字。10/10\n11.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钟南山的例子,论证了家风家训的重要性对人的影响之大,使得论证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12.中国民族汇聚一心;中国家风家训的熏染;英雄人物的贡献;青年人的奉献。【分析】9.本题考查筛选信息。A.根据材料一“一篇篇流传至今的诫子文章和家训家诰,大多是将个人的自强不息、立志勤学等优秀品质与奉献牺牲、爱国主义等中华文化的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中的“大多”一词,可知本项“都”语义表述过于绝对。故选A。10.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所补充的内容应是“流传千古的家风建设故事”,格式应与“孟母三迁”相同,同为主谓短语。材料二第一段介绍的是陶侃的母亲教育陶侃不能收受他人的礼物。可概括为:侃母教子。第二段介绍的是岳飞的母亲在儿子的背上刺字,教育他要心情国家,精忠报国。可概括为:岳母刺字。11.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细读材料一第二段可知,本段列举了钟南山院士在钟家优良家风的影响下,无私奉献,以耄耋之年冲锋在抗疫的第一线。所以这是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这一真实事例,可以证明家风家训对人性格形成的重要影响。举例论证的应用,使文章的论证更有说服力。12.本题考查材料探究。根据材料三中的“勤奋的中国人民团结互助,全社会上下一心、互相配合,强有力的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护民众和救治患者”可得:中国民族汇聚一心。根据材料一中对于家风家训的阐述可得:中国家风家训的熏染。根据材料一中对于钟南山院士在抗疫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可得:英雄人物的贡献。根据材料四的表格可得:青年人的奉献。【三】(16分)材料一黄鹤楼【唐】贾岛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岸映西州城半山,烟生南浦树将微。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材料二:黄鹤楼记【唐】阎伯理10/10\n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①巍峨,高标茏苁②,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③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注)①耸构:矗立的样子。②茏苁:高耸的样子。③闼:门。1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贾岛的《黄鹤楼》中首联诗歌所展现的景象。(3分)14.结合阎伯理的《黄鹤楼记》的内容说一说,黄鹤楼得名的原因。(3分)1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①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②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16.贾岛的《黄鹤楼》和阎伯理的《黄鹤楼记》中都提到了黄鹤,请说说各有什么用意?(6分)【答案】13.高耸的屋檐和亭中的栏杆,孑然若飞,与头上翩然而过的白云、脚下苍茫流淌的江水紧紧相依。14.“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根据这句,可以知道三国时的大将费祎登仙后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所以就用“黄鹤”来命名这座楼了。15.①这件事情记载在《神仙传》上,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中。②没有必要去濑乡的老子祠,去东阳的八咏楼,这里就可以观赏景色、会集神仙了。16.贾岛的《黄鹤楼》中提到黄鹤一去不归,表达出诗人欣赏美景之余还略带着遗憾的心情;阎伯理的《黄鹤楼记》中提到黄鹤,一方面是交代了黄鹤楼得名的原因,另一方也表达出作者羡慕与向往神仙的情感。【分析】13.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只做简单的翻译得1分,在翻译的基础上要有景物上的生动描写,要能写出“屋檐”和“栏杆”的特点“高、危、若飞”的特点,云与水“孤、野、依依”的特点,要能采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描写。1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一方面要看清楚题干,是在《黄鹤楼记》中寻找,不能找错语段;另一方面,黄鹤楼得名的原因要能找到恰当的句子,并能解释这个句子。15.注意“传”与“志”作为书名时的翻译方法,两个动词“列、存”的翻译。“何必”是重点词语,整个语句要做调整。16.分析每个语段中关于黄鹤的句子,把握正确的句子很重要。对句子的理解要到位,分析要正确。最后要根据不同的句子分析诗人的情感。不同的语段作者的情感也是不同的,要能结合全文进行分析。三、写作(55分)1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10/10\n“你是我成功路上的堡垒/给我翅膀让我可以翱翔/给我力量,是你让我变坚强/不怕受伤,因为有你在身旁”。学习生活中,家人的关爱,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帮助,又或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读过的某一本书,听过的一首歌,都可能会给我们无尽的鼓励,无穷的力量。请以“___________给我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5)不少于600字。【详解】本题为半命题作文。采用了“引导语+半命题”的形式。引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学习生活中,家人的关爱,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帮助,又或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读过的某一本书,听过的一首歌”给学生提供了几种写作思路。家人的关爱可以给我力量,老师的鼓励可以给我力量,同学的帮助可以给我力量,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读过的某本书,听过的一首歌也可以给我力量。因为这些人或事可以让人感受到真诚的关心与帮助,从而坚定信心,充满力量,努力前行。这个命题适合创作一篇记叙文,以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内心真挚情感为主。可选其中一种力量重点来写,也可写自己感受到的多种力量。可借鉴如下思路:补题为“爱给我力量”。首段总领全文,点明在自己的人生历程当中,是爱给了自己力量,让我信心坚定,勇敢前行。主体部分分别写亲人的关爱给自己的力量,老师的鼓励给自己的力量,朋友的帮助给自己的力量,自然美景给自己的力量,书本音乐给自己的力量。末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是爱给了自己力量,表达自己对于亲人、老师、朋友、自然万物的感激之情,与首段相呼应。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