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天津专用)第三模拟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回答问题(共11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yáo)鄙夷(yí)侥幸(jiǎo)前仆后继(pú)B.腐烂(fǔ)阔绰(chuò)娉婷(tíng)根深蒂固(dì)C.摇曳(yì)困厄(è)冠冕(guàn)血雨腥风(xīng)D.枉然(wǎng)惊骇(hài)劫掠(luè)自吹自擂(lěi)【答案】B【解析】A.有误,“妖娆”的“娆”应读作“ráo”,“前仆后继”的“仆”应读作“pū”;B.正确;C.有误,“摇曳”的“曳”应读作“yè”,“冠冕”的“冠”应读作“guān”;D.有误,“劫掠”的“掠”应读作“lüè”,“自吹自擂”的“擂”应读作“léi”。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为自己鼓掌。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_____的存在。懂得为自己鼓掌,才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____。为自己鼓掌,并不是唯我独尊地_____,也不是傲视一切地孤芳自赏,而是一种醒悟,一种境界,一种推动自己向挫折与失败挑战的勇气与动力。A.独特音符妄自菲薄B.独自诗篇狂放不羁C.独特音符狂放不羁D.独自诗篇妄自菲薄【答案】C【解析】此题解答可从句段的首句上获得整体感知,如“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为自己鼓掌。”然后再分析下一个层次。独自,强调的是自己,而独特则强调独一无二,特有,特别的意思,符合第一语境;结合第二空前的“乐章”这一语境分析词语,可选用“音符”与之相配;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狂放不羁,任性豪放,不受约束。结合语境分析,后者符合。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既可以消磨时间,又可以延长内心的幸福感,无疑就是阅读。②阅读是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③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时间被一再分割,越来越碎片化,我们迫切地需要从喧哗中抢夺出时间进行阅读。④可以说,唯有阅读能够延展生命的长度和宽度,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气质。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D【解析】ABC.正确;D.有误,搭配不当,删去“和气质”和“长度和”。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自然是没有结局的,明白了这一点,艺术家就难免兴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寂寞之感。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儿。A.,“。”;B.,“。”,C.。“”,D.。“”;【答案】D【解析】“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句意完整,句末用句号;接着后面表述的是“自然是没有结局的”,另起一层意思。“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句中引用,所以前后用引号。最后“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儿”两句句式相同,形成并列关系,句子本身有逗号,所以二者之间用分号隔开。5.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A.这首词上阕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B.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C.诗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诗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诗人粗犷、豪放的风格【答案】C【解析】作者在词中多次用典故,以孙权自比,暗示自己的雄才大略,表现其狂气;以魏尚自比,委婉地表现了词人希望重新获得朝廷重用的愿望;以天狼星喻西北来犯的敌人,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运用典故的作用是含蓄委婉,而不是“直接表达”,所以C项错误。二、(7分)6.阅读《5G让人类进入“科幻”时代》一文,回答问题。5G让人类进入“科幻”时代徐冰①对于5G的认识,大多数人知道5G的速度比4G会更快。的确,由于5G传输速度是现在4G的10—100倍,在使用5G时,目前常见的卡顿和迟滞延时现象会消失无踪,即时性和现场性将更加逼真。这样的速度不仅会提升人们的使用体验,而且使得很多在4G环境下无法实现的场景成为现实。而这,才是5G让人激动和憧憬之处。②通俗来说,我们熟悉的4G时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联;而5G时代,则是大幅度地跨越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很多目前还面临瓶颈的应用场景,在5G时代将会出现实质性突破。③例如无人驾驶,由于信息传输速度以及延时问题显著改善,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互联会更加流畅,将真正无限逼近信息的无缝沟通,从而使得无人驾驶在安全性这一根本要求上实现突破,实现真正可行的现实应用。④再如智能电网,在5G环境下,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能源消耗、削峰填谷,能源传输、使用效率、安全性乃至与客户的双向沟通都将更具效率。而智能照明则会根据路上车辆和行人状况自动调节灯光,如此显然会大幅度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⑤当然,在5G环境下,移动办公和远程办公也将不在话下,而这将很有可能改变目前我们熟悉的工作空间,并进而影响我们对于工作的选择。⑥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极为火爆,很明显,5G则是城市具备真正智慧的底层技术。雄安新区在建设中,就率先使用了诸如智慧泊车、智慧路灯乃至智慧井盖等技术,目前正在向智慧交通、智慧生活等领域扩展。⑦可以预期,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深化,人们所处环境以及城市建设和发展,都将进入一个升级换代乃至脱胎换骨的阶段。正因此,有人说人类将首次进入“科幻”时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⑧不过,近在咫尺的美好前景并不能替代对未来的忧思。而当这种忧思在4G的当下所对应的问题已经很明显时,5G时代我们更应慎重对待。例如信息安全,5G时代的信息泄露显然是另一个量级。对人的干预乃至控制,5G技术也提供了更为便利、顺手的条件。5G时代同样会带来新的社会风险和伦理挑战,如何让技术进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显然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并在今后的实践当中一步步解决。(选自《文萃》2019年2期)(1)下列对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5G的速度比4G会更快,而且提升人们的使用体验。B.5G时代将大幅度地跨越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C.5G技术是城市具备真正智慧的底层技术。D.5G技术的普及,将使人类进入“科幻”时代。(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5G时代无人驾驶将在安全性这一要求上实现突破,而且实现真正可行的现实应用。B.在5G环境下,智能电网将大大提高其效率;智能照明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C.5G环境下的移动办公和远程办公,将彻底改变目前我们熟悉的工作空间和环境。D.从雄安新区的建设来看,随着5G时代的到来,目前我国智能城市建设极为火爆。(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介绍5G移动通信技术的说明文,主要介绍了5G与4G的区别,目的是让人们很快地了解5G这一技术。B.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先由5G速度快说起,引出说明对象,再重点说明5G技术的优势,最后谈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C.文章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如第②段将5G与4G做比较,突出说明5G的特点:又如第③段举无人驾驶的例子,准确地说明5G的优势。D.本文语言平实、准确又生动、形象。如题目“5G让人类进入‘科幻时代”,“科幻”两字,很新颖,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案】(1)D(2)C(3)A【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先由5G速度快说起,引出说明对象,再重点说明5G技术的优势,最后谈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故选:D。(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ABD.正确。C.有误,根据原文“这将很有可能改变目前我们熟悉的工作空间”可知,“将彻底改变”表述太绝对会。故选: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A.有误,本文重点说明5G技术的优势,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主要介绍了5G与4G的区别”错误。BCD.正确。故选:A。三、(9分)7.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片断,回答下列各题。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③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缀公卿之后缀:跟随B.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遗留,留下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着D.生以乡人子谒余谒:拜访(2)下面各句中是倒装句的一项是()A.主人日再食。B.四支僵劲不能动。C.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D.今诸生学于太学。(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①段先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再写物质条件的匮乏,写出作者求学的“勤且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本文通过多次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C.作者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和抒情。作者叙述经历,情真意切,语重心长。【答案】(1)B(2)D(3)B【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ACD.正确;B.有误,句意为: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遗,给予(赠送)。故选:B(2)本题考查倒装句的辨析能力。所谓倒装,就是为强调某个意思的需要而把某一部分前置或后置。ABC.都是判断句。D.句意: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状语后置,是倒装句)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ACD.正确;B.有误,主要在于刻苦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故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3分)四、古诗文默写。(共8分)8.在下面横线上,用课文原句填空。(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2)仍怜故乡水, 。(李白《渡荆门送别》)(3)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4)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5)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爱国是文学作品一个永恒的主题。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 ”两句,表达了他报国建功的理想。【答案】(1)长河落日圆(2)万里送行舟(3)采菊东篱下(注意“篱”的书写)(4)东风不与周郎便(注意“郎”的书写)(5)燕然未勒归无计(注意“计”的书写)(6)也无风雨也无晴(7)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注意“赢”的书写)五、(满分7分)9.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①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仲谦名噪甚,得其一款,物辄腾贵。三山街②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③自为之。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啖④之,终不可得。(注)①粥粥:卑恭和顺的样子。②三山街:是南京古地名。③辄:就。④啖:用利益引诱人。(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以不事刀斧为奇事: ②虽势劫之虽: (2)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仲谦名噪甚,得其一款,物辄腾贵。(3)结合选文,简要说说濮仲谦是个怎样的人。【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濮仲谦,古朴的容貌,不同凡俗的古人的思想。卑微谦恭的形象,好像是一个无能之辈。然而他的雕刻艺术,技艺高巧,可以夺天工了。他雕刻竹器,一帚、一刷,竹片只是方寸而已。他雕刻了几刀,而价值立即以两倍计算。然而,他自己最喜欢的是,又必用盘根错节的竹子,凭借不用刀砍斧削为奇特,则是因为(只要)经过他自己的手略微刮磨一下,就能获得高价,真不可思议。濮仲谦名声大噪,能够得到他在书画雕刻艺术作品上的签名题字,此物品的价格就会立即飞涨。三山街得到仲谦的亲手题字而获利的有数十人,然而仲谦自己却贫穷如故。在友人屋内座位间见有美竹、妙犀,立即自己动手雕刻起来。然而如果不对他的意,即使以势压人、以利诱人,终究得不到他的作品。【答案】(1)①用。②即使。(2)濮仲谦名声大噪,能够得到他在书画雕刻艺术作品上的签名题字,此物品的价格就会立即飞涨。(3)雕刻技艺高超:简单雕刻几刀,作品价钱就翻倍;乐于助人:为数十人题字帮助他们获利;淡泊名利:不受别人威逼利诱而雕刻。【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凭借不用刀砍斧削为奇特。事,用。②句意:即使以势压人。虽,即使。(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甚,非常。辄,就。句意为:濮仲谦名声大噪,能够得到他在书画雕刻艺术作品上的签名题字,此物品的价格就会立即飞涨。(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仔细阅读文章,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联系各自的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再从各个角度进行比较根据“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可知,其雕刻技艺高超;根据“三山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可见,其乐于助人;“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啖之,终不可得”可知,其淡泊名利。六、(满分15分)10.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⑨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症的早期反应。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文/陈柏清有删改)(1)请阅读②~⑦自然段,梳理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②第二天③~④后来⑤上高中⑥~⑦毕业了内容梳理爸爸去校门口接我,我故意走过去,独自回家,想让他着急。爸爸在校门口第三棵树下等我,A 爸爸让我学理科,我拧着他,偏要学文科。B C (2)请结合语境,赏析选文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通过叙述“我”成长阶段中的几件事,表现了“我”在父爱的感召下,终于理解了父亲,彻底告别隔膜的过程。B.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如释重负”,体现了父亲没有接到女儿的紧张、气愤的心理。C.面对女儿一次又一次的任性,父亲却始终如一地爱着女儿,无怨无悔地付出着,说明他是一个非常宽厚、包容的父亲,这也恰恰见证了父亲对“我”的爱有多么真挚和厚重。D.第⑩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明“我”和父亲之间没有隔膜,启示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更要珍惜这份宝贵的情感。E.本篇文章把“我”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了全文。(4)请你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文末最后一句话“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的作用。【答案】(1)A.我又故意走过去,让爸爸着急,最终爸爸追上了我。B.爸爸辛苦地给我联系好了工作;C.我没有拒绝,忧伤地感受着他高大的父爱。(2)运用动作描写,“赶”“跑”“追”“喘”等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为找到女儿的急切不安,从而突显出父爱的真挚。(3)BD(4)内容上: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我”回忆过往,对父爱有了正确的认识,理解了父爱的真挚和深厚,个人情感发生了质的变化。结构上:点明中心,照应题目。【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梳理。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梳理概括即可。结合③~④内容“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可概括为:A.我又故意走过去,让爸爸着急,最终爸爸追上了我。结合⑥~⑦内容“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可概括为:B.爸爸辛苦地给我联系好了工作;C.我没有拒绝,忧伤地感受着他高大的父爱。(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赏析这句话要重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赶、说、跑、喘”这一系列的动作,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父亲找不到“我”的急切不安以及对“我”故意躲避的愤怒。结合下文的“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可知,父亲是因为担心“我”而着急和愤怒,突出父亲对“我”的在乎,从而凸显父爱的伟大。(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CE.正确。B.有误,“如释重负”,体现了父亲得知女儿回来后心情的放松,不是父亲没有接到女儿的紧张、气愤的心理。D.有误,“我”和父亲之前确实有隔膜。文章将“我”与爸爸之前的那种小心翼翼、疙疙瘩瘩的关系比作一堵墙,比作不可逾越的鸿沟,但现在却比作了一阵风,突出了“我”由不理解父亲到意识到爸爸对“我”的爱,我们之间从此再没有“隔膜”。故选:BD。(4)本题考查结尾的作用。分析段落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本文最后一句“就像一幅画”运用比喻修辞,将“我”和爸爸的关系比作一幅画,“我”要重新涂回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理解了父亲的爱,表示要弥补当初对父亲的漠视,点明中心,爸爸的爱一直都在,等待“我”去理解,我要用爱回报爱。在结构上,与题目“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七、语文综合性学习。(共5分)1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营养不良问题依然存在,钙、铁、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现象十分常见。另一方面,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问题日益凸现。同时,由于不少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缺乏、健康素养普遍偏低,导致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常见,如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充足,吃零食、喝含糖饮料现象普遍,还有少数儿童偶尔饮酒。﹣﹣《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材料二:学龄儿童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营养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营养健康素养的关键时期。此时,家庭、学校和社会从小对他们开展饮食教育,使之了解和认识食物,学会选择食物、烹调和合理饮食的生活技能;传承我国优秀的饮食文化和礼仪,对他们自身健康和我国优良饮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三:糖含高热量,多吃糖会使人食量减少,导致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人体所需要的其它营养素摄入不足,久之会造成营养失调。多吃糖会消耗儿童体内的钙,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更突出的危害是引起骨质疏松及佝偻病。糖为口腔内的细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使口腔里的酸性增加,易造成龋齿。此外多吃糖还会削弱人体抵抗力,使儿童容易患各种疾病。(1)下面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吃早餐、早餐营养不充足是儿童最主要的不健康的饮食行为。B.学龄儿童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养成的关键期,要关注孩子这时期的营养健康教育。C.加强我国优秀的饮食文化和礼仪的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平时,我们要注意饮食的科学搭配,糖类要少吃。(2)我国学龄儿童营养健康的问题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加以概括。【答案】(1)A(2)①营养不良问题依然存在;②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③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常见。【解析】(1)A.有误,材料以偏概全。材料一中表述:由于不少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缺乏、健康素养普遍偏低,导致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常见,如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充足,吃零食、喝含糖饮料现象普遍,还有少数儿童偶尔饮酒。所以不能说“不吃早餐,早餐营养不充足”是最常见的不健康饮食行为。BCD.正确。故选:A。(2)作答此题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一,根据“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三个提示词,概括材料内容便可得出答案。八、名著阅读,回答问题。(共8分)12.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作品问题名著节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① 工作使保尔如此“衣衫褴褛”。霎时间他愣住了,因为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她。她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保尔身上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脚上穿着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这正是他的眼睛。就是这个像叫花子一样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以前还是他所爱的!世事变化得多么快啊!《水浒传》②赞的是哪位英雄: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傅雷家书》③这句话将作者儿子 的演奏比作水。音乐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艾青诗选》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④诗人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 感情。【答案】①筑路②吴用③傅聪④爱国13.鲁达和林冲都是《水浒传》重点塑造的英雄,请参照下面的故事,简要分析二人被“逼上梁山”的不同原因。鲁达: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大闹桃花村林冲: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风雪山神庙【答案】鲁达:出于一身正气和胆量,屡屡打抱不平,为民除害,不为社会所容,被“逼上梁山”。林冲:被奸臣步步逼迫、陷害,走投无路,然后杀奸报仇,走上反抗道路。【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掌握与人物性格的分析。解答时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情节,分析出人物上梁山的不同原因即可。根据题干中所给情节,我们知道,鲁达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大闹桃花村都是因为打抱不平而引起事端,触犯了当时社会的法令,所以“逼上梁山”。而林冲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都是被人所害,他一度隐忍,但是风雪山神庙让人明白了真相,忍无可忍,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最终“逼上梁山”。九、作文。(50分)14.愚昧是黑暗,智慧就是光;冷漠是黑暗,善良就是光;怯懦是黑暗,勇敢就是光;现实是黑暗,希望就是光……我们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像光一样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则强大我们的灵魂。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一些值得怀念的往事、难以忘却的身影、记忆犹新的画面、催人猛醒的声音,如同光一样至今照亮你的天空。那些对你影响深远且积极向上的人和事是你的一种榜样,是一种温暖,也是一种力量,永远与你相伴。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根据材料“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一些值得怀念的往事、难以忘却的身影、记忆犹新的画面、催人猛醒的声音,如同光一样至今照亮你的天空”“那些对你影响深远且积极向上的人和事是你的一种榜样,是一种温暖,也是一种力量,永远与你相伴”可知我,可以以“榜样”为话题写作。“榜样”基本的意思为“样子,模样”“情形,状况”,深层次理解为“楷模”“典型”。写作时,我们应该把榜样理解为一种理想人格。如以“感动中国人物”为榜样,就是要领会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并学习之,使自己具有榜样的精神品质。写好这篇作文,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选取合适的素材。我们可以从身边选材:父母可以是我们敬老的榜样、老师可以是我们言行一致的表率、同学可以是我们勤奋学习的榜样、小狗可以是我们知恩图报的榜样、仙人掌可以教会我们意志坚强……也可以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历史:在社会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如最美乡村教师、全国道德模范等;在历史上,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榜样人物,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勤奋刻苦的宋濂、坚强执着的贝多芬等。可以在作文中具体展现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榜样作用,也可以选择几个人或几个事物的事例来写。2.采用创新的文体。这个题目,适合写成记叙类文章。如采用人物访谈的形式,邀请同龄人做客直播室,请大家畅谈对榜样的认识,说说自己心中的榜样;可以采用书信的形式,给老师写信,和老师探讨应该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倾诉一下自己盲目追星的烦恼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