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袁隆平的“寻梦园”第1课时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理解袁隆平的“美丽”和他的“寻梦园”。学习重点通过抓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袁隆平的“美丽”和他的“寻梦园”。学习过程一、独学1.文体知识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中常用的一种新闻体裁。具有真实性,形象性,评论性等特点。按照报道的内容来分通讯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小故事等几种。2.相关知识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22年他又荣获中国国家首届科学技术进步奖。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公斤,1998年达到450公斤,增长了3.2倍。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地里种的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他们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由于杂交水稻的推广,从1976年到1999年累计增产水稻3.5亿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公斤计算,每年解决了35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3.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睿智() 憧憬() 淳美() 蕴藏()贫瘠() 稻穗() 浩瀚() 翱翔()伊始() 享誉()瞩目()神采焕发()4.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袁隆平为什么会走上艰苦而陌生的农业研究道路?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5.他的梦想是怎样形成的,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他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哪些努力?二、群学1.作者在文章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袁隆平为什么会走上艰苦而陌生的农业研究道路?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42.他的梦想是怎样形成的,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他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哪些努力?少年: 青年: 老年:【教师点破】三、导学小组内合作探究:袁隆平的“寻梦园”指的是什么?四、预习1.自由朗读全文,找出袁隆平与“美丽”的相关的句子,仔细品味。2.你认为袁隆平与“美丽”是否有联系?4第2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文本内容、品味文章准确的语言。2.学习文章精妙的裁剪所突出的袁隆平献身科学的精神。学习重点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文本内容、品味文章准确的语言。学习过程一、群学1.自由朗读全文,找出袁隆平与“美丽”的相关的句子,仔细品味。2.你认为袁隆平与“美丽”是否有联系?【教师点拨】二、导学1.仔细品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⑴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4⑵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⑶他的杂交水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40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2.本文展现了袁隆平怎样的精神风貌和品质?三、小结四、练习1.袁隆平的“寻梦”过程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2.袁隆平被评为“2022感到中国年度人物”,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