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诠释 出其制胜 瞩(zhǔ)目 闭目塞听(sè)B.杀戮 宁静致远 愠色(yùn) 飞扬拔扈(hù)C.平添 励精图治 缜(zhěn)密 鹬(yù)蚌相争D.松弛 老奸巨猾 咋舌(zé) 深陷囹圄(wú)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街道上有许多小巷子,曲径幽深,连接着千家万户。在一条昏暗的小巷里,时常会飘出一缕缕醉人心魂的酒香。这里有一家酿酒作坊,每到傍晚,酒坊就开始__佳露,深深的小巷也遮挡不了美酒的__,它飘过大街,游过小巷,钻到人们鼻中。你不必四处寻找,只要躺在藤椅上,轻轻摇着扇子,那股香气便会悠悠到来,弥漫在你的周围,心儿就__地入定下来,这是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愉悦感。A.孕育味道不由自主B.酿造香味莫名其妙C.酝酿醇香不知不觉D.发酵气味意想不到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李克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表示,政府要推进公租房等保障房建设,并且实行公平分配,为新就业的年轻人和长期进城务工的人员解决住房困难问题。B.目前,全国大部分地方还没有建立健全环保和公安两部门联合执法,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普遍存在。这需要从国家层面对两部门提出有关要求。C.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但要将潜力变成真正的内需,必须提升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国民的消费能力是不可或缺的。D.近期,“霾伏”天气又“重现江湖”,且污染程度日益发展。监测数据显示,昨日14时,市内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指数高达534。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有了水就有了灵气。①山和水的颜色和谐好看②一条白练从悬崖峭壁挂下③如同一条白龙从绿海中游来,又从红崖上轻轻飞下④丹霞山的绿色是成片的,葱葱茏茏⑤红石与绿色相辉映⑥水流溅在红石上,色泽光亮透明A.④⑤①②⑥③B.①④⑤②⑥③C.④⑤②③⑥①D.⑤②③⑥④①5、仿照示例,为学校文学期刊拟一个刊物名并说明理由。(5分)刊物名:《水滴》理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水滴有坚韧执著的力量,水滴有不畏艰辛的精神,水滴以柔克刚,彰显文学感染人心的力量。刊物名: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理由:9\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齐让伯夷让:责备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叩:通“扣”,拉住C.扶而去之去:离开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宗:尊奉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②故内惑于郑袖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②尚不觉悟而不自责C.①亦各从其志也②其说可得闻乎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②梁以此奇籍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9\n(2)纵彼不言,籍不独愧于心乎?(《项羽本纪》)(3)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三、古诗鉴赏(8分)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曲江对酒①杜甫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②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③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注】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判,读“pān”,甘愿的意思。③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1)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2)“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好不好,为什么?(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山居秋暝》)(2)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___________。(《燕歌行》)(3)走马川行雪海边,________________。(《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4)莫见长安行乐处,_____________________。(《送魏万之京》)(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6)_______________,不扶而直。(《劝学》)(7)___________________,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本纪》)(8)敬人者,__________________。(《孟子》)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拜谒司马祠和谷①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我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②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草,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③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朝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之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9\n④“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据说用意取于《易经》,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也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⑤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是司马迁侍妾,叫随清娱,迁遭难后忧伤而死,褚氏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冈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故未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势雄伟,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⑥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12.请简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13.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请选择两处简要说明。(4分)14.文章侧重描写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负载了司马迁哪些“无形的精神内涵”?(6分)15.请探究“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的意蕴。(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尺度彭程①对于绝大多数的人物、行为、时间,在绝大多数的情形下,有两个字是躲避不开的:尺度。几乎所有领域、一切事物,都因尺度的介入、参与而存在、运行,自足自立。②尺度具有相对性。在某个人群某种环境中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尺度,换一种背景来看,可能匪夷所思,莫名其妙。驰骋于想象王国的作家悲壮地叫喊“不创造毋宁死”,而另一边,浸润了实证精神的科学家会奇怪,如此虚幻的勾当何以会让人付出整个身心。这时,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一道墙垣了。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有那么多的隔膜、误解乃至对抗,小到一个家庭中长幼之间的代沟,大到亨廷顿所说的“文明的冲突”。③9\n尺度具有普遍性,但是也不时会有意外,仿佛当今赛事频爆冷门。当代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放弃巨额家族遗产,因为它们妨碍了他的哲学思考。明代作家袁中郎辞去苏州行政长官之职,因为他的趣味是无羁无绊,与山水相唱和。这些人当然是常人眼里的“另类”,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尺度。也许梭罗概括得最到位:“如果谁没有跟随队伍的步伐,很可能他听到了另一种鼓点。”他们对传统的尺度不以为然,心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标高。越是杰出者就越勇于冲破流俗,因为他们的目力更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更能窥见大美所在。相比人云亦云者,他们更乐于自己决定怎样迈步。④这就接近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尺度的核心是个性。或者说,个性决定了尺度的面貌。一条因果之链连接了二者。而所谓个性,不过是源自对生活的独特领悟和由此而生的特异的行为姿态。在常人难以理解之处,特立独行者凭借自己的尺度成就了不寻常的人生。⑤越是在这个复制的时代,独特的个性就越显得重要。而个性的极致是与尺度的臻于极致互为表里的。然而我们看到的情形却不容乐观,众多的生命样式都仿佛在一个模子里铸成,更令人忧虑的是人们对此每每视而不见。据说随着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人除了得享长寿外,甚至可以定制自己的器官形体,你大可选择梦露的容貌、乔丹的体型。这当然令人雀跃,但为什么很少听人谈及要为自己选择独特的生存尺度呢?为什么不努力将尺度设定得更合理、更美好、更杰出呢?16.如何理解“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一道墙垣了”?(6分)1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18.作者为什么说“越是在这个复制的时代,独特的个性就越显得重要”?(6分)七、作文(70分)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是也有人说:种瓜未必得瓜,种豆未必得豆。9\n江苏省南通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答题卷5、刊物名:(1分)理由:(4分)9、(1)(4分)(2)(3分)(3)(3分)10、(1)(4分)(2)(4分)11、(8分)(1)___________________(《山居秋暝》)(2)___________________(《燕歌行》)(3)___________________(《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4)___________________(《送魏万之京》)(5)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6)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7)____________________(《项羽本纪》)9\n(8)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12、(4分)13、(4分)14、(6分)15、(6分)16、(6分)17、(6分)18、(6分)江苏省南通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9\n3、A(B项,成分残缺,应在“建立健全环保和公安两部门联合执法”后补出宾语中心语“机制”。C项,句式杂糅,可以将“必须”或“是不可或缺的”删除。D项,搭配不当,“污染程度”与“发展”搭配不当,可将“发展”改为“加重”。)4.C(注意写景的视角、句间逻辑关系和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5.【答题示例】刊物名:《新叶》(1分)理由:“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叶显示勃勃的生机,新叶蕴藏旺盛的活力。新叶嫩绿,透露文学的活力和美丽。(刊物名:应有深意或喻意。理由:先引刊物名出处,再说明选择这一词语的用意。)(4分)6、A(谦让)7、D(A在,被B却,又C自己的,那D因为) 8、C(应为“只有颜渊被推重为好学生,然而颜渊总是穷困缠身,连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终于过早地死去了”)9、(1)在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说:“何不去投奔他呢!”(于是、善、盍、句子通顺各1分)(2)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在心里无愧吗?(纵、独、状语后置各1分)(3)令尹子兰最终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愤怒地把他放逐了。(卒、短、迁各1分)【参考译文】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了,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并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向东方进兵去讨伐殷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说:“父亲死了不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人员要杀掉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辞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换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唉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于是饿死在首阳山。有人说:“天道是没有偏私的,总是经常帮助好人。”像伯夷、叔齐应该说是好人呢,还是不该说是好人呢?他们如此地积累仁德,保持高洁的品行,却终于饿死!再说,孔子七十名得意的学生里,只有颜渊被推重为好学生9\n,然而颜渊总是穷困缠身,连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终于过早地死去了。天道对好人的报偿又是怎样的呢?盗跖成天杀无辜的人,烤人的心肝当肉吃,凶残放纵,聚集党徒几千人在天下横行,竟然长寿而终。这是遵循的什么道德呢?这是极大而又显著的事啊。至于说到近代,那些不走正路、专门违法犯禁的人,却能终生安逸享乐,过着富裕优厚的生活,世世代代都不断绝。而有的人,选好地方才肯迈步,适宜的机会才肯说话,走路,不敢经由小路,不是公正的事决不发愤去做,像这样小心审慎而遭祸灾的人,数都数不过来。我深感困惑不解。倘若有所谓天道,那么这是天道呢,不是天道呢?孔子说:“思想不一致的人,不能相互商量。”也只有各人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所以他又说:“假如富贵是可以寻求得到的话,即使作个卑贱的赶车人,我也愿去做;假如寻求不到,那还是依照自己的爱好去做。”整个社会混乱污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会显露出来。这难道不是因为有的人把富贵安乐看得那么重,才显得另一些人把富贵安乐看得那么轻吗?10.(1)诗人感觉闲散无聊,枯坐江头多时,不想回去,(1分)纵饮懒朝,后悔没有及早辞官归隐,(1分)抒发了诗人面对仕途失意、抱负难展、理想落空、报国无门的状况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情。(2分) (2)“桃花欲共杨花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2分)正因为仕途失意,懒散无聊,诗人才久坐江头,如此留意于花落鸟飞,“桃花细逐杨花落”纯用描写,能更好地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情。(2分)11、略12.内容上:表明司马祠地势由低向高的走向,暗含对司马迁的景仰之情。(3分)结构上:承接上文,统领下文。(1分)13.祈求长生不死却未能如愿的汉武帝与千古留名的司马迁的对比;司马迁低微的官衔与至高无上的九十九级神道的对比;司马迁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与其史圣巅峰地位的对比;司马迁未能葬入祖茔的遗憾与其长眠之处的雄伟气势的对比等。(一处2分,答两处得4分)14.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经受磨难而登上史圣巅峰;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墓顶柏树——司马迁的“天问”。(一点2分,答三点得6分)15.墓冢,祠院,牌坊和山门,古石坡和小桥大路构成一个巨大的“问号”,“问号”是司马迁的“天问”;“问号”是司马迁对“天人之际”的探索,“问号”是司马迁对于历史的思索和追问;“问号”启发人们对司马迁的人格与精神深入思考,“问号”启发人们对人生的意义深入思考。(每点2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