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总分:160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2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凌(1íng)汛一蹴(cù)而就笑靥(yè)翘(qiào)首B.剖(pōu)析反璞(pú)归真创(chuàng)伤暂(zàn)时C.肱(gōng)骨不落窠(kē)臼角(jué)色聒(guō)噪D.纰(pí)漏锲(qì)而不舍恫吓(hè)档(dàng)案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风雨如晦 待价而沽 委屈求全 纵横俾阖B.安装机器严禁赌博英雄倍出并行不背C.相形见绌迫不及待川流不息和盘托出D.不卑不抗惨绝人寰浪废金钱工程峻工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她提问时,她总会把脸转向他。她的问题不难,又同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B.商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驻地工作人员具体而微的服务十分满意,几位代表从某酒店的大堂前走过,在他们身边的墙壁上贴满了写给酒店的感谢信。C.现在是非常时期,咱们科人手又少,只好以一当十,吃苦受累是一定的,希望大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D.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2022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但可曾知道,它的图案设计、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成果。B.刚刚去世的著名科学家王选,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他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使得汉字编排技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迈进了“光与电”的时代,因此被人们称为“当代毕升”。C.从“民族英雄”一夜之间沦为“科学骗子”,这种大起大落,不仅韩国克隆专家黄禹锡本人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且让整个韩国科学界为之蒙羞,更让人类的克隆科学研究遭受了重创。D.最近,联合国前南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公布了对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尸体检查所做的初步毒物学化验,基本排除了米氏被毒死的怀疑。5.选出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天下已集,乃谋畔逆。集,安定,和睦;B.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赞,赞美。C.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萆,同“蔽”,隐蔽。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改变,更改。6.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公始常欲奇此女。B.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C.桓公欲背曹沫之盟,管仲因而信之。D.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7.选出对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9\n译文:沛县的父老兄弟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也恢复丰县,跟沛县一样。B.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译文:再说公子您纵然轻视胜利,抛弃军队投降秦国,难道就不怜爱你的姐姐吗?C.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为什么保持高才美德,却使自己被放逐呢?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江东虽然小,土地有上千里,部队可达十万人,也足以称王。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3分)A.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B.愿大王少假借之。C.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D.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9.学校要举办论题为“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的辩论会。请运用两种论证方法为正方(时势造英雄)或为反方(英雄造时势)写一段90字以内的辩论词。(5分)□方:□□□□□□□□□□□□□□□□□□□□□□□□□□□□□□□□□□□□□□□□□□□□□□□□□□□□□□□□□□□□□□□□□□□□□□□□□□□□□□□□□□□□□□□□□□二.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滕元发,字达道,东阳人。性豪隽慷慨,不拘小节。九岁能赋诗,范仲淹见而奇之。举进士,廷试第三,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孙沔守杭,见而异之,曰:“奇才也,后当为贤将。”授以治剧守边之略。召试,为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谏院,……拜御史中丞。京师郡国地震,元发上疏指陈致灾之由,大臣不悦,出知秦州。神宗曰:“秦州,非朕意也。”留不遣。馆伴契丹使杨兴公,开怀与之语,兴公感动,将去,泣之而别。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在草间住宿)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瘗死食饥,除田租,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历青州、应天府、齐、邓三州。会妇党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未行,改安州。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遂上章自讼,有曰:“乐羊无功,谤书满箧;即墨何罪,毁言日闻。”神宗览之恻然,即以为湖州。元发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元发至之八月,边遽来告,请八将皆防秋。元发曰:“夏若并兵犯我,虽八将不敌;若其不来,四将足矣”。卒遣更休。防秋将惧,扣阁争之。元发指其颈曰:“吾已舍此矣,头可斩,兵不可出。”……九上章争之。以老力求淮南,乃为龙图阁学士,复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赠左银青光禄大夫,谥曰章敏。(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一》)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察贪残,督盗贼督,责罚9\nB.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致,引来,招致C.遂上章自讼讼,诉讼,打官司D.夏若并兵犯我,虽八将不敌敌,抵挡,抵抗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滕元发性格豪隽慷慨的一项是()(3分)①馆伴契丹使杨兴公,开怀与之语②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③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④元发治边凛然,威行西北⑤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⑥吾已舍此矣,头可斩,兵不可出A.②③④B.①③⑤C.①⑤⑥D.②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A.范仲淹和孙沔看到滕元发都认为他是个有奇特才能的人,以后定将成为德才兼备的将领,在腾元发的“治边”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B.腾元发奉命担任地震灾区的安抚使,面对大量房屋坍塌、官员大都住在帐幕和草野中、人心浮动的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成功安抚百姓。C.滕元发在给皇上的奏章中,以乐羊与即墨遭受毁谤为例,说明自己遭人中伤与排挤,引动皇上的悲伤同情之心,于是让他到湖州任职。D.滕元发对形势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有时甚至不惜拼着性命来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凛然不可侵犯,因此,威行西北,被称为著名将帅。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⑴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会妇党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不肖。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鉴赏(8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注]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分)9\n四.名句名篇默写(12分)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⑴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行》⑵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⑶想当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⑷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⑸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⑹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西风胡杨潘岳①胡杨生于西域。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愤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飙忽在天边的如诉如泣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②金黄之美,属于秋天。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中国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新疆,新疆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塔里木。我去了塔里木。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它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④胡杨,是我生平所见最包容的树。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胡杨林中有梭梭草、甘草、骆驼草,它们和谐共生。容与和,正是儒学的骨髓。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竟能深达二十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每个细胞,每个枝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中国连绵不息的文化,虽经无数风霜雪雨,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⑤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古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个悲天悯人的冬天童话,一种凛凛然,士为知己而死的气节。⑥9\n胡杨并不孤独。在胡杨林前面生着一丛丛、一团团、茸茸的、淡淡的、柔柔的红柳。她们是胡杨的红颜知己。她们面对着肆虐的狂沙,背倚着心爱的胡杨,一样地坚韧不退,一样地忍饥挨渴。这又使我想起远在天涯海角,与胡杨同一属种的兄弟,他们是红树林。与胡杨一样,他们生下来就注定要保卫海岸,注定要为身后的繁华人世而牺牲,注定要抛弃一切虚名俗利,注定长得俊美,生得高贵,活得清白,死得忠诚。⑦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为大片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三十六国的西域文明。拓荒与争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今天,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⑧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祈求上苍的泪,那怕仅仅一滴,也许这泪水能化成细雨救活胡杨。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猎猎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16.文章第一段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气氛?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17.文章第二段说“胡杨,秋天最美的树……”,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联系全文作答。(6分)答:18.如何理解“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这句话的意思?(4分)答:19.文章结尾作者写“我祈求上苍的泪,那怕仅仅一滴,也许这泪水能化成细雨救活胡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联系全文作答。(6分)六.(7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一名女工莫名其妙地被老板炒了鱿鱼,叫她下午去结算工资。中午,她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黯然神伤。一个小孩站在旁边一直不走,她奇怪地问:“你站在这里干什么?”小孩回答:“这条长椅背刚刷过油漆,我想看看你站起来背上是什么样子。”女工忽然恍悟,如同这双眼睛想看她背上的油漆一样,她的那些同事也会想要窥视她的落魄和失意。她决不能在失去工作的同时,也失去自己的笑容和尊严。请以“伤害和尊严”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或材料中心范围内。(2)立意自定。(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9\n一、选择题(33分,每小题3分)题号12345678101112答案9.(5分)□方:□□□□□□□□□□□□□□□□□□□□□□□□□□□□□□□□□□□□□□□□□□□□□□□□□□□□□□□□□□□□□□□□□□□□□□□□□□□□□□□□□□□□□□□□□□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⑴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会妇党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不肖。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鉴赏(8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12分)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⑴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行》⑵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⑶想当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⑷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⑸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9\n⑹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6.文章第一段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气氛?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17.文章第二段说“胡杨,秋天最美的树……”,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联系全文作答。(6分)答:18.如何理解“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这句话的意思?(4分)答:19.文章结尾作者写“我祈求上苍的泪,那怕仅仅一滴,也许这泪水能化成细雨救活胡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联系全文作答。(6分)座位号9\n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9\n12.A(文中没有范仲淹认为滕元发“后当为贤将”这层意思)13.⑴百姓王颖有钱财被邻家妇女藏匿,经过几任府尹都没有获得正确的判决,(为……所,表被动。阅,经历,经过。直,正确的判决,公断。三个得分点,每点1分)⑵刚好碰上后党李逢叛逆,有人乘机来排挤他,被贬到池州为官。(会,恰逢。刚好碰上。因,乘机。黜,被贬,被贬黜。三个得分点,每点1分)⑶(滕元发)辗转地方将近十年,还因先前的过错被降职(住)到筠州。(流落,辗转。以,因为。贬居,被降职(住)到。三个得分点,每点1分)⑷我曾经多次从政却总是被国君贬斥,他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仕,从政或做官;见逐于君,被国君贬斥或驱逐;不肖,没有才能。三个得分点,每点1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