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3分)(▲)A.浸渍(zì)逶迤(yí)慰藉(jí)鄙陋没(mò)世B.嗜(shì)好鹰隼(sǔn)修葺(qì)长歌当(dāng)哭C.螫(shì)针老趼(jiǎn)矜(jīn)持殒身不恤(xù)D.谂(shěn)知船坞(wū)险衅(xìn)更(gèng)相为命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 。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 ,值得一看。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 之处。A.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匠心独运 独树一帜B.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匠心独运 不落窠臼C.匠心独运 不落窠臼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D.别具一格 独树一帜 不落窠臼 匠心独运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15\nA.专家认为,如果全国实行统一的药品编码,就可以建立药品信息系统及用计算机对种类繁多的药品进行科学管理打下坚实基础。B.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氢化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对于人体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增多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C.尽管中国奶业屡陷信任危机,但在越来越多消费者重视奶制品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情况下,市场需求仍旧呈现扩大趋势。D.本田汽车社长福井威夫认为欧洲是汽车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对品质要求最为严格的市场,品质能否得到欧洲消费者的认可是出口事业的保障。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广大的诗歌需求,甚至有一种诗歌崇拜的氛围,在其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心灵市场。,,。,,。①而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境界也就是心灵层次,从而不断自我超越,最终达到安心②而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心灵的学习或者说学问③好的诗歌作品能让他人读了以后感到动心④而这一点,也许正是当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⑤体验诗中情感,领悟诗中意境,同样达到安心的效果⑥诗歌的起源是感于心动于情,其过程是从心出发,用心写作,也可以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A.②⑥①③⑤④B.②⑤①③⑥④C.⑤④②①③⑥D.⑤②③④⑥①5.下面四个句子中与“近月江楼听水韵”对仗最为工整的是(3分)(▲)A.临水楼台听涛声B.逢春枯木又发芽C.临风野陌醉花香D.临日山崖观海潮15\n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朴率,自信,无少矫厉。师河南穆伯长。伯长性庄严寡合,虽挺之亦频在诃怒中。挺之事先生益谨。尝与参校柳文者累月,卒能受《易》。挺之初为卫州获嘉县主簿,权共城令。所谓康节先生邵尧夫者,时居母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菜食,且躬爨以养其父。挺之叩门上谒劝其习性命之学。康节谨再拜,悉受业。世所谓康节先生之《易》者,实受之挺之。挺之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或惜之,则曰:“宜少贬之荣进。”友人石曼卿独曰:“时不足以容君,君盍弃之隐去。”再调孟州司法参军。时范忠献公守孟,亦莫之知也。忠献初建节钺守延安,送者不用故事,出境外。挺之独别近郊,或病之,谢曰:“故事也。”居顷之,忠献谪安陆,独挺之见之洛阳。前日远境之客,无一人来者。忠献于是乎恨知挺之之晚。友人尹师鲁以书荐挺之于叶舍人道卿,因石曼卿致之曰:“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三十九,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邃,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吾所敢品目。而安于卑位,颇无仕进意,人罕能知之。其才又达世务,使少用于世,必过人远甚。幸其贫无赀,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曼卿报师鲁曰:“今之业文好古之士至鲜,且不张,苟遗若人,其学益衰矣,是师鲁当尽心以成之者也。吾素不喜屈谒贵仕,以挺之书,凡四五至道卿之门,通焉而后已。道卿且乐荐之,以是不悔。”15\n挺之遂得应铨新格,改大理寺丞。会曼卿与龙图阁直吴学士遵路调兵河东,辟挺之泽州佥署判官。于是泽人刘仲更从挺之受历法,世称刘仲更之历。远出古今。在泽,转殿中丞,丁母忧,甫除丧,暴卒于怀州守舍。时友人尹子渐守怀也,子渐哭挺之过哀感疾,不逾月亦卒。挺之葬青社。(选自赵与时《宾退录》,有删改)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卒能受《易》受:传授B.因石曼卿致之曰因:通过C.曼卿报师鲁曰报:上报D.丁母忧丁:遭逢7.下面与李挺之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李挺之恭敬地侍奉经常怒斥他的师长河南穆伯长。B.李挺之被邵尧夫成功劝说学习关于万物的“性命之学”。C.范忠献被责守安陆,只有李挺之一人赶到洛阳见他。D.刘仲更的历法远出古今,跟李挺之传授有密切关系。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挺之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3分)▲⑵幸其贫无赀,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4分)▲⑶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3分)▲9.第④段中,尹师鲁、石曼卿竭力推荐李挺之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3分)15\n▲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⑴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⑵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⑴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⑵朝菌不知晦朔,▲,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⑶定乎内外之分, ▲。(庄子《逍遥游》)⑷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⑸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⑹借书满架,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归有光《项脊轩志》)15\n⑺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⑻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蝉声郭枫⑴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⑵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⑶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没有边。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闪烁着无边无际的金黄。不,闪烁着的是遍地的黄金。⑷太阳可厉害着哪!它不许人们躺在床上做梦。太阳,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燃烧着大地,燃烧着夏天。而蝉儿们是太阳的号手,一大清早,当地面开始蒸腾起热雾,它们便大声地嘶喊:起来,属于土地的人,到田间去。去啊!去收获那满地的黄金,去收获你一年的辛勤。⑸庄稼汉成群的像一阵风似的出发。麦田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的脸上,蝉声起劲地作着拉拉队。⑹15\n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柳,垂挂着多少殷勤。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来,到蝉声里来。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蝉声在枝头,蝉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⑺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晒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⑻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扯起了“青纱帐”,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人大把大把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热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儿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回家。沿着高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⑼那一片蝉声,真美。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⑽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⑾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⑿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的花朵……都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恳和拙朴。15\n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着的黄沙,狂舞着的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爽快,死得坚强。那些把根扎在黄土地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着绚丽的光彩,如这热切的蝉声。(1968年写于台湾)12.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13.第七段的画线语句描写了夏日正午蝉的鸣叫,请分析其表现特色。(6分)▲14.“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请分析这句话的含意。(4分)▲15.本文不仅写了蝉声,还写了与蝉声相关的人事,请探究“蝉声”中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意蕴。(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犬儒: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⑴犬儒是个外来词,人们通常将它理解为讥诮嘲讽,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但要更完整把握它,就需要追溯一下它的起源和演变。⑵犬儒派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狄奥根尼。这派哲学主张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荣华富贵,力倡回归自然。据说狄奥根尼本人住在一个桶里,以讨饭为生。有人讥笑他活得像条狗,他却不恼。“犬儒”之称由此得名。15\n⑶早期的犬儒是极其严肃的,狄奥根尼是一个激烈的社会批评家,他立志要揭穿世间的一切伪善,热烈地追求真正的德行,追求从物欲之下解放出来的心灵自由。狄奥根尼也确实愤世嫉俗,他曾经在大白天提着一个灯笼在城里游走,说:“我在找一个真正诚实的人。”⑷随着犬儒哲学的流行,其内涵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后来的犬儒派发表宏论,竭力鼓吹没有物质财富是多么的美好,而对自己的家乡依依不舍或悲悼自己亲人的死亡是多么愚蠢。德勒斯就说:“我的儿子或妻子死了,那难道就有任何理由应该不顾仍然还在活着的我,并且不再照顾我的财产了么?”“超脱”到这一步,未免就有些矫情了。还是这位德勒斯,当富翁送给他一笔钱时,他收下了,说:“你慷慨大度地施舍给我,而我痛痛快快地取之于你,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唠叨不满。”这里暗含的逻辑是,金钱本是无所谓的东西,我若拒绝你的馈赠或收下金钱又表示感谢,倒显得我把金钱太当回事了。这种态度看上去很洒脱,但好像又有些无耻。⑸早期的犬儒派是依据一种道德原则去蔑视世俗的观念,后期的犬儒派依然在蔑视世俗的观念但却失去了依据的道德原则。这自然就引出了一个后果:既然无所谓高尚,也就无所谓下贱。那一个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世俗观念满不在乎的同时,又毫无顾忌地去获取任何世俗的东西。于是,对世俗的全盘否定就变成了对世俗的照单全收,而且还往往是对世俗中最坏的部分的不知羞耻的照单全收。于是,愤世嫉俗就变成了玩世不恭,狄奥根尼坚持真善、揭穿伪善的批评精神也就变成了他们对善良、德性、理想的怀疑与无情嘲弄。⑹15\n犬儒一词的演变证明,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其间只有一步之差。一般来说,愤世嫉俗总是激烈的理想主义,玩世不恭则是彻底的无理想主义。偏偏是那些看上去最激烈的理想主义反倒很容易转变为彻底的无理想主义,原因何在?因为,许多愤世嫉俗的理想主义者在看待世界时缺少程度意识或分寸感,对他人缺少设身处地的同情和理解,不承认各种价值之间的紧张与冲突,这样,他们很容易走向绝望,进而怀疑和否认美好价值的存在,最终则是放弃理想放弃追求。“世界既是一场大荒谬、大玩笑,我亦唯有以荒谬和玩笑对待之。”一个理想主义者常常是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之后才变成犬儒的,但正如哈里斯所言:“犬儒不只是在过去饱尝辛酸,犬儒是对未来过早地失去希望。”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17.如何理解“犬儒不只是在过去饱尝辛酸,犬儒是对未来过早地失去希望”一句的含意?(6分)▲18.犬儒们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原因何在?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七、作文(7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15\n淮海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1.C(A.慰藉(jiè)B长歌当(dàng)哭D船坞wù更gēng相为命)2.D(“别具一格”,别,另外;格,风格。具有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树,树立。单独树立一面旗帜。比喻创造出独特的风格或另外开创一个局面。“不落窠臼”,窠臼,旧框框,老一套。不落俗套。比喻有独创风格。“匠心独运”,匠心,指巧妙高明的构思或设计;运,运用。创造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多形容文学、艺术方面的独特构思。)3.C(A结构混乱中的句式杂糅,在“建立”前加“为”或删去“打下坚实基础”;B.搭配不当,谓语“增多”和宾语“风险“搭配不当,“增多”的应该是数量,“增多”改为“增加”。D.能否,两面对一面。)4.A(②句阐述诗歌的本质,排在最前,⑥①共同阐述诗歌与心灵的关系,③⑤共同阐述好的诗歌的作用,④得出结论。)5.C(C项属于工对,野是田野,陌是小路。与“江楼”对得上。A项犯重字,B项“又”与“听”字词性对不上。D项“日”与“月”都是仄声,而且“合掌”,即上下联所表达的意思重复了。)二、文言文阅读(19分)6.C(回复,答复。)7.B(邵尧夫被李挺之成功劝说。)8.(1)(3分)挺之的器量很大,世上很难有懂他的人,(他)漂泊失意,很久都不能升职。(“难乎识者”的主语、“栖迟”、语意通顺各1分。)15\n(2)(4分)幸亏他贫穷没有钱,不能使他的归隐之心决绝,了解他的人应当共同来成就他。(“赀”、“决”、“知”、“成”各1分。)(3)(3分)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碍它了,然后才想准备飞到南方去。(“夭阏”、“图”、“南”各1分)9.才华超众(有学问,有才干);人品好(安于卑位,不张);人罕能知之。每点1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1)①本联描绘了一幅萧瑟冷清的边塞晚景图(1分)。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1分)。②本联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1分)。“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2)①“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之感;②“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之情;③“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答出3条,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⑴茕茕独立⑵蟪蛄不知春秋⑶辩乎荣辱之境⑷落霞与孤鹜齐飞⑸或重于泰山⑹偃仰啸歌⑺晓来谁染霜林醉⑻星垂平野阔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12.点题(或“照应题目”)(1分),奠定了全文的热烈、深情的感情基调(2分),给读者以悠远的时间感,引出下文对儿时听蝉的描写(1分)。13.运用了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答出两种即可);将小鸡、小猫、小花狗的沉默与蝉的鸣叫形成对比,反衬蝉的热切;整散句结合,富有音韵美。(每点2分)15\n14.蝉声中包含了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教我们学会恬淡、勤恳和拙朴地生活;教我们拥有活得爽快、死得坚强的生活态度。(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15.①对蝉的喜爱与赞美。②赞美勤恳、质朴的农人和淳朴的民风。③对民族性格中的恬淡安乐与坚强抗争的颂扬。④隐含着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思念。(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16.①首先阐述了犬儒的起源和演变。②然后指出早期的犬儒派与后期的犬儒派内涵上的区别。③最后阐明犬儒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的原因。(每点2分)17.①这句是说他们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依据一种道德原则,立志揭穿伪善,追求德行,这个过程是孤独而饱尝辛酸的。②但是他们缺少程度意识或分寸感,以及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不承认价值之间的紧张与冲突,导致他们走向绝望,进而怀疑和否认美好价值的存在。(每点3分)18.①后期犬儒派,失去了依据的道德原则,对一切满不在乎,也毫无顾忌。②只知道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看待世界时又缺少程度意识或分寸感,容易走极端,偏执。(每点3分)七、作文(7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参考立意】林清玄比喻中的“窗子”,说的是开阔的视野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而“镜子”,指的是每个人都要审视自己,勇于自我完善。如果从“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15\n切入题意,具体可写知识上的视野、心灵上的视野、国际视野、文化视野:可以写超越自我、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可以描写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景、物、情、理给人带来境界上的提升或心灵的顿悟:也可直接论述自己对“视野”的看法、见解。如果从“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入题,可以写人要有自知之明,也可以由己及彼地,借“镜子”探讨人性的弱点:爱听表扬话,听不进逆耳忠言;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实质,等等。附:参考译文李之才,字挺之,是青社人。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质朴而且坦率,很自信,没有一点点造作勉强的样子。拜河南穆伯长为师。伯长性情庄重严肃很不合群,即使是挺之也经常处在他的呵斥和怒气之中。李挺之侍奉先生更加恭谨。他曾经参与校订柳宗元的文章好几个月,最终能够传授《易经》。李挺之最初担任卫州获嘉县主簿,暂时代理共城令(官职)。世人所说的康节先生邵尧夫,当时在苏门山百源之上为母亲守孝,把粗布衣服当作皮裘穿,把蔬菜当作主食,并且亲自生火做饭来赡养他的父亲。李挺之上门拜访,劝说他学习关于万物的天赋和禀受的学说。康节先生恭谨拜师,全将学业继承下来。世人所说的康节先生的《易经》,实际上是从李挺之那里学习、传承过来的。挺之的器量很大,世上很难有懂他的人,(他)漂泊失意,很久都不能升职。有人替他感到惋惜,他就说:“应当把小的贬职当作荣升。”只有友人石曼卿说:“世俗不能够容纳你,你何不远离世俗而隐逸山林呢?”又调任孟州司法参军。当时范忠献公守孟州,也不能够了解他。起初范忠献持节钺镇守延安,送别的人不采用旧例,一直送到境外,只有李挺之在近郊道别。有人诟病非议他,李挺之告诉他们说:“这是旧例。”没有多久,范忠献谪守安陆,只有李挺之到洛阳拜见他。以前送他到远郊的人,没有一个来。这时范忠献遗憾了解李挺之晚了。15\n友人尹师鲁用书信向舍人叶道卿推荐李挺之,通过石曼卿送信,说:“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纪三十九。他能写古文,语言直白意蕴深邃,既不过于放纵也不显得拘谨,本来就足以赶得上前辈,不是我所能品评的。但是他能够安于低微的官位,一点也没有强求升官进职的意思,人们很少能够了解他。他的才能又通达世务,假如稍稍被时世所用,一定超过当世一般人很多。幸亏他贫穷没有钱,不能使他的归隐之心决绝,了解他的人应当共同来成就他。”石曼卿回复尹师鲁说:“现在专门从事写文章爱好古文的人非常少,而且声名不为人所知,如果遗漏了这样的人才,那么古学就会更加衰落了,这就是师鲁你尽心来成就他的原因吧。我向来不喜欢屈意拜谒权贵高官,因为推荐挺之的信,一共有四五次到道卿门上拜谒,直到把信送达后才停止。况且叶道卿乐意举荐他,所以我不后悔。”李挺之于是能应选新的官职,改任为大理寺丞。恰逢石曼卿与龙图阁直吴学士遵路调兵往河东,征召挺之为泽州佥署判官。于是泽州人刘仲更跟从李挺之学习历法,世人称道刘仲更的历法,远远地超出古今历法之上。在泽州,转任殿中丞,遭逢母亲丧事。刚一除丧,就突然死在怀州守舍。当时友人尹子渐镇守怀州,子渐哭悼李挺之过于哀痛感染疾病,不到一个月也死了。李挺之安葬在青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