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尚德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注:1.试卷满分为150分,另设附加题5分,得分可计入总分,答题时间150为分钟。2.答案及作文均写在答题卡上。3.请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一.基础知识(21分)1.选出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3分)A.繁衍(yán) 荤腥(hūn) 怜悯(mǐn)B.噩梦(è) 契约(qiè) 拷绸(kǎo)C.缜密(zhěn) 瞌睡(kē) 弄堂(1òng)D.尘埃(ái) 骷髅(gū) 游说(shū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弹劾捉迷藏胆颤心惊讫今为止B.暇想度假村趋之若骛海市蜃楼C.淤积威摄力重峦迭嶂相形见绌D.拷问元宵节残羹冷炙刚愎自用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来九中街欣赏树洞画的市民不绝如缕,看着这些美丽的树洞画,观者无不啧啧赞叹,为王月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创造击掌叫绝。B.调查显示,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税增至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政策对于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者不公。C.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工艺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D.iPhone5最令人不齿的就是“掉漆门”,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几乎每一家配件厂商都处心积虑,寻找对策。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这个年轻人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长篇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B.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勿用左手启动家电,以防万无一失。C.这位院士表示,他要努力去做一个乐意给年轻人打开一切科学道路使他们夺得科学高峰的人。D.有些作家背离了大众的欣赏习惯,弄些非驴非马的东西,却自诩是在搞探索和实验。5.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3分)13\n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行李之往来B.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7.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二.诗歌阅读(共6分)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每小题3分)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8.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句仿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突出了“天难老”,再用“天难老”与“人生易老”对比。B、“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C、“一年一度秋风劲”,紧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D、“寥廓江天万里霜”句摹画出一幅宏阔、秋色无限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渺小、前途茫然的无限感慨。9.怎样理解词中“黄花”这一意象?为什么战地的“黄花”分外香?(3分)三.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携来百侣曾游, 。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4)但我不能放歌,。(5)我希望逢着。(6)又前而为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7)惨象,;流言,。(8)沉默呵,沉默呵!,。四.文言文阅读。(25分)13\n(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A)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C)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D)烦执事。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③若舍郑以(E)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F)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G)亦去之。11.将括号内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每空0.5分,填对6空得3分)A()B()C()D()E()F()G()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B.晋军函陵(驻扎)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行李之往来(使者)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D.秦伯说(言,道)又欲肆其西封(扩张)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A.夜缒而出,见秦伯B.朝济而夕设版焉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14.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3分)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以乱易整,不武③夜缒而出,见秦伯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A.①②两个“以”不同,③④两个“而”相同。B.①②两个“以”相同,③④两个“而”不同。C.①②两个“以”相同,③④两个“而”相同。D.①②两个“以”不同,③④两个“而”不同。15.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A.焉用亡郑以陪邻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D.且焉置土石(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13\n鸿门宴(节选)司马迁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6.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好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驰:投奔C.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D.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17.下面加点词的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臣为韩王送沛公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孰与君少长失其所与,不知D.所以遣将守关者……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倶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现代文阅读。(18分)(一)阅读《记念刘和珍君》选段,回答后面问题(8分)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________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________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________如是之从容。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13\n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19.依次填入上文横线上的词语,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是()(2分)A、竟至竟会竟会B、竟会竟至竟能C、竟能竟会竟至D、竟至竟能竟会20.下面对“以最坏的恶意”和“出于我的意外”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是()(2分)A、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的程度令人发指,出人意外。B、中国女性如此之临危不惧真是出人意外。C、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和中国女性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D、作者是向来从坏处看“中国人“的,但对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还没有料到,中国女性的临危不惧的精神也出人意料。21.“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里的“此”指的是()(2分)A、通过女师大事件,作者看到了中国女子办事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B、“三一八”惨案中,作者认清了当局者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中国女性临难之从容。C、“三一八”惨案中,三个女子互相救助、殒身不恤的行为证明了人民是压不倒的,人们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希望。D、“三一八”惨案使苟活者看见了微茫的希望,使真的猛士更奋然前行。22.对“我说不出话”的主要原因分析最恰当的是()(2分)A、因痛失优秀青年而伤心得说不出话来。B、因“出离愤怒”而说不出话来。C、跟段祺瑞反动政府无理可说。D、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此时并不想说。(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5题。(10分)怀鲁迅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13\n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23.文中第三节所写的“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反映了青年男女什么样的心情?(3分)24.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25.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这句话的理解。(3分)六、语言运用与表达。(10分)26.下面这副对联有一处对得不够工整,请加以修改。(3分)栏干槽净六畜兴旺,肥多水足稻麦丰登。把改为。27.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4分)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28.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3分)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26日晚8时,第11届全国运动会在山东济南西柳体育中心决出了田赛场上最有分量的一块金牌,邹振先保持了28年男子三级跳全国纪录终于被打破,河北选手李延熙以17米59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并获得冠军。 这一成绩创下后,全场顿时沸腾了!而还有四跳任务在身的李延熙简单的挥手向观众致意,看台上观看的邹振先满脸带笑,他终于看到了中国后生小子们超越了他的纪录!而浙江选手朱书靖也不含糊,取得17米41的好成绩。 赛后李延熙说自己也被这个成绩吓了一大跳,他表示自己就没有想到能跳到17米59,只想着能跳30左右即可,李延熙把破纪录主要归功于场上的热烈气氛,以及朱书靖高水平的竞争。答:。13\n七.阅读作文(60分)。2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答题。2022年7月31日,20岁的张有波在县城网吧里上网查到,他已经被南京东南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周前就已寄出。当天,他身患绝症的母亲为了不拖累家人自杀身亡。没有一个母亲是不爱自己孩子的,所以请理解我们的父母。一个有感情的人,常有被感动的时候。有时是因为一件事,有时是因为一个人,有时是因为一个场景,还有时是因为一句话……有时是触动了尘封已久的记忆,有时是受到了心灵的震动,有时是得到了终生受益的启发……那么,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在你的感情世界,是否一直都有一种时刻存在却又难以出口的感情叫做愧疚?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是否一直都有一种时刻存在却又难以战胜的固执叫做幼稚?是否还有……你还在犹豫什么?这难道就是成长的代价吗?你还在等待什么?勇敢地行动吧,说出心中想说的话,做一个有担当的孩子!不要让成长付出太过沉重的代价!(1)附加题:“以从今天起,我……”为开头,续写一段能够表达你此刻感受的话,要求语言通顺,情感真挚。不少于100字。(注:本题5分,得分计入总分)(2)写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记叙文,就要书写真情故事,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出人物个性,展现人性的光辉;叙事散文,就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抒发独特的人生感悟或者浅浅的哲理;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合理)。3.字数在800以上。13\n连江尚德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B(A项中“繁衍”的“衍”读“yǎn”;B项中“契约”中的“契”读“qì”;D项中的“尘埃”的“埃”读“āi”。)2.D(A.“胆颤心惊”应为“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战,发抖。“讫今为止”应为“迄今为止”,指到现在为止。迄,到。B.“暇想”应为“遐想”,指悠远地思索或想象。遐,远。“趋之若骛”应为“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鹜,鸭子。C.“威摄力”应为“威慑力”,指用武力或声势使对方感到恐惧的力量。慑,害怕,使害怕。“重峦迭嶂”应为“重峦叠嶂”,指重重叠叠的山峰。叠,一层加上一层。)3.C4.D(A.语意重复,“处女作”指作者的第一部作品,与“第一部”语意重复,去掉“第一部”;或将“处女作”改为“作品”。B.自相矛盾,将“以防万无一失”改为“以防万一”。C.“夺得科学高峰”搭配不当,将“夺得”改为“到达”或“登上”。)5.C解析:A.“知”通“智”;B.“说”通“悦”;D.“倍”通“背”。6.B解析:A.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外出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C.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D.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妻子。长者,古义:敦厚的人;今义:年龄较大的人。7.A解析:①③④“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②⑥“之”:结构助词,可译为“的”;⑤“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8.D(此句表现了诗人开阔、乐观的革命情怀)9、黄花即菊花(1分),因为战地浇灌了无数志士仁人的鲜血,烈火硝烟中野菊花傲然挺立,绚丽芬芳,金黄吐芳(2分)。(或者:象征的手法(1分),经过战争洗礼的菊花,是革命者(的呐喊着、助威者)的象征,所以比以往更加坚强、芬芳。(2分)10.略。11.略。12.D解析:“说”通“悦”,高兴。13.D解析:边邑,这里用作动词。其他三项为名词作状语。14.D解析: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凭;③连词,表示修饰;④连词,表示转折。15.C解析:A项为疑问词,何,为什么;例句、c为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BD疑问代词,哪里。(三)16.B解析:驰:骑马到。17.D解析:A.去,到;主谓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替,为;被;C.与……比;结交,亲附;D.表……的原因。18.(1)秦朝时项伯和我交往,他杀了人,我救了他。(游:交往。活:使动,使……活下来/救活。)19、B“竟至”指竟然至于,竟然达到,程度比“竟会”重。“竟能”指竟然能够,出乎意料,暗含赞赏。20、D21、C22、B13\n23.【参考答案】(3分)“破裂似的心肺”:对鲁迅去世的悲痛。“紧捏的拳头”:决心继承鲁迅的遗志;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愤恨。(对鲁迅的价值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的悲愤;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恨。)24.【参考答案】(6分)鲁迅逝世后,千万青年对他的爱戴和崇仰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他的伟大,这表明了民族振兴的希望。但鲁迅之死与黑暗势力的迫害有关,鲁迅逝世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民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这表明当时中国还处在黑暗、蒙昧之中。25.【参考答案】(6分)①象征手法。②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不死。或作: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新的力量必然产生。或作:表达了对民族和文化振兴的期盼。26.“六畜”改为“牛羊”,或“稻麦”改为“五谷”。27.略。28.李延熙打破尘封28年的三级跳全国纪录(3分)29.略13\n学校班级姓名座号.---------密………封…………装…………订………线----------..连江尚德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答题卷一.选择题。(48分)题号12345678分值33333333答案题号1213141516171920分值33332222答案题号2122分值22答案二.诗歌阅读9.(3分)三.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 (2)。 (3)! (4)。(5)。(6)。(7);。(8),。四.文言文阅读。11.(每空0.5分,共3分)A()B()C()D()E()F()18.(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现代文阅读。23.(3分)13\n24.(4分)25.(3分)六.语言运用与表达。(10分)26.(3分)把改为。27.(4分)28.(3分)七.阅读作文(60分)。29.(1)(5分)题目10013\n20030040050060013\n7008009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