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在下列形式中不具有意识形态部分的是( )①思想 ②道德 ③科学技术④信仰 ⑤语言 ⑥文字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③④⑥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④3.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 )A.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B.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4.影像的数字化使文化产品的载体越来越轻盈,精神产品的传播也越来越迅捷。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打破了文化传播的时空界限,让文字、视频、音乐可以在瞬间传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这说明( )A.新传媒已取代旧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科技进步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C.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D.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日渐重要5.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是什么”的话题时,说道:“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8-\n6.“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①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 ②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8.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J·K·罗琳的经典儿童小说《哈利·波特》中的故事被引入到了表演中。从1997年《哈利·波特》首部作品诞生,到2022年8月终结版电影全球上映,其在全球的图书、电影、主题公园等,各种开发价值已超过2000亿美元。这启示我们( )A.夯实经济基础,壮大文化产业B.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C.增强文化实力,提升综合国力D.借鉴外国文化,推动文化创新9.家风又指门风,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和为人处世伦理,甚至影响人的一生。2022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深远持久的③要全面继承传统道德准则和处世伦理④家庭教育是传达社会规范、培养良好风尚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0.右图是一个德国人阐释的中国人与德国人表达个人观点的方式,这背后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区别、相互交融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④不同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造成了文化差异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2022年2月西沙群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巡查和执法督察工作已结束,考古人员新发现水下文化遗产12处。我国之所以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8-\nA.是民族精神的火炬B.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C.是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载体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12.自利玛窦把《四书》翻译成拉丁文,至今的400多年间,中国几乎所有的文史经典都被翻译成了各国文字,成为全人类的财富。同时,中国也翻译出版了大量国外书籍。这说明()①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②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渐趋融合③不同民族文化有差异,但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3.儒学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儒学现在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从文化角度看,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是因为( )①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②各民族文化渐趋相同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4.某学者指出,既然不能强制人“关掉电视”,那么要摆脱天生娱乐化的电视媒介的控制,唯一有希望的方法是学校教育。通过教育教会学生主动疏远某些信息形式,让学生懂得不能“用笑声代替思考”。这说明( )A.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具有重要作用B.在抵制“泛娱乐化”的问题上,教育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C.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D.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15.短信、微信拜年、低碳过年等新的文化潮流、文化手段与中国传统春节相结合的形式已经成为中国春节亮丽的人文景观,只有引导新的文化潮流,运用新的文化手段,春节新文化才会实现,才会不断丰富中国传统春节“年味”。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看,下列对短信、微信拜年交流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A.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B.能够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16.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现象——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能做贴牌加工,或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要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必须( )-8-\n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D.彻底改变传统文化17.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各类电子书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但也有人认为,对于真正爱书的人来说,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的乐趣。这说明( )①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②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③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电子传媒取代印刷媒体已成为必然趋势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徽商纵横明、清两代300多年,其从商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商业资本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一度居十大商帮之首。据此回答18~19题。18.徽商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塑造了极具特色的贾儒结合、义利相兼的理念,这说明( )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③服务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19.徽商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绝非偶然,得益于其在经商处世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创新精神,这表明(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继承C.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D.文化创新是文化实践的源泉和动力20.“中国是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完全继承B.优秀传统文化是财富,应加以继承和发展C.中国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书法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手段21.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于( )①有利于吸收各国文化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④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趋同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22.习近平主席在北师大考察时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是因为( )A.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B.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C.文化经典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文化经典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8-\n23.近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百态的古村落正迅速消亡,保护刻不容缓。从文化角度看,保护古村落是因为( )①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有利于维护和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对全面承袭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A.①③ B.②③C.③④D.①②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开展中华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书写、讲解,是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据此回答24~25题。24.根据上述材料,国家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是为了发挥( )①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 ②优秀文化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人的成长的作用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25.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 )A.只有发展才体现继承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必定能实现发展D.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26.中华老字号全聚德和德国碧洛德葡萄酒有限公司曾联合举办“吃全聚德烤鸭,品碧洛德美酒”的美食配美酒活动,活动在传承全聚德饮食文化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更时尚健康的消费理念和品位,取得了良好效益。这启示我们:( )①传统文化能推动实践发展和民族文化繁荣②对外来文化应坚持“拿来主义”③文化交流有助于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④要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7.“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经历数代艺术家千锤百炼,虽然当今舞台上可运用的高科技手段层出不穷,但京剧还得从传统的韵味上下工夫。”二度梅花奖获得者、天津京剧院院长王平说。王平院长的话主要强调了:( )A.继承——文化创新的根基B.科技——文化发展的动力C.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D.交流——文化创新的途径28.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为主题的癸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来自海内外24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炎黄子孙,共同祭拜人文始祖。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祭拜黄帝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对祖国先进文化的认同和坚守-8-\nB.海内外炎黄子孙每年祭拜黄帝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祭拜黄帝的主题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D.祭拜黄帝的主题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普世价值29.对于传统艺术或者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 )A.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B.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C.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D.文化具有继承性30.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现代绘画大师。他继承了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者融之。”这表明:①文化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传统绘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④文化创新能增加传统文化的价值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二.非选择题31.有人认为,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8分)32.材料一看漫画《取之不尽》。(1)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8分)材料二 我国古人曾把理想社会称为“大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当时人们的追求和理想。对于这些思想,中国共产党赋予其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在党的十七大上,中国共产党把“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写入党章,提出“-8-\n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2)现阶段,我国应怎样进行文化创新?(12分)33.某市为响应中央“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号召,立足于反腐倡廉实践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着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六个一”工程:充实完善一批儒家崇廉尚勤思想基地廉政景观,配合动漫公司等完成一部儒家勤廉题材的廉政动漫影片,建成一批“廉洁道德讲堂”……努力形成“看有景、听有声、读有文”的廉政文化建设新局面。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该市是如何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12分)参考答案1---5CCBCA6---10BABCC11---15DCDAB16---20BBDAB21---25CABAD26---30CABBD31①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类所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文化是由人创造的”这一观点正确。(3分)②人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不同。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③题目看到了文化和人的密切联系,但笼统地认为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发展是片面的。(2分)32(1)①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分)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不应该“全盘照搬”和“断章取义”。(4分)③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2分)(2)①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善于学习、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④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文化上的“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8-\n⑤文化创新要坚持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关注人民群众生活,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⑥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每一小点2分,共12分)33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该市廉政文化建设立足于反腐倡廉实践的新要求,探索出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3分)②文化传承与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该市充实完善一批儒家崇廉尚勤思想基地廉政景观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3分)③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动漫影片的拍摄就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分)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建成一批“廉政道德讲堂”,发挥了教育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点功能。(3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