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理科政治段考试题时量:6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7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阅读书籍、欣赏作品、观看影视等都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表明A、参与文化活动就能提高人的文化修养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C、文化的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D、文化活动的根本意义在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月球B、黄河壶口瀑布C、长城D、泰山自然风光3、以下对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A、文化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反映B、政治是基础,文化是政治的集中表现,经济是文化和政治的反映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D、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文化和经济的反映4、接受馈赠的礼物时,中国人会表示感谢,但一般不会立即打开,西方人则会立即打开并表达谢意。这表明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C、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D、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5、文化对人的影响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是有形的、具有强制性 ③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据人民网报道:在目前的娱乐报道中,流行着“宁可犯错,不可错过”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正确的认识是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自由是法定的权利,媒体受众不应该说三道四②这是某些媒体为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③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所导致的现象④传媒及其从业人员要有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效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从文化自身发展角度讲,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是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③思想运动 ④社会制度的变革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8、下列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它必然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B、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C、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是一成不变的D、传统文化应该全部被继承和发扬9、我国古代木兰从军的故事无数次让国人感动,如今,它借助交响乐和情景歌剧的艺术形式走向世界,无数次地感动世界。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6\n①不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相同的 ②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交流能够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A、传承文化典籍B、社会实践C、改变思维方式D、学术探讨11、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虽然获得了迅猛发展,但缺乏自主品牌。部分娱乐节目收视率较高,但大多是购买别国版权制作的。这启示我们A、要立足实践,加强文化创新B、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C、要全面开放文化的所有领域D、应该由政府主导和决定文化市场的方向12、吴越文化开放性强,滇黔文化内敛性强。这说明A、区域文化是在相互借鉴中形成的B、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C、民族文化具有地域特征D、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13、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的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B、网络文化C、资本主义文化D、外来文化14、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我国各民族文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B、民族文化只能得到本民族的认同C、民族文化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D、各民族先进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之瑰宝1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关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不正确的是A、能够彻底同化其他民族文化B、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C、能够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D、能够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16、“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体现了我国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的A、爱国主义B、团结统一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17、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如果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说明A、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B、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C、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强大的唯一动力D、弘扬民族精神必能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18、清朝初期,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远离故土140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这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A、团结统一B、勤劳勇敢C、自强不息D、爱好和平19、爱国主义贯穿了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下列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是A、新时期爱国主义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为主题B、爱国主义是抽象的,只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对祖国的深厚感情C、爱国主义只在国家面临危难时才表现出来D、爱国主义不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20、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是因为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6\n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腐朽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③我国始终坚持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了不良思想和现象的出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当前我国文化市场发展迅速,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寻机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为此,我们应该①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②阻止文化产业化的发展 ③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 ④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就是要发展①多种类型、风格多样的文化 ②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③能带来任何消遣娱乐的文化 ④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3、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因为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4、“小康社会”是在活用传统思想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提出的,既包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融汇了丰富的时代色彩。党提出小康社会的目标是A、对我国传统社会理想的回归B、对我国传统思想的摒弃C、对我国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对西方人文思想的借鉴25、随着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淡漠了。如此发展下去,带来的后果是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B、能够使我们国家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C、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D、逐渐失去民族特色,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消弱民族的凝聚力26、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27、20多年来,注重个人拼搏、竞争发展,成为以人为主体的广东文化的内涵。而在新的转型期,注重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应成为广东探索粤文化和文化创新的要义。这说明了A、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B、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D、文化创新必须借鉴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6\n28、据报道,目前我国科学论文、发明专利等重要指标都处于历史单上最好水平,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占世界GDP总量92%的49个主要国家中,我国科技创新的总体能力位居第28位,尚未成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科学技术大国。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A、实现文化创新要以外来文化为主B、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唯一标准C、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D、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29、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这本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这说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30、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必须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关于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B、文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D、中华文化是唯一没有受到外域文化影响的国粹31、腐朽文化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对待腐朽文化的正确态度是A、用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教育B、坚决抵制,依法取缔C、改造、剔除腐朽文化D、提高辨别腐朽文化的能力32、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是A、“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B、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C、宋元明代,特别是宋明理学的产生D、隋唐的建立,特别是此时对外来文化加以吸收,文化开放氛围浓郁33、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总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下列不属于中华民族精神所具有的特征的是A、民族性 B、时代性C、先进性D、包容性34、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折射出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B、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C、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最可贵的精神D、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时代特色35、今天的文化生活,“喜”与“忧”交织在一起,出现“忧”的原因是A、文化市场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发展C、科学技术的发展D、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2022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理科政治段考答卷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1、《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1世纪的今天,古老的《道德经》所蕴涵的理念与主张,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当然《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如不提倡竞争和主动学习等。6\n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6分)2、2022年8月7日,100位在广东省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受省委书记之邀,走进省委小礼堂,与省领导一起观看反映珠三角外来工生活的电影《所有梦想都开花》。该影片讲述了几位外来工在广东艰辛创业的故事,她们勇敢战胜了事业挫折、情感困扰和疾病威胁,执着追求并实现了人生梦想。90分钟里,大家心生共鸣,时而掌声热烈,时而哄堂大笑,时而陷入沉思。你认为上述影片会对在广东省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有何影响?(14分)6\n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B2、C3、C4、D5、C6、D7、C8、B9、D10、B11、A12、D13、A14、B15、A16、D17、A18、A19、A20、B21、C22、B23、D24、C25、D26、D27、B28、C29、C30、D31、B32、D33、D34、A35、D二、主观题答案1、答案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3分)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也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分)《道德经》的内容也要紧随时代,增加新的时代内涵。(2分)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3分)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分)《道德经》中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我们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其精华。(2分)2、答案优秀文化塑造人生。(3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3分);分优秀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分);优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电影《所有梦想都开花》作为优秀文化作品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外来务工人员心灵的火炬,引领外来务工人员前进的旗帜。(2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