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樟树中学2022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考试时间:2022-10-20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1-7为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8-10为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46分)1.2022年10月16日上午8:30,樟树市第49次全国药材药品交易大会开幕。 本次交易会历时3天,参会人员预计达10万之多。以上记录时间的数据分别指的是( )A.时刻和时间间隔B.时间间隔和时刻C.都是时刻D.都是时间间隔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一定越大B.速度为零,加速度就一定为零C.速度很小,加速度可能很大D.速度很大,加速度不可能是零3.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x=t+0.5t2(m),从t=0时开始,运动了t1时间时,它的速度大小为3m/s,则有()A.t1=1sB.t1=2sC.t1=4sD.t1=8s4.以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刹车后获得大小为的加速度.刹车后3s内,汽车走过的位移为()A.12.5mB.12mC.90mD.126m5.如图所示,物体沿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在0-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S为( )A.S=10mB.S=4mC.S=2mD.S>10m6.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P时速度是1m/s,车尾经过P点时的速度是7m/s,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P点时的速度为()A.5m/sB.5.5m/sC.4m/sD.3.5m/s7.一可视为质点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A点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第一次运动到距斜面底端为斜面长度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为( )A.2tB.0.5tC.tD.4t12\n8.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差是12m.则可知( )A.第1s内的位移为3mB.第2s末的速度为8m/s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s2D.物体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为27m/s9.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4m/s,方向向东;当t=3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m/s,方向仍向东。当t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m/s( )A.6sB.5sC.7sD.8s10.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每空2分)11.打点计时器是使用__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中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为________V,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__________________(填“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的误差小,若电源的频率是50Hz,则它一秒打_____个点。12.某同学在研究小车运动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该同学选择A、B、C、D、E、F六个计数点,对计数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图中。(1)打点计时器使用电源的频率为_________12\n(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做_________直线运动(匀加速或匀减速)(3)打下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AF段位移的大小x为______cm(两个结果分别保留2位有效数字和4位有效数字)(4)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共36分)13.(10分)汽车在平直公路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后以2m/s2的加速度加速,(1)5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2)前5s的位移是多少?14.(12分)一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过程所用时间是5s,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1)物体是从多高的地方开始下落的?(2)物体落地时的速度是多少.(3)物体落地前最后1s的位移是多少.15.(14分)卡车原来以8m/s的速度匀速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即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m/s时,交通灯变为绿灯,司机立即放开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卡车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来的速度共用了9s。求:(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2)开始刹车后2s末及7s末的瞬时速度。12\n12\n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ACBAAACADADBC1【答案】A【解析】“2022年10月16日上午8:30”是指时刻;“大会历时3天”是指时间;故选A.2【答案】C【解析】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还与时间有关,故A错误;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联系,物体的速度很大时,加速度可以为零,速度很小,加速度可能很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故BD错误,C正确。所以C正确,ABD错误。3.【答案】B【解析】根据x=v0t+at2=t+0.5t2得,物体的初速度为:v0=1m/s,加速度为:a=1m/s2.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故v=v0+at1,,故C正确.故选:C.4.【答案】A【解析】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为:,所以3s内的位移等于2.5s内的位移,所以刹车后3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故A正确,BCD错误。5.【答案】A【解析】根据位移-时间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0-2s物体沿正方向运动,通过的位移大小为:△x1=8m-4m=4m;2-4s内物体沿负方向运动,通过的位移大小为:△x2=8m-2m=6m;所以在0-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S为:S=△x1+△x2=4+6=10(m).故选A.点睛:该题考查了对位移--时间图象的理解和应用,要掌握: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还要知道路程等于各段位移大小之和.6.【答案】A12\n【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中间位置速度公式可得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点时的速度为,A正确;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7.答案 C解析 方法一 逆向思维法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故xBC=at,xAC=a(t+tBC)2又xBC=xAC解得tBC=t.方法二 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1∶3∶5∶…∶(2n-1)因xBC∶xBA=∶=1∶3通过xBA的时间为t,故通过xBC的时间tBC=t.方法三 平均速度法利用教材中的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AC==又v02=2axACvB2=2axBCxBC=xAC联立得vB=.可以看出vB正好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点是中间时刻的位置,因此有tBC=t,方法四 图象面积法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高的平方比的方法,作出v-t图象,如图甲所示.=且S△AOC=4S△BDC,xBD=atBC,12\nxAO=a(t+tBC)所以=解得tBC=t.方法五 利用有关推论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的各段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t1∶t2∶t3∶…∶tn=1∶(-1)∶(-)∶(2-)∶…∶(-)现将整个斜面分成相等的四段,如图乙所示.设通过BC段的时间为tx,那么通过BD、DE、EA的时间分别为tBD=(-1)tx,tDE=(-)tx,tEA=(2-)tx,又tBD+tDE+tEA=t,解得tx=t.【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题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8.答案 AD解析 根据x4-x2=2aT2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m/s2=6m/s2,则第1s内的位移x1=at12=×6×12m=3m,故A正确,C错误;第2s末的速度v2=at2=6×2m/s=12m/s,故B错误;物体在第5s内的位移x5=at52-at42=×6×25m-×6×16m=27m,则物体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m/s=27m/s,故D正确.【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题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9.【答案】AD【解析】物体的加速度,当末速度方向向东时,则,当末速度方向向西时,则,故AD正确,BC错误.故选AD.12\n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注意公式的矢量性,最终末速度方向可能向东、可能向西.10.答案 BC解析 A、B选项中左图表明0~3s内物体匀速运动,位移应正比于时间,加速度为零,3~5s内物体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2m/s2,A错,B对;C、D选项中左图0~3s位移不变,表示物体静止(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3~5s内位移与时间成正比,表示物体匀速运动,v==2m/s,a=0,C对,D错.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每空2分)11【答案】(1).交流(2).220(3).电火花计时器(4).50【解析】常用的两种打点计时器都是使用的交流电源,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的交流电,由于电火花打点过程中阻力小,所以误差小,若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点周期为.12【答案】(1).50(2).匀加速(3).0.70(4).16.00(5).5.0【解析】(1)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与交流电的周期相同,所以:。(2)由图中数据可知,小车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因此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由图中数据可知:△x=aT2=0.8cm,xDE=11.20-7.20=4.00cm,xEF=xAF-xAE,联立解得:xAF=16.00cm。(4)根据推论△x=aT2,带入数据可得:。三、计算题(共40分)13【答案】①20m/s②75m【解析】略14答案 (1)125m (2)5s (3)40m/s落地时的速度为50m/s解析 (1)下落的高度是:(2)由v=gt得:(3)最后1s的位移是12\n【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题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应用15.【答案】(1)-1m/s2 2m/s2 (2)6m/s 4m/s【解析】(1)卡车先做匀减速运动,再做匀加速运动,其运动简图如图所示。设卡车从A点开始减速,则vA=8m/s,用t1时间到达B点,从B点又开始加速经过时间t2到达C点,则vB=2m/s,vC=8m/s,且t2=t1+t2=9s。可得t1=6s,t2=3s,由v=v0+at得vB=vA+a1t1①在BC段vC=vB+a2t2 ②联立①②两式,代入数据得:a1=-1m/s2;a2=2m/s2。(2)开始刹车后2s末的速度为:v1=vA+a1t=8m/s-1×2m/s=6m/s7s末的速度为:v2=vB+a2t=2m/s+2×1m/s=4m/s7.驾驶证考试中的路考,在即将结束时要进行目标停车,考官会在离停车点不远的地方发出指令,要求将车停在指定的标志杆附近,终点附近的道路是平直的,路旁依次有编号为12\nA、B、C、D、E的五根标志杆,相邻杆之间的距离ΔL=16.0m.如图所示,一次路考中,学员甲驾驶汽车,学员乙坐在后排观察并记录时间,学员乙与车前端面的距离为Δs=2.0m.假设在考官发出目标停车的指令前,汽车是匀速运动的,当学员乙经过O点考官发出指令:“在D标志杆目标停车”,发出指令后,学员乙立即开始计时,学员甲需要经历Δt=0.5s的反应时间才开始刹车,开始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学员乙记录下自己经过B、C杆时的时刻tB=5.50s,tC=7.50s.已知O、A间的距离LOA=69m.求:(1)刹车前汽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及汽车开始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汽车停止运动时车头前端面离D的距离.7.(1)20m/s 2m/s2 (2)5m解析 (1)指令发出后车的运动包括匀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那么从O点到B点,位移LOA+ΔL=v0Δt+v0(tB-Δt)-a(tB-Δt)2同理从O点到C点LOA+2ΔL=v0Δt+v0(tC-Δt)-a(tC-Δt)2解得v0=20m/s,a=2m/s2.(2)从指令发出到停车汽车发生的位移x,则有x=v0Δt+=110m由于发出指令时车头已经超过O点Δs=2.0m.因此停车时车头到O的距离为x+Δs=112m,那么到D的距离为LOA+3ΔL-(x+Δs)=5m.7.一物体沿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且同时开始计时,其加速度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关系图线(a-t图)如图7所示,求:图7(1)物体在第2s末的速度;(2)物体在4s内的位移;12\n(3)物体在10s内的位移和第10s末的速度.7.(1)4m/s (2)16m (3)40m 8m/s解析 (1)经分析可知物体在第1s内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8m/s2的匀加速运动,历时1s.所以第1s末的速度v1=a1t1=8m/s.紧接着物体改做加速度为a2=-4m/s2的匀减速运动,历时2s所以第2s末的速度v2=v1+a2t2=4m/s.(2)由第(1)问可知第3s末的速度v3=v1+a2t=0,从第3s末开始又重复前3s的运动.所以前3秒的位移x1=v1t=×8m/s×3s=12m.而物体在第4s内的位移等于第1s内的位移x2=v1t1=4m.x=x1+x2=16m,所以前4s内的位移大小为16m.(3)由于加速度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可知每3s为一个周期.所以前10s内的位移为x′=3x1+x2=40m.第9s末的速度为0,第10s末的速度为第1s末的速度为8m/s.14.(12分)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途中先后经过相距27m的A、B两点所用时间为2s,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15m/s.求:(1)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2)汽车从出发点到A点经过的距离;1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途中先后经过相距27m的A、B两点所用时间为2s,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15m/s.求:(1)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2)汽车从出发点到A点经过的距离;(3)汽车经过B点后再经过2s到达C点,则BC间距离为多少?答案 (1)12m/s 1.5m/s2 (2)48m (3)33m解析 (1)设汽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过A点时速度为vA,则AB段平均速度为AB=12\n故xAB=ABt=t,解得vA=12m/s.对AB段:a==1.5m/s2.(2)设出发点为O,对OA段(v0=0):由v2-v02=2ax得xOA==48m.(3)汽车经过BC段的时间等于经过AB段的时间,由位移差公式有:xBC-xAB=aT2,得xBC=xAB+aT2=27m+1.5×22m=33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题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