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县永荣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6分,共42分)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华裔科学家高琨在光纤传输信息领域中取得突破性成就,光纤的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B.工业上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进行脱硫,并能回收得到石膏C.“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D.电解MgCl2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2.如图表示1gO2与1gX气体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则X气体可能是( )A.C2H4B.CH4C.CO2D.NO 3.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向AgCl沉淀中滴入稀KI溶液白色沉淀变黄,说明AgI比AgCl更难溶B.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试样中一定有CO32﹣C.先加入盐酸无沉淀,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试样中一定有SO42﹣D.盐溶液中加入NaOH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一定是铵盐 4.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烧碱溶液中加入铝:Al+2OH﹣=AlO2﹣+H2↑B.用过量氨水吸收烟道气中的SO2:SO2+2NH3•H2O=SO32﹣+2NH4++H2O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废水中制取Fe(OH)3胶体:Fe3++3H2O⇌Fe(OH)3↓+3H+D.用Fe2+将饮用水中少量ClO2﹣还原成为Cl﹣:4Fe2++ClO2﹣+4H+=4Fe3++Cl﹣+2H2O 5.如表实验事实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Ⅰ操作Ⅱ结论A滴加用硝酸酸化的BaC1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42﹣B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Na+无K+C滴加氯水和CC1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原溶液中有I﹣D滴加几滴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4+A.AB.BC.CD.D 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14-\n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7.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①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②Cl2+2NaBr=2NaCl+Br2③Br2+2FeBr2=2FeBr3根据上述反应,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还原性强弱顺序为:Br﹣>Fe2+>Cl﹣B.氧化性强弱顺序为:MnO4﹣>Cl2>Br2>Fe3+C.反应①中,当生成1molCl2时,被氧化的HCl为3.2molD.溶液中可发生反应:2Fe3++2Cl﹣=2Fe2++Cl2↑ 二、非选择题8.(12分)某透明澄清溶液可能含有Na+、Fe3+、Ba2+、CO32﹣、SO32﹣、SO42﹣、Cl﹣、I﹣等离子中的几种,为鉴别这些离子,分别取三份少量溶液,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三个实验:实验①:加CCl4,再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后层变为紫色;实验②:加盐酸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实验③: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出沉淀,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1)分析上述3个实验,用离子符号写出每一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可不必完全填满.实验①:含有 ;不含 ;实验②:含有 ;不含 ;实验③:含有 ;(2)通过上述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 9.(14分)如图中A~J分别代表相关反应的一种物质,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已知:A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C、D;反应①为:2Mg+CO22MgO+C.(1)A的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5)在反应④中,当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G时,转移电子 mol. -14-\n10.(16分)晶体硅是信息科学和能源科学中的一种重要材料,可用于制芯片和太阳能电池等.以下是工业上制取纯硅的一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各元素用相应的元素符号表示):(1)在上述生产过程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 (填反应代号).(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化合物W的用途很广,通常可用作建筑工业和造纸工业的黏合剂,可作肥皂的填充剂,是天然水的软化剂.将石英砂和纯碱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至1373~1623K反应,生成化合物W,其化学方程式是 (4)A、B、C三种气体在“节能减排”中作为减排目标的一种气体是 (填化学式);分别通入W溶液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5)工业上合成氨的原料H2的制法是先把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再提纯水煤气得到纯净的H2,提纯水煤气得到纯净的H2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16分)Fe、Cu都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运用实验的手段研究Fe、Cu以及化合物的相关性质.请你参与研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完成了Fe、Cu分别与S、Cl2反应的实验,下列物质中不可能为甲同学实验得到的生成物是 A.FeCl3B.FeCl2C.CuCl2D.FeS(2)乙同学为验证Fe能和热的浓HNO3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说出装置B的作用: .开始加热前 (填“有”或“无”)明显现象.(3)当乙同学实验结束时,铁完全溶解,试管液面上方为无色气体,试管上部为红棕色气体,此时丙同学用所得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和探究:①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一小块Cu片,结果Cu片先逐渐溶解,并伴随其他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不再溶解.丙同学依据反应现象得出Cu片溶解的原因可能是和过量的HNO3发生反应.他依据的反应现象是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你认为Cu片溶解是否还有另一原因,若有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理由: (若无此空不填)②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在加入Cu片并反应完全后的溶液中含有Fe2+但不含有Fe3+.说明具体的操作和实验现象 .③丙同学实验结束后加水稀释后得到溶液500mL,假设实验全过程硝酸只被还原成NO和NO2共0.02mol并测得溶液中Fe2+和Cu2+浓度均为0.02mol/L,则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生成NO气体的体积为 L(标准状况).(4)本次探究实验用掉密度为1.5g•cm﹣3质量分数为95%的浓硝酸3mL,超出实际参加反应的量其原因有(写出两点):① ② .-14-\n -14-\n重庆市荣昌县永荣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6分,共42分)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华裔科学家高琨在光纤传输信息领域中取得突破性成就,光纤的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B.工业上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进行脱硫,并能回收得到石膏C.“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D.电解MgCl2溶液,可制得金属镁【考点】硅和二氧化硅;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分析】A.二氧化硅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B.石灰吸收二氧化硫最终生成硫酸钙;C.通过“燃煤固硫”和“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提高空气质量,可减少粉尘污染、酸雨等;D.电解氯化镁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氯气和氢气.【解答】解:A.华裔科学家高琨在光纤传输信息领域中取得突破性成就,光纤的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故A正确;B.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硫,则可以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进行脱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再被氧化最终生成硫酸钙,故B正确;C.通过“燃煤固硫”和“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提高空气质量,可减少粉尘污染、酸雨等,故C正确;D.电解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氯气和氢气,得不到镁,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环境污染与保护、金属的冶炼,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金属冶炼方法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如图表示1gO2与1gX气体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则X气体可能是( )A.C2H4B.CH4C.CO2D.NO【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根据PV=nRT=知,相同温度下,相同质量、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其气压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据此分析解答.-14-\n【解答】解:由图可知,相同温度时,p(O2)>p(X),根据PV=nRT=知,在同质量、同体积条件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压强成反比,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压强越小,只有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O2,所以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根据PV=nRT=中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中等. 3.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向AgCl沉淀中滴入稀KI溶液白色沉淀变黄,说明AgI比AgCl更难溶B.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试样中一定有CO32﹣C.先加入盐酸无沉淀,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试样中一定有SO42﹣D.盐溶液中加入NaOH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一定是铵盐【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实验评价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角度分析;B.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可能为CO32﹣、HCO3﹣或SO32﹣;C.先加入盐酸无沉淀,可排除Ag+的干扰,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为BaSO4;D.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NH3.【解答】解:A.向AgCl沉淀中滴入稀KI溶液白色沉淀变黄,说明生成AgI沉淀,则可说明AgI比AgCl更难溶,故A正确;B.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可能为CO32﹣、HCO3﹣或SO32﹣,不一定为CO32﹣,故B错误;C.先加入盐酸无沉淀,可排除Ag+的干扰,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为BaSO4,则试样中一定有SO42﹣,故C正确;D.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NH3,可说明一定是铵盐,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于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学习中注意积累. 4.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烧碱溶液中加入铝:Al+2OH﹣=AlO2﹣+H2↑B.用过量氨水吸收烟道气中的SO2:SO2+2NH3•H2O=SO32﹣+2NH4++H2O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废水中制取Fe(OH)3胶体:Fe3++3H2O⇌Fe(OH)3↓+3H+D.用Fe2+将饮用水中少量ClO2﹣还原成为Cl﹣:4Fe2++ClO2﹣+4H+=4Fe3++Cl﹣+2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电荷不守恒;B.过量氨水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铵;C.氢氧化铁胶体不是沉淀,不能标沉淀符号;D.ClO2﹣氧化二价铁离子生成三价铁离子,本身被还原为氯离子,同时生成氢氧根离子.-14-\n【解答】解:A.向烧碱溶液中加入铝,离子方程式:2H2O+2Al+2OH﹣=2AlO2﹣+3H2↑,故A错误;B.用过量氨水吸收烟道气中的SO2,离子方程式:SO2+2NH3•H2O=SO32﹣+2NH4++H2O,故B正确;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废水中制取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Fe3++3H2O⇌Fe(OH)3(胶体)+3H+,故C错误;D.用Fe2+将饮用水中少量ClO2﹣还原成为Cl﹣,离子方程式:2H2O+4Fe2++ClO2﹣=4Fe3++Cl﹣+4OH﹣,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不能用沉淀符合,题目难度不大. 5.如表实验事实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Ⅰ操作Ⅱ结论A滴加用硝酸酸化的BaC1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42﹣B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Na+无K+C滴加氯水和CC1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原溶液中有I﹣D滴加几滴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4+A.AB.BC.CD.D【考点】常见阴离子的检验;常见阳离子的检验.【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亚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银离子等滴加硝酸酸化的2溶液,都成生成白色沉淀;B、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钠离子、无钾离子;C、氯水中的氯气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四氯化碳把碘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而显紫色;D、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试纸不变蓝,说明原溶液中无铵根离子.【解答】解:A、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因为亚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银离子等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故A错误;B、黄色火焰可以覆盖K+的浅紫色火焰,故检验K+需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正确操作为: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钠离子、无钾离子,故B错误;C、氯水中的氯气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四氯化碳把碘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下层溶液显紫色;所以滴加氯水和四氯化碳,下层溶液显紫色说明原溶液中有碘离子,故C正确;D、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H4+时,滴加稀NaOH溶液不会放出NH3,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硫酸根离子、碘离子、钠离子和铵根离子的检验,要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注意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 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14-\n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NO2和CO2分子中含有相同氧原子;B、乙烯和环丁烷(C4H8)最简式相同为CH2,计算28gCH2中所含碳原子物质的量得到所含原子数;C、NO2和N2O4分子最简比相同为NO2,只需计算92gNO2中所含原子数;D、依据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条件分析;【解答】解:A、NO2和CO2分子中含有相同氧原子,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故A正确;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乙烯和环丁烷(C4H8)最简式相同为CH2,计算28gCH2中所含碳原子物质的量==2mol,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故B正确;C、NO2和N2O4分子最简比相同为NO2计算92gNO2中所含原子数=×3×NA=6NA,故C正确;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主要是微粒数的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计算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7.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①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②Cl2+2NaBr=2NaCl+Br2③Br2+2FeBr2=2FeBr3根据上述反应,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还原性强弱顺序为:Br﹣>Fe2+>Cl﹣B.氧化性强弱顺序为:MnO4﹣>Cl2>Br2>Fe3+C.反应①中,当生成1molCl2时,被氧化的HCl为3.2molD.溶液中可发生反应:2Fe3++2Cl﹣=2Fe2++Cl2↑【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A、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还原性判断.B、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氧化性判断.C、反应①中只有氯元素被氧化,根据氯原子守恒计算.D、氯气氧化性比Fe3+强,该离子反应不能发生.【解答】解:①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氧化剂为KMnO4,氧化产物为Cl2,所以氧化性KMnO4>Cl2;还原剂为HCl,还原产物为MnCl2,所以还原性HCl>MnCl2;②Cl2+2NaBr=2NaCl+Br2,氧化剂为Cl2,氧化产物为Br2,所以氧化性Cl2>Br2;还原剂为NaBr,还原产物为NaCl,所以还原性NaBr>NaCl;③Br2+2FeBr2=2FeBr3,氧化剂为Br2,氧化产物为,所以氧化性Br2>Fe3+;还原剂为Fe2+,还原产物为Br﹣,所以还原性Fe2+>Br﹣;A、由上述分析可知,还原性强弱顺序为:Fe2+>Br﹣>Cl﹣,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MnO4﹣>Cl2>Br2>Fe3+,故B正确;C、反应①中只有氯元素被氧化,氯原子守恒可知,1molCl2时,被氧化的HCl为2mol,参加反应的HCl为3.2mol,故C错误;-14-\nD、由上述分析可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MnO4﹣>Cl2>Br2>Fe3+,所以氯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Fe3+不能氧化Cl﹣,故D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守恒计算等,难度中等,关键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 二、非选择题8.(12分)某透明澄清溶液可能含有Na+、Fe3+、Ba2+、CO32﹣、SO32﹣、SO42﹣、Cl﹣、I﹣等离子中的几种,为鉴别这些离子,分别取三份少量溶液,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三个实验:实验①:加CCl4,再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后层变为紫色;实验②:加盐酸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实验③: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出沉淀,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1)分析上述3个实验,用离子符号写出每一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可不必完全填满.实验①:含有 I﹣ ;不含 Fe3+ ;实验②:含有 CO32﹣、Na+ ;不含 SO32﹣和Ba2+ ;实验③:含有 SO42﹣ ;(2)通过上述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Cl﹣ .【考点】常见阴离子的检验;常见阳离子的检验.【分析】实验①:加CCl4,再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后层变为紫色,说明有I2生成,则一定含有I﹣,因I﹣具有还原性,则与氧化性Fe3+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实验②:加盐酸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则一定含有CO32﹣,一定不含SO32﹣、Fe3+、Ba2+,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有阳离子Na+;实验③: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出沉淀,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可说明含有SO42﹣,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l﹣.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1)①加CCl4,再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后层变为紫色,说明有I2生成,则一定含有I﹣,因I﹣具有还原性,则与氧化性Fe3+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答案为:I﹣;Fe3+;②加盐酸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则一定含有CO32﹣,一定不含SO32﹣,否则生成刺激性气体二氧化硫,且有CO32﹣与Fe3+、Ba2+不能共存,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有阳离子Na+,故答案为:CO32﹣、Na+;SO32﹣和Ba2+;③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出沉淀,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可说明含有SO42﹣,故答案为:SO42﹣;(2)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l﹣,故答案为:Cl﹣.【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注意离子的特征离子反应和现象是关键,难度不大 9.(14分)如图中A~J分别代表相关反应的一种物质,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已知:A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C、D;反应①为:2Mg+CO22MgO+C.(1)A的化学式 NH4HCO3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4NH3+5O24NO+6H2O .-14-\n(3)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NH4++HCO3﹣+2OH﹣NH3↑+CO2↑+2H2O .(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C+4HNO3(浓)CO2↑+4NO2↑+2H2O .(5)在反应④中,当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G时,转移电子 0.2 mol.【考点】无机物的推断.【分析】A受热能分解,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C、D,且A与碱反应生成D,则A为酸式盐或铵盐,C能和过氧化钠反应,则C为水或二氧化碳,镁条能在B中燃烧,则B为二氧化碳或氧气,因为A受热分解生成B、C、D,则B为二氧化碳,C为水,水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NaOH和O2,D能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H,则D是NH3,G是O2,H是NO,I是NO2,J是HNO3,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C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则E是MgO,F是C,通过以上分析知,A为NH4HCO3,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受热能分解,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C、D,且A与碱反应生成D,则A为酸式盐或铵盐,C能和过氧化钠反应,则C为水或二氧化碳,镁条能在B中燃烧,则B为二氧化碳或氧气,因为A受热分解生成B、C、D,则B为二氧化碳,C为水,水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NaOH和O2,D能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H,则D是NH3,G是O2,H是NO,I是NO2,J是HNO3,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C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则E是MgO,F是C,通过以上分析知,A为NH4HCO3,(1)由上分析知A为NH4HCO3,故答案为:NH4HCO3;(2)②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气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3)在加热条件下,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NH4++HCO3﹣+2OH﹣NH3↑+CO2↑+2H2O,故答案为:NH4++HCO3﹣+2OH﹣NH3↑+CO2↑+2H2O;(4)反应⑤为碳在浓硝酸中加热反应,方程式为C+4HNO3(浓)CO2↑+4NO2↑+2H2O,故答案为:C+4HNO3(浓)CO2↑+4NO2↑+2H2O;(5)水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当生成标况下2.24L氧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2mol,-14-\n故答案为:0.2.【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转化关系和物质性质的应用,本题涉及铁及其化合物,Al、HNO3、H2SO4等物质的性质应用内容,综合考查考生熟练运用元素化合物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10.(16分)晶体硅是信息科学和能源科学中的一种重要材料,可用于制芯片和太阳能电池等.以下是工业上制取纯硅的一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各元素用相应的元素符号表示):(1)在上述生产过程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 ①②③ (填反应代号).(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SiHCl3+H2Si+3HCl .(3)化合物W的用途很广,通常可用作建筑工业和造纸工业的黏合剂,可作肥皂的填充剂,是天然水的软化剂.将石英砂和纯碱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至1373~1623K反应,生成化合物W,其化学方程式是 SiO2+Na2CO3Na2SiO3+CO2↑ (4)A、B、C三种气体在“节能减排”中作为减排目标的一种气体是 CO2 (填化学式);分别通入W溶液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气体是 CO2和HCl (填化学式).(5)工业上合成氨的原料H2的制法是先把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再提纯水煤气得到纯净的H2,提纯水煤气得到纯净的H2的化学方程式为 CO+H2O(g)CO2+H2、CO2+Ca(OH)2═CaCO3↓+H2O .【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反应①为石英砂和焦炭生成粗硅和一氧化碳的反应:SiO2+2CSi+2CO↑,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②是Si+3HClSiHCl3+H2,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是SiHCl3+H2Si+3HCl,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④为特定条件下的反应:CO+H2O(g)CO2+H2,不属于置换反应.A、B、C分别为CO、CO2、HCl,其中CO2是温室气体,是节能减排的目标气体,CO2和HCl通入W(硅酸钠)溶液中能够生成白色沉淀(硅酸).(1)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2)反应③是SiHCl3被氢气还原得到硅和氯化氢;(3)二氧化硅与碳酸钠高温反应生成硅酸钠;(4)A、B、C分别为CO、CO2、HCl,化合物W为硅酸钠;(5)碳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14-\n【解答】解:(1)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①②③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①②③;(2)反应③是SiHCl3被氢气还原得到硅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Si+3HCl,故答案为:SiHCl3+H2Si+3HCl;(3)二氧化硅与碳酸钠高温反应生成硅酸钠,反应方程式为SiO2+Na2CO3Na2SiO3+CO2↑,故答案为:SiO2+Na2CO3Na2SiO3+CO2↑;(4)A、B、C分别为CO、CO2、HCl,作为减排目标的一种气体是CO2,化合物W为硅酸钠,能与W反应生成沉淀的是CO2和HCl,故答案为:CO2;CO2和HCl;(5)碳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H2O(g)CO+H2,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CO+H2O(g)CO2+H2,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CO+H2O(g)CO2+H2、CO2+Ca(OH)2═CaCO3↓+H2O.【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主要是物质转化关系,物质制备流程分析判断,明确各物质的成分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1.(16分)Fe、Cu都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运用实验的手段研究Fe、Cu以及化合物的相关性质.请你参与研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完成了Fe、Cu分别与S、Cl2反应的实验,下列物质中不可能为甲同学实验得到的生成物是 B A.FeCl3B.FeCl2C.CuCl2D.FeS(2)乙同学为验证Fe能和热的浓HNO3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说出装置B的作用: 缓冲作用、防倒吸作用 .开始加热前 无 (填“有”或“无”)明显现象.(3)当乙同学实验结束时,铁完全溶解,试管液面上方为无色气体,试管上部为红棕色气体,此时丙同学用所得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和探究:①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一小块Cu片,结果Cu片先逐渐溶解,并伴随其他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不再溶解.丙同学依据反应现象得出Cu片溶解的原因可能是和过量的HNO3发生反应.他依据的反应现象是 生成无色气体;试管上部出现红棕色气体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u+2NO3﹣+8H+=3Cu2++2NO↑+4H2O .你认为Cu片溶解是否还有另一原因,若有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理由: 2Fe(NO3)3+Cu=Cu(NO3)2+2Fe(NO3)2 (若无此空不填)②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在加入Cu片并反应完全后的溶液中含有Fe2+但不含有Fe3+.说明具体的操作和实验现象 取该溶液少许,滴加适量的KSCN溶液,不出现红色,再滴加适量新制氯水,出现红色 .③丙同学实验结束后加水稀释后得到溶液500mL,假设实验全过程硝酸只被还原成NO和NO2共0.02mol并测得溶液中Fe2+和Cu2+浓度均为0.02mol/L,则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8 mol/L.生成NO气体的体积为 0.224 L(标准状况).-14-\n(4)本次探究实验用掉密度为1.5g•cm﹣3质量分数为95%的浓硝酸3mL,超出实际参加反应的量其原因有(写出两点):① 浓硝酸易挥发部分硝酸挥发 ② 硝酸受热分解 .【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专题】综合实验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1)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Cu与Cl2反应生成CuCl2,Fe与S反应生成FeS;(2)Fe能和热的浓HNO3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若A与C直接连接,C中液体能倒吸到A中,所以装置B具有缓冲作用、防倒吸作用,开始加热前无明显现象;(3)①根据二氧化氮的性质分析,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当溶液中硝酸过量时,二氧化氮会剩余,气体呈红棕色;硝酸过量时,铁和硝酸反应生成三价铁,根据三价铁的性质分析;②先根据Fe3+的特征反应,加入硫氰酸钾溶液判断溶液不含Fe3+,然后加入氧化剂,如果含有Fe2+,Fe2+被氧化剂氧化成Fe3+溶液变成红色,以此证明Fe2+的存在;③根据N原子守恒可知,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n(NO3﹣)=2n(Fe2+)+2n(Cu2+),硝酸只被还原成NO和NO2共0.02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生成NO的物质的量;(4)根据浓硝酸易挥发、易分解的性质分析解答.【解答】解:(1)Cl2氧化性较强,与变价金属生成高价的金属氯化物,Fe与Cl2的反应生成FeCl3,Cu与Cl2反应生成CuCl2,S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生成低价的金属硫化物,Fe与S的反应生成FeS,故答案为:B;(2)Fe能和热的浓HNO3反应:Fe+6HNO3(浓)Fe(NO3)3+3NO2↑+3H2O,生成的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3NO2+H2O=2HNO3+NO,若A与C直接连接,C中液体能倒吸到A中,所以装置B具有缓冲作用、防倒吸作用,开始加热前无反应发生所以无明显现象,故答案为:缓冲作用;防倒吸作用;无;(3)①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当溶液中硝酸过量时,抑制二氧化氮的溶解,所以Cu片溶解的原因可能是和过量的HNO3发生反应,可看到生成无色气体,试管上部出现红棕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NO3﹣+8H+=3Cu2++2NO↑+4H2O,硝酸过量时,铁和硝酸反应生成三价铁,三价铁和铜能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和铜离子,从而使铜片溶解,发生反应为2Fe(NO3)3+Cu=Cu(NO3)2+2Fe(NO3)2,故答案为:生成无色气体;试管上部出现红棕色气体;3Cu+2NO3﹣+8H+=3Cu2++2NO↑+4H2O;2Fe(NO3)3+Cu=Cu(NO3)2+2Fe(NO3)2;②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少量氯水,溶液变红则证明溶液中含有Fe2+但不含Fe3+,故答案为:取该溶液少许,滴加适量的KSCN溶液,不出现红色,再滴加适量新制氯水,出现红色;③丙同学实验结束后加水稀释后得到溶液500mL,溶液中Fe2+和Cu2+浓度均为0.02mol/L,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n(NO3﹣)=2n(Fe2+)+2n(Cu2+-14-\n)=2×0.02mol/L×0.5L+2×0.02mol/L×0.5L=0.04mol,则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0.08mol/L,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失去的电子等于+5价的氮得到的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3×n(NO)+1×n(NO2)=2n(Fe2+)+2n(Cu2+)=0.04mol,根据N原子守恒可知,被还原的n(HNO3)=n(NO)+n(NO2)=0.02mol,解得:n(NO)=n(NO2)=0.01mol,生成NO气体的体积为V=nVm=0.224L,故答案为:0.08;0.224;(4)本次探究实验用掉浓硝酸超出实际参加反应的量,是因为:①浓硝酸易挥发部分硝酸挥发,②硝酸受热分解,故答案为:①浓硝酸易挥发部分硝酸挥发;②硝酸受热分解.【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金属铜和铁的化学性质,硝酸的性质,实验基本操作,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侧重考查分析计算能力,利用原子守恒分析解答能化繁为简,题目难度中等.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