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荣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期半期考试高二地理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读下图,完成1~3题。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问题:图121.目前,限制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A.矿产资源不足 B.洪水灾害频发C.人口密度较大 D.水资源短缺 2.甲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主要有利条件是A.土壤深厚肥沃B.地势平坦开阔C.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D.降水丰富,水源充足3.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③市场前景广阔 ④水源、动力充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下图是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读图回答4--5题。4、小陈同学在超市购买了一瓶矿泉水,商标上注有“鲁卫食证字〔2022〕第XX06"字样,于是他判断此矿泉水注册的省份是A.甲B.乙C.丙D.丁5、右图所示傣族舞蹈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其主要分布省区是A.甲B.乙C.丙D.丁某游客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洒满了乌苏镇。在这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据此完成6~8题。6.读上图,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A.①图中 B.②图中C.③图中D.④图中7.依据日记内容判断,此游客时间选择在北半球的A.冬季B.秋季C.夏季D.春季8.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有可能来自相邻国家A.朝鲜B.韩国C蒙古D俄罗斯下表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相关资料,回答9-10题:地区甲乙经纬度102°E,25°N113°E,28°N海拔(米)189168一月平均气温(℃)7.74七月平均气温(℃)19.8309.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C.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D.青藏高原、四川盆地10.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A.所处地势高低不同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读右图,回答11-12题:11.图中①②③④四条山脉中,同为长江、珠江两大河流分水岭的是A.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②412.下列关于甲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南坡的降水少于西北坡B.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D.为我国赣、闽两省的分界线读下图回答13~15题。13.图中山脉属于阶梯分界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14.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盐碱化B.荒摸化C.盐碱化D.水土流失15.河流在乙处附近径流量明显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降水量减少B.沿岸农业灌溉用水过多C.植被较少D.蒸发量增大读图“我国不同时间雨带分布图”,回答第16—17题16.请按我国雨带推移的时间顺序排列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17.当华北地区春旱时,雨带位于A.长江中下游地区 B.南岭或以南地区C.东北地区 D.华北地区 下表反映了我国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辐射能、天然气、水能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回答18-19题。18.图中表示天然气的是A.甲B.乙C.丙D.丁19.与四川相比,新疆乙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B.地质时期曾是森林茂密的地区C.地壳运动频繁D.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读下图,回答20~23题。20.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A.水源、热量B.地形、水源C.水源、光照D.土壤、地形21.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A.太阳能、生物能B.风能、石油C.太阳能、地热能D.地热能、天然气22.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A.纬度低、海拔高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C.年降水量大、气温高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3.图中④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A.河谷灌溉农业——小麦B.山地畜牧业——滩羊C.温带草原畜牧业——细毛羊D.绿洲灌溉农业——棉花24.读下面四幅我国经济作物分布图,指出下列排序与图中相符的是A.①甜菜②油菜③棉花④甘蔗B.①油菜②棉花③甘蔗④甜菜C.①甘蔗②棉花③油菜④甜菜D.①棉花②油菜③甘蔗④甜菜4浙江时有灾害性天气发生。据此回答25--26题。25.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A.3、4月B.5、6月C.7、8月D.9、lO月26.下列何种情况下,浙江的旱情特别严重A.夏季风势力强盛 B.冬季风势力强 C.副高势力弱 D.西风势力强盛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27~28题。27.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条件的地区是( )A.闽南三角地带B.长江三角洲C.山东半岛D.辽东半岛28.下列工厂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的是:A.在广州建棉纺织厂B.在上海建钢铁厂C.在南京建石油化工厂D.在舟山建水产品加工厂读图回答29~30题。29.图中a河流以南区域的地势主要为()A.西北高,东南低B.东北高,西南低C.东高西低D.西高东低30.图中所示河流中近年来具有内河航运能力的河段是()A.abB.bcC.adD.cd二、综合题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1)铁路干线①_______ 线,②_______线。城市A是______,位于铁路干线①与长江的交点。(2)张军同学到泰安的旅途中,看到如下现象:威海市郊区槐树刚好能见到花蕾,潍坊市郊区槐花盛开,泰安市郊槐花已败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张军同学登泰山接近山顶时,又发现山上的槐树花蕾与威海市郊的差不多,其原因是__ 。32、中国局部地图,完成:(10分)(1)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是 、 ;属于地势中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0℃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 。(均填字母)(2)山脉G东侧的地形单元为 ,西侧的地形单元为 。(3)①在 省境内;④在 省(简称)境内。(4)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433.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某地1970年和1980年有关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统计项目耕地面积(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mm)河流含沙量(%)人口(万人)1970年418334301.5301980年4.410383704.540(1)该地区1970—1980年间,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加了%,森林覆盖率减少了%。根据表格所示,该地区人均耕地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3分)(2)根据上表,回答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6分)(3)分析上表,说说本地区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4下图所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1)三地共同的优越自然条件是:①地形及土壤:________________;(1分)②气候:________________(1分);(2)按照下列要求简要回答:①A地在土地资源上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1分)②B地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长处是_______________(1分)(3)C地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8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