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1次质检地理试题 考试时长:1小时3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耕地占补平衡是新《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读2022年我国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年限的空间分异图,完成1-2题。1.可平衡年限较短的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A.陕黔鄂B.滇渝闽C.黔川鄂D.皖赣桂2.新疆可平衡年限较长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耕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大B.现有耕地的利用率低C.地广人稀,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D.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下图是“近些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第3题。-10-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省能源生产结构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B.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可能是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C.②省能源矿产丰富,土地贫瘠,湿地破坏严重D.③省能源生产结构合理,工业发达读下图“中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4-5题。4.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B.地势中高周低,呈阶梯状分布C.地形山谷相间,纵列分布D.山区面积广大,山脉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5.有关图中代码表示的地形区,叙述正确的是( )A.②为柴达木盆地,属第一级阶梯B.①为云贵高原,属第二级阶梯C.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属第三级阶梯D.④为太行山,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读四幅图,回答6-7题。6.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C.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7.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10-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B.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C.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读“我国某地气温变化图”,回答8~9题。8.甲地可能位于(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长江中下游D.海南岛9.下列关于三地气温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图的气温变化主导因素均为太阳辐射B.甲图7月高温主要因为7月伏旱季节降水少光照强C.乙图7日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受冷空气影响D.丙图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小读我国沿30°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①年太阳辐射量②7月均温③地势B.①地势②7月均温③年太阳辐射量C.①7月均温②年太阳辐射量③地势D.①年太阳辐射量②地势③7月均温11.②曲线在b处数值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气温低B.云量多,反射强C.距海近,水汽多D.纬度低,对流旺-10-读我国某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积温图,读图,完成12-14题。12.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 )A.东高西低B.西北高,东南低C.北高南低D.南北高,中间低13.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水热条件最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4.图中我国境内最不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是( )A.泥石流B.地震C.台风D.滑坡读中国冬夏季风的进展、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关系图,回答15-16题。15.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A.雨带停滞B.冬季风势力强盛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D.受地形阻挡16.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A.雨带位于①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B.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C.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D.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读右下图“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和昆明五城市的季节分配图”,回答下面17-18题。17.下列匹配正确的是()A.哈尔滨—⑤B.北京—②C.武汉—①D.广州—③18.下列对④城市季节分配特征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受夏季风的影响时间长②海拔较高③受亚洲低压影响时间长-10-④纬度较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9-20题:19.下列关于②山脉说法正确的是()A.大致呈东西走向,北坡雪线海拔比南坡低B.大致呈南北走向,东坡雪线海拔比西坡低C.南坡为阳坡,热量充足,植被比北坡茂密D.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植被比西坡茂密20.关于①处附近地理环境特点及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年较差小,日温差大,适宜于发展特色瓜果种植业B.地势低洼、地形封闭,交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C.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热量不易扩散,冬季出现我国最高温D.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少,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右图为黄河某支流流域年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该支流上已经建设了多个水电站,实现了梯级开发。读图,回答21-22题。21.影响图中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C.地形地势D.海陆位置22.根据图上信息推断,该支流上可建水电站数量最多的河段可能是( )A.①水文站以上河段B.①②水文站之间河段C.②③水文站之间河段D.③水文站以下河段23.右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A.塔里木河 B.松花江C.淮河D.珠江右-10-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湖泊分布图,图中盐湖湖水盐度高,以产盐而得名。在盐湖西北侧,自东向西分布着3个内流湖。2022年9月卓乃湖溃决后,库赛湖、海丁诺尔湖湖水外溢使盐湖面积迅速扩张,并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读图完成24~26题。24.对盐湖面积季节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降水B.气温C.蒸发D.下渗25.科学家发现2022年9月盐湖增加水量远小于卓乃湖溢出水量,原因最可能是( )A.沿途气候干旱、蒸发强烈B.灌溉农业区用水量多C.经河流流入其他区域D.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截留26.受卓乃湖溃决的影响,库赛湖的主要变化是( )A.盐度下降B.含沙量减小C.水位降低D.结冰期缩短下图示意长江下游镇江和畅洲汊道河势。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值高达2700艘次,水上交通事故频发。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回答27~29题。27.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适合建航运码头的是( )A.甲B.乙C.丙D.丁28.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 )A.左汊水速较快B.右汊径流量较大C.右汊水深较深D.左汊有江豚栖息29.下列减少右汊交通事故发生的措施中,最可行的是( )A.修建右汊护岸工程B.改左汊为主航道C.在左汊修拦水大坝D.疏浚右汊浅滩区右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甲)、径流量(乙)、输沙量(丙)变化图”。读图,回答30~31题。30.该河流可能是( )A.长江B.珠江C.黄河D.塔里木河-10-31.图中甲乙两曲线在3~5月相差最明显,下列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组合是( )①蒸发量较大 ②灌溉用水量大③生活用水量大④工业用水量大 ⑤水库蓄洪A.①②B.①②⑤C.②③④D.②⑤右图示意我国辽宁省2000-2022年人口总数、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占人口总数比重与少儿人口(0~14岁)占人口总数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32-33题。32.下面能反映辽宁省人口老少比(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值)特征的曲线是()33.该时期,辽宁省()A.少儿人口增多B.劳动人口(15~64岁)比重降低C.人口老龄化程度减轻D.养老保险压力增大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回答34-35题。34.从A阶段到C阶段的演变体现出()A.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提高B.青壮年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下降C.总人口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下降D.总人口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35.引起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A.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B.人类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C.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10-D.流动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下表为1986~2022年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状况(%)。完成36-37题。河流林地坑塘水库水渠草地建设用地摞荒地裸地-1.4681.8434.653-0.015-0.709-2.1658.4621.793-1.92936.该地区变化明显的湿地类型是()A.坑塘、河流B.裸地、草地C.草地、河流D.撂荒地、坑塘37.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说明()A.湿地萎缩,气候变干热B.产业集聚,城镇化加快C.人口集聚,农业规模扩大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下图为我国某地某作物生长季(4-8月)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38-39题。38.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A.棉花B.水稻C.青稞D.茶树39.关于该地农业区位条件描述正确的是()A.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酸性红壤广布C.水利设施工程量大,且劳动力丰富D.光照充足,热量不足,多河谷农业读“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表以及土地利用现状扇形图”,回答第40题。-10-40.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其主要原因是()①开垦历史悠久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④土壤肥活,便于农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二、综合题。(2大题,共40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 干燥度是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又称干燥指数,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干燥度线分布图”。-10-(1)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指出其成因。(8分)(2)指出A河河水的主要来源,并简述其水文特征。(10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材料1西藏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材料2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17万人。近年来,西藏凭借纯天然环境和无污染草原、耕地与水土等优势,发展有机农牧业生产,积极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高原保健药材、心灵休闲旅游和清洁能源,推动“净土”健康产业发展。(1)简述西藏青稞的分布特点。(2分)(2)简要分析西藏农作物种类少,但农作物质量高的自然原因。(8分)(3)针对该地区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A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4分)(4)简要评价河流B水运发展不利条件。(8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