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下表是“2022年我国部分省份人口资料(据国家统计局)”。读表完成1—2题。出生率(‰)死亡率(‰)常住人口总增长率(‰)江苏9.67.06.2广东11.84.511.7江西13.96.07.2云南12.56.56.1注: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1.2022年,下列省份中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A.江苏B.广东C.江西D.云南2.2022年,广东常住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江西的主要原因是广东A.自然增长率高B.出生率高C.人口基数大D.迁入人口多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3—5题3.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A.1B.2C.3D.44.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A.埃及B.中国C.新加坡D.德国5.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A.甲B.乙C.丙D.甲和乙6.现代环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会大的多,其主要原因是A.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少B.资源总量不断增加C.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D.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7.关于世界人口增长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展中国家活动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均为“高—低—高”B.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现代人口增长模式C.亚洲地区是“高—低—高”的典例D.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相同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而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C.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地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读右图,四城市某年人口资料,回答9—11题。-7-\n9.若四城市人口规模相当,按自然增长率递增排序为A.乙丁甲丙B.乙甲丁丙C.甲丙乙丁D.丙甲丁乙10.从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考虑,四城市中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最多的是A.甲B.乙C.丙D.丁11.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的有A.甲乙B.丙丁C.乙丁D.甲丙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22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12—14题。12.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13.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人均耕地减少14.该现象会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15.读右侧“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图中反映了A.P为人口合理容量B.P’为环境承载力C.人口规模与人均收入呈负相关关系D.当人口规模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人均收入的下降16.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的自然环境不同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下表完成17—18题。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4亿……15亿依农业资源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15亿……16亿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15.1亿……16.6亿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8亿……9亿17.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A.15亿-16亿B.15.1亿或16.6亿C.8亿-9亿D.14亿-15亿18.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国家人口政策-7-\n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回答19—21题19.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20.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21.该国可能是A.中国B.巴西C.德国D.泰国22.下列有关中心商务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心商务区是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场所B.中心商务区都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C.建筑物往往是城市中最为高大的D.中心商务区的商业活动以批发为主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下面23—24题。23.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24.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中的A.a地B.b地C.c地D.d地右图为某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25—26题。25.三个区域中A.工业污染最严重的是aB.常住人口最多的是bC.地价最高的是cD.商业活动最为繁荣的是b26.以下地理事项最有可能位于a区域的是A.大型批发零售市场B.高级住宅区C.疗养院D.中心商务区27.城市内部商业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气候类型B.科技发展水平C.居民受教育程度D.市场和交通状况28.右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读图判断-7-\nA.按人口发展规律,四种模式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丁、丙、乙、甲B.乙人口模式的主要问题是人口老龄化C.丙模式符合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增长特点D.四种模式中人口增长较慢的是甲和乙读下面“某地的地形剖面图与人口、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回答29—30题。29.影响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和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30.若图中四个区域原先分布的均为乡村聚落,则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A.①B.②C.③D.④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1.一个地区的人口总数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的。32.在人口数量的增长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人口出生率。33.因我国已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故必须采取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34.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总数无关,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35.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消耗量不断加大,可利用的资源种类会越来越少。36.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的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组织、有计划地由西部迁往东部。37.交通线的发展往往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38.北京市中心没有像深圳那么多高楼大厦主要是受历史文化的影响。39.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也是城市的核心区。40.鞍山、包头、攀枝花、上海、克拉玛依等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很大关系。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4大题,共30分)。41.读下列“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图,回答问题。(8分)(1)图中发生人口迁移现象的箭头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虽然有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的箭头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2)-7-\n按地理范围划分,人口迁移可以划分为________人口迁移和______人口迁移。(2分)(3)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1分)42.阅读下列柱状图(资料第四、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回答问题。(6分)(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原因是的增加。(1分)(2)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人口增长对上海发展的影响。(2分)(3)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的_____________更严重,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3分)4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若图中坐标轴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和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图中a、b两点代表两个国家人口状况,则表示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的是_________,其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国人口__________现象日益严重。这种现象给社会带来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办法有__________________。(5分)(2)b点0—14岁和15—64岁年龄人数分别占总人口的比重是_______%和_______%。(2分)(3)若图中坐标轴A、B、C分别表示城市住宅、工业和商业三种功能区所占城市面积的比重,则a、b、c、d四点中,能正确反映城市三种功能区所占城市面积的比重的是_______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若图中坐标轴A、B、C分别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种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则图中c、d两点能正确反映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是_____点。(1分)44.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下图是某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7-\n-7-\n41.(1),;,,。(5分)(2),。(2分)(3)。(1分)42.(1)。(1分)(2)。(2分)(3),,。(3分)4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2)_______%_______%。(2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________________。(1分)44.(1),。(2分)(2),。(2分)(3),。(2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