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中学2022届高三第二次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未遭受战争、重大自然灾害、疫病流行的情况下,其发达国家人口数量相当的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呈现出如下四种形式。读图1回答1~2题。图11.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城市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城市年轻人死亡率高,使得当地年轻人的比例大幅度下降 B.旅游业发达导致大量年轻游客进入乙城市,使得当地人口年龄结构异常 C.丙城市人口的年龄和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较小 D.丁城市25—45的男性人口比重异常偏高是重南轻女的结果2.在乙城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产业部门最可能是()A.采矿业 B.文化教育产业 C.纺织工业 D.汽车制造我国古代道家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回答3~4题。3、“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A.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地相关论思想D.人地伙伴论思想4、下列做法符合上述思想的是A.跨流域调水B.毁林开荒C.大规模抽取地下水D.在草原地区大量捕杀鸟类5、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A.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D.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后代积累巨大财富6、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D.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7、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尊重和关心生物群落B.建自然保护区保护地球的生存能力和生物多样性C.加大煤铁采挖力度,以获高额利润D.使人口数量保持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11\n某地理小组于春分日在我国某地(如右图所示,等高距为200米)进行地理观测。据此回答8—9题.8.图中Q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160米B.380米C.680米D.1080米9.18时(地方时)位于Q地的观测者看到太阳在P地方向落下,据此判断图中A河段大致的流向是( )A.北流向南B.东北流向西南C.南流向北D.西南流向东北10、我国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能源总量不足B.能源地区分配不均匀C.单位产值能耗高D.能源利用结构不合理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2022年厦门(24°27′N,118°06′E)国际马拉松赛事于北京时间1月2日8:05鸣枪开赛。下图为2022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路线示意图。当某女运动员到达全程赛事终点时,她的身影朝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结合下图回答11—12题。11.假设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南北移动速度是均匀的,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是( )A.20°33′S B.23°26′SC.11°52′SD.23°26′N12.该女运动员的参赛成绩测算结果应为( )A.4时03分24秒B.3时50分24秒C.4时07分36秒D.4时02分36秒右图为“黄土高原某区域景观图”,历史上该区域曾植被茂密,后因自然原因和某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出现图示景观。据此回答13~14题。13、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沉积D.乱砍滥伐1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一致性D.多样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2022年3月,北京市20万名中小学生向全国“两会”捐献1吨再生纸,这些再生纸被制成便笺供大会使用。据此完成第15~16题。15、学生的这种行为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是A.减少了“两会”经费支出B.增强了全社会的务实精神C.节约资源,保护环境D.提高了学生资源环境危机意识11\n16、我国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目的是①增加社会财富 ②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③减少资源的消耗 ④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发展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某同学在《我的家乡》作文中这样写道:“四月的早晨,一望无尽的田野,绿油油的稻苗在清风中起舞,桑林丛中不时传来姑娘们的笑语歌声。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摇过,鱼儿在池塘中跳跃。基埂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据此完成第17~18题。17、该同学的家乡所处的区域是A.黄淮海平原B.东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渭河平原18、近年来,该地区把粮田腾出来改种花卉、蔬菜和发展鱼塘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B.气候条件C.国家政策D.市场需求读“德国鲁尔区(甲)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局部图(乙)”,回答19~20题。图例城市铁矿煤炭铁路河流运河乙甲19、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A.廉价的劳动力B.便利的海运条件C.接近铁矿产地D.丰富的煤炭资源20、鲁尔区对传统钢铁工业进行布局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将炼铁厂集中到西部,主要原因是A.西部靠海,水源充足B.有利于就近获得从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C.有利于保护全区环境D.有利于国防安全,这里属于德国的大后方读山东省略图,回答21~24题。21、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西部地区差距日渐突出,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A.人口较多,消费量大B.靠近河流,交通便利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D.政策优惠,靠近海洋,对外开放早22、下列选项符合山东省协调东西部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缩小差距,共同发展的措施是①东部为西部提供资金支持②东部为西部提供资源支持③东部为西部提供技术支持④东部为西部提供劳动力支持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11\n23、近年来,日本、韩国在山东半岛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向山东省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山东省中西部地区A.科技发达B.工资水平较低C.市场广大D.服务业水平高24、外资企业这种区位变化的结果A.会减缓半岛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B.会导致东、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加大C.会阻碍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衡的,存在着明显的富集区和贫乏区。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完成25~26题。25、西气东输工程主要解决的资源问题是A.水资源日趋紧张的问题B.资源的严重浪费问题C.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发展不协调问题D.土地资源压力过大问题26、由于工程沿线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用煤,从而将有效降低城市环境中的A.水污染B.大气污染C.白色污染D.重金属污染读“我国部分水稻产区分布略图”,完成27~28题。27、与甲地相比,乙地水稻种植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地形B.光照C.热量D.水源28、甲地水稻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A.海平面上升B.居民饮食习惯改变C.建设用地增加D.自然灾害频发29、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四个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com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22年)表”,回答30~31题。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hm2/人)0.310.210.100.020.070.050.10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491658725870704462076175488511\n30、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A.上海B.黑龙江C.吉林D.浙江31、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少但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沃B.水热充足C.地形平坦D.机械化水平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读图完成32~33题。32、该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A.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C.平原广阔,土壤肥沃D.农业基础好,有精耕细作传统33、该区域农业发展中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A.不合理灌溉引发泥石流B.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C.不合理耕作导致洪涝灾害D.坡地开垦导致水土流失读“煤炭、核能、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四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示意图”,完成34~35题。34、图中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能源是A.煤炭B.核能C.天然气D.可再生能源35、考虑二氧化碳排放和发电成本因素,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应该是A.煤炭B.核能C.天然气D.可再生能源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回答36~37题。36、目前,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区域,下列不是其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的是A.劳动力丰富B.交通便利C.科技水平较高D.资源能源丰富37、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①水土流失②大气污染③水污染④土地的荒漠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8、“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资源和大力发展水电”是“十一五”规划“多元战略”的主要内容。关于下列地区重点发展的能源,叙述正确的是A.内蒙古高原和四川盆地应大力发展风能发电B.青藏高原地区和新疆应该充分利用生物能C.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可以重点发展核能D.海南岛和台湾岛应该大力发展太阳能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每年都有几个月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春天一到,湖面开始缓慢的融冰过程。在贝加尔湖佩夏纳亚湾距离湖面100~200米的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这些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右图)。左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影像。读图,完成10~11题。11\n39、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38℃,而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 )A.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 B.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C.湖底地壳运动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D.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40、“高跷树”根部裸露是因为该地( ) A.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B.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C.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D.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根据图12为某日a、b、c、d四条纬线上太阳高度随经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23~24题41、关于纬线abcd的说法,正确的是A.ab为北半球,d为南半球B.bd两地纬度值相同C.a昼长最长,bc昼长相等,d昼长最短D.ab之间的纬度差等于bc之间的纬度差42、太阳高度x与y之间的关系是A.x+y=90°图12B.3x-y=180°C.2x-y=90°D.4x+y=270°43、在距离地面高度等于地球半径的赤道上空,春分日的昼长为 A.12小时 B.14小时 C.20小时 D.22小时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抚养比是指在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读“韩国生育率和抚养比示意图(含预测)”,回答1~2题。11\n44、如果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韩国老年人口数开始超过儿童人口数的时间大概是( )A.1983年B.2022年C.2022年D.2022年45、下列因果联系不正确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生育观念转变—婚事年龄推迟—生育率下降B.社会经济发展—养育成本提高—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下降C.社会经济发展—儿童抚养比下降—生育率下降—老年抚养比上升D.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进步—人均寿命延长—老年抚养比上升第II卷(综合题)二、综合题(30分)4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9分)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1)从自然条件看,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广大,其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11\n。(2)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我国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主要原因。据图可知,所占比重较大的三个因素分别是、、。(3分)(3)为了杜绝西北地区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4分)。47、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0分)(1)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6000米,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4分)(2)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6分)48、读黄土高原区域和东北平原区域示意图,比较两个区域,回答相关问题。(11分)(1)比较两区域主要自然地理特征。(4分) 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地形特征地面破碎,沟谷纵横 11\n年降水量(毫米/年)降水量偏少,大约在300~650之间 河流含沙量(大小) (2)简述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4分)。(3)两地区都存在水土流失的问题,针对其中任一地区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3分)。11\n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___………………密……………封……………线……………内……………不……………要……………答……………题………………新丰中学2022届高三第二次学情调研考试地理试题第II卷(综合题)答题卡二、综合题(30分)46、(9分)(1);。(2分)(2)、、。(3分)(3)。(4分)47、(10分)(1)。(4分)(2)。(6分)48、(11分)(1)(4分) 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地形特征地面破碎,沟谷纵横 年降水量(毫米/年)降水量偏少,大约在300~650之间 河流含沙量(大小) (2)。(4分)(3)。(3分)11\n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9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DAADCD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ABCDCDD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CBDCBCCCB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BABACDBCAB题号4142434445答案BBCDC二、综合题(30分)46、(9分)(1)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大风(2分)(2)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3分)(3)退耕还林还草;实行划区轮牧和禁牧;依法加强对草场资源的管理(任答两条即可得4分)47、(10分)(1)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4分)(2)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任答3点,每点2分‘答案合理即可)48、(11分) (1)比较两区域主要自然地理特征(4分)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地形特征地形平坦年降水量400~800河流含沙量大少(2)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大;降水量丰富、雨热同期;土壤肥沃。(两点即可得2分)人均耕地多;机械化程度高。(2分)(3)黄土高原: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2分)过度垦荒;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等。(1分)(或)东北平原:对森林和草原植被的破坏;过度垦荒;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等(3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