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8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目录部分如下第一章:中原华夏文化之发祥第二章:黄河下游之新王朝第三章:封建帝国之创兴第四章:霸政时期第五章:军国斗争之新局面第六章: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其中的封建帝国指的是:A.周B.秦C.汉D.唐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标准是( )A.功绩 B.品德 C.血缘关系 D.才能3.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A.宗法制遭到破坏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分封制受到冲击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4.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10\n。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A.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 B.皇权的至高无上C.三公九卿各司其职 D.疆域规模的扩大5.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6.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盖外朝为尊,中朝为亲。以这一角度看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特点A.中央政府的自主权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起用身边亲信近臣,形成决策核心D.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7.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下诏:“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封侯)焉。”此举的意图是( )A.施恩与诸侯子弟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削弱诸侯王的力量D.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8.据刘响《旧唐书》记载:(元和十三年,户部侍郎、判度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甫镈)以巧媚自固,奏减内外官俸钱以赡国用。敕下,给事中崔祐封还诏书,其事方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给事中有审议权B.给事中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滥用皇权的制约10\nC.给事中有否决权D.给事中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完全取决于皇帝9.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中央集权 B.巩固国家统一 C.强化贵族特权 D.加强君主专制10.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11.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导致了此后长期的割据分裂。有鉴于此,宋朝为此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A.抑制兼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 D.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12.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13.中国古代历代王室把天子的形象供奉在人世间的顶峰,学会了怎样把权力的缰绳集中在自己手中,保持一个统一的国家。古代皇帝为保持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有A.封建亲戚,定周礼B.用中朝,设刺史C.行推恩,置通判D.置行省,废丞相1410\n.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是()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臣15.明成祖朱棣做皇帝的最初10年中,他和顾问们在编订朝廷实录时做了一系列修改,谎称朱棣为马皇后所生,因此他作为健在的最年长的嫡子应该在1392年被指定为太子,但因某些儒士顾问的干预而未果。还指出,他不情愿地对建文朝廷采取惩戒行动不是为了夺取皇位,只不过在履行《祖训录》的训示而已。这说明朱棣( )A.要向后人表明自己夺权目的 B.要为国家修成一部信史C.制造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依据 D.强调实行嫡长子继承制16.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使太监头子司礼太监与之相制衡,但司礼监太监成了事实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明中期以后的的太监乱政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加严重。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了A.君主集权加强B.皇权渐趋衰弱C.中央集权体制破坏D.内阁取代六部17.“无特出之首长,亦无权向各部及各督、抚直接发布命令。不过为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一府中之最高枢机。”此文描述的是A.汉丞相B.唐中书省C.明内阁D.清军机处18.下图为清光绪年间的一张“廷寄”,即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的有关机密重务的皇帝谕旨。“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以上材料反映了A.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C.军机大臣地位高,掌握了国家的决策权D.军机处成为加强专制皇权的工具19.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10\n()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20.“一个民主的社会对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希腊民主政治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B.成立“五百人会议”C.实行“陶片放逐法”D.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21.亚里士多德指出,“平民群众具有最高权力;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是雅典政治的本质特征。从职能和地位看,古希腊设置的国家机构中最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A.“民众法庭”B.“公民大会”C.“平民保民官”D.“五百人议事会”22.雅典官员在短短的一年任期内,要经过资格审查、信任投票、卸任检查和陶片流放四道关卡的严格监督,基本杜绝了官员享有特权,切实维护了多数公民的利益。这主要表明了A.雅典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B.雅典政治的人民主权C.雅典杜绝了官员腐败D.雅典民主注重程序23.“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里克利这段演讲强调的是A.权力制约B.公民意识C.平民政治D.法律至上24.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25.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发生了瘟疫,情况艰难,雅典人开始谴责伯利克里,把所有的愤怒都转移到他身上。伯利克里在民众会议上说“你们正在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同时也攻击你们自已,因为你们自己也表决赞成战争。”最终伯利克里被废黜和罚款。这反映了( )A.伯利克里应该为艰难情况负责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最终效力10\nC.瘟疫是导致伯利克里下台的根本原因D.伯利克里与公民之间存在冲突26.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肯定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27.罗马法规定:“假如法院需要你到场时,你有义务要去,假如你不去,传唤你的人有义务在两名证人的协助下强迫你去;假如你犹豫或企图逃走,传唤者有权将你抓去。假如被告因年老或生病无法移动,传唤者有义务为他准备交通工具。假如原告及被告已到场,诉讼必须在日落前完结。”上述法律反映了()A.罗马法主张轻罪重罚B.罗马法维护贵族利益C.罗马法影响深远 D.罗马法的细致完备28.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29.《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A.是专门解决债务问题的法律条文B.抛弃了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C.蕴涵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D.无限制地放纵了贵族的专横30.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告示》第32编记载,对承租人以土地遭受火灾为由要求免除地租的申请,皇帝的批复如下:如果你耕种的土地遵受了意外的火灾,那么,你完全有理由要求免除地租。材料反映了( )A.罗马皇帝注意按法律办事 B.罗马法注重维护贵族利益C.罗马公民的法治观念淡薄 D.罗马法具有一定的理性思想31.恩格斯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恩格斯作出这一评价主要依据是,罗马法( )A.在法律上保护了财产私有权 B.保证了公民政治上的参政权C.蕴涵了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D.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10\n32.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的重要原因是( )A.新贵族的政治地位相对较低 B.新贵族宗教信仰发生改变C.新贵族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 D.恢复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33.它是向旧制度的公开挑战……改变了几百年的选举议员的做法,这意味着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不得不作出让步。26个有两个议员的城市全是新兴的工业城市;21个中等城市也不乏工业城市。因此,工业资产阶级无疑绝对是这次改革的绝对获益者。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1688年光荣革命 B.1689年《权利法案》C.1832年议会改革 D.1787年美国宪法34.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35.阎照祥著《英国贵族史》一书中写道:1880年以来诸多新兴工商业资本家陆续成为英国上院贵族之后,贵族院已开始成为“一瓶兑了水的威士忌”。20世纪20年代中产阶级和“工党贵族”开始进入上院之后,贵族院成为“一瓶变味的啤酒”。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英国社会( )A.贵族政治退出舞台 B.自由平等思想流行C.平民化的发展趋势 D.政党制度受到制约36.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各项权利,分别由各州或人民予以保留。”该规定( )A.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B.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C.促进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D.削弱了联邦政府的权力10\n37.在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声称:“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为协调双方矛盾,《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A.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B.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不同产生办法C.构建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D.总统可以对国会立法行使否决38.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39.1803年,美国与法国签订了从法国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总统杰斐逊虽喜出望外,但内心亦十分不安,因为此举超越总统权限。最终,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并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协议才得以生效。据此可知美国( )A.行政权高于立法权B.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C.国会权力至高无上D.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40.某校邀请一学者做报告,报告主题如右图海报。下列各项适合出现在海报上“内容”一栏的是A.英国的两党及其代表的不同阶级的利益B.美国两党对垒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英国的两党制促进了君主立宪的形成D.美国的两党制及其对独立战争的影响第II卷(非选择题共2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41.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高一学生以“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为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结合大家收集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40分)材料一10\n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材料二:(英国)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国王和议会交换了位置,国家主权的重心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一个人的统治让位于一群人的共同执政,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宪政国家由此诞生。——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材料三: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即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通过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克服邦联体制下美国面临的社会危机,同时形成了新的国家体制。——王希《原则与妥协》(1)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带来的变化。(6分)(2)材料二论述的是哪一事件?(2分)用所学史实解释政权的“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4分)(3)依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美国在国家体制方面的创新表现,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8分)10\n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A2.C3.C4.A5.A6.C7.C8.C9.A10.A11.C12.C13.C14.D15.C16.A17.D18.B19.A20.C21.B22.B23.B24.C25.B26.A27.D28.B29.C30.D31.A32.C33.C34.B35.C36.A37.B38.D39.D40.B二、非选择题:(20分)41.(1)变化: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社会阶层由固化到流动;官员素质提高,更为公平公正。(6分,任意三点)(2)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2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是指此前国王权力高于议会,此后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限制。(4分)(3)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2分)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与各州实行分权。(2分)中央政府体现三权分立原则,(2分)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2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