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历史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60题,共80分,第Ⅱ卷为61题,共20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按座位号、页码顺序收回。第Ⅰ卷(本卷共8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共计40分)1.《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2.新华社报道,自2022年1月1日起,我国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欢迎。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4.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5.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时间是A.公元前三世纪前期B.公元前三世纪晚期C.公元前二世纪前期D.公元前二世纪晚期6.《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10-\n7.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的发展B.疆域的拓展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8.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郡县制 B.实行“内外朝”制度C.实行分封制 D.实行郡国并行制度9.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10.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A.太尉B.御史大夫C.尚书令D.刺史11.“它形成了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用明显。”文中的“它”是指A.太学B.书院C.察举制D.科举制12.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A.中书门下和三司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D.枢密院和三司13.“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A.隋朝B.唐朝C.北宋D.元朝14.某段材料描述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下的官员——“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段材料描述的是A.汉代的尚书令B.唐代的尚书省长官C.元代的中书省长官D.明代的内阁官员15.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16.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材料所述现象A.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B.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C.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D.是专制皇权加强的结果-10-\n17.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宋太祖“杯酒释兵权”B.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C.清康熙帝设立南书房 D.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18.下列说法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表述不正确的有A.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B.它确立于秦朝,汉至元不断发展,明清强化C.其核心是皇权至上,它贯穿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对基本矛盾D.明清时期治理国家积极作用明显大于消极作用,它使中国更加富强19.古代雅典城邦政治制度的突出特征是A.小国寡民B.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C.文明程度高 D.血缘20.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C.元老院D.陪审法庭21.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划分社会等级的依据是A.出身地位 B.财产多寡 C.官职大小 D.所居住的城邦22.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三位政治家的改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他们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B.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C.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D.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23.《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奴隶参与了立法B.习惯法的内容被摈弃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24.罗马法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下列摘自《十二铜表法》的条款不能反映这一内容的是A.第一表: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一方胜诉B.第五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C.第七表: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D.第八表:非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25.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10-\n26.菲利普·内莫在《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一书中说:“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据此可知A.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罗马法的发展是因为罗马统治者重视法制C.罗马的扩张与民族矛盾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D.罗马法基本原则是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7.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英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A.第一部成文宪法B.多党制的议会C.总统制D.君主立宪政体28.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这主要是由于A.新航路开辟B.殖民扩张C.光荣革命的影响D.工业革命的影响29.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为解决“其专在上”的弊端,英国创新的一种政治体制是A.三权分立体制B.民主共和体制C.内阁制D.君主立宪制30.自18世纪开始,英国历任首相须率其全体僚属向议会负责,若议会不支持政府决策,可能造成政府官员总辞职,届时议会需解散重选或改由反对党执政。英国此种政治运作方式,实为近代何种制度之先声A.开明专制B.三权分立C.责任内阁D.君权神授31.独立后的美国用联邦制代替邦联制的目的是A.扩大各州州长的权力B.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C.调和大州与小州的矛盾D.割断与英国的联系32.“经过革命的洗礼后,这个国家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没有以往数千年负担和积淀的一块新土地受到人们的羡慕。”这里的“革命”指A.法国大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英国光荣革命D.中国辛亥革命33.法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斗争和多次反复,最终于1875年确立了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C.君主专制D.联邦制34.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下列宪法中包含有相似规定的是-10-\n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独立宣言》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3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首相A.对总统负责B.对帝国议会负责C.对联邦议会负责D.对皇帝负责36.19世纪晚期的英国和德国的政体均被称为“君主立宪”。两国君主立宪政体相同点是A.均由本国成文宪法确定B.最高行政机关均由议会产生C.英国下院和德意志帝国议会均由民选产生D.国家元首都可以解散议会37.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8.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9.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材料中的“条约”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0.19世纪50、60年代,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其原因主要是A.开放口岸的吸引力B.躲避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乱C.躲避太平天国与清军之间的战乱D.西方文明生活方式的吸引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计40分)41.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4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43.-10-\n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政治结构出现的积极意义主要是A.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民主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44.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45.《红楼梦》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C.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46.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47.在古希腊戏剧《伊昂》中,伊昂祈祷他的母亲是个雅典人,这样,依据雅典关于公民权的法令,他就可以从母亲那里获得自由演说的权利,“因为一个陌生人在这个城邦里必须让他的嘴象奴隶一样紧闭着,不能自由表达他的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奴隶没有公民权B.伊昂有公民权C.戏剧作品往往脱离社会现实D.妇女可以在公民大会上自由演说48.《十二铜表法》有这样的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这体现了 A.《十二铜表法》维护了贵族的利益B.《十二铜表法》蕴含法治的精神C.《十二铜表法》使平民的权益得到保护D.《十二铜表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49.“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10-\n50.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51.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的解说词中这样说道:“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说明A.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B.罗马法导致公司组织的诞生C.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52.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君主制和议会制B.君主制和共和制C.立宪制和共和制D. 立宪制和议会制53.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54.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于2022年6月27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玉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关于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国家元首,实际上是统而不治B.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C.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D.内阁如果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55.有史学家评价某部宪法: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仅限于分别阐释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然而,恰恰是这样一部临时性宪法竟通用了65年之久。形成这部宪法如此特点的原因是A.英国的历史、国情和民主趋势的结合B.美国克服邦联制下无政府状态的必然C.德国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影响-10-\nD.法国共和派和保皇派斗争妥协的产物56.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A.实行君主专制政体B.统治者强烈主张国家统一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D.皇帝掌握国家大权57.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58.翻看鸦片战争前后清朝与外国交涉的文本,你就会发现,外国人被称为夷,与之战成为剿,或谓之抚;形容清朝皇帝的词是天威和皇恩,形容外国人的词还有驯顺、犬羊之性等。可见,当时的清廷A.闭关锁国令使其蒙上了双眼B.以天朝上国自居,奉行华夏中心论C.开始开眼看世界了D.以天朝上国自诩,奉行闭关政策59.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既交,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仍B.社会治安混乱C.土地兼并严重D.官吏贪暴腐败60.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字代“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A.摆脱不了专制思想的束缚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C.反侵略反封建的决心D.进行文字的一次重大变革第Ⅱ卷(本卷共计20分)-10-\n三、非选择题:(共1题,计20分)61.历史示意图能够简洁明了地再现历史知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一图二请回答:(1)图一反映了哪朝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3分)该制度下三省的职权分别是什么?(3分)(2)图二反映了哪国的何种政治体制?(2分)该国通过哪一法律文件确立了这一体制?(2分)(3)以上两种政治制度有何相似之处?(4分)又有何不同之处?(6分)深圳市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历史答案选择题答案:12345678910-10-\nABDCBADDDB11121314151617181920DBDDCDDDBA21222324252627282930BACACCDDDC31323334353637383940BBBDDCACBC41424344454647484950DADCBBABDA51525354555657585960AADDDDABDA61.(1)隋唐或唐朝(1分)三省六部制;(2分)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3分)(2)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2分)1787年宪法。(2分)(3)相似之处:都通过分权(或三权分立),(2分)达到中央政府各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或牵制和监督;或制衡),防止部门集权。(2分)(4)不同之处:①目的不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通过分权达到加强专制皇权(或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或分权是为了集权);三权分立的目的是防止专制的出现(或防止专制权力)。(2分)②本质不同: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或封建制度);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或资本主义制度)。(2分)③积极意义不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减少了君主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三权分立体制下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效防止了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2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