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2年上学期启东中学高二期初历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与神沟通则依赖于乐,所谓“乐以致神”;到了西周,周公在“制礼”的同时也不忘记“作乐”。这些现象说明“乐”A.具有强大辅政功能B.使王权充满神秘色彩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成为商周联系的纽带2.唐朝科举考试进士科包括帖经、诗赋、策论三场。第一场要求对儒家经典(治国安邦之道)十分熟悉;第二场要求文学、文化素养;第三场要求能对现实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这一做法A.使古代科举制度趋于完善B.有利于选拔实用型人才C.有利于社会尚学风气形成D.凸显选拔制度公平公正3.乾隆时期,有专派的御史往复稽查军机处值庐(值班书房),军机处中的听差皆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充任,这种做法A.旨在提高政务处理的效率B.加强了皇帝决策的专断性C.实际削弱了军机处的权力D.严格了军政要务的保密性4.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11/115.明代中后期山东兖州府,“土宜木棉,贾人转鬻江南,为市肆居焉”。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南方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农产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C.山东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D.区域经济差异推动长途贸易6.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7.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8.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举贤良”“用天下之贤人”等改革措施。董仲舒的这些主张A.传承了先秦教育与用人体制B.适应了郡国并行的政治要求C.有利于强化国家“大一统”D.使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9.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混天说、混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朱熹开展这些研究的目的是A.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B.实现经世致用的儒家理想C.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D.建立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11/1110.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11.“没有丰富多彩、全面发展的人格,就没有文艺复兴时期灿烂的文化。个人主义造成了高度和谐的个性,给文艺复兴运动以一种光辉……另一方面这种个人主义又确实从一开始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它一切丑恶的方面。”材料主要表明A.个人主义是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源B.文艺复兴最早提出以人为世界的中心C.个人主义对文化发展具有双重影响D.文艺复兴带来了个人主义思潮的泛滥12.“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权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在孟德斯鸠对自由的叙述中A.强调自由绝对性B.抨击了专制政体C.明确法律的地位D.呼唤着民主共和13.马克思的世界市场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世界市场是发展为世界规模的资产阶级经济社会的整体,狭义的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进行商品交换的领域。据此理解正确的是A.广义的世界市场起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狭义的世界市场是商品、资本等交换关系的总和C.在新航路开辟之前,狭义的世界市场已经存在11/11D.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前提,后者是前者发展的结果14.下图为16-18世纪荷兰国家利率趋势图。导致荷兰这种利率趋势的重要原因是A.美洲金银大量涌入B.荷兰的航海业发展迅速C.荷兰工业资本发达D.政府忽视了对金融管理15.“新能源被开发出来,钢—新工业时代生产的关键—的生产得到飞跃发展。在主要的欧洲强国中,德意志当时正在加速迎头赶上。非欧洲国家得到资金和进行建设。”在这样的“新工业时代”A.钢铁工业成为新兴的工业生产部门B.商品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C.德国率先研制出新式交通工具飞机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发展11/11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55分。16.(10分)钱乘旦说:“无论什么国家,制度都要越完善越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宋)欧阳修《新唐书·百官志》材料二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雍滞,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后正式改名为“翰林学士”,并特置学士院以安置。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被称为“内相”。宪宗元和年间,中书小吏滑涣,勾结知枢密刘光琦(宦官),“宰相议事有与光琦异者,令涣达意,常得所欲。……郑余庆与诸相议事,涣从旁指陈是非,余庆恕叱之,未几,罢相。”……《唐阙史》卷下记云:“一日,枢密使(宦官)出至中书,奉宣与宰臣商量镇州事。”——戴显群《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完成下列要求:11/11(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初期三省的职责和特点,分析唐初实行这一制度的意图。(5分)(2)据材料一、二,概括三省制实际运行中的调整。(3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省制演变与唐朝兴衰之间关系。(2分)17.(10分)货币不仅是市场交易的等价物,更折射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一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值铜钱1000文。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摘编自千家驹《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史》材料二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缭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明初贫农出身的朱元璋欲图构建一个反市场的劳役和实物经济制度,导致货币经济和市场极度萎缩。15、16世纪明代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力量使明初通货结构承受着内部紧缩的压力。同时,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与中国在东亚贸易圈中的主导地位,使得明代的宝钞与铜钱难以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责;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使得明代的通货结构转变成为可能。——摘编自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11/11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发展的基本特点。(3分)(2)据材料二,指出明代通货结构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5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货币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2分)18.(13分)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郁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丁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11/11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路径。(4分)(2)据材料二,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归纳王阳明思想的社会意义。(6分)(3)据材料一、二,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3分)19.(9分)启蒙运动致力于改善人类的现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材料一若是把他们看成乌托邦分子或者集权主义者,这在哲学上是错误的,从历史而言则是荒谬的。事实上,他们实事求是地看待世界,试图以求实际、讲原则的方式解决问题……启蒙运动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榜样供当代知识分子奋力追赶,也展示了一种与压迫性的制度、不公正的特权和不合时宜的文化实践做斗争的样板。——【美】斯蒂芬·埃里克·布隆纳《重申启蒙:论一种积极参与的政治》11/11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材料三启蒙哲人对批判的推崇反其对形而上学的正当批判明显地表明,启蒙运动不是理性的时代,而是一次理性主义的造反。这场造反表现为两种相互关联的方式,一方面反对把理性说成是唯一的,甚至主导的行动精神的论断。另一方面否定那种认为世界上的所有的神秘现象,都可以通过研究而得到阐明的观点。主张批判至上,绝不意味着理性万能。这是一项要求有权质疑一切的政治主张,而不是要求宣称一切都能被理性了解和驾驭。——【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判断问题的标准。(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针对“压迫性制度”提出的政治主张。(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的原因,并解释“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5分)20.(13分)蔗糖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时期一项重要的“世界商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葡萄牙贵族和企业家(在美洲)建立了甘蔗种植园。……11/11与其他作物不同,甘蔗需要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后才能产出适合出口的糖浆或精制蔗糖。因此蔗糖生产业常常会促成农业和工业企业的联合。它们一方面需要大量劳动力从事种植和收获过程中的艰苦劳动,另一方面还需要通晓蔗糖制作的复杂工序的熟料工人。……西半球对劳动力的需求刺激了一种高利润商业的发展……欧洲商人将活人货物以在非洲买入时两至三倍的价格卖给种植园主……蔗糖产区则更多地以蔗糖或糖浆进行交换。然后,他们将美洲的产品填满船舱,启程返回欧洲。——(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二十七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的女性流行喝加糖红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征。加糖红茶可以说是由来自地球两端的两种食品组成,正是因为英国占据世界商业的中心位置,才能实现这两种商品的结合。从十七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的糖进口量飞快增长,到十八世纪中期,英国民众的人均糖用量是法国人的八到九倍。红茶加糖能迅速补充热量,让人精力充足,不仅是早餐,工作间隙的茶歇也同样具有立时提神的作用,能让劳动者成为工厂老板需要的劳动力。红茶和糖渐渐惠及下层民众,最终成了产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工人的象征。——摘编自(日)川北稔(砂糖的世界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葡萄牙蔗糖生产业的基本特点,概括蔗糖生产和销售的重要影响。(5分)(2)据材料二,概括17世纪以后英国蔗糖消费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5分)11/11(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以蔗糖为核心的世界贸易的历史进步作用。(3分)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