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Ⅰ卷(客观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2.《吕氏春秋·审分》写道:“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反映了当时A.土地公有制仍占主导地位B.“铁犁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土地私有调动生产积极性D.政治动荡引发土地制度变革3.《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上述材料极力鼓励发展A.商品经济B.资本主义经济C.小农经济D.社会主义经济4.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图一人面彩陶壶图二邢窑白瓷长颈瓶图三粉彩开光花尊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5.解读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有①印刷业中使用活字技术②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9\n③市署严格管理市场交易④邸店兼营旅店、货栈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④6.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7.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避免海难发生B.防止鸦片走私C.杜绝西方思潮D.严控对外联系8.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对材料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的自然经济已开始瓦解 ②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③外国洋货已完全取代了中国的手工业品 ④中国的家庭手工业直接受到冲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B.近代列强侵略——资本主义萌芽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10.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A.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B.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D.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11.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12.有关下列柱状图的表述,正确的有(注:仅统计创办资本在万元以上的企业)①1902~1911年的状况得益于清政府的政策调整和“实业救国”9\n②1912~1921年的状况奠定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经济基础③“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1922~1927年的工业发展④1902~1927年间民族工业工厂数量和资产总额都呈下降趋势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立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包括①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③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实业救国思潮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4.1945年,8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法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资本的重压B.外国资本的侵蚀C.封建官府的排挤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15.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B.“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C.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高速发展16.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17.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A.中外合资B.承包经济(承包责任制)9\nC.私有化D.公私合营18.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观察右图,在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以后,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①实行经济体制改革②“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③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D.①②④21.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A.经济特区的创办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D.内地的开放22.2022年10月举办的“奋进的江苏——庆祝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全国展示了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取得的辉煌成就。国家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A.经济特区B.沿海经济开放区C.沿海港口城市D.经济技术开放区23.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2022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24.“新礼服兴,翎袍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25.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9\n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A.自由的观念B.平等的观念C.博爱的观念D.互助的观念26.甲午战争期间,如果你是前线将领,有十万火急的军情要向朝廷报告,你当时会采用哪种方式A.通过驿站传递B.通过轮船传递C.通过有线电报传递D.通过无线电报传递27.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历史事件①电话传入中国②中国近代轮船业的发端③中国民航事业的起始A.②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①D.③②①28.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维新变法时期,影响较大的报纸有《中外纪闻》、《强学报》和《新青年》B.诞生于1958年的中央电视台是我国第一家电视台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D.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次替代的过程29.某班同学正在排练历史剧《哥伦布》,下面是他们设计的人物旁白。你认为正确的是A.他经过70多天的航行,终于到达印度和中国B.他橫渡大西洋到达古巴、海地等地,而他却认为是印度C.他经历了千难万险,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D.他的船队经过大西洋和太平洋,最终发现了新大陆30.《共产党宣言》中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这句话的确切含义是A.新航路的开辟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B.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新航路的开辟为新兴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D.哥伦布、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打破了各文明区域间的隔绝状态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与错误分别用“A”和“B”表示)3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技术水平明显高于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A32.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B33.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浦东新区,高楼四起。B34.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人们的风俗习惯也发生改变,剪辫易服、废止缠足成为一种潮流。B35.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第Ⅱ卷(主观题共30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36.阅读材料:材料一9\n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中国古代史》材料三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材料四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迭数万人。——《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3分)“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有一定范围,交易有时间限制。(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4分)区别:“市”设在都邑中,“草市”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市”为政府所设置,“草市”为民间兴起的集市。(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1分)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并且逐步向农村扩展。3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者数百方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9\n,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用“机工”的“机户”了。材料二材料三鸦片战争以后频繁来上海的外国商船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经济因素。(2分)明朝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原因:农业、手工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它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1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埠通商,外国商船云集中国沿海口岸倾销商品。联系:使中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3)材料三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这一变化对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出现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4)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国社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由封建社会逐渐向近代化发展。3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全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9\n.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材料二 就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材料三 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继续发展各类市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流通体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中共十五大决议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有权和自主权受到国家法律切实保护”的规定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2分)(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所有权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归农民。(2)据材料二指出,打破僵化模式的关键是什么?(1分)据材料概括要实现这一关键目标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3分)(2)关键是增强企业活力。企业自主权问题;市场的作用问题;分配中平均主义问题。(3)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在改革进程中,我国对市场地位的认识经历了哪三个阶段?(3分)综上分析,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1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价值规律和市场对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性;中共十五大决议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2.4盐城市龙冈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9\n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BCCDCCDCBB11121314151617181920AABABDDCCA21222324252627282930ACCCBCACBC二、判断题3132333435ABBBB三、主观题:(本大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36.(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有一定范围,交易有时间限制。(3分)(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2分)(3)区别:“市”设在都邑中,“草市”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市”为政府所设置,“草市”为民间兴起的集市。(4分)(4)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并且逐步向农村扩展。(1分)37.(1)明朝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1分)原因:农业、手工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埠通商,外国商船云集中国沿海口岸倾销商品。(2分)联系:使中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1分)(3)出现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分)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2分)(4)由封建社会逐渐向近代化发展。(1分)38.(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所有权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归农民。(2分)(2)关键是增强企业活力。(1分)企业自主权问题;市场的作用问题;分配中平均主义问题。(3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价值规律和市场对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性;中共十五大决议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3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