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试卷Ⅰ(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下表是摘自柳斌《中国近代粮食生产衰落原因分析》中的中国古代粮食相关情况统计表。这表明时期粮食亩产(公斤/亩年)人均占有原粮(公斤/人年)劳动生产率(公斤/劳动力年)战国中晚期180.0460.51659.0西汉末132.0496.51759.0唐170.6628.02262.0宋154.5579.52087.5明173.0559.02022.5清中叶183.5314.01131.0A.封建社会人们生活改善不大 B.明清之际耕地抛荒严重C.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停滞 D.唐朝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2.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到: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①对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认可②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③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④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明清时期有一类土地被称为“族田”,按其地租用途不同有诸多名目:如义田是为赡济本宗族中贫而不能自业者,学田作为鼓励教育族内子弟的费用,并且法律规定禁止侵没盗卖族田。对上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A.族田属于国家所有,所以政府禁止盗卖族田B.族田的存在加剧了明清时期的土地兼并,不利于社会的进步C.宗族组织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D.由于租佃经营在江南地区比较普遍,因此族田只在江南地区存在4.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迅速贬值,到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主要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C.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D.中国的银矿产资源丰富5.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n年份美国英国法国俄国(苏联)1909—19110-90+56+461919—1921-89-110+32+141929—1931-205-76+40+53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6.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7.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8.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北洋政府此举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C.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9.秋瑾(1875年—1907年)说:“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据此材料推断,错误的是A.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女权思想兴起 B.西方思想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C.经济独立应是女子自由幸福的基础 D.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已经明显转变10.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11.1934年,鲁迅评论文坛“京海之争”时指出:“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围绕“京海之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B.海派抨击了京派的崇洋意识和市侩心理C.京派的立场反映了重农抑商观念的消失D.“京海之争”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12.1868年,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创办《新教会报》,发行量日渐扩大。下表是该报于1868—1871年刊载的内容明细表,这份表格主要反映了\n年份宗教世俗消息科技比评与建议1868年48%26%22%4%1869年36%36%9%19%1870年18%68%5%9%1871年16%46%23%15%A.传教士对基督教传播的热情逐渐减退B.中国读者对基督教会传媒的普遍抵制C.教会日益重视利用报纸传播世俗信息D.报刊必须适应社会需求才有发展前景13.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这一变化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 B.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 D.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14.1960年,北京新开路缝纫厂、南官房皮件厂等街道工厂的工人,利用假日在崇文门附近的城墙上开地播种萝卜等秋菜。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A.“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功 B.“八字方针”全面贯彻执行C.城乡差别逐步缩小 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5.1959年,毛泽东阅读苏联格洛托夫的《论集体农庄所有制的发展前途》后批示:“此人根本不研究马、恩、列思想,并且连斯大林公社必定是集体农庄的高级形式这一观点也否定。总之,作者认为公社无论何时都是有害无益的。”毛泽东的批示说明了A.中苏两国关系已经严重恶化B.苏联学术界与其政治价值观相背离C.中国指责赫鲁晓夫取消集体农庄的做法D.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出现曲折16.某年11月,中共中央根据科学院的建议,推荐了若干种代用食品,例如玉米根粉、小麦根粉、玉米秆曲粉、叶蛋白、人造肉精、小球藻等,要求各地立即大规模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食物代用品。据此可以推知A.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B.粮食产量增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D.“左”倾错误导致经济严重困难17.“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上述现象直接反映A.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 B.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C.商贸中心转移至地中海沿岸 D.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18.有学者发现,加工、设计、营销各环节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创造的附加值是不同的,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设计、销售环节的收益越来越大。右图是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活动的工业附加值曲线图。其中反映西方工业化初期状况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9.《国富论》(1776)写到:“\n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把它拉直,第三个人再把它切断。依次类推,这种程序使得10个人一天生产48000枚大头针,而如果靠个人单独工作,每个人一天甚至生产一枚大头针都会有困难。”这表明A.这时大头针的生产浪费了更多的劳动力B.当时工人的劳动强度相当惊人C.专门化和劳动分工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D.西方已经入机器制造机器的时代20.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革命城市曼彻斯特评论说,“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对文明人变成“野蛮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财富 B.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C.工业革命推动了殖民掠夺 D.工业革命使人变得贪婪21.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它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A.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长 B.标志资本主义大工厂制的建立C.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D.解决了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22.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这一时期,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A.资本主义已过时B.渴望扩大政府职能C.要求革命改变现状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23.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24.罗斯福新政在当时的美国遭到了有些人的尖锐批评,有的讽刺《全国工业复兴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有的说“新政”是“披着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上述言论在本质上反映了A.美国的自由传统根深蒂固B.罗斯福政府丧失了民众基础C.新政侵蚀了白由主义根基D.危机导致社会缺乏基本共识25.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政府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许多新的官僚机构涌现了出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技术统治”,因为这些官员接受过专门的工程或者经济管理训练。以下关于“技术统治”的正确认识是A.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普遍出现“技术统治”B.“技术统治”造就了一系列福利国家的出现C.“技术统治”适应了国家对经济调控的需要D.“技术统治”可以有效避免新的经济危机26.右图为某网站介绍当前欧洲经济形势文章的配图(图中文字有超前消费、债务危机、高福利)。该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有可能是A.当前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经济困难\nB.超前消费是解决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C.欧洲国家债务危机需要国际社会化解D.福利国家所造成的种种弊端日益显露27.1960年日本内阁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据日本的《关于国民生活的舆论调查统计》,“倍增计划”实现后,回答自己的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90%。这说明日本A.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B.开始采用宏观干预的经济政策C.实施了计划经济D.通过“倍增计划”造就了庞大的中产阶级28.某经济学流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这一理论A.是凯恩斯主义的新发展B.主张国家减少干预经济C.与自由放任政策相一致D.不利于滞胀危机的解决29.“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A.自由主义 B.新经济 C.科学社会主义 D.凯恩斯主义30.俄罗斯2022年版历史教材中指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A.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C.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31.苏俄(联)一位国家领导人曾说:“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遭到空前破坏”主要是由于经历了卫国战争B.“资本的帮助”直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为得到“资本的帮助”,国家实行“加速发展战略”D.“资本的帮助”有利于突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32.俄国著名学者在《独立报•三个列宁》中说:“十月革命的列宁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新经济政策时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改良主义者’”。导致列宁思想发生转变的原因是A.应对国内外敌人进攻B.原有的经济政策过时C.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D.建立计划经济新体制33.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依次是“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应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赫鲁晓夫改革D.斯大林模式34.“他们对苏联这项事业先表示怀疑,后表示兴趣。但他们仍对苏联人缺乏自由、住屋糟糕、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他们也同意这项事业让苏联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的贡献。”材料中“这项事业”应该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五年计划的实行D.农业集体化运动35.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n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C.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36.帕尔默说“他的悲剧在于他没能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去代替他所破坏了的制度。他刮起了他最终难以控制、不可驾驭的强大的改革狂风。他大大改变了原来的体制,而又拒绝承认必须让整个体制解体。最后,他成了旧秩序的危险,新秩序的障碍。”帕尔默评价的人最有可能是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37.依据下图材料中所列事件,该时间轴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工业化进程中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B.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C.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与演变的过程D.全球化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38.学者们在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时,使用“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20世纪的A.30年代初 B.40年代中期C.70年代初 D.80年代末39.美国“怀特计划”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等;而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两者的主张实质上反映出英美A.争夺国际金融霸权B.要求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C.经济实力差距巨大D.力争建立相对独立金融体系40.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这有利于A.进一步削弱发达国家的利益B.缓解其成员国间的贸易不平等状况C.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D.消除关税壁垒,推动世界贸易发展41.“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A.刺激国内消费市场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开拓国际贸易市场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42.在2022年3月召开的欧盟春季峰会上,除英国和捷克以外的2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公约》,又称“财政契约”,以加强各成员国的财政纪律。这主要反映了A.欧盟在维持经济秩序的稳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B.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由经济联合过渡到政治联盟C.欧洲在实现货币一体化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D.欧盟排除内部纷争推动世界多极化稳步向前发展43.截止2022年4月15日,申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多达57个,申请国遍布全球五大洲,包含了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中国在亚投行的份额将占30%-40%,成为亚投行最大股东。这表明A.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终结B.多极化的世界进一步发展C.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冲击D.国际经济新格局已经形成\n44.美国学者让·皮埃特斯在评价现代世界的某一现象时指出:对达沃斯精英和跨国公司来说,这意味着自由;对新兴经济体和高技能劳工,这意味着机遇;对最不发达国家则意味着风险和边缘化。皮埃特斯评价的是A.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B.区域经济的集团化C.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45.下图是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描述的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儒家产生环境特殊,受到时人广泛拥护B.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同样拥护宗法伦理C.法家异地而同心,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背景46.《韩非子•有度》记载:“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法律维护社会自由平等B.君主行为应受法律制约C.法律可以规范社会秩序D.法律实施可以杜绝乱世47.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48.习近平在2022年3月回答关于中国领导人的工作状况的提问时说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该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A.儒家的“为政以德”思想 B.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C.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D.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 49.刘泽华先生评述说:“他的理论是现实生活的高度抽象,在这种高度抽象的图画中,既肯定了现实的等级、君臣、剥削与被剥削以及家族关系,又为这些关系涂上了一道釉彩,显得温情脉脉。”这里的“温情脉脉”是指他主张A.克己复礼B.人性本善C.实施仁政D.以法治国50.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n试卷Ⅱ(共50分)二、材料阅读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51.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西周形势图战国形势图根据上述两图,结合所学知识,提取西周东周时期社会变迁的信息,并予以说明。52\n.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理论和政策只有不断的调整和变化,才能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形势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12分)以调整或探索为线索,下表的12条资料选择两条或两条以上资料能够提炼出多个主题。请依据自己的理解在下表中提炼出一个主题,将符合这个主题的资料序号分别挑选出来,每个主题必须涵盖两条或以上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给这两个主题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加以简要阐释。序号资料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罗斯福新政3新经济政策4福利国家5大萧条6国际复兴开发银行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8混合经济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斯大林模式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2大跃进主题:相关序号:补充的新资料:简要阐释:5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1875年,英国在上海铺设14.5公里吴淞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1881年,清政府建造了第一条官办铁路——唐胥铁路;并由总工程师夫人仿照英国著名蒸汽机车“火箭号”造成中国第一列火车,并命名为“中国火箭号”;1951年,中国自己设计、制造、施工的进路继电式集中联锁在京广线的衡阳车站装设;\n1958年,中国大连机车车辆工厂第一台自己制造的内燃机车后经过改进设计定型,命名为东风型并成批生产;1968年,中国第一代电力机车——韶山1型电力机车研制成功,开始小批生产;2022年12月,中国铁道部向世界宣布发展中国列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CTCS)的规划;2022年4月27日,世界上首条投入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示范线——上海磁悬浮列车正式投入营运;2022年中国拥有了第一条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2022年4月,我国在南美洲铺设的高铁“第一轨”——委内瑞拉迪那科至阿那科段铁路开始铺轨;2022年10月,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高铁合作备忘录”,俄罗斯计划优先修建莫斯科——喀山段高速铁路;2022年10月19日,习近平主席访英。中英将以高铁等项目为切入点,推动双向投资合作的深入发展。——摘自互联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下半叶中国铁路事业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中国铁路事业产生发展的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原因。(10分)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5ABCCA6-10ADBDB11-15ADADD16-20DBCCB21-25CBDAC26-30DDBDC31-35DBDCC36-40DDBCD41-45CABDC46-50CCBCC51.西周: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经济,井田制;文化,礼乐制度;(6分)战国:政治,分封制瓦解;经济,小农经济产生发展;文化,百家争鸣;(6分)52.(12分)示例:主题: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调整(4分)相关序号:1、6(2分)补充的新资料:《布雷顿森林协定》(2分)简要阐释:略。言之成理即可。(4分)53(1)工业革命;列强侵华;洋务运动。(6分)(2)蒸汽机;内燃机;电磁感应理论;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10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3)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国高铁技术的成熟;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良好稳定的国际外交格局;中国高铁的价格优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