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文科历史段考试题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他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B.为政以德C.人而不仁,如礼何?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2.韩非子在论述“法”的时候指出:“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说明韩非子A.反对宗法分封等级制度B.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代表社会底层民众利益D.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3.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成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的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社会关系B.强调有教无类,发展私立教育C.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D.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4.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5.朱熹和王阳明都对“理”进行了不同阐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A.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C.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6.宋代心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理学家指责其“诋毁先儒”、“传习邪说”,但是到了明代士人阶层却从王阳明的心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心学10\n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打破孔孟学说的权威C.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D.是对理学彻底的否定7.传统的中国人物画并不标榜个人主义,个人的特征,描绘的再真实,哪怕是如何英伟、如何娇俏的人物,也只能是肖像,其意义仅限于为后人追思和供奉的对象,因此,传统中国人物画不是个别人物的写真,而是画中人物所代表的整个社会阶层的诠释。由此可知A.古代中国的人物画忽视人物个性表达B.古代中国没有个体人物的绘画作品C.中国古代的肖像画主要用于祭祀祖先D.中国古代画家并不擅长创作人物画8.黄宗羲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在此,黄宗羲( )A.着重分析了唐朝灭亡的根源B.提出扩大地方权力以限制中央集权C.反对实行分封制D.主张设方镇以克服分封制、郡县制弊端9.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材料主要反映出元曲的艺术风格是()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以文人抒情写意为主流C.既雅俗共赏又凝重沉郁D.追求个性的浪漫主义色彩10.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B.商品经济发展C.拜金主义盛行D.轻商思想淡化11.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12.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10\nA.抗争B.探索C.屈辱D.复兴13.研究者发现,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当时思想界在讨论中中国的这种问题时,大都不再使用传统的儒学语言,而改为运用近代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语言。这种现象说明( )A.传统的君主政体已不再为资产阶级所认同B.清朝专制统治的正当性受到质疑C.戊戌变法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4.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15.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A.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B.从反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C.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D.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16.孙中山曾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对这段话中的“忠”,下列理解中最准确的是()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强调了国家民族意识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17.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10\n18.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科学的思想19.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A、引进西方学说B、彻底否定民族文化C、倡导文学革命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20.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表明李大钊()A. 能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21.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以下是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或讲话,请按时间顺序排列()①《新民主主义论》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A、②④①③B、①②③④C、②④③①D、④②①③23.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驌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驌承认错误。”该谈话()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24.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10\n“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弟子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25.12世纪,教会学校的学生们阅读《圣经》和早期基督教作家的著作,也读古典拉丁文学和少量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拉丁译本。一些教会学校还提供法学、医学和神学方面的高等教育。学生和教师们还组织了学术行会。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世俗教育推动了文化普及B.教会放弃神学而研究哲学C.文艺复兴运动已悄然兴起D.自然科学与哲学有所发展26.下图为《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作品。对这幅画分析不正确的是A.表达了画家对古典文化的仰慕B.体现了雅典深厚的学术氛围C.彰显了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D.反映了雅典教育体系的完备27.16世纪,有学者曾感叹:“在一个城市里他们奉你是真正的教徒,到下一个城市里就拿你当个异端。因此,如今谁想活得安安静静,他的信仰和宗教,得像城市与国家的数目一样多。……在与我们观点不同的人眼里,我们大家全是异端。”这反映了该学者A.倡导宗教宽容B.对宗教改革表示反对C.主张多神崇拜D.否认宗教信仰的差异28.“咱们走吧。”“咱们不能。”“为什么不能?”“咱们在等待戈多。”下列美术作品与上述对白作品所反映的艺术表现手法相似的是()A.《日出·印象》B.《干草堆》C.《向日葵》D.《毕加索自画像》29有文学家在评论某一文学流派时说:“(它)创造的艺术世界不是模拟现实的‘镜像世界’,而是一个想象的、超现实的、主观化了的世界,通过塑造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理想世界,纵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表达愿望。”据材料所知,此文学冢所评论的文学流派是()A.古典主义B.自由主义C.浪漫主义D.现实主义10\n30.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打破该老师看法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B.量子假说的提出C.电力的发明与应用D.牛顿力学定律的发现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31(20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受业者众。——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材料二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授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三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京师同文馆旧址中国的赴美留学生材料四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材料五义务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教育必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2022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请回答:(1)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做出的贡献。(2分)10\n(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在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上有哪些重要的创新举措?这些举措对古代思想文化有何重大影响?(8分)(3)据材料三指出开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大事件,它使我国教育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6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4分)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在封建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封建王朝各方面的需要……可以说中国古代科学,一直停留在以《周易》为代表的传统科学思想和以《考工记》为代表的实用工艺技术。材料二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材料三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共有五次科技革命……包括两次科学革命,三次技术革命。科学革命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科学革命应该是显著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技术革命则主要显著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上述两者的影响率和覆盖率都应超过50%。……印度和中国则错失了一、二、三、四次科技革命,印度沦为殖民地,中国在解放前则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我们抓住了第五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升级为工业化和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材料四目前,世界正处于第六次科技革命前夜,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拂晓”……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方向很有可能得益于第五次信息科技革命的推动,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开辟出新的空间。……10\n走向对原子、分子甚至电子进行调控的时代,进而产生新的科技突破;对暗物质、暗能量、反物质的探测很可能在21世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可能颠覆我们现有的世界观。……实现人类的“网络化生存”;量子通信将引发一场通信领域的变革;……纳米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改变人类的生活……能源和资源领域的突破……帮助我们进入低风险,高效益的后化石能源时代。——中国科学院《2022科学发展报告》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中、西方科学思想的特点。(4分)结合相关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科技发展状况及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五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是什么?(2分)(3)据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将带来哪些负面问题,人类应该如何应对?(4分)2022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文科历史段考答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涂填在答题卡上,写在答卷上无效!)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10\n31.(1)(2)(3)(4)32.(1)(2)(3)文科历史段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BADCCCADAB11—20DBBBDCCDBA21—30BAADDDADCB二.材料问答题10\n31.(1)贡献: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分)(2)举措:创建太学;地方郡国设立学校;以儒学为主要教育内容(或推行儒学教育、教育为儒家所垄断);以儒学为选才任官的标准(或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配合行使)(答出任意三点即可,4分)。影响:使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4分)(3)重大事件:洋务运动。(2分)变化:设立新式学堂;开启留学教育。(或答出兴办洋务新学堂;培养各类实用人才;改变了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留学潮等任意两点均可)(4分)(4)直接原因:“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极大破坏。(2分)重大举措:大力普及义务教育;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2分)32.(1)中国科学思想的特点:突出实用;忽视理论。(2分)西方科学思想的特点:理性分析;理论研究。(2分)中国发展状况: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西方。(2分)原因:①传统科技思维、观念的局限。②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2分)西方发展状况:建立起近代科学理论体系。(2分)先后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2分)原因:①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的推动。(2分)(2)核心技术:电子技术,信息网络技术(2分)(3)问题:自然环境污染、社会伦理道德等问题。(2分)应对: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分,言之有理皆可得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