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2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A.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B.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C.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D.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2.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3.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上述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宋明(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儒学思想社会化趋向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4.-9-\n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明理的经(儒家经典)和用来记事的史(史书)关系密切。宋代以来,理学家提出“经本史末”、“经先史后”的主张,即经学是史学的前提和根据,史学只是经学的外在表现。明末以来以章学诚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六经皆史”,认为道不离器,理不离事,反对离事言理。这种变化反映了( )A.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B.理学的空谈受到批判C.理学为史学服务D.早期民主思想开始产生1.“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C.人非达到目的工具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来进行的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C.宗教改革因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3.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由此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相比,突出强调了( )A.要构建民权政府B.要批判神权统治C.人性解放D.平等自由4.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人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他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 )A.因时制宜,休耕轮作B.精耕细作,提高地力C.顺应自然,遵循规律D.改进技术,增加产量5.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这说明( )A.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B.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C.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D.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9-\n1.两宋时期,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画描绘了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B.风俗画与市民阶层的兴起和活跃有关C.该画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D.该画属于写意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2.普朗克曾写道,“我把这整个的步骤描述成一种孤注一掷的行动……我已经和辐射与物质之间的平衡问题斗争了六年而没有得到任何成功的结果。这个问题在物理学中是有根本重要性的,必须不惜任何代价来找出它的一种理论诠释,不管那代价有多高。”普朗克旨在说明量子论A.诞生的偶然与必然B.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C.产生了巨大的影响D.是对前人理论的突破3.1935年,厄瓜多尔政府在距其海岸1000公里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设立达尔文纪念碑,纪念达尔文考察这一群岛一百周年,碑文写着:“达尔文于1835年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登陆。他在研究当地植物分布时,初次考虑到生物进化问题,从此开始了这个悬而未决的理论的思想革命。”其“思想革命”的意义在于()A.凸显了人类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和发展C.提供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4.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科技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B.“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D.三次科技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5.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下列言论主张通过改良方式实现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是( )A.“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9-\nD.“今日之民智,不必恃它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1.20世纪初,章太炎、刘师培等学者严厉谴责当时“醉心于欧化”的风气,力图在古籍中挖掘出民主乃至社会主义的内容,掀起了一股“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思潮。该思潮( )A.是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B.本质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发展D.体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耍2.1903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所谓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为此,他主张()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C.民族革命,推翻帝制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3.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4.邓小平认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对邓小平的这一论断分析正确的是()A.“南北问题”即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问题B.邓小平是针对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形势提出的C.抓住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的最主要矛盾D.使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最终确立5.《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是我国的第二个科技发展规划,“全面安排,重点突出”是该规划提出的方针之一。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事业重点发展()A.尖端国防技术B.先进农业技术C.生物科学技术D.交通通讯技术6.下列是某个时期内流行的“样板戏”,对于这种“样板戏”的说法正确的是-9-\n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现代京剧《海港》 现代京剧《红灯记》A.“样板戏”本身是对文艺的摧残B.“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做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C.“样板戏”的做法是对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的贯彻D.“样板戏”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大背景下出现的1.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的这一看法()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B.首次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C.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D.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2.“然而大革命开始后的严峻现实,又像一座巍然屹立的冰山,无情地压碎各种梦想,让它们化为无形的泡沫和可怜的眼泪。狂热的梦想与严峻的现实、幸福的追求与绝望的痛苦、自由的快乐与孤独的感伤……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情感,形成一股自我崇拜、自我怜爱、自我表现的浪潮。”下列文学作品诞生于这一“浪潮”的是A.B.C.D.[:Z,xx,k.Com]3.19世纪末,兴起于法国的印象派绘画艺术影响欧洲画坛,后影响到20-9-\n世纪亚洲的中、日等国,下列叙述最接近印象派艺术特色的是( )A.描绘自然,捕捉光和色的变化B.夸张抽象,着重于内心的主观感受C.赞美劳动,注重表现社会现实D.关注体积,用变形图案组合来表现主观感受1.法国音乐家德彪西被认为是20世纪承先启后的天才人物,他主张音乐只能提供一种暗示或心境,不以旋律为中心,配器上力求纤细精致,追求音乐中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躁动的音色中表现事物的气氛和情调。由此可知,德彪西的音乐风格是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印象主义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漸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慣,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 材料二 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就是说,“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就必须推翻“三纲”,批判旧礼教。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摘编自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和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儒家伦理观的认识。(10)-9-\n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 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6分)(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8分)(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8分)-9-\n[:Z_xx_k.Com]1.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表319世纪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文化领域欧洲: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70年代后电力工业开始出现,电灯,电报等相继问世。中国:欧洲: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871年德意志统一。欧洲:1832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完成组诗《唐璜》;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同年,英国自由主义大师约翰·-9-\n1845年,英商约翰·柯拜在广州创办柯拜船坞。1863年英国人赫德出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同年华侨陈启源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1898年创办大生纱厂。中国: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南京条约》签订。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95年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密尔发表《论自由》。中国:1842年《海国图志》成书。1861年京师同文馆开办。1894年郑观应编成《盛世危言》。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据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等资料整理此表为19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以表中紧密关联的历史信息为基础,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准确)-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