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不全)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质是A.根据土地数量的多少收税 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 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3.“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A、大化改新B、1861年改革C、王安石变法D、孝文帝改革4.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改革,力图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5.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打破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是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四百人会议”D、鼓励工商业发展6.下列最能完整反映梭伦改革特点的是A.坚决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满足了广大平民阶层的利益C.试图在中庸、公平、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社会D.没有满足各个阶层的利益7.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的措施是A、相地而衰征B、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D、奖励耕织8.在战国时期的变法中,率先制定《法经》,加强法治的是A、商鞅变法B、吴起变法C、管仲改革D、李悝变法9.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普遍推行县制 B、实行连坐法 C、按军功受爵 D、奖励耕战10.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11.王安石变法中,对官僚地主利益触动最大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12.下列对孝文帝改革中三长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打击了贪官污吏B、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C、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D、三长直属于中央1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4-\nA.佛教的传入B.疆域的扩大C.民族的融合D.全国的统一14.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减轻农民的负担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巩固北魏的统治1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16.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的欧洲国家是A、意大利B、英国C、德意志D、西班牙17.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18.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因信称义”。下列对“因信称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灵魂得救取决于表面礼仪B.灵魂得救取决于心中的信仰C.否定了教皇和僧侣的特权D.以自律代替了他律19.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一观点反映了加尔文A.第一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B.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C.用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进行辩护D.主张没收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以及财产20.宗教改革运动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没收了天主教会占有的大量土地和财产B.摧毁了中世纪以来天主教会的精神专制C.西欧各国的王权得到了巩固和加强D.促进了西欧各国科技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21.19世纪中期,首先以武力迫使日本打开国门的西方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俄国22.明治维新前,日本倒幕派的主力是A.新兴地主B.中下级武士C.高利贷商人D.西南各藩藩主23.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这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A.“废藩置县”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24.19世纪后半期,日本以十分优惠的方式将国有企业的很大一部分转让给私人资本家经营,其中不包括下列部门中的哪一项A、矿业开采B、铁路和军工企业C、纺织工业D、造船业25.1889年日本宪法规定:“日本帝国是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这一规定说明日本1889年宪法A.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B.使日本政体发生了巨大变化C.使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适应了时代发展需要-4-\n26.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27.下列哪一图片反映事件使维新思潮演变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A、《变法通议》等文章B、公车上书C.民报D强学会旧址28.创办于维新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是现在哪所大学的前身?A、清华大学B、复旦大学C、北京大学D、中国人民大学29.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社会经济C.推动政治改革D.促进思想启蒙30.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①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卷》译文材料二: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商君书画策第十八》材料三:商鞅变法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不但帮助秦国走上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中国古代史资料》请回答:(1)材料一中商鞅为限制特权和追求社会的公平、公正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商鞅采取了哪些办法?(4分)(2)材料二中反映了商鞅治国思想是什么?(2分)其出发点是什么?(2分)请你一分为二地评价商鞅的治国思想。(4分)-4-\n(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4分)32.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材料三: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蒸汽机数工厂数1808台5985家409台1691家1888年1894年1888年1894年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4分)(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办法?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6分)(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现代化而采取的四项经济措施。(8分)(4),从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