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分数:100分卷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道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由此可见,齐景公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A.解决粮食生产问题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维护社会等级名分D.尊重知识分子意见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这一主张体现了A.关注民生,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B.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C.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D.强调权术、主张变革的法家思想3、刘泽华先生说:“就实而论,荀子思想中的法家气味是相当浓厚的。可以说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他是最早把儒法结合起来的思想家之一。”荀子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兼爱非攻B.民水君舟C.天行有常D.人性本恶4、“垂拱而治”一词出自《尚书·武成》,其意是统治者无须费力,就可以使天下和顺、太平。与汉惠帝(高祖子)“垂拱而治”治国思想一致的成语是A.内圣外王B.居官守法C.墨守成规D.萧规曹随5、“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地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6、.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这一思想反映了哪一阶层的要求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新兴市民阶层D.新兴资产阶级8、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要求建立平等社会B.主张耕者有其田C.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中央集权9、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A.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C.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10、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下列关于“还魂纸”,说法正确的是9\nA.生产遍布全国各地B.降低了生产成本C.制造工艺更加复杂D.纸质质量不高11、.习近平主席上任后,多次强调从严治党,廉洁从政。右图是某机关的宣传画,该画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点B.展现了风俗画的不断发展和创新C.工整细致,浓墨重彩,属工笔画D.体现了中国书画象征写意的风格12、有学者说:“宋元的小说、戏剧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这主要是因为宋元文艺与西欧文艺复兴A.都反映了市民价值倾向B.核心思想都是人文主义C.都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D.二者都是思想解放运动13、杜甫的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自唐以来,即被公认为“诗史"。以下关于杜甫的诗歌说法正确的是A.杜甫是安史之乱的亲历者,其诗歌作品可作为信史B.作品通俗易懂,贴近民生,开创了中国市民文学的先河C.杜甫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作为史料应加以甄别D.是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14、《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药物的分类有一个突出特点:按照“从微至巨”、“从贱至贵”的原则,即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这一分类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下列著作中也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A.《农政全书》B.《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C.《天工开物》D.《物种起源》15、“……其全景式地构图,散点透视,充满了细而巧的市井情节。货柜上的交易,街边桥头摊点的叫卖,载运米粮漕运的货船,纤夫、屠户、小贩、商人、官宦、酒保、食客、船工、挑夫、货郎、游人、行者、铁匠、脚夫,凡是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类人等,尽皆被表现出来。还有驴子骡子,酒店酒旗、巨舟小舢,箩筐挑担,茶楼摊点,无一不被刻画得入微。”这段文字所描述的画作属于A.写意画B.风俗画C.山水画D.宫廷画16、梅兰芳是江苏近代文化名人,著名的戏曲艺术表演大师,他所代表的剧种A.由元代散曲演变而来B.由杂剧和汉剧融台而成C.兴盛于康乾时期D.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国粹17、“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提出这一主张的思想家对西方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还提出了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A.养浩然之气B.认识人自己C.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D.天赋人权,自由平等18、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但是他们的主张也引发了许多人的担心,主要是因为A.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D.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19、恩格斯在评价某一运动时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材料中的“变革"的主要意义是9\n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B.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C.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20、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A.赎罪券和《圣经》B.因行称义和因信称义C.教会专制和封建统治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21、“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被看作是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的精神符号。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的思想创新与十六世纪的创新相比,突出的表现在A.推崇理性和思想自由B.致力于政治蓝图的设计C.鼓励追求现世的幸福D.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22、孟德斯鸠非常强调法治,他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据此判断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23、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A.社会契约B.人民主权C.民主监督D.天赋人权24、有学者说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把神从天文学中驱逐出去;17世纪造物主被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19世纪造物主被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17、19世纪造物主两次被驱逐是因为出现了A.牛顿的经典力学和达尔文的进化论B.牛顿的经典力学和宣扬理性的启蒙运动C.伽利略的实验科学和达尔文的进化论D.伽利略的实验科学和宣扬理性的启蒙运动25、某大学举办了一次学术交流会,列出下列讨论课题:狄更斯的文学创作、《人间喜剧》赏析、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魅力等。据此确定,这次学术交流会的主题是A.异彩纷呈的现代主义B.现实主义文艺的魅力C.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D.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26、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第3页,共8页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他作品的风格应该属于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27、拜伦、普希金、贝多芬都被称为浪漫主义者,主要是因为他们A.具有前人所无法比拟的艺术成就B.热衷于社会事务和社会改造C.歌颂人的欲望和自然人性D.强调个性的、想象的和情感的28、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的欧洲,革命与改革此起彼伏,但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依然私欲横流。不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文化现象是A.拜伦、雪莱的浪漫主义诗歌B.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巨著C.格里菲斯——现代电影之父,对电影技术的重大改进D.托尔斯泰的“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战争与和平》29、中外艺术作品常有许多相同之处,以下两幅作品的共同点是9\n郑板桥《墨竹图》凡•高《星空》A.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B.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C.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情感D.大胆创新,开拓绘画艺术的新流派30、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辩论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比对手更好的印象,而收音机听众却感觉其对手尼克松表现更佳。为此我们可以认为A.电视、广播的政治功能越显突出B.影视对国家的政治走向起决定作用C.现代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竞争力D.现代科学技术让竞选变得更加激烈31、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对这句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B.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C.反映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D.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现实32、“每当世界经济遭遇“寒冬”,总会有个狂热的角落热闹得刺眼——这就是电影”。下列所述与电影的诞生属于不同时期的是:A.浪漫主义成为世界文学的主流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C.生物进化论思想开始影响中国D.中国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第4页,共8页卷Ⅱ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33题16分、34题16分、35题20分,共52分)3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孔子材料二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材料四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请回答:9\n(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4分)(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分)34、(16分)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材料二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材料三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中国在现代历史初期,谈不上符合所需要的准备程度。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之用心设计。——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学、艺术的特征,并举例说明其“平民趣味”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的科技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第5页,共8页(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4分)35、(20分)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9\n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黄宗羲对君臣关系是怎样认识的?其目的何在?(4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在本质目的上又有何相似之处。(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4分),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6分)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第6页,共8页高二历史期中考试答题纸9\n33、(1)(2)(3)34、(1)(2)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第7页,共8页9\n(3)35、(1)(2)(3)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第8页,共8页历史答案1-5CCDDB6-10BCCAB11-15DACDB16-20DBACB21-25BCBAB26-32BDCCADA33、(16分)9\n(1)主张:孔子主张以德治民,(1分)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1分)原因: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候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2分)董仲舒主张,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2分)(2)不同: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应该遵循伦理道德,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维护孔子的权威地位;(2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挑战孔子的权威地位(2分)。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2分)(3)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很需要作用;但是后来僵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4分)34、(16分)(1)特征:强调精神和意境,忽略法度,追求个性化;趋于平民化、世俗化。(4分)表现:词成为文学的主流;《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兴起。(2分,任答1点即可)(2)活字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要作用。(6分)(3)自然经济占主导,商业的影响力小;科技发明(成果)难以推广;政治体制的束缚;理学对思想的束缚。(4分,任答2点即可35、(20分)(1)认识:君臣相互协作,共同配合。(2分)目的:批判(反对)君主专制。(2分)(2)态度:伏尔泰推崇儒家文化(伦理道德);孟德斯鸠、卢梭认为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4分)目的:批判专制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2分)(3)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4分)经济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6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