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期末语文随堂练习卷2021.6 一、文言文(共26分)(一)默写(5分)1. 怒而飞,。 《北冥有鱼》2.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 《大道之行也》 3.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体现了作者博爱的情怀。(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12分)(甲)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乙)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5.甲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人名),乙文的作者是东晋文学家 (人名)。 (2分)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甲诗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的表达作用是 ;乙文中写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等句的表达作用是 (4分),8.下列对诗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叙述了一位卖炭老翁辛劳所得被掠夺一空的经过,揭露了“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B乙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C两篇诗文都抓住人物特征勾勒人物形象。甲诗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形象地写出了老翁劳动的艰辛。乙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句写出了老人孩子安闲快乐的模样。D 两篇诗文的语言都质朴、自然,且均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①,咸誉清。疾病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②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宋清传》有删节)注释:①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②券:债券、欠条。9.本文和《小石潭记》的作者为同一人,他是唐代文学家 (人名)(1分)10.解释加点字。(4分)(1)居善药 ( ) (2)冀速已(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 12.从文中可以看出宋清具有 的品质。(2分) 二、现代文(共28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⑴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⑵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⑶,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⑷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⑸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⑹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⑺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⑻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⑼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⑽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⑾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⑿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⒀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13.文章列举王阳明的事例意在表明: (2分)14.上文第⑻到第⑿段的排序与原文不符,需要重新调整。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A⑿⑻⑼⑽⑾B⑻⑽⑼⑾⑿C⑽⑼⑾⑿⑻D⑻⑼⑽⑾⑿15.作者认为现代观念中的“格物致知”是指 (2分)16.作为一篇好的演讲稿,要精心设计结语,提升演讲的效果。请以最后一段画线句为例,简要分析。 (2分)17.综观全文,作者认为具备格物致知精神是有现实意义的。下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A不迷信、盲从权威,不盲目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B引导中国学生能够具备正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进而取得该领域的突破性的发现。C对格物和致知重新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D具有实验精神,通过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以顺应飞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老陆⑴冬天的时候回清华,经过西南小区,还是那片红砖楼,灰头土脸的。想起老陆曾经住在这里的一栋,具体哪栋已经辨认不清了。想到他已经不在了,心里很愧疚。⑵做学生的时候,每周有一个晚上,我会骑着车,手拎着琴,去找老陆上课。拜师的时候,老陆已经八十岁了,手抖得厉害,就连说话声音也有点颤抖。老陆听我随便拉了两段,说:“你的毛病很多,有决心改么?”“有。”“能保证练琴么?”“能。”“你拉的东西太难了,要改毛病就得退回去,很多要重学,能接受么?”“能。”于是就进了师门。⑶一开始我被往回退了三到五年,从最简单的维瓦尔第协奏曲开始重练,不准揉弦。“你的揉弦像痉挛,”老陆说,“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需要按照规矩重新练起来。”⑷因为手抖的问题,老陆早就不拉琴了,教琴全靠嘴。上课的时候,他总是站在谱架旁指挥,激动起来就唱,恨不得帮你把情感表达到位。他的唱腔也是抖的,像幅度过大的揉音。 教学计划也严格,每周固定的作业是音阶琶音①。每拉一首曲子,他就给我拷贝磁带,让我仔细模仿大师,练好后还会叫夫人弹琴跟我合伴奏。谱子也都是他给我,上面标着密密麻麻的弓法指法,这些都是他几十年教学攒下来的资料。对于老陆的一切要求,我都言听计从,他也从不表扬我。⑸前几天碰上当年乐队的首席,也跟老陆学琴,说:“老陆总在夸你。”我想,我水平那么臭,没什么可夸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我坚持练琴。⑹这么学了三年,水平眼睁睁地爬升了。我对练琴更加痴迷。老陆认为只要坚持,没有补不回的基本功,他的信念在我身上再一次实践了。⑺考试季节来了,连最坚持练琴的学生也停了下来。我停练了两个月,我告诫自己要全力以赴对付复习,但某日复习的间隙,突然听到收音机里放音乐,整个人像被烧着了一样。我再也忍不住了,把琴盒打开,整个人就在发抖。,于是放纵了自己,一ロ气练了九个小时,没吃饭甚至没喝水,最后手指真的痉挛了。这事我没有告诉老陆,考完试,我回到了他的课上,接着做一名听话的学生。⑻毕业时开了一个小型音乐会,老陆还很认真地帮我准备了曲目,但是我没有录音留给他,临走时告别,除了客套话,也什么都没说。 ⑼老陆,陆以循,外面的人尊称陆先生。据说,他曾经是与马思聪②齐名的音乐教育家。我听了很吃惊。他学外文出身的,和钱锺书同班,和曹禺是好朋友。但是喜欢音乐,毕业后去日本学了小提琴演奏。回国后他就到母校安家立业,当起了音乐教师,帮助成立管乐队、弦乐队,教了无数的学生,可谓桃李天下。刘西拉③也是他的学生,甚至去年在网上新结识的一位朋友,对了几句暗号后发现,也是老陆的学生,我有这么多的师兄。⑽我们当时的水平都是很差的,老陆心里明白,他教了几十年,做的都是初级启蒙教育。那几年,虽然我们相互间的对话屈指可数,却有一种东西,我明白,他也明白,我们共享。而这种东西,如今已经传到了下一代。如果老陆还活着,我多想带着孩子去看他,给他拉琴听。(原文略有删改)注释:①音阶琶音:音阶琶音练习属于基本功训练,在琴类教学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为练习时较难较枯燥,初学者往往不愿练习。②马思聪: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③刘西拉: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上海交大土木与建筑工程系主任,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团长。18.下列与“言听计从”结构相同的短语是( )(2分)A全力以赴B屈指可数 C安家立业 D桃李天下19.第⑵段中写老陆和“我”的一问一答,表达简洁。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写出老陆作为音乐教师富有经验,性格坦率。B写出老陆认为教学时间宝贵,不能浪费。C写出“我”对跟老陆学琴决心之大。D写出“我”热爱音乐,很坦诚。20.填写在第⑷段横线的句子是哪一句?为什么? (2分)(1)他要求我一定用节拍器,每拍三个音、四个音、六个音、八个音,这样练上去,最后达到能够任意控制快慢的程度。(2)他要求我一定用节拍器,从每拍三个音开始练上去,最后达到能够任意控制快慢的程度。21.对第⑼段的写作目的,下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A表明老陆的琴技高超,学养深厚。B表明老陆的同窗故友都是大家,借以衬托老陆在文艺圈中德高望重。C表明老陆对音乐的热爱出自肺腑,他甘于淡泊,醉心于音乐教育工作。D表明老陆以做一名音乐教育者为乐,桃李满天下。22.有同学认为第⑺段在写“我”,与“老陆”无关,可删去。你怎么认为?请简述理由。 (3分)23.综观全文,第⑽段中“东西”一词内涵丰富,请写出你的理解。 (3分) 三、综合运用(共6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班级组织“我来推荐古代名言”活动,请你参加。同学们推荐的名句如下:①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②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③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④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⑤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⑥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⑦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4.上列古代名句按内容可分为几类,其中关于学习的名句有四句,在横线上填写与之相关的句子序号。(2分)关于学习的名句序号是: 25.请从关于学习的四句名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读这一名句的体会。(80字左右)(4分)四、作文(40分)26.请你以“坚持”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2021.6一、文言文(共26分)(一)默写(5分)1-3略4.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12分)5.(2分)略6. (3分)略7. (4分)“衣正单”理应愿天暖,但“忧炭贱”又愿天寒。两句写出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表现了他的悲惨处境。 描写桃花源外环境优美,引发渔人的好奇心,为下文描写桃花源内的恬静和睦的生活环境作铺垫。8. (3分)D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9.(1分)柳宗元10.(4分)好的希望11.(2分)积攒的债券、欠条象山一样(高),(宋清)不曾去(向他们)要回欠款。重点“诣”、“取”、“直”、省略主语12.(2分)乐善好施(意对即可)二、现代文(共28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13.(2分)儒家对“格物致知”的理解,(1分)表明中国传统教育并不注重真正的“格物致知”。或写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1分)14.(3分)C15.(2分)对事物有目标、有想象力、有计划的客观的探索,(1分)得到新知识,发现事物的真相。(1分)16.(2分)重申观点,加深印象,强调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1分)提出号召和希望,引发青年学子的深入思考。(1分)17.D(3分)选C给1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18. (2分)C19. (3分)B20. (2分)第(1)句,作者详细地写出每拍从三个音开始,四个音、六个音、八个音等循序渐进地练习基本功,(1分)从而表明老陆的训练“按照规矩”,对基本功的要求严格,一丝不苟。(1分)21. (3分)C22. (3分)不能删,此段写“我”复习迎考间隙狂热练琴的事情,(1分)正是由于老陆的严格要求,才让“我”进步飞快,对音乐更加热爱。(1分)此段从侧面写出了老陆作为音乐启蒙教师对“我”的影响之大。23.(3分)对音乐的挚爱;对待基本功一丝不苟的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三、综合运用(共6分)24.(2分)①③④⑥25.(4分)略感点正确、集中,语言通畅。四、作文(40分)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