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四项基本内容\n昨夜西风凋碧树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n一、李白是谁?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是的,你的执傲使得原来你该有的高官厚禄都消逝了,然而你并没有因为这一消逝而一无所有,相反,当我们回望当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n二、苏东坡是谁?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却偏偏选择竹杖芒鞋,踏遍天涯路,叹“大江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你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所动容,只愿“青山绿水泛秋浪”而超脱。是的,你的固执使得原本能够才显八方,加官封帽的前景都消逝了,然而在这消逝中,你达到了让世人永远仰望的高度。\n三、鲁迅是谁?是为国民麻木,国家不前的彷徨吗?是为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站起而高呼的呐喊者吗?是为不能为国家多做一件事而悲痛的伤心者吗?在那个医术落后,贫苦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留学深造,在医术上有超高造诣,而你却偏偏放弃美好的前途,执意回国,并弃医从文,为刘和珍君而呐喊,呼“忍看朋辈成新鬼”。你的笔尖直刺向敌人的心脏。是的,你义无反顾使你承受敌人泼来的污水,使你失去了光明前景,然你却在这消逝中得到了尊重,得到了国人的景仰,得到了民族的肯定。六朝旧事随流水,但烟衰草凝绿。这些行走在消逝中的伟人,在无尽的消逝中得到永生。\n踮起脚尖2009年湖南高考一考生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题记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精彩!\n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看:美丽的大自然,柳絮摇曳,燕子北归,艳阳高照,蝉鸣虫唱,麦浪吐金,丹桂飘香,雪花纷飞,寒梅傲雪。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开窗子,看看屋外,推开门,来到田野,踮起脚尖,伸开双手,闭上眼睛,倾听风声,触摸空气,一切都是那么地清新自然,让人神清气爽。\n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瞧:那小女孩子,正踮起脚尖,手里拿着十元钱,正往募捐箱里塞,脸上的表情是多么的神圣;那瘦弱的男孩,把脚踮得老高,“妈妈,我比你还高,我能提这个!”把袋子死死地提在手里;高高瘦瘦的男生背后,母亲不停地踮起脚尖,为儿子翻正衣领。\n踮起脚尖,成就完美的人生。听:“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踮起“研究”脚尖,向开普勒学习,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对渗透着血汗的成果从不视为己有,一有突破便立即告知同行,让大家共享成果。他一次次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迅速造成千军万马高起点上协同攻关的局面。”袁隆平踮起“道德”脚尖,舍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伟业,让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使杂交水稻产量再上新台阶。\n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会听我们的话。现在的我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我们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我们的筹码。在青春的竞技场上,我们踮起脚尖努力耕耘,尽情挥洒汗水,期待能够丰收,即使我们手里捧着干瘪的稻子,我们也不在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n然而,踮起脚尖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个追求者来说,仅仅是“踮起脚尖”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够不着的果实,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风景。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他著名的《劝学》篇中就深有体会地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由此看来,踮起脚尖虽然能让我们看得远,但终不如站在高处看得更远。“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也正是由于站得“高”才看得远,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够远照千秋万代。\n因此,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有时恐怕不仅是一次踮起脚尖就可以了的,需要不辞劳苦,甚至不妨尝试辛苦登高,或许更为有用。美好的景色要求我们踮起脚尖。人间的真爱驱使我们踮起脚尖。完美的人生离不开我们踮起脚尖。\n找回童年(记叙文)江西2010年台灯奶白的光雾笼罩着桌面的书山题海。尽管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时针又过11点,夜静极了,但我的心一刻也静不下来。做题也是心猿意马,老出错,又毫无倦意。干脆,我捧出日记本。在日记中清夜扪心,是我多年的习惯了。此刻,脑海里又浮现出下午的场景。\n连上三堂政史地,我这个理科生,脑子要炸了。像雷雨前的鱼儿,跃出水面换气一般,一下课,我就冲出教室,仿佛晚一秒钟就会窒息。谁知过道中一只伸出的脚,把我绊了个狗啃屎,教室里一片哄笑。我爬起来,回头一看,阿鹏正张嘴要说什么。我气不打一处来,大喊:“太平洋,你想找死呀!”阿鹏额角上有块小疤,他最忌讳别人叫他“太平洋”。我这一嗓子捅在他心窝上,他冲出教室和我扭打起来。\n老班把我们叫到了办公室。阿鹏口口声声说他不是故意伸脚绊我。好家伙,得了便宜还卖乖。我愤怒填膺。“你第一次月考落在我后面,就对我打起了麻雀战。偷我的解题心得本,弄得我考前复习没有了通灵宝玉,你缺德不缺德。第二次月考你冲到了我前头,你得意了吧!我骂了你几句,你就给我使绊子。在老师面前还赖账。”\n“谁拿了你的什么解题心得本?”阿鹏脸涨得通红,声高八度吼着。“要不,你为什么偷看我发下来的数学卷的分数?分明是幸灾乐祸,想欣赏一下你阴谋家的战绩嘛。”阿鹏被我一阵抢白,一时语塞。我想,我这算打中了蛇的七寸了。老师不紧不慢打开了抽屉,取出了一个我再熟悉不过的本子。这不就是我的通灵宝玉吗?\n老班对我说:“是这个本子吗?”我点点头。“你忘在讲台上了,本子上又没有名字,值日生当天就交到我这里来了。我正等着到班上去问问哩。”太雷人了,我晕。怎么会是这样?班主任温和地说:“你们两个中学同学六年了,过去一直形影不离,是一对好哥们。怎么现在同室操戈,手足相残,都成一对乌眼鸡了?”我俩心事重重地离开了办公室。\n台灯下,泛黄的日记本,张嘴说话了。那一页上写这小学五年级时,夏夜数星星,我坐在小板凳上,身子往后一仰,掉在阴沟里,阿鹏领我去他家换衣服。那一页上写着初一时,我饭卡掉了,阿鹏省出零花钱给我买饭卡……那时,我们率直坦诚,成天乐呵呵的。成绩排名,血腥的竞争,让童年渐行渐远了。甩掉包藏猜忌之心的面具,找回童年脸上的稚气。明天我和阿鹏能穿越时空回到童年吗?\n(2011年上海)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n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2011北京)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门一起议论。生甲:太好了,中国对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n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n——新材料作文阅读(理解材料、把握材料,寻找写作切入点)是一道客观存在的“门槛”。\n增加了“主要看选择角度”——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在审题中的重要性,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的层级性。“中心角度”“重要角度”:符合题意“次要角度”:给分由评卷现场掌握“沾边角度”: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不给“发展等级”分)\n2011年高考作文试题(17个)材料作文:8个(2009年、2010年9个)命题作文:4个材料+命题作文:4个话题作文:1个(重庆“情有独钟”)\n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2010年课标卷)\n材料一:人才成长需要自由空间(环境)材料二:人才成长需要好奇心(学习主动性)材料三:人才成长需要老师的期望(自信心)——人才的成长有其规律。选择其中之一来写即可,还可表达另外的“人才成长规律”。\n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2011年课标卷)\n一级概念:中国的崛起二级概念: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三级概念:民生改善→私家车数量剧增国际影响→奥运会、世博会、国外孔子学院以小见大,选择一个切入口所见所闻:写记叙文所思所感:写议论文\n议论文写作起步与入门\n左脑:科学家,虽刻板但逻辑分明;右脑:艺术家,充满激情,形象思维活跃。\n\n\n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培养理性精神(“如果高中阶段忽视学生的理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到大学就晚了。”——王丽)——从质疑开始,从学写议论文起步\n一、中心论点的提炼与切分二、事实论据的选择、概述、定向转述三、列举事实论据后的议论四、主体论证段的常式结构\n一、中心论点的提炼与切分下笔之前,务必明确“论点”。人的一生中,自幼小到年长,都对事物怀着美丽而又梦幻的憧憬,不论是事业上的、学业上的、友情的、爱情的……但是在不同人的眼里,事物总是千变万化,难以令人捉摸,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看法、想法及思考的角度都不尽相同。——《最遥远的距离》开篇\n新材料作文构思的思维轨迹大致如下:审题→角度选择→提炼论点→切分分论点审题:既要整体把握,又须抓关键词句,注意领会材料的中心、倾向;角度选择:材料中蕴含了几个方面(几个人物、几个角度),然后选择其中之一作为自己立意构思的角度,当然也可以综合几个方面来写,不过,这样难度更大了。\n例1: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n\n审题:这是一幅漫画,从整体上看,中心(画中各人物的目光所向)是小孩(学生)摔倒了,出事了,原因在哪里呢?角度选择:成年世界、未成年人(学生自己);成年世界又可以分出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n从发散到聚敛,取舍的原则是:◇选择一个恰当的(符合题意)◇适合自己的(有材料积累)◇具有时代感的角度(侧面)提炼论点:思维不能停留于“角度”,还应从这个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用一个单句(判断句)表达出来。\n提炼论点:如果选择“小孩(学生)”角度—→提炼出“学生应提高自身遭遇挫折的承受力”的观点,并以之作为议论文的中心论点。\n切分分论点:“是什么”:分类列举,阐释内涵“为什么”:追根溯源,探究原因“怎么办”:推行做法,解决问题“会怎样”:正面反面,推论结果一般切分3个分论点\n切分分论点:将论点“学生应提高自身遭遇挫折的承受力”,沿着“怎么办”(推行做法,解决问题)的方向切分出3个分论点:⑴学生要充分认识学习、生活的艰辛;⑵学生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⑶学生要在战胜困难中锻炼成长。\n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交流四水抱城斜——团结力量大散作千溪遍万家——贡献是一种美德、洒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n例3:命题作文《谈意气》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分论点:⑴(为什么“人要有意气”?因为)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⑵(为什么“人要有意气”?因为)人有意气,才能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⑶(为什么“人要有意气”?因为)人有意气,才能志不衰、摧不垮。\n命题作文仔细审题(弄清概念的内涵)《国际歌》——《国歌》《我的母亲》——《我的母校》《愿景》——《愿望》《前景》“所向往的前景”辨别近义词(相邻的概念):诚信——诚实坚韧——坚强\n独词型命题作文:季节、路、考试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大题小作(小角度)实题虚作虚题实作\n短语、句子型命题:找回童年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也是一种(半命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n例4: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A.切题: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为脚踏实地下目标,脚踏实地是仰望星空的基础。B.基本切题:仰望医学的/文学的/科学的星空,某名人脚踏实地取得了成果子。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个人/国家/人类得到好处。\n二、事实论据的选择、概述、定向转述。选择:这里首先必须具备一个前提,即材料储备丰富,为“选择”提供了条件、储备。A.真实:有根有据,查有出处,并非道听途说,或者自己主观“想当然”“可能”;B.典型:能够反映生活、事物的本质特征,而非个别、例外、偶然的;C.新鲜:新近发生,具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当然,一些历史事件、人物故事仍然可以采用。\n概述:写作也是一种文体思维,材料在议论文中使用必须是概括的,用来作为证明论点的依据、支撑。在语言表达时,一般运用概括叙述,不需要描写,少用形容词。其一,概述要“概”。即概述要简洁但不能简单,应把事情交代清楚。其二,概述要“述”。即要叙述,不要描述,要去材料中的描写及比喻、夸张等形象修辞成分,用自己的话来叙述。其三,概述还要“悟”。\n定向转述:同一则材料可以证明不同的观点,或者说,同一则材料可以服务不同的观点。这就要求在“证明不同的观点”时,叙述的角度亦不同。因此,叙述需要“定向”,这个“向”是论据证明论点的指向、方向,或者说角度。例如“滥竽充数”的故事: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nA.如果以“人必须具备真才实学”为论点,那么这样定向转述——战国时期,南郭先生听到齐宣王喜欢听竽,并且要三百人同奏的消息,就报名给齐宣王演奏。其实,这个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他只是混到乐队里来骗取银两的。后来齐宣王死了,儿子湣王继位,却不喜欢听合奏,要听独奏。南郭先生听说后,明白自己再也混不下去,只好连夜逃走了。\nB.如果以“大锅饭为滥竽充数者创造了生存条件”为论点,那么这样定向转述——战国时期,齐宣王听音乐要三百人同奏,浩浩荡荡的乐队为南郭处士不会装会、不懂装懂创造了客观条件。齐湣王一继位,要听独奏。糟糕!独奏让南郭处士混不下去了。\nC.如果以“不好的环境使滥竽充数者得以生存”为论点,那么这样定向转述——战国时期,齐宣王三百人的浩大乐队里混入了一位假冒吹竽者。几年来,乐队近三百名队员明知他是滥竽充数,却不检举不报告,听之任之,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为南郭处士提供了生存的土壤。综合以上几例定向转述:所证明的论点出自那个角度(人物),则从这个角度(人物)下笔概述,并以其为陈述的主体。\n三、列举事实论据后的议论(例后议)议论文主要是“论证”,通过论述、说理、思辨、批驳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说理”是它的本质特征,“说理”才是议论文的硬道理。因此,不能用“例子”来代替“论证”,事例本身的说服力存在着局限性,写作中在列举事实材料之后,更重要的是需要进一步对这个“材料”进行分析、挖掘,揭示其与论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即需要展开议论,把事例与论点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n例1:“自古才子出寒家”。古今中外成材者,大多出自寒家。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寒门是他们根植的土壤,也正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发育,不断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要干,要努力,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向上,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n例2: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竟然可以得到赏赐,一旦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定向转述)南郭先生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它告诉人们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例后议论)\n例3: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学谐语手抄一部十多万字的《谐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年,德国著名医生欧立希连续试验914次,终于研制成治疗人体内锤虫和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新胂凡纳明。(四个点例定向转述)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古今中外无数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取得事业的成功,秘诀在于他们有恒心和毅力。(例后议论)\n怎样分析——论如析薪,贵在破理分析就是“劈木柴”分:用刀把物分成两半析:用斧子砍木头分析就是探因析果分析就是同中见异分析就是发现矛盾\n\n\n写作目的写作要求结构单位语言要求记叙文以情感人刻画形象场面具体生动议论文以理服人分析议论论层严密概括\n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2011福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n⑴概念不清,概念内涵的辨别力欠缺。《开阔的视野》:“袁隆平在野外工作,所以有开阔的视野。”缺乏必要的过渡、交代,接着便大谈“开阔的视野”对学习、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这位考生混淆了前后两个“视野”的内涵,前者为本义,“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后者为比喻义,“比喻思想或见识的领域”。\n于丹讲座:小哲理+有趣或感人小故事中心:看淡、顺应,回归内心世界,寻求心灵快乐“快乐”——心灵状态,不是世界观。深刻的世界观,不仅需要快乐,还有博大的悲悯,对现实的批判。凡事看淡、顺应,可能把听众引向做顺民的平庸之路。所以,于丹把伟大的哲学、不朽的经典稀释为心灵的鸡汤了。\n⑵事实论据与论点的意义指向不契合。《幸福就像稻草》一文:“幸福就像稻草一样,简单也容易被忽视在角落。”“出走是一种幸福……”“失败,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这里“幸福”内涵与袁隆平的幸福观完全不同。《珍爱》一文中:李白“珍爱自己,所以他快乐逍遥,所以他豪情万丈”。这与袁隆平的“爱”(爱工作、爱生活、爱事业、爱人民)是截然不同的。\n《知足者常乐》一文中:每当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时,都让我不断地为陶渊明而鼓掌,他本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并可在官场上为自己留一席位置,可他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骨子里流着一股不屈服于名利的血,让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他的田园生活虽然平淡,但是他是快乐的,因为他乐于过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虽然没有美味的菜肴和华丽的服饰,但是清菜豆腐和破衣对他来说已经十分的满足,正因为他的知足,所以即便在山野间生活的他也依然快乐无限。\n现在的我们仍是无法忘怀那一次的大屠杀,人们的血染红了整座南京城,他们本可以快乐的生活,却因贪婪无比的日本人破坏了他们本来宁静的生活。日本是个岛国,面积很小,所以就想通过侵略中国来扩大版图,他们不知足,他们的野心越来越大,想要侵占整个中国,可是他们就因为不知足,而被我们打败。他们并不是快乐的,因为他们的双手染着鲜血。所以只有知足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n⑶混淆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不同写作要求。《梦想,希望的翅膀》的内容:\n“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这首《隐形的翅膀》曾打动了多少人的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古时候,有个人曾梦想着上天……《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者……“懦弱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使人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度人。”梦想这东西也是这样……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都能为梦想坚持,努力奋斗,展翅高飞。\n《朋友,无处不在》一文的梗概: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是他的朋友……毅力是最坚定的朋友。贝多芬、司马迁……时间是成就的朋友……诚信是最基本的朋友……错误,是大家不愿有的朋友……“朋友”不被你忘记,就不会忘记你……孔子也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n新材料作文:“材料”是材料作文的由头、缘起,在行文中应不时地渗透、关照、提起,如“盐溶水中,无形有味”。材料作文是一种资源型作文,试题中的“材料”(含内容、思想、主题)就是给予写作者的第一份资源,是文章思维的起点,思想的火种。思维轨迹应呈圆周状。\n话题作文:从试题材料中切入一个角度,抽出一个概念,然后以此为话题展开去,再也不顾及试题“材料”了。思维轨迹呈射线状。\n⑷感性有余,思辨不足。(散文化语言)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正如袁隆平一般,他把太阳对他的考验说成是正常晒太阳方能有个好身体,积极的生活态度导致他不会怨天尤人,满口埋怨。所谓“态度决定一切”,苏子被贬谪黄州而吟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豪迈,刘禹锡独在异乡却咏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胸怀,李白被辞后发出“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胸襟。积极乐观的生活气度让他们不怨天尤人,而是积极面对……(摘自《种植梦想》)\n⑸穿靴戴帽,牵强附会。牛顿的脚踏实地带领他到达梦想的银河;白居易的脚踏实地开放了桃花,带他翱翔于灿烂的星空;毛泽东的脚踏实地换来了一个民族的星空下的权力。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才有了苏武牧羊,那一年年的付出创下报国的感人故事。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才有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爱国,为后人传诵。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才有了爱迪生千次实验发明灯泡,成为伟大的科学家。(2010年北京《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n四、掌握主体论证段的常式结构。主体论证段的常式结构:分论点+论据+议论思想,带着我们去创造。(分论点)著名的画家凡高从前在他的表哥家学习画画的时候,并不拘于事物外表作画,而是画出自己内心所想象的事物,虽然他的表哥并不赞同他的画法,但是后来事实证明,凡高是对的。凡高死后,他的画价值连城。(论据)正是凡高的思想带他去创造,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为世界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议论)\n分论点+议论(阐释论点)+论据+议论(分析论据)坚守需要坚定的信念。(分论点)身处逆境时,信念能帮助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促使你永远地坚守下去。(议论)孔子坚守自己“礼乐治国”的主张,哪怕困在陈蔡之间,七天七夜饥寒交迫,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心志,他坚信,他的理论一定有被人接受的那一天,于是他广收弟子,潜心教学,著书立说,修订典籍,终于成为万世宗师,他的儒学思想至今仍然魅力四射,受到全球许多国家的推崇。(论据)正是因为孔子心中有一个不灭的信念,使他能克服一切困难,坚定不移地做下去,最终他成功了。(议论)\n论点:表明自己的观点阐释:用简短的话解释论点事例:列举事实证明论点评析:对事实进行分析◆◆\n例如:以“坚守”话题三个并列的分论点:坚守需要坚定的信念坚守需要坚强的意志坚守需要智慧的方法\n请批评、指正!